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策小故事:範睢獻書秦昭王--知人更要善任

作者:積極的餅幹T
戰國策小故事:範睢獻書秦昭王--知人更要善任

還是先介紹一下故事的主人翁,秦昭王嬴稷

戰國策小故事:範睢獻書秦昭王--知人更要善任

秦昭王嬴稷,又稱昭襄王,在位共56年,是任商鞅變法強國的秦孝公的孫子,秦惠文王赢驷的兒子,他的異母哥哥就是那位要蕩平天下的秦武王赢蕩,他的母親就是宣太後,芈月芈八子。他的孫子更厲害,就是始皇帝嬴政。

赢稷本來和王位無緣,并且還被派到燕國為人質,可是天降大任于斯人嬴稷也,他的大哥赢蕩跑到周天子那裡去舉鼎,結果玩大了體力不支爆亡當場,這位嬴稷就位為王。嬴稷這一生可不簡單,先是擊破了各諸侯國合縱攻秦的政策,四處征伐,吊打山東六國,甚至在鄢郢之戰中攻占了楚國的王都,在長平之戰中大勝趙軍,殺其數十萬軍隊。後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于鹹陽,滅亡東周,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

故事中的另一位角色,範睢。是秦國乃至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

戰國策小故事:範睢獻書秦昭王--知人更要善任

圖檔由網上搜尋

範雎是魏國人,哈哈這秦國的多位重臣,像商鞅,張儀還有這位範睢都曾在魏國謀事,卻都又被魏國權貴所不容,都跑到秦國施展抱負。雖出身貧寒,但是足智多謀、能言善辯。起初在魏國大夫須賈門下做事。因随須賈前往齊國時,在朝堂上替須賈解圍,得到齊王賞識,卻反遭須賈嫉恨,誣告暗通齊國,重刑之下範雎靠裝死逃離魏國,改名張祿逃亡秦國。

戰國策小故事:範睢獻書秦昭王--知人更要善任

範睢逃到秦國,通過大夫王稽的推薦來到秦國,雖然得到了秦王任用,但是起初并沒有得到秦王的重用。範睢深知這樣混下去,沒有辦法施展抱負,攻打魏國報當年受辱之仇,認真思慮後,便決定給秦昭王獻書,以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引起昭王重視。

大王我聽說,聖明的君主執政,有功之人不得不給予賞賜,有能力的人不得不給予高官,功勞越大的人給的俸祿就該越多,功勞越高的人封的爵位就該越高,能管能力越強大的人就應該擔任的官職越大。隻有這樣,沒有能力的人就不讓他當官,有能力的人也不要被理沒。如果大王認為我講的有道理,那麼照此實行,就會更加有利于國家的治理強大發展。如果大王覺得不能實行,那麼把我久留在秦國也無法發揮作用,不如讓我離開。

臣聽聞:隻有昏庸的君主才會把賞賜隻給予他所喜愛親近的人,隻懲罰他所厭惡的人。而賢明的君主則不會這樣做,獎賞必定賞給有功勞的人,刑罰必定要判給有罪的人。

而今,我的胸膛不足以當做砧闆抵禦刀劍,我的腰闆也抵不住斧钺利器。我怎麼敢把自己還沒有把握的建議獻給大王呢?我不知道是不是因我出身低微而導緻大王沒有重視我,大王難道會認為舉薦我的王稽大人,也膽敢欺詐大王嗎? 還是因為推薦我的王稽官微職淺,認為他的話不值得相信呢?如果不是因為這些,那麼希望大王能稍騰出一點時間給我,讓我好當面向大王陳述我的觀點……

範睢的這封自薦書獻上後,秦王看後十分高興,當即就向王稽表示了薦舉賢才的謝意,還派車馬去召請範睢。 從此範睢得到了秦昭王的重用,開啟了開挂的人生

想想很多團隊的上司人,想要讓自己的隊員能為自己建功立業,就得能做到把他們的付出和收益關聯起來,用等同比例的收益來激發他們的能動性。同時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也得要有辦法能夠得到團隊首領的重視,否則也隻能做埋在沙子裡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