天天看點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作者:萬小刀

1

2022年5月20日,就在很多年輕人借此“良辰吉日”大秀恩愛時,央視财經頻道《經濟資訊聯播》公布了2021年證監會稽查的20起典型違法案例。

其中*ST宜華生活被定性為“一起實際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實施财務造假的典型案件”。

一年前,淪為滬市首股“1元退市”的*ST宜華生活被再度拉回人們的視野。

據央視财經介紹,為了隐藏公司的财務造假事實,宜華集團在證監會調查期間耍了不少花招。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比如當稽查人員希望調取宜華生活所有境外銷售合同時,宜華方面僅提供簡單的文本協定,卻拿不出更具體的交易明細;調查人員希望進一步問詢相關從業人員時,又被告知這些人都已離職,聯系不上。

可稽查組深入調查後發現,這些所謂的“離職人員”其實都還在公司,隻是全部被藏在廠區内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為的就是不想這些業務經辦人員與調查人員接觸。

稽查人員進入企業後,直接調取了内部的生産業務系統,卻發現該公司提供的資料貨值虛高,存在很明顯的弄虛作假行為。

就在調查人員找到了一組真實資料,準備順藤摸瓜追查下去時,廠區突然停電了。

可惜這點小伎倆對調查人員來說實在是班門弄斧,調查組經過複核發現,*ST宜華生活實際有兩套業務資料系統,一套是内部使用的真實資料,另一套則專門應付檢查的虛假系統。

雙系統恰恰說明宜華集團的違法違規行為已經長期存在,而且十分專業。

2021年10月18日,證監會公布了處罰決定,*ST宜華生活被處以600萬元罰款,公司實控人劉紹喜除被罰款930萬元外,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同時,*ST宜華生活18名董事、監事、進階管理人員也均被依法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處罰。

事實上,*ST宜華生活倒下的前奏是在兩年前。

2020年4月,因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依法對*ST宜華生活立案調查。

當時,證監會釋出公告稱,劉紹喜作為企業實控人,通過虛構銷售業務等方式,累計虛增收入71億元,累計虛增利潤28億元。

簡單來說,就是*ST宜華生活沒錢了,劉紹喜死撐,硬說自己不差錢。

宜華生活敗走麥城的開端是2016年,53歲的劉紹喜還接受了央視的采訪。

面對美女主持人,劉紹喜意氣風發地談論起自己的企業:“2012年開始,我們在非洲加蓬兼并了6家企業,有35萬公頃原始森林。”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整個采訪中,劉紹喜對自己的創業經曆充滿了自豪。

此時,業内對劉紹喜充滿尊重,因為他的宜華集團擁有800多億元資産,對外還投資了一百多家公司。

甚至很多潮汕商人遇到資本和經營上的問題,都會虛心找這位前輩請教。

令人沒想到的是,2016年,他遇人不淑,被同為長江商學院學員的賈躍亭忽悠,砸了6億美元給樂視。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半年後,賈躍亭卷款跑路,劉紹喜與衆多投資者一樣,被小賈同學狠狠割了一把韭菜。

此事,讓被譽為潮汕“資本教父”的劉紹喜顔面掃地,打了一輩子鷹卻被鷹啄瞎了眼。

2

1963年12月,劉紹喜出生在廣東汕頭澄海市蓮下鎮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汕頭是很多潮汕人的老家,自唐代開始,很多潮汕商人就已認證海路開始經商。

