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中國偉大領袖毛主席阖然辭世。數十萬中國人民相聚天安門廣場,為毛主席舉行莊嚴隆重的悼念儀式,全國上下陷入一片哀悼之中。毛主席去世後,從業人員整理出了主席6樣遺物,還包括一些主席的遺産。主席的女兒李敏稱自己拿走了其中8000塊。
堂堂一國領袖,隻給自己女兒留下了8000塊,事實情況是這樣的嗎?毛主席都留下了哪些遺物?
今年是毛主席逝世45周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一個新中國。他為中國人民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毛主席去世後,人民用各種方式來追悼、懷念主席。

其中,遺産配置設定的問題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一件事情。提到主席遺産的相關問題,我們就需要談到一個人。這個人是主席在中南海生活的大管家,他就是吳連登。
吳連登本來是人民大會堂的一個服務員。因為工作認真負責,黨組織派他到中南海毛主席身邊進行工作。在此之前,吳連登想都不敢想,自己有一天竟然可以為毛主席服務。
在吳連登的印象中,毛主席一直是中國億萬人民的英雄,是中國最大的上司。可當他第一次見到毛主席的時候,才真實感受到,毛主席是他見過的最沒有架子的上司。
吳連登見到毛主席時,整個人心情又緊張又激動,端茶杯的手都忍不住晃動。等到把茶杯端到主席跟前時,茶杯裡的水都已經撒了一半了。
這讓吳連登的心情變得更加緊張。毛主席注意到了他的緊張,主動詢問吳連登的名字,還親切地同他唠起家常。毛主席一聽吳連登是江蘇鹽城人,就感歎道:“鹽城是個好地方啊,新四軍的重建軍部就是在鹽城的。”
這樣的談話讓吳連登消除了心中的緊張,不知不覺拉近了他與主席之間的距離。不過,主席的工作十分繁忙,吳連登此後也很少有機會和主席聊上天。
有一次,吳連登在給毛主席整理衣櫃的時候,發現在衣櫃最底層放了一個小箱子。再見到毛主席的時候,吳連登向毛主席問到這個箱子需不需要打開清理一下。
毛主席的表情幾乎是一瞬間凝固,吳連登還以為自己說錯了什麼話。過了好一會兒,主席低沉地說道:“箱子裡是岸英以前的衣服”。
毛岸英是在抗美援朝戰争中光榮犧牲的。毛主席很少提及毛岸英的死,但是其實在主席的心中,這是一塊難以愈合的傷口。戰争結束後,主席就把毛岸英的衣服收藏在這個小箱子當中。
平常這個小箱子不會輕易打開,隻有當主席太過想念毛岸英的時候,才會把箱子打開來看看。箱子裡面裝着毛岸英生前穿過的兩件襯衣、一件褲子,還有帽子等其他物件。
天氣好的時候,毛主席會親自把櫃子裡的衣服拿出來晾曬。夜深人靜的時候,主席則抱着衣服獨自一人陷入沉思。
直到毛主席逝世,這個裝着毛岸英衣物的箱子儲存完好,裡面的衣物全都幹淨整潔。這是主席6件遺物中其中的一件。
吳連登作為毛主席的生活管理者,有很多事情都是由他來管理的,比如主席的工資收入支出的情況、主席的衣食住行及出行。這些吳連登都記錄得一清二楚。
主席雖然是國家的上司人,但是衣食住行都是需要自己掏錢的。主席在中南海住宿,每個月的租金大概在84元左右。随着國家發展的情況越來越好,中南海租金也随之漲到每月125元。
租金漲高,主席的工資卻沒有跟着漲,反而有所降低。毛主席幾次拒絕中央給他漲工資,稱自己可以用寫書的稿費來補貼家用。
除卻生活最基本的租金、夥食費、水電費,主席還要照顧自己的大家庭,每個月的工資幾乎沒有剩餘。1956年,國家對黨内從業人員的工資進行調整,主席的工資降到405元。
主席非常支援給自己降薪。當他聽說許多一線勞工的薪水微薄時,主席對此表現出極大的不滿。他調查情況後才知道,一線勞工提出的漲薪申請被上司駁回,勞工漲薪的事一直沒得到落實。
毛主席立刻組織人員開會,商讨如何快速給勞工漲薪。毛主席在會議中強調,勞工是中國發展的堅實力量,是共産黨員的夥伴,沒有這些一線勞工的拼搏,我們中國怎能快速發展。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勞工漲薪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一線勞工看到薪水漲上去了,工作得更加富有激情,生産積極性很快提升上去。在這一年時間裡,大陸鋼鐵的産量創下曆史新高。
隻有真正懂得底層人民的苦,才能推動國家的發展。毛主席就是這樣明智的一位領袖。毛主席給勞工提高了工資,自己的工資卻在不停減少。而且,主席在生活中保持着相當簡樸的作風。
在主席的遺物中,主席的衣服、襪子、睡衣等貼身的衣物十分惹人注目。因為這些衣物上面貼滿了大大小小的更新檔。有一件睡衣,是主席從建國初期的時候就穿在身上的,一直穿到1971年。
