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作者:探索局局長

河馬vs犀牛,如果這兩隻大型動物是前線,誰會赢?說到大型陸地哺乳動物,我們通常會想到大象,但這次我們必須把注意力轉向河馬和犀牛。你對他們了解多少?河馬是一種大型,圓形和澆水良好的動物,原産于非洲。河馬這個詞來自希臘語"水馬"或"河馬"的意思,盡管河馬和馬不是近親。犀牛可能看起來有點像史前生物,它們确實可以追溯到數百萬年前的中獸世界,但它們也是類似河馬的哺乳動物。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大家好,我是勘探局局長。在本期中,我們将探讨陸地上除大象外兩種最大動物之間的戰鬥力,導演将分析實體硬體,武器和習性,試圖以最科學合理的解釋給出客觀公正的答案。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4">1,身體比較</h1>

河馬有大的身體,短腿,巨大的頭和短尾巴,每個都有四個腳趾。雄性通常長3.5米,肩高1.5米,站立時體重3.5噸。腹部的皮膚厚5厘米,但其餘部分較薄,身體上幾乎沒有毛發。它們通常呈灰褐色,下半部分為粉紅色。嘴巴有半米寬,可以打開150度露出牙齒。下犬齒非常鋒利,可能超過30厘米。耳朵,眼睛和鼻孔位于頭頂上方,是以身體的其餘部分保持在水下。許多皮膚腺體會釋放出一種油性"乳液",略帶紅色或粉紅色,導緻河馬出汗的古老神話,這種色素實際上是一種過濾紫外線輻射的防曬霜。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犀牛的特征是鼻子上表面有一個或兩個角。這些角不是真正的角,而是由角蛋白組成,角蛋白是頭發中發現的纖維蛋白。現代犀牛是大型動物,從身高2.5米的蘇門答臘犀牛到4米的白犀牛,肩部近2米;犀牛有厚厚的皮膚,形成闆狀褶皺,特别是在肩膀和大腿上。所有的犀牛都是灰色或棕色的,包括白犀牛,它們往往比其他犀牛更蒼白。除了蘇門答臘犀牛,除了尾巴和耳朵邊緣外,它們幾乎沒有毛發,但一些化石物種覆寫着厚厚的皮毛。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34">2,分布範圍</h1>

河馬最初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活動,但現在在坦尚尼亞,尚比亞和莫三鼻克等東非國家規模較小。作為半水生生物,它們更喜歡生活在湖泊,河流或沼澤等淺水區。大約2米的深度非常适合這種動物,它可以将整個身體浸入水中。河馬甚至可以睡在水下。通過反射,它們可以漂浮,深呼吸,然後在不醒來的情況下下沉。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今天,世界上大約有27,000頭野生犀牛。很少有犀牛在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外生存,因為幾十年來持續的偷獵和栖息地喪失。今天,在島嶼北端的國家公園中隻發現了少量的爪哇犀牛。成功的保護措施使獨角犀牛(或印度犀牛)的數量從20世紀初的約200頭增加到今天的約3,700頭。較大的單角犀牛是亞洲最大的成功故事之一,随着其數量的顯着增長,它們的地位已從瀕臨滅絕變為脆弱。在非洲,南方白犀牛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但現在在受保護的保護區茁壯成長,并被歸類為近乎危險的犀牛。但野生西部黑犀牛和北方白犀牛最近已經滅絕。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36">3,飲食習慣</h1>

河馬有健康的食欲,大多是草食性的。成年河馬每晚吃約35公斤草,每晚步行10公裡才能吃飽。當然,它們也會吃夜間覓食時發現的水果。如果食物短缺,河馬可以将食物儲存在胃中,并且長達三周不進食。雖然河馬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純粹的食草動物,但2015年發表在《哺乳動物評論》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河馬偶爾會吃動物屍體,包括其他河馬。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犀牛是食草動物,這意味着它們隻吃植物,它們吃的植物類型因物種而異。這是因為它們的鼻子形狀不同,以适應不同類型的食物。例如,黑犀牛吃樹葉或灌木叢,因為它的長嘴唇允許它從高處采摘樹葉和果實。白犀牛有一個扁平的鼻子,允許它在地面附近抓撓。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 h1級"pgc-h-arrow-right"data-track""38" >4,行為特征</h1>