随着時間的推移,到了清代,潮商已和徽商、晉商并列成為中國三大商幫。

潮汕商幫不僅在海外闖出一片天地,還是中國唯一沒有斷代的大商幫,成為華人世界中最富有的族群。

可這些輝煌的曆史與劉紹喜一家毫無關系,家裡既無可以依靠的海外關系,也沒有祖産可以繼承。

劉家三代人八口人,依然擠在一間不足20平的老屋内。

由于家裡實在沒地方再放床,劉紹喜隻能和弟弟擠在一張窄小的床鋪上,翻個身都困難。

除了睡覺不友善,家裡人換個衣服,洗澡,上廁所統統都是難題。

那時,劉紹喜最大的願望就是賺錢幫家裡蓋棟大點的房子,讓自己和家人都可以住得舒服點。

上世紀80年代初,因為家境貧困,中學沒讀完的劉紹喜便辍學回家。

恰好這時的澄海蓮下鎮槐東工業站招收木工,年輕力壯的劉紹喜被招工進了槐東工業站。

在那裡,劉紹喜算是個“有學問”的人,加上他勤學肯幹,随即當上了工廠中的房間小組長,再後來當上了工廠中的房間主任、槐東工業站副站長。

隻是這些并沒能改變劉家貧困的面貌,家裡依舊一貧如洗。

老話說“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老劉家窮點就算了,可又遇到了老人生重病。

1987年,劉紹喜的奶奶得了重病,家裡因為治病,欠下了四千多元的債務。

上世紀80年代,那是一個“萬元戶”都很稀罕的年代,四千多元對每月隻有十幾元收入的家庭來說,絕對是筆難以承受的巨款。

身為家族長子的劉紹喜很清楚家裡的情況,意識到如果不做出點改變,這個家隻怕要敗了。

這年,24歲的劉紹喜辭職創業,揣着借來的800元錢學着别人搞農副業,結果因為沒有經驗,全賠了。

就在劉紹喜極度郁悶時,他注意到村裡很多賺了錢的家庭正在翻新房子,可總買不到合适的家具。

劉紹喜當即冒出靈感:買不到家具,我就做家具賣給他們!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其實,這也正是潮汕商人的特點。

潮汕話說“錢銀出苦坑”“肚困膽住大”,很多潮汕商人當年就是為了跳出“苦坑”,敢闖敢拼,才成就了一番事業。

于是,劉紹喜又借錢開辦了一家名為蓮下槐東的家具廠。

3

說是家具廠,實際隻是他帶着弟弟、妹妹一起搭的小窩棚而已。

創業後的劉紹喜渾身是勁,精心打造了一批家具,卻發現生意慘淡,連溫飽都成問題。

究其原因,當時人們既然選擇買家具,自然會找品牌響、品質過硬的,對劉紹喜這種小作坊自然看不上眼。

等劉紹喜明白這個道理後,他貼出告示,表示店内所有家具均可免費使用一年,滿意了再付款。

劉紹喜能作出這個承諾,雖說是對自己産品品質有信心,可也承擔了成本和時間風險。

不過,“免費”永遠是最好的廣告。

聞訊趕來的人們毫不客氣将店内家具搬運一空,沒搶到的客戶隻能催促劉紹喜趕緊補貨。

一年的時間,劉紹喜忙得累死累活,心裡始終惴惴不安。

好在劉紹喜的家具不僅款式新,品質也不錯,價格也比其他店便宜許多。一年後,幾乎所有拉走家具的客人都如約付款。

當時,恰逢工業站老上司的兒子結婚,聽到這個消息的劉紹喜心裡有了盤算。

結婚當天,劉紹喜拉着一車特意挑選過的家具當作賀禮。

這個“大手筆”禮物一亮相,果然震驚了所有人。

不僅他的豪氣得到了認可,家具廠也起到廣而告之的宣傳效果。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劉紹喜的客戶多了起來。

短短三年時間,劉紹喜家具廠的營業額就突破了100多萬。

順利還清欠債的同時,劉紹喜也如願以償為全家蓋了棟漂亮的大房子。

進入90年代,劉紹喜的家具廠已經初具規模,在整個澄海都赫赫有名。

1992年,鄧公在南方講話之後,深圳特區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建設,各類高樓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身處市場開放最前沿的劉紹喜親眼目睹了沿海城市的發展速度,他敏銳感覺到未來市場上,木制品将會迎來爆發性的需求。

道理很簡單,和他為蓋新房的農民提供家具情況一樣,買了新房的城裡人總歸要裝修,不管家庭還是公司,隻要裝修就必然少不了木制品。

就在這年,劉紹喜成立了宜華裝飾木制品公司,開始木地闆、木牆闆和木制家具的生意。

新公司和他的家具廠珠聯璧合,實作了産銷一條龍的服務體系。

沒等裝修業務開張,台灣的客戶首先找到了他,向他采購了大批木質産品銷往海外,進而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與此同時,劉紹喜的家具廠還接到了很多代工訂單。由于供應、制作都是自己承包,劉紹喜的利潤很高,賺了不少錢。

1993年,因為國内木材市場水太深,小心謹慎的劉紹喜便在海外朋友的介紹下,将目光轉向國外,開始經營起木材生意。

從這時起,劉紹喜相繼去了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地考察,最終在緬甸建立了專屬的木材供應基地。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手握源源不斷的木材資源,劉紹喜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這年,30歲的劉紹喜成立了汕頭第一個私營企業黨支部,自任黨支部書記。

