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老說“冬吃蘿蔔夏吃姜”?

作者:哦!你在這兒啊!
為啥老說“冬吃蘿蔔夏吃姜”?

民間總流行着一些諺語,常伴在家裡老人的嘴邊,耳熟能詳,潛移默化,也就成為我們意識的一部分,例如這句“冬吃蘿蔔夏吃姜”。

已經無從考證,第一個說這句話的人,但這句話,我真的是從小聽到大。可直到我學了中醫,從慢慢想了解這句話背後所包含的意義。

首先,中國人是相信食物有寒熱屬性的,就是有些食物吃了會讓你“涼快”,有些食物吃了會讓你“暖和”。

從這個角度來看,白蘿蔔是寒性的,而姜肯定就是熱性的。

中醫有一項簡單的疾病治療原則,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從字面意思了解就是: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身體是陰陽調和的,既不偏熱,也不偏寒,但因為一些原因,造成身體過熱、過寒的時候,就應該用寒性、熱性的東西去糾正這個偏差。

為啥老說“冬吃蘿蔔夏吃姜”?

一年四季,大自然像是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萬物的生化收藏,古代醫家認為,我們的身體也有這樣一股無形的力量,它叫做陽氣,陽氣是運作不息的。怎麼運作的呢?

夏天,大自然陽氣充沛,陽氣被吸引,運作在人體的表面;冬天,外面風霜雨雪,陽氣不喜歡,它要保護内髒的正常活動,就運作在人體的内部。

實際生活中,你一定有這樣的認知,我們的飲食偏好常常是夏天喜歡吃涼的、冬天喜歡吃熱的,如果超過了人體承受的能力,就會衍生寒邪、熱邪,所謂邪氣,不過就是身體運化不了的多餘之物。

怎麼辦?吃出來的病,我們再吃回去。手邊有啥,就趕緊用上。

蘿蔔和姜不就是我們最常見的食材嗎?下趟樓,就能在菜市場的頭一個攤位買到。

為啥老說“冬吃蘿蔔夏吃姜”?

夏天,我們背着家裡人,私吞了冰箱裡的半箱冰棍,爽是爽了,但之後便是毫無食欲,或許還會肚子痛,甚至一個勁兒地竄稀。别着急,馬上炖點姜湯,放點糖、鹽什麼的,仰起頭,喝它一大碗,用姜的熱性來驅散内裡的寒氣,調整冰天雪地的胃腸。

為啥老說“冬吃蘿蔔夏吃姜”?

冬天,因為天氣太過寒冷,我們喜歡吃油膩的食物來儲蓄脂肪,但難免因為食物的美味而多吃那麼兩口,不巧,就這兩口惹出來麻煩,搞的自己肚子大大的,不打嗝、不排氣,食物積聚在中間,形成消化不良,然後就燥熱、脹滿、口臭等等。别怕,把白蘿蔔切成片,吃它幾片,蘿蔔能順氣消食,慢慢地肚子就開始走氣兒了,借着蘿蔔的涼性還能抵消胃腸中多餘的熱氣。

是以說,“冬吃蘿蔔夏吃姜”,可能是我們的先人,在體察食物寒熱屬性時發現的道理,以食物治療小災小病,時間和金錢成本都是最低的。

但在具體運用時,我們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體質、疾病的嚴重程度,适當運用。有時候,該就醫還是要去醫院。

希望大家,夏天适度冷飲,冬天适度火鍋!

本文章僅供參考,不承擔法律責任,有問題請咨詢專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