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聊密雲養蜂那些事——檀州街上的密雲特産

作者:筆底文章悅人目

中國文學有關蜜蜂的詩文,最廣為人知的是晉·郭璞 的《蜜蜂賦》和唐代詩人李商隐的《無題》。

在《蜜蜂賦》中,描寫蜂蜜“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鮮玉潤,髓滑蘭香,窮味之美,極甜之長,百藥須之以諧和,扁鵲得之而術良,靈娥禦之以豔顔”。

聊聊密雲養蜂那些事——檀州街上的密雲特産

李商隐的《無題》中,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裡雖然沒有直接寫蜜蜂和蜂蜜,但是寫到了蜂産品之一的蠟燭。

聊聊密雲養蜂那些事——檀州街上的密雲特産

郭璞的《蜜蜂賦》中,已經提到了當時,蜜、蠟已分别提取、利用。而“蠟”字作為單獨使用,也是出現在晉代。《晉書·石崇傳》:“崇以蠟代薪”。

這個故事講的是:石崇是全國有名的大富豪,一到都城洛陽就向當時的兩個富豪羊琇和王恺叫闆,公開和他們比富。羊琇官居中護軍,是武帝的堂舅,王恺是後将軍,是武帝的親舅,其中,羊琇為人淡泊,不願和石崇争鬥,隻有王恺不服,從此石王之間的比賽成了洛陽老百姓茶餘飯後的最佳談資。王恺家裡面刷鍋一直都用糖水,石崇聽說了以後就讓家裡人用蠟燭當柴燒。于是老百姓都說石崇家闊氣。從這個故事就能看出當時的蠟燭還是屬于皇家貴族使用的奢侈品。

聊聊密雲養蜂那些事——檀州街上的密雲特産
聊聊密雲養蜂那些事——檀州街上的密雲特産

以蜂蠟制作蠟燭,大約在西漢時期的嶺南地區,後傳遍全國。蠟燭的普遍使用,是從唐代開始的。唐學者賈公彥記載了以蜂蠟制燭的方法:“以葦為中心,以布纏之,怡蜜灌之。”當時因為制作工藝簡單,蠟燭已得到廣泛使用。而蠟燭的主要原料是蜂蠟,這就是說唐時蜜蜂的養殖和蜂蜜的産量已經很大,是以才能生産出更多的蜂蠟來制作蠟燭。

聊聊密雲養蜂那些事——檀州街上的密雲特産
聊聊密雲養蜂那些事——檀州街上的密雲特産

圖為奧金達社會大課堂優秀手工作品

聊聊密雲養蜂那些事——檀州街上的密雲特産

唐朝時,密雲名為檀州,屬幽州(今北京市)。因密雲地處邊塞地區,是溝通南北經濟的重要地區,在唐宋時期經濟非常發達。宋人劉敞在出使遼國時,曾描寫過檀州集市的情景:“窮谷回看盡,孤城平望遙,市聲衙日集,海蓋午時消。”當時,檀州之是以如此發達,主要還是因為密雲的物産豐饒,像白河鯉魚、潮河白蜜、金絲小棗、燕山闆栗等,都是具有悠久的曆史,久負盛名。

從唐朝時開始,幽州城内就設有“檀州街”(即現在的北京鬧市口南街與長椿街),因檀州商人多聚此販賣而得名。據《密雲史話》記載:此街專以銷售密雲地區出産的特産為主,是當時幽州城内的鬧市區。

聊聊密雲養蜂那些事——檀州街上的密雲特産

北京奧金達“花彤”成熟蜂蜜

蜂蜜因産量低、成本高、口感和營養好,在唐朝時,具有非常高的尊崇地位,是專供皇室貴族享用的貢品。百姓無力消費蜂蜜,民間流行的甜味劑是一種谷類糧食熬制的“饴”。至于蠟燭更是如此。對于當時密雲是否制作過蠟燭,各種史料沒有明确的記載,但是,密雲地處邊塞,唐朝時為保密起見,均以蜂蠟制作丸衣,加工成蠟丸(或蜜丸)傳遞重要文書(蠟诏、蠟書),而蜂蠟基本上就地取材,是以推斷,自唐朝時起,密雲已開始制作蠟燭和蠟丸了。

聊聊密雲養蜂那些事——檀州街上的密雲特産

對于密雲蜂蠟的記載,可查的資料為清朝乾隆皇帝《駐跸密雲縣行宮作》一詩:“行宮暖燭玉盅斟,列賬入塞念在心。”當時,行宮所備的“暖燭”即為密雲當地所産的以蜂蠟為主要原料的蠟燭。

因蜜蜂養殖唐代時在全國已相當普及,韓鄂在所撰的《四時纂要》中,即将采割蜂蜜列為農家事宜:“六月開蜜”。自此農書開始收編養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