為啥說這個呢?這是因為與政府搞好關系,也是潮汕商人經久不衰的“秘訣”。

宜華集團後續能一路綠燈取得很多别的企業無法達到的“便利”,這與劉紹喜懂政策、會經營有着分不開的關系。

4

1995年,劉紹喜将旗下企業組建為澄海市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規模已經突破億元。

1996年,澄海宜華升格為廣東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開啟了集團化運作。

此時,國内已經嗅到了資本的氣味,各類有管道有能力的公司紛紛開始找國企“聯姻”,指望在即将興起的資本市場分杯羹。

這年,33歲的劉紹喜出資4500萬港元,與廣州的國企澳門羊城公司,合資成立了廣東泛海木業有限公司,其中宜華集團占45%的股份。

兩年後,澳門羊城公司又将手裡30%的股份以9000多萬港币,轉讓給了宜華集團。

期間又經過幾輪股權變更,廣東泛海木業徹底成為了宜華集團的子公司。

其中的兜兜轉轉,實際都是劉紹喜鉚足勁打算“借船出海”,實作上市的願望。

當年創業是想為那些蓋新房的人提供家具,可現在的劉紹喜是想通過上市,将蓋房的地都買下。

2000年,就在經營木材和家具生意的同時,劉紹喜悄悄成立了宜華地産,主要是開發汕頭本地的一些樓盤。

自始至終,宜華地産遠不如宜華家具那麼有名,更别提和南方諸多房地産巨頭相比。

可就在劉紹喜的運作下,若幹年後的宜華地産讓恒大、碧桂園這些房企巨頭都自愧不如。

此時,宜華集團還被評為廣東省鄉鎮企業“百強企業”,資産幾十億。

能名利雙收,劉紹喜無疑是有本事的。

這身“本事”與他多年經營的人脈有着密切關系,自然也有着說不清的各類“内幕交易”。

2001年,“羊城集團貪腐窩案”案發,因涉案金額近千萬,被稱為當時廣州反腐第一大案。

其中,廣州中院判決書顯示,時任羊城集團副總經理的張穗生共收受宜華集團負責人劉紹喜賄送的473.5萬港元和人民币20萬元,被判死緩。

案件審理期間,澳門羊城公司低價轉讓泛海木業的内幕也被曝光。

可奇怪的是,涉案的劉紹喜并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全身而退。

不僅如此,由廣東泛海木業改組為主的宜華木業,居然在3年後順利登陸A股市場,成為了汕頭第一家上市公司。

于是,一躍成為資本大佬的劉紹喜成為潮汕人心目中“通天之人”。

也是從這時起,澄海的潮汕人開始流行一句順口溜:“澄海三莫死,學敏、必孝、劉紹喜”。

其中的學敏、必孝,是指“鳗魚大王”黃學敏和廣東南洋工業城集團董事長王必孝,他們也都是潮汕商人。

将劉紹喜與他們并列,是想表示這三人背景深厚,“不能死,也死不了”。

潮汕商人深信劉紹喜能從如此大案裡脫身,還能毫發無傷地上市,那他背後的人脈肯定“硬”得不得了,找他幫忙準沒錯。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這話也沒錯,劉紹喜确實有着潮汕商人的特點,來者不拒。

對那些想走資本市場之路的同鄉企業,劉紹喜無不悉心指點,手把手地教他們“做事”。

不用說,其中固然有潮汕人抱團的習俗,可關鍵是幫忙絕非免費,明事理的人也都清楚該怎麼做。

5

說白了,忙不能白忙,上市得有我一份。

是以,在很多公司IPO期間,往往會出現華青與華宇兩家投資公司的身影。

而這兩家公司正是宜華集團旗下投資公司,都是在上市前突擊入股。

劉紹喜在這些公司上市後套現,自然也獲得了一筆不菲的“咨詢費”。

不過,劉紹喜之是以獲得潮汕商人公認的“資本教父”稱呼,來自于誰也想不到的一個領域。

由于宜華集團主營木材和家具,地産這塊一直沒被人注意。

2007年,随着國家開始調控房地産市場,房地産行業進入新一輪的“靜默期”,國内資本市場避之不及。

當時急于上市融資的恒大、碧桂園隻能采取“曲線救國”政策,繞道香港上市。

誰知這一年,默默無聞的宜華地産居然借殼ST光電上市,徹底看傻了一大批房企和金融界大佬,隻能感歎幕後的劉紹喜實在是個“牛人”。

資本市場的兩次點石成金,讓劉紹喜在廣大潮汕同鄉面前掙足了面子,成為當之無愧的“資本教父”。

沒有比這更有說服力的案例了,以前還對劉紹喜有些懷疑的人徹底服了,乖乖聽從劉紹喜指點迷津。

按照當時有關媒體的介紹,宜華集團擁有850億的資産,旗下投資公司涉及一百二十多家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公司。