與人類不同,河馬沒有汗液或皮脂腺。該物種依靠水或泥土來保持涼爽。這些動物具有靈活的社會系統,平均群體通常由20-100隻河馬組成,由雄性控制。但在幹旱期間,大量的河馬被迫聚集在有限的水池附近。這種過度擁擠破壞了等級制度,導緻更高水準的攻擊,最年長和最強壯的雄性往往會最終獲得主導地位。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大多數犀牛是獨居動物,個體經常互相回避。但白犀牛是群居動物,最多10頭。犀牛視力較差,但聽覺和嗅覺敏銳。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更喜歡避開人類,但雄性和雌性與幼崽可能會挑釁。黑犀牛通常脾氣暴躁,難以捉摸,可以攻擊任何不熟悉的聲音或氣味。盡管犀牛體型龐大,但它們很靈活,即使在茂密的灌木叢中也能達到45公裡/小時的速度,并且在錯過一拳後也能快速轉彎。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h1級""pgc-h-箭頭右"資料軌道""40">5,終極戰鬥</h1>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兩隻動物單打獨鬥,誰将赢得最後的勝利?是河馬還是犀牛?

河馬通常被認為是非洲最兇猛和最具侵略性的動物。相比之下,犀牛的攻擊性較弱,實際上更孤立。首先,犀牛的視力很差,是動物界中最糟糕的。河馬顯然比犀牛脾氣暴躁得多,它們比犀牛更容易興奮。雄性河馬經常與其他巨型雄性河馬争奪與所有雌配的機會,并且有巨大的 6 米長的鳄魚,是以雄性河馬具有相當的戰鬥經驗。犀牛沒有像河馬那樣的戰鬥經驗,當然也沒有河馬在突然對抗中的勇氣。此外,河馬犬齒是通過鈣化産生的,比犀牛角蛋白更強。但犀牛可以很容易地刺穿河馬柔軟的身體。相反,河馬不能輕易咬穿犀牛的皮膚,也不能咬到緻命的程度。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如果河馬離水太遠,犀牛可能會赢。在陸地上,犀牛在速度,機動性和重量方面比河馬更具優勢。犀牛可以攻擊河馬,雖然它們的角不如河馬的象牙那麼硬,但它們仍然足夠堅硬,可以穿透河馬的皮膚。在河馬的皮膚上戳了一個足夠角大小的洞後,河馬最終會失血并死亡。如果戰鬥發生在水邊,比如在水坑旁邊,事情就會變得更加危險。犀牛害怕下水,河馬也不敢離水邊太遠,以免犀牛的土地優勢開始發揮作用。如果兩隻動物都在水中戰鬥,河馬幾乎肯定會赢。河馬在水中的速度更快,移動性更強,它很可能會把犀牛推得越來越遠,試圖淹死它們,這絕對可以做到。

任何一方都是最終的勝利者,兩隻動物都可能遭受嚴重傷害。是以,在我看來,這場比賽将以平局告終。我曾經讀過一群非洲獵人發現的一場戰鬥的證據,雙方都有河馬和黑犀牛,最終結果沒有赢家:河馬被犀牛殺死,但犀牛的背部被撕開了。

河馬vs犀牛,誰才是真正的陸地之王?大象見了都得退避三舍1、身體對比2、分布範圍3、飲食習慣4、行為特征5、終極之戰

那麼,您認為誰比河馬和犀牛更具戰鬥力?歡迎您在評論部分分享您的觀點。我是探索局局長,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别忘了點選關注按鈕,同時喜歡收藏和轉發,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