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塊鍊、比特币、以太坊和ICO,你真的懂了麼?

區塊鍊

區塊鍊毫無疑問是近來最火的概念之一,朋友圈裡區塊鍊、比特币、以太坊和ICO,各種名詞每天刷屏, 但你真的明白這些名詞的意義麼?

01

區塊鍊

技術角度來說,區塊鍊是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以區塊鍊結構存儲資料,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通路安全,能夠實作資料一緻存儲、無法篡改、無法抵賴的技術體系。

打個比方:

區塊鍊就像是一列火車,每節火車車廂裡堆積貨物,類似于每個區塊裡存放資料,把所有火車車廂連成火車,類似于把所有區塊連成一條鍊。隻不過由于區塊鍊設計上的精巧和特别,後生成的區塊的内容要受前面所有區塊的影響,這就導緻對之前的區塊的哪怕微小的篡改都能被察覺出來,也就促成了區塊鍊防篡改、可靠的特點。

車廂(區塊)裡面都裝的什麼?

  • 區塊頭(Head):記錄目前區塊的特征值
    • - 生成時間- 實際資料(即區塊體)的哈希- 上一個區塊的哈希- 随機數- 區塊體(Body):實際資料
      • - 交易資料

        區塊鍊中的每一個區塊的新增都依賴前一個區塊的内容所對應的哈希值,而前一個區塊的内容又包含了它所對應的上個區塊的哈希值,是以每個區塊緊緊相扣,無法篡改。 這種緊緊相扣的機制較難了解,可以類比為成語接龍,一帆風順-順風順水-水到渠成。

