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康小知識|嘴裡發鹹是什麼緣故?(下)

作者:中西醫結合護理

口鹹是一種以口中自覺有鹹味,間或吐出鹹味痰涎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多見于神經官能症、急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等,多見于老年人以及患有神經官能症、急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的人群。

健康小知識|嘴裡發鹹是什麼緣故?(下)

治則

口鹹的典型特點是口中自覺有鹹味,整體的治療思路是要通過補腎或化濕來去除鹹味。通常來說,口鹹可以大緻分為腎陰虛證、腎陽虛證、脾濕不化證,不同證型的症狀和表現不完全一緻,治療的方藥也不相同。

”腎陰虛證

腎陰受損,則陰不制陽,虛火上炎,發為口鹹。

主要表現:口鹹或吐少量鹹涎,頭昏耳鳴,咽幹口燥,腰膝酸軟無力,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常用方劑:知柏地黃丸

可能用到的中藥:如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等。

健康小知識|嘴裡發鹹是什麼緣故?(下)

腎陽虛證

腎陽受損,則氣化失職,腎液上乘,發為口鹹。

主要表現:口鹹,身倦乏力,少氣懶言,畏寒肢冷,腰腿痿軟無力,夜間尿頻,舌質淡,舌體胖嫩,苔白而水滑,脈沉細無力。

常用方劑:金匮腎氣丸

可能用到的中藥:如桂枝、熟附子、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等。

健康小知識|嘴裡發鹹是什麼緣故?(下)

脾濕不化證

脾濕不化,濕濁之氣上泛口腔就會使人感到口鹹而黏膩。

主要表現:口鹹而黏膩,不欲飲水,納呆頭重如裹,四肢沉重,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膩,脈滑。

常用方劑:二陳湯

可能用到的中藥: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姜、旋複花、藿香、檀香、吳茱萸等。

健康小知識|嘴裡發鹹是什麼緣故?(下)

在治療護理中,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日常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少吃肥甘厚膩、生冷辛辣之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抑郁急躁;勞逸結合,避免過度思慮、房事不節。

健康小知識|嘴裡發鹹是什麼緣故?(下)

預防保健

•醫患之間互相配合,患者在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均時時注意自己的腎髒的狀況。嚴格遵照專科醫生的指導選擇和服用藥物,切忌有病亂投醫,迷信偏方,尤其在病理類型未确定的情況下,更應注意。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有節,避免過勞過累。

•在病情穩定時,也不可忘乎是以,切忌長途旅遊和過度沉于工作。

•适量運動,增強自己的抗病能力。

•腎功能已受損者,切忌使用腎毒性藥物。飲食上應按醫生的要求選擇食品,切忌盲目進補。

内容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微信公衆号

整理編輯:中西醫結合護理雜志社

通訊員:孫磊 秦沙沙 王晶晶 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