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京山:大幹部小幹部,人人穿的尿素褲

作者:我的家鄉在京山

作者:王章一

做編輯工作的筆者,整天爬格子,也夠累的。盼來個星期天,本想多睡一會兒,讓腦子歇歇,神經松馳松馳。可是,妻子硬是要我逛逛市場,買點衣服,頂好是先買條褲子,換換老式裝備。

我這個已逾不惑之年的人,從小就不講究打扮,衣冠與世同,隻要冬能禦寒,夏能遮羞就行了。小時穿更新檔衣服,現在穿兒子淘汰的衣服,基本上保持了貧下中農的本色。然而妻子說我的幾條褲子不是長了就是短了,不是顔色老化就是款式不新,穿着氣沒氣派,人沒人樣;窩囊人,穿的衣服也是窩囊貨。好,不買白不買,不穿白不穿,我下定了買褲子的決心。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京山:大幹部小幹部,人人穿的尿素褲

走大街、穿小巷,上商場,過長廊,各式服裝五光十色,美不勝收。我特意留心了一下褲子。真是五花八門,僅男式褲就有什麼丁字褲、蘿蔔褲、老闆褲、太子褲、運動褲等等,有的款式還叫不出名堂來,可都不中吾意,覺得不太适合我這年齡的人穿。大概我的思想有點僵化保守吧。總之,逛了半天市場,還是空手而歸。褲子沒買成,卻突然想起一則關于褲子的笑話來。

記得七十年代,是憑票供應商品的年代。那時吸煙憑煙票,吃糖憑糖票、吃肉憑肉票、穿衣憑布票,人平一年15尺布票,做了冬衣沒得做夏裝的,趕了人情沒有自己穿的,再說布料是清一色的老棉布,非藍即青,顔色單調,縫成衣褲,夏天穿透風差,冬季穿皺巴巴。後來,不知是哪位發明家,将日本進口的尿素的包裝袋染成青色或咖啡色,縫成褲子,夏天穿上,象的确良,清爽極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京山:大幹部小幹部,人人穿的尿素褲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京山:大幹部小幹部,人人穿的尿素褲

但,這尿素褲子卻是緊俏物資,一般人搞不到手。那時,我是一個農民,上街為生産隊買過無數次尿素,總是把尿素往籮筐一倒,袋子就被營業員收了,說是要回籠。我知道,他是去開後門。當幹部的和同營業員有關系的人,花上一進制錢,買到2個尿素袋子做褲子,那時穿上它,顯示出一種等級和高貴。我就看到好幾位幹部穿這褲子,氣派得很。我也羨慕得很。

然而,還有一點缺憾,這尿素潔白潔白,又很薄很薄,上面印的什麼“尿素”“日本産”“含氮百分之四十五”等字樣,雖然用染料染了好幾道,還是依稀可見。用文學的術語講,這可能是一種“缺憾美”吧。由于老百姓買不到它,心中就有點氣。于是,不知哪位鄉土文學家作了一首順口溜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大幹部,小幹部,

人人穿的尿素褲。

有青的,有藍的,

就是沒有社員的。

前面是日本産,

後面是尿素;

屁股一扭,

含氮百分之四十五;

屁股一轉,

百分之四十五含氮。”

又後來,據說,有位醫生因沒有穿上這“尿素褲”,就撰寫了一篇學術論文,論證“穿尿素褲緻癌”,再也沒人敢穿了。當然,這是種傳聞,不足信。

然而,穿“尿素褲”的時代終于一去不複返了。現在商品琳琅滿目,衣服款式新穎獨特,甚至一年一個新潮流,令人應接不暇,我們國人揚眉吐氣了!

筆者的褲子沒買成,卻想起這則早已被遺忘了曆史笑話,多少能引起我們的思考。

(原載《京山報》1993年6月5日第三版,獲第六屆荊州新聞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