    • 知識點:
    • 哈希函數:** **哈希校驗在論壇上、軟體釋出時經常用,是為了保證檔案的正确性,防止一些人盜用程式,加些木馬或者篡改版權,設計的一套驗證系統。每個檔案都可以用Hash MD5驗證程式算出一個固定的MD5碼來。
    • 非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算法需要兩個密鑰,公鑰和私鑰,如果用公開密鑰對資料進行加密,隻有用對應的私有密鑰才能解密。
    • 02
    • 比特币
    • 創始人中本聰,外界猜測是日本人。 比特币是第一個采用區塊鍊技術打造出的P2P電子貨币系統應用。比特币系統使用區塊鍊的技術體系,維護了一套記錄比特币交易記錄的分布式賬本。
    • 挖礦:
    • 任何人都可以在專門的硬體上運作軟體而成為比特币礦工。挖礦軟體通過 P2P 網絡監聽交易廣播,執行恰當的任務以處理并确認這些交易。比特币礦工完成這些工作能賺取使用者支付的用于加速交易處理的交易手續費以及按固定公式增發的比特币。
    • 新的交易需要被包含在一個具有數學工作量證明的區塊中才能被确認。這種證明很難生成因為它隻能通過每秒嘗試數十億次的計算來産生。礦工們需要在他們的區塊被接受并拿到獎勵前運作這些計算。随着更多的人開始挖礦,尋找有效區塊的難度就會由網絡自動增加以確定找到區塊的平均時間保持在 10 分鐘。
    • 交易的具體過程:
    • 假設A給B轉賬10比特币,簡化版的步驟如下:
  • 确認交易雙方的資訊,包括A的錢包位址和錢包餘額,B的錢包位址。1. 通過比特币用戶端發起交易申請,每次的交易申請都會通過私鑰生成一個公鑰,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公鑰驗證出該交易是否合法。1. 礦工們将過去10分鐘内的所有交易打包成一個新的交易區塊。1. 礦工的電腦開始計算加密哈希函數。基于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新交易區塊和随機數,來計算新的哈希值。1. 比特币系統要求新的哈希值擁有特定格式——必須以特定數量的0作為開始。礦工無法預測哪個随機數會産生以要求的數量的0作為開始的哈希值,是以他們被迫用不同的随機數建立很多哈希,直到獲得有效的那一個。1. 時間戳伺服器為一個區塊的資料的哈希計算結果加上時間戳,并大範圍釋出這一哈希計算結果。1. 每一個區塊都包含一個名為coinbase的初始交易,這是給勝出礦工的50比特币的支付。1. 最後将新的區塊添加進入區塊鍊。
  • 比特币的貨币是通過挖礦(工作量證明)來發行的,總數量是通過程式寫死了2100萬個,而第一筆區塊獎勵也是寫死寫死的。礦工挖出一個區塊所獲得的獎勵,每隔21萬個區塊将減少一半,按照平均10分鐘挖出一個區塊的執行效率,也就就說差不多每四年會銳減一次。
  • 2009年1月起每個區塊獎勵50個比特币,2012年11月減半為每個區塊25個比特币,2016年7月減半為12.5個比特币。基于這個規則,到2140年,所有比特币(20,999,999,980)将全部發行完畢,之後不會再有新的比特币産生。
  • 問題思考:
  • 挖礦是資源的浪費麼?1. 比特币交易會出現阻塞的情況麼?1. 區塊鍊的資料都存在哪?1. 比特币發行完了整個體系如何繼續運作?
  • 03
  • 以太坊
  • 創始人維塔利克,俄羅斯人。
  • 19歲發表出版《以太坊白皮書》,他肯定了比特币網絡“分布式資料庫”的偉大理念,但也指出它的缺點:擴充性不足,隻有比特币一種符号。而以太坊則可以視為一台分布式的電腦,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傳和執行應用程式,礦工們就像是負責計算的CPU,共同組成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計算機。
  • 以太坊與比特币最大的一個差別——提供了一個功能更強大的合約程式設計環境。如果說比特币的功能隻是數字貨币本身,那麼在以太坊上,使用者還可以編寫智能合約應用程式,直接将區塊鍊技術的發展帶入到 2.0 時代。
  • 看一下以太坊的組成結構:
  • 打個比方:
  • 從平台的角度來講,以太坊類似于蘋果的應用商店;從技術角度來講,以太坊類似于一個區塊鍊作業系統。
  • 智能合約:
  • 智能合約是一種直接控制數字資産的電腦程式。 以太坊中的智能合約是運作在虛拟機上的,也就是通常說的 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以太坊虛拟機)。這是一個智能合約的沙盒,合約存儲在以太坊的區塊鍊上,并被編譯為以太坊虛拟機位元組碼,通過虛拟機來運作智能合約。由于這個中間層的存在,以太坊也實作了多種語言的合約代碼編譯,網絡中的每個以太坊節點運作 EVM 實作并執行相同的指令。如果說比特币是二維世界的話,那麼以太坊就是三維世界,可以實作無數個不同的二維世界。(以太坊的源碼是維護在 GitHub 上的:https://github.com/ethereum)
  • 也就是說:
  • 你可以利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搭建任何應用,其中包括利用以太坊開發虛拟币。
  • 同時,為了防止計算浪費,每個交易都需要設定一個限制,以限制它的計算總步驟,說白了就是讓交易的執行帶上成本,每進行一次交易都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Gas)。
  • 04
  • ICO
  • 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公開發售數字代币融資。 所謂 ICO,就是投資者使用比特币等現成的虛拟數字貨币,去換取ICO項目發行的新代币。因為新币種擁有者少、價格波動大,在交易所的賣出價格很可能比發行價高得多。 而ICO項目發起方利用融來的傳統數字貨币,在交易所換回人民币等法定貨币,再投入到指定的技術項目中。
  • 區塊鍊技術實作了一個第三方公證的機制,以保證你一旦參與衆籌交了錢,就一定能拿到對應的電子加密貨币。這部分解決了ICO的信任問題,降低了ICO的參與門檻。
  • 特别注意: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委聯合發文,對ICO進行了首次官方定性,稱“代币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準許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并要求“各類代币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 05
  • 割韭菜
  • “我能計算出天體運作的軌迹,卻難以計算出人類的瘋狂。” ——牛頓
  • 别人蜂擁挖金礦的時候,我造鏟子:
  • 比特大陸一台礦機15000元(最新版S9),根據換算,一天能夠帶來約0.0011個比特币,目前比特币市價9000美元,折合一天60元左右。
  • 比特大陸2017年營收25億美元,利潤接近3.6億美元。
  • 靠吹牛逼就能發币:
  • 有了以太坊提供的服務,想随便建立一個虛拟币非常簡單,你随便網上搜搜都有教程,一個差不多的程式員自己随便搞一下,就能誕生個新币種。 如果懶得搞,還能上淘寶:
  • 交易所的水最深:
  • 有個國外虛拟貨币研究者 Sylvain Ribes 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大部分虛拟貨币交易所在自己刷交易量,最假的交易所高達 93% 交易量是自己刷出來的。火币網的交易量造假大概在 60% 左右。 想登陸交易所圈錢,你得向交易所交 “ 上币費 ”,要麼現金,要麼把部分比特币的份額抵給交易所,登陸交易之後交易所自己套現。
  • 問題思考:
  • 國内已經有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在涉足區塊鍊領域,迅雷玩客雲、360共享雲、百度萊茨狗、網易星球這些産品和區塊鍊有什麼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