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名士祢衡之死:最具悲劇色彩的借刀殺人

作者:派河左岸
東漢名士祢衡之死:最具悲劇色彩的借刀殺人

祢衡行為乖張、出格,裸鼓羞辱曹操。

祢衡(173年-198年),東漢末年名士。

祢衡為人個性張揚、恃才傲物。他年紀輕輕就死于非命,古往今來,一般都認為他是被曹操借刀殺人的。

祢衡少年時代就表現出過人的才氣,記憶力非常好,過目不忘,善寫文章,長于辯論。但是,他的壞脾氣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誕,動不動就開口罵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這麼一個人物,又生活在天下動亂、軍閥割據專權的東漢末年,是以他的悲劇命運也就注定了。

為謀求仕途機會,20出頭祢衡來到人文荟萃的許都。他曾寫好了一封自薦書,但因為看不起任何人,結果自薦書裝在口袋裡,字迹都磨損得看不清楚了,也沒派上用場。

當時許都是東漢王朝的都城,名流雲集,人才濟濟,當世名士有很多都集中在這裡,但自視甚高又不願同流合污的祢衡一個也看不上眼。有人勸他結交大将軍司馬朗,他卻很刻薄地挖苦說:“我怎麼能跟殺豬賣酒的人在一起!”又勸他參拜尚書令荀彧和蕩寇将軍趙稚長,他回答道:“荀某白長了一副好相貌,如果吊喪,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趙某是酒囊飯袋,隻好叫他去監廚請客。”

浪迹許都也不是一無所獲。後來,祢衡終于結交了兩位朋友,一位是孔子的後代孔融,另一位是官宦子弟楊修。可能是才氣學問相當并且氣味相投的原因,他們三位不僅比較談得來,而且互相之間十分欣賞。如孔融稱祢衡是“顔回不死”,祢衡稱孔融是“仲尼複生”。

孔融寫了一篇《薦祢衡表》,向曹操鄭重其事地推薦祢衡。但是祢衡不知道什麼原因居然稱病不肯去。也許這就是魏晉時期所謂名師風範吧。比如諸葛亮,在出山之前,非得搞一出劉備三顧茅廬,這大約屬于名士的擺譜。

東漢名士祢衡之死:最具悲劇色彩的借刀殺人

曹操乃一代枭雄也。

曹操封祢衡為鼓手并以此羞辱祢衡,卻反而被祢衡裸身擊鼓而羞辱,這在《三國演義》中是很精彩的篇章。

以祢衡的個性,他看不上曹操,甚至辱罵曹操,這是合乎祢衡性格邏輯的。曹操很生氣,不過,曹操并沒有殺掉祢衡。曹操并不是一個随便殺人的主,曹操殺孔融,是因為孔融的存在阻礙了他的政治方略。

曹操肯定是讨厭祢衡的。眼不見心不煩,于是,曹操就把祢衡遣送給荊州牧劉表。

祢衡一貫老子天下第一,他對劉表也很輕慢。

劉表是個厚道人,不想與他正面沖突,劉荊州把他送去給江夏太守黃祖。

東漢名士祢衡之死:最具悲劇色彩的借刀殺人

武夫黃祖,怒殺祢衡。

黃祖一介武夫,在一次酒宴上,祢衡出語不恭,黃祖怒而殺之,時年二十六歲。

祢衡在江夏時,一度與黃祖之子交好,曾著有《鹦鹉賦》,為漢賦代表作之一。當年黃祖之子黃射舉行賓客大會,有人獻上一隻鹦鹉,黃射給祢衡敬上一杯酒說:“祢處士,今日大會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賓客的,我個人認為此鳥自遠而至,明彗聰善,是鳥類中十分珍貴的一種,祈望先生為它作一篇賦,使四座得以增光,您認為可不可以呢?”

祢衡于是為之作賦,一時筆不停綴,文不加點,辭采甚麗,鹦鹉洲由此而得名。

鹦鹉洲的出名是因為400多年後的唐朝詩人崔颢。崔颢的那句“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讓鹦鹉洲從此大名遠揚。

(2022/6/20,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