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作者:伊薩貝拉

毛主席日理萬機,1952年他的辦公桌上放了兩封來自浙江省桐鄉縣的信,

兩封信都是同一個人所寫,信中希望主席能幫自己解決日常生計問題。

毛主席看完兩封信之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真的親筆批示,交代地方政府“酌予救濟”。這個人有什麼特殊的呢?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嶽飛後人

大陸曆史悠久,在曆史上有很多的英雄人物,嶽飛就是精忠報國的典型代表,

他有能力有抱負,一心想要收複河山,但卻遭遇奸臣阻撓,皇帝昏庸,最後被冤殺。

充滿着悲劇色彩,關于他的故事流傳極廣。

嶽飛老家在安陽湯陰,後來南渡之後,家人大多都居住在南方。

嶽飛一共有5個兒子,其中三兒子嶽霖後人比較多,在嶽霖這一支中,他的兒子嶽珂編寫書籍《玉楮集》。

嶽飛的後代經過800多年的傳承,到如今幾乎遍布全國各地,甚至還有一些分支去往了海外,人數達到180萬人。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嘉興桐鄉縣有一位老漢,此人名叫嶽昌烈,是一位孤寡老人。

據說他就是嶽飛的後人,光緒年間還曾考中了秀才,學識淵博,甚至精通英語和日語,

但是性格孤傲,不善人情往來,在那樣的亂世空有一身才學,沒有謀生之技。

原本還靠着才學到私塾任教,但因為性格孤傲,脾氣古怪,經常得罪人,

後來多次被開除,找不到穩定的工作,沒有收入,就隻能販賣祖産了。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祖産販賣殆盡之後,身邊伴随的就是大量的藏書了,他住在弄堂裡的一間破舊房屋裡,

屋子裡也沒什麼家具,隻有一張門闆做的床,

每天穿着長衫,套着不太合适的皮鞋,走到街頭茶館讀書吟詩,頗有一番“孔乙己”的味道。

也經常被街上的孩子們嘲笑捉弄,

但他從不在意,仿佛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後來随着日子越來越艱難,沒有柴火取暖,沒有飯菜可食,他不得不求助中央。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于是在1951年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希望能解決個人溫飽,但這封信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送到主席跟前,

于是在第2年他又寫了一封信,闡述了自己的情況,

1952年這兩封信同時被放到了毛主席的辦公桌上。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書信内容節選如下。

前曾和大著元稿三首, 曾蒙饬屬傳詣派員慰問, 旋于元旦日奉長函一件, 縷陳現實情況并附要求, 未拜 台命, 茲再步原韻一什呈賞, 以詢究竟。

傥不以詞人垂老之寒瘦, 獎之膏火、供其乏困, 或亦為赤羽千膳, 好整以暇之所許耶, 何勝欽 遲之至。

詩成愁絕繡袍難,那得金貂酩飲閑。

玉褚徒漸家世寒,果許江紅河潤及。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特批原因

嶽昌烈能夠得到主席特批,給予救濟,

一方面是在書信中,他确實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尤其是信件結尾部分的那首詩,

既委婉地闡述了自己的要求,又沒有搖尾乞憐的卑微,頗有文人氣節。

詩文的後兩句還将祖上書寫的《滿江紅》《玉楮集》用在其中。

讓主席明白了他的身份,也顯示了自己的才華。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還有一個原因,則和毛主席之前路過湯陰有關。

1952年10月主席考察黃河,在新鄉短暫停留之後,就計劃到安陽看看殷墟古迹,

當時火車專列在湯陰縣短暫停留。

湯陰縣縣長王庭文騎着自行車來到了火車站,表明身份之後他見到了毛主席,

當時就稱湯陰是嶽飛的故鄉,希望主席能到縣裡看一看嶽飛的祖宅。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毛主席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去看一看,但卻被陪同的羅瑞卿阻攔了,

因為專列有發車時間,根本來不及去縣裡參觀,

後來王庭文又表示在車站月台上,還有一塊“嶽忠武王故裡”的石碑。

毛主席感興趣的下車參觀,看到石碑上記載的嶽飛生平,發現立碑人那裡,有幾個名字被鑿掉了,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當時詢問縣長是怎麼回事?

縣長表示:這幾個被鑿掉的人在後來做了漢奸,群衆不滿意他們出現在嶽飛的石碑上,就将名字給鑿掉了,

後來又表示:嶽飛的衆多後人沒有一個做漢奸的。

毛主席稱贊嶽飛是個大英雄,他的後人也沒有給他丢臉。

在參觀之後,毛主席就登上了列車再次向安陽駛去,這次短暫停留也讓他對嶽飛的後人有了大概的印象。

最後決定酌情予以救濟,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毛主席對嶽飛此人十分推崇。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知己

毛主席在少年時期對于嶽飛就十分喜愛,尤其喜歡看《說嶽全傳》,

長大之後各種描述介紹嶽飛的書籍,他也願意看,

對嶽飛的生平為人非常推崇,在接待外賓、演講的時候,也會用嶽飛的事例,來闡述自己的想法。

1950年,在通路蘇聯的時候,他曾提到“不畏艱險,視死如歸”,

當時的翻譯不太明白這個詞的意思,也解釋不清楚,

毛主席就講了嶽飛誓死抗擊外族的例子,讓斯大林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1963年,毛主席在和羅瑞卿探讨中印反擊戰問題時,提到了戰争取勝的關鍵,

羅瑞卿久經戰場考驗,他認為要想取得戰鬥的勝利,一定要發揚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

毛主席表示贊同,他還提到當時的金國之是以畏懼嶽家軍,并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戰鬥力超強,更因為他們軍紀嚴明。

“餓死不搶掠,凍死不拆屋”和我黨的《三大紀律,8項注意》有極大的相似之處,

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得到民心,變成一支不可戰勝的隊伍。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關于嶽飛的英雄氣節,毛主席更是多次提及。

1938年,在給抗大學員演講時,就提到了共産黨人一定要學習嶽飛要殺就殺的英雄骨氣。隻有擁有這種氣節,才能夠成為無所畏懼的真正的共産黨人。

1959年,他又一次提到了嶽飛和死亡,認為嶽飛如果怕砍頭,比幹如果怕挖心,就不可能青史留名。

長征路上,毛主席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那時他還很年輕,心裡也很郁悶,

郁悶之時就用嶽飛的《滿江紅》激勵自己,心情豁然開朗,将嶽飛當成了自己千年前的知己。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毛主席下批示之後,桐鄉縣政府調查了嶽昌烈的情況,

從救濟款中拿出一部分作為他的生活補助,後來又看他确實有才華,将他安排到了文史研究館工作,負責整理曆史資料。

1954年,毛主席到杭州視察工作,參觀了杭州的嶽飛廟,

1952年,嶽飛後人寫信給中央請求照顧生計,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的?

還囑咐杭州市長王芳幫自己買幾個花圈,在清明節的時候送到嶽飛墓前,專門囑咐花圈上不要寫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