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建社會唯一被毛主席稱贊的“救時宰相”:姚崇

作者:小白兔頻道

​【封建社會唯一被毛主席稱贊的“救時宰相”:姚崇】

姚崇,是姚重華的後裔,也許大家對姚重華不熟悉,但是對“舜”很熟悉吧?對,姚重華就是舜。

在唐玄宗時代,與“救時宰相”姚崇“齊名”的還有儒家分子“伴食宰相”盧懷慎,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前面寫的文章。

姚崇之是以能夠獲得毛主席的稱贊,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姚崇的施政綱領為毛主席所賞識;

二是姚崇是個唯物論者,跟毛主席是同道中人;

三是姚崇廉潔奉公到連房子都買不起,宰相住在廟裡。

姚崇,并不是唐隆政變的核心人物,是以,他能夠當上宰相,純粹是靠實力與唐玄宗的眼光,因為早在武周時期,李隆基就看上他了,當政變成功之後,李隆基馬上親自跑到新豐,召見了姚崇,但是姚崇沒有馬上答應,而是提出了十個條件,叫《十事要說》,牛逼啊,“想讓我當宰相,可以啊,先答應這十條。”

正是這十條,引起了毛主席對姚崇的興趣,那麼,這十條到底是什麼内容呢?

1、實行仁政。臣願政先仁恕,可乎?

2、勿貪邊功。臣願不幸邊功,可乎?

3、宦官不予幹政。臣願宦豎不與政,可乎?

4、國親不認任台省官。臣請戚屬不任台省,可乎?

5、以法治國。臣願法行自近,可乎?

6、杜絕租、庸、賦之外的貢送。臣願租賦外一絕之地,可乎?

7、禁止建造寺觀宮殿。臣請絕道佛營造,可乎?

8、以禮待臣。臣願陛下接之以禮,可乎?

9、容臣犯顔直谏。臣願群臣皆得批逆鱗,犯忌諱,可乎?

10、外戚不得幹政。臣願推此鑒戒為萬代法寶,可乎?

關鍵是:這十點都是針對性極強的觀點,覆寫了武周時期幾乎所有的社會問題,說明姚崇對當時的時政有深入的分析、了解,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針對姚崇治國的“姚十條”,毛主席說:“大政治家、唯物論者姚崇,如此簡單明了的十條政治綱領,古今少見。”

就好比一個剛上市的公司的大老闆,親自跑到你家裡說:“哥們,去我哪兒當CEO,怎麼樣?”你回答說:“先答應我這十個條件再說。”然後這大老闆還答應了,牛麼?

為什麼毛主席說姚崇是唯物論者呢?三個原因:

一是上面的要十點中專門有一點針對佛教的,“臣請絕道佛營造,可乎?”為什麼姚崇要提出這個來,因為自武周中宗以來,很多人通過行賄想去當和尚尼姑,沒錯,不是看破紅塵去當和尚尼姑的,還是用銀子買來的!有什麼好處呢?可能免除政府攤派的賦稅。在太平公主時,貌似要三萬錢,就可以當和尚尼姑了。

二是姚崇是著名的滅蝗宰相

公元715年,山東鬧蝗蟲,造成嚴重的災害,盧懷慎的觀點是:

不要捕殺!

因為他的觀點是:如果對蝗蟲殺戮太多,恐怕會傷害天地間的和睦元氣!

而儒家分子對地方官也持這個觀點。

于是,農民們紛紛在田地旁邊焚香,向蝗蟲叩頭祭祀,不敢捕殺。

曆史學家分析:因為蝗蟲的“蝗”與皇帝的“皇”字同音,在避諱,才不允許殺戮。

尼馬的,儒家!

姚崇向唐玄宗說道:

如今,蝗蟲遍布山東,黃河南北農民,逃亡一空,政府怎麼能坐在一邊,眼看着蝗蟲吞食莊稼而不拯救?即令不能全部消滅,也勝似養活它們造成更大的災害。

為什麼要對蝗蟲那麼大慈大悲,不忍心下手?卻忍心看人活活餓死!如果殺死蝗蟲會惹來大禍,我願一身承擔!

盧懷慎這類儒家分子之是以不願意捕殺蝗蟲,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在儒家分子眼裡,“大鬧蝗蟲”是天生異象,“天生異象”與“祥瑞”相對應,祥瑞出現,表示皇帝聖明,而“天生異象”,則表明皇帝昏庸。

是以,盧飯桶說:蝗蟲不是人的力量所能改變,隻有在高位的人提高自己的恩德品行,才可以化解。

然後,他們還舉例子來證明:

漢趙帝國皇帝劉聰時代,大鬧蝗災,朝廷指令采用捕殺掩埋的手段,結果災難更加嚴重!

姚崇怎麼處理這些250們的儒家分子的作法呢?

一是用正式公文通知他們,一定要捕殺;

二是亮出自己的觀點:我聽說,古代,地方有優秀的行政長官時,蝗蟲就不入境,如今你所治理的地方大批出現蝗蟲,難道是因為你人品有問題嗎?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儒家分子馬上不敢違抗。

三是姚崇死前的家訓:

不允許和尚尼姑到家裡給他超度,并且鄭重囑咐:”道士見僧獲利,效其所為,尤不可延之于家。當永為後法!“

因為他覺得,和尚都把道士給帶壞了!因為道士看見和尚因做法事而财源滾滾,大發利市後,因而效法他們,也去念經。

姚崇的作法明顯是“唯物觀點”的,佛教是迷信,蝗蟲不能殺,更是愚昧無知!

在大唐時代,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國富民足的時代,但是,十分難得的是:姚崇很廉潔。到什麼程度呢?

貴為宰相,隻拿工資,居然買不起京城的房子,隻能住在郊區的一座和尚廟内,叫罔極寺,是給武則天修的。

姚崇為什麼要住在裡?另一個原因估計是他同情武則天,因為唐隆政變成功後,姚崇哭了,為武則天的遭遇而哭泣,畢竟武則天是他的貴人啊。

姚崇唯一的缺陷是:教子無方。他後來被罷官,也是因為兩個逆子。

那麼,姚崇有沒有負面評價呢?有。

近代曆史學家蔡東藩先生對姚崇的評價是:竊謂姚宋之才識有餘,而度量不足,觀其排擠張說,牽及岐王,假令是以窮治,輾轉株連,豈非一場大獄?

那麼,我們就來看張說是個什麼人吧。

張說,是西漢謀臣張良的後代,早年參加科舉時,策論天下第一,是個有本事的儒家分子。但是,張說脾氣暴躁,生性貪财。張說幹得最不道地的事就是:千方百計想阻止姚崇入朝為相。當姚崇任相後,張說非常害怕,于是跑到太子那兒訴苦,結果被姚崇告發,被貶刺史。就這麼個事。

蔡東藩先生對姚崇的評價有點吹毛求疵。

封建社會唯一被毛主席稱贊的“救時宰相”:姚崇
封建社會唯一被毛主席稱贊的“救時宰相”:姚崇
封建社會唯一被毛主席稱贊的“救時宰相”:姚崇
封建社會唯一被毛主席稱贊的“救時宰相”:姚崇
封建社會唯一被毛主席稱贊的“救時宰相”: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