這件睡衣上能夠數清楚的更新檔就有73個,幾乎已經看不到睡衣的原樣了。主席為什麼不用他自己的薪水給自己添置件新衣服呢?主席在世時說道:“如果自己節約一件衣服,前線的戰士們就可以多發一顆子彈。”
據吳連登介紹,主席的一條舊毛巾都已經爛到出現3個大窟窿,可主席還是堅持不讓買新的毛巾,最後在毛巾上打上大塊的更新檔再繼續使用。
主席有一雙皮拖鞋,磨損得不成個樣子,就連皮鞋匠看後都拒絕修理,主席仍舊留着穿。1949年底毛岸英舉行婚禮時,毛主席主張婚禮簡樸,婚禮現場愣是沒有任何喜慶的布置。
毛主席沒有拿得出手的禮物,隻是将自己曾經穿過的一件舊妮子大衣送給毛岸英,說這是送給他們夫妻二人的新婚禮物,白天毛岸英穿去工作,晚上他們兩個可以一起蓋。
主席對自己及家人如此節儉,但是一聽說身邊哪個人有難事了,立馬慷慨解囊。是以,主席每月薪資常常不夠用。
有一次,主席把吳連登喊到身邊,問他能不能幫助處理下卧室的書。吳連登連忙點頭答應。主席卧室有一個硬木闆床,木闆床一半的空間堆滿了書籍。
主席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時候就會坐起來閱讀書籍,還會一邊閱讀一邊在書上做批注。吳連登給毛主席整理書房有個特點,就是他可以把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但是主席書籍的位置他是不會随便亂動的。
這是為了友善主席可以接着沒有看完的書繼續看。吳連登給主席整理房間久了,漸漸養成了一個絕活,就是主席看了絕活都稱贊連連。
主席很多時候都要出差到各地考察,臨走的時候會帶走一些書。吳連登就會把這些書籍原先的位置記好,等到主席回來,他會把書籍重新擺放在原來的地方,沒有一點差錯,讓主席感到十分驚奇。
吳連登的細心赢得主席的稱贊,這也是吳連登可以一直留在主席身邊工作的原因。在主席的遺物中,卧室的那張木闆床與那些書籍則留了下來。
這些書籍上面還可以看到主席曾經閱讀時寫下的批注,筆迹清晰,字字珠玑,記錄了毛主席對書籍的了解及啟迪的思想,是後世研究毛主席精神的寶貴财富。
吳連登在主席身邊當生活管理者十來年,也記下了厚厚一摞的賬單,上面記錄了毛主席從建國以後到去世之前所有的開銷。從這些記錄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毛主席的真實生活。
毛主席最大的兩個樂趣是煙和茶。在主席日常消費中,可以看到有購買茶葉、火柴、香煙等記錄。毛主席到外地考察時,也要求給當地政府上交糧票,就連喝茶都要給錢。
主席的平常生活也非常豐富多彩,有很多友人、國際上的朋友來找他,主席也需要安排吃飯住宿的地方,這些費用都是從他的薪水中扣除的。這是主席一直傳達的一個思想要求:為官廉潔,哪怕是官員過來洽談公事,請客吃飯也要從自己的薪水中扣除,不能挪用公款。
毛主席身邊從業人員生活中遇到困難、家庭親戚碰到難事,主席自掏腰包給他們補貼生活費。在主席的遺物中,有兩副斷腿兒的眼鏡框特别顯眼。
這兩副眼鏡框一個沒有右眼鏡腿,另一個沒有左眼鏡腿,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主席常年養成側卧戴眼鏡看書的習慣,經常會把一側的太陽穴壓出很深的痕迹,影響閱讀。
從業人員想在市場上買到單腿兒的眼鏡框,可是沒有賣的。于是,從業人員就找到兩副眼鏡框,拆掉其中一個眼鏡的左腿,再拆掉另一個的右腿。主席左側卧的時候,就戴沒有左腿的眼鏡框,反之戴另一個。
這兩幅眼鏡框如今作為主席遺物被妥善保管下來。眼鏡是輔助主席看書的,還有一個物品是輔助主席爬山時需要用到的,是一根拐杖。
主席的愛好有很多,看書、遊泳,還有一項就是爬山。毛主席爬山累的時候,從業人員會建議用轎子擡着繼續爬。毛主席對這個建議搖搖頭,後來,主席在杭州登山時發現了一根竹子。
用這根竹子拄着當拐杖非常順手,主席說道:“三條腿走路就是比兩條腿穩。”後來這條拐杖就被作為主席的遺物儲存下來。
除這些遺物外,主席離世時,名下還有一大筆稿費,共有約124萬人民币。這筆稿費是主席在世時自己辛苦寫書賺取的。1972年,主席的女兒李讷生活拮據,主席特批了8000元。主席對待子女一視同仁,同樣留給李敏的也是8000元。
這批稿費扣除留給子女的那8000元,剩下的全部按照主席的遺囑上交給了國家。主席在世一生勤儉節約,去世後也沒有想要給自己的後人留下多少财産。
他始終為着中國人民群衆而奮鬥,心裡想着的永遠是人民。有這樣的領袖,是人民之幸。向偉大的毛主席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