能同時擁有一百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劉紹喜這份能力實在是令人驚歎。

剛上市的宜華地産更是業績喜人,直逼當時幾家大型房地産企業。

以實業起家,又在資本市場做得風生水起,劉紹喜走到了巅峰。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但是盛名之下,劉紹喜的資本帝國卻因産業根基不牢,隐患也就此埋下。

看着地産公司業績突飛猛進,劉紹喜将地産業務作為主營,試圖建立一個新的商業帝國。

可上市才兩年,随着房地産的調控政策越來越密集,宜華地産的“虛火”一瀉千裡,業績一年不如一年。

2014年,眼看地産業務已經影響到上市公司地位,劉紹喜開始剝離地産業務,并将目光又投向了當時火熱的“大健康”領域。

宜華集團花費7.2億元收購廣東衆安康後勤集團,進軍到醫療服務産業。

可就在這一年,由于原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案發,媒體一度發出“資本狂人宜華系實控人劉紹喜在機場被帶走”的消息。

受這一消息影響,宜華木業、宜華地産兩家上市公司相繼停牌。

根據相關報道,該案中,萬慶良承認收取了宜華集團劉紹喜的70萬人民币,33萬美元。

令人感慨的是,接受調查的劉紹喜随後再次脫身,宜華集團也并未受到任何影響,還開啟了新一輪的轉型。

6

2016年,宜華木業更名為宜華生活,先後斥資20多億收購了全球最大的沙發品牌商華達利以及國内著名家具電商美樂樂,進軍到軟家裝行業。

這年,宜華地産在剝離地産業務後更名為宜華健康,轉入大健康領域。

能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多年,劉紹喜未必看過多少金融類書籍,卻深谙其中秘訣:會講故事。

無論是軟裝還是大健康,說到底就是編織一個美好生活的故事,反正有人愛聽,也有人肯信。

不過,劉紹喜或許覺得自己應該繼續吸收點新鮮知識,再結交點資本市場的朋友,才百忙之中去長江商學院讀了個“總裁班”。

隻是,他非常不幸地遇見了比他小整整10歲,更會編故事的賈躍亭。

不用說,口若懸河又有着深厚背景的賈躍亭,肯定讓劉紹喜十分欣賞。

他不一定在意賈躍亭規劃的什麼“生态圈”,可熟稔政治的他一定懂得這位山西小夥背後的政治資源很難得。

不得不說,這位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教父”真不清楚小賈同學那點伎倆麼?

他肯投入幾十億元資金給陷入困境的樂視,想來也是押寶賈躍亭背後的人能伸把手,大家把畫出的大餅實作,自己也好像往常一樣坐收漁利。

隻可惜,劉紹喜這次草率了,他一向敏銳的“政治投資”随着小賈同學的跑路,白白打了水漂。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不過,這點錢對劉紹喜來說還不算傷筋動骨,頂多是交了一筆“學費”。

當時最令劉紹喜頭疼的是旗下兩家上市公司,一個不争氣,股價持續下跌;一個實在是太燒錢,令人肉疼。

登陸A股多年的宜華生活,曾是一隻知名“妖股”。

2015年上半年股價大漲超350%至23.24元,公司市值曾達到340億元。

可以說,也是因為有此佳績,劉紹喜才敢大筆一揮,将幾十億資金砸給賈躍亭。

誰知道好日子沒過多久,也不知是不是受到賈躍亭事件影響,宜華生活就一個勁地“跌跌不休”。

而宜華健康更是太燒錢,畢竟想把“大健康”故事說得可信,得下血本。

是以,劉紹喜在極短的時間裡收購了二十餘家醫院以及研究機構,同時在全國範圍内開始了十五家規模宏大的養生項目,統統裝進了宜華健康的筐内。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自然,其中也是撒出去不少真金白銀。

隻是面對不斷下滑的宜華生活股價,擔心影響“大局”的劉紹喜铤而走險開始業績造假,虛增了25億的利潤。

即便如此,宜華生活股價還是像拉肚子一樣,一瀉千裡,根本擋不住跌勢。

郁悶中的劉紹喜隻能寄希望于宜華健康。

讓人奇怪的是,宜華集團旗下公司似乎都有個“見好就收”的毛病。

宜華健康收購過來的7家子公司,在完成三年的業績對賭之後,其中6家立即出現虧損。

不過,當時人們不知内情,隻知道宜華是中國企業在洛杉矶地區最大的投資商之一。

廣大股民被光彩照人的宜華所吸引,紛紛入局。

直到2019年初,股民才醒悟過來這些全是劉紹喜玩的套路。

7

2019年2月1日,宜華健康股價離奇閃崩,當天慘遭跌停。

眼瞅經營多年的資本帝國開始出現裂縫,劉紹喜為了挽回股價,通過造假以及聯合多家下屬公司開始暗箱操作,試圖拉升股價。

本該補充保證金的劉紹喜,卻要求配資公司簽署股票回購協定。這種自作聰明的做法引起資方的強烈不滿,宜華集團配資炒股穿倉一事随即被人揭發。

很快,接到舉報的深交所展開了調查。

這一查不要緊,監管部門發現宜華健康以及宜華生活兩家上市公司涉嫌多起違法、造假的事件。

調查發現,宜華生活賬面看似有數十億元現金,卻又在持續借款,債務攀升,明顯屬于“存貸雙高”的不合理情況。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還在調查期的宜華集團的消息就已經被人悄悄放出來。

這下好了,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宜華生活股價再次暴跌。

2019年3月19日,深交所的一道問詢函,又讓宜華健康以及宜華生活戴上了*ST帽子。

同年10月,宜華集團旗下債券“16宜華01”違約,随着其他公開債券繼續違約,加上“中誠信”下調其評級,劉紹喜再無回天之力。

此後,公司股價一路走跌。

截至2021年2月23日停牌,*ST宜生收報0.52元/股,市值僅剩7.71億元。相較于巅峰股價,累計跌幅已高達97.8%,300多億市值被蒸發,近6萬股東盡數套牢。

2021年3月,*ST宜華生活成為滬市“1元退市第一股”。

起底:潮商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及背後的宜華生活

而此時的*ST宜康也慘不忍睹,一年内吃了八個一字跌停闆,到年底時淨資産為-4.11億元。

有意思的是,接任公司總經理職務的劉紹喜長子劉壯青,還将這份成績總結為“經公司管理層與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實作。

截至2022年5月20日收盤,*ST宜康的股價僅為1.59元/股。

曾經的宜華健康是劉紹喜手中唯一的翻牌機會,可随着央視财經這則新聞,*ST宜康隻怕也朝不保夕,随時可能退市。

早在3年前,劉紹喜便退居幕後,将公司大權移交給了兩個兒子。可二兒子劉壯超由于涉及宜華生活财務造假,證監會已對他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59歲的劉紹喜就算再有本事,面對眼下崩坍的口碑和巨額債務,兩個年輕人若想重振家族輝煌已十分艱難。

歲月如水,年輪如歌,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曾經的汕頭民營上市第一股,如今黯然退場;昔日的潮汕“資本教父”,也因造假陷入難以抽身的漩渦。

創業不易,守業更不易。

随着國内的資本市場管理越來越嚴格,希望通過财務造假、虛報業績來渾水摸魚,隻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本文作者:海邊的風聲君,經風聲島獨家授權萬小刀頭條号釋出。

寫明星、寫八卦,有憑有據;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歡迎關注@萬小刀頭條号。

參考資料:

1.配資炒自家股票穿倉?起底賈躍亭同學潮商劉紹喜,新京報

2.劉紹喜曾涉羊城集團貪腐窩案 行賄未被追究,每日經濟新聞

3.起底潮汕商幫:資本教父劉紹喜宜華系身影閃現,時代周報

4.曾出手救賈躍亭 宜華集團劉紹喜如今該如何自救?中科财經

5.最懂政治的隐形富豪,栽了,金融圈

6.“潮汕資本教父”旗下公司拔電源對抗監管,遭4家銀行起訴、50名投資者索賠,野馬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