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天集團張靜章創業史:在實幹面前,任何的投機取巧都是渣

作者:說Q人Q事
海天集團張靜章創業史:在實幹面前,任何的投機取巧都是渣

海天集團

海天集團創辦于1966年,發展至今主要涉足注塑機、驅動、智聯制造、高端數控機床和金屬成型五大産業。

集團創始人張靜章現年85歲,2021年其身價已高達220億元人民币,在所有上市公司創始人中他的年齡最高,實屬罕見。

從1966年起,張靜章帶領集團已經走過了大半個世紀,曆經風風雨雨,85歲高齡的他依然奮鬥在一線,擔任集團董事長職務。

如果他不是真的熱愛這份事業,那支撐他放棄頤養天年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恐怕隻有張靜章本人才能說得清楚。

雖然張靜章沒有在報端網絡媒體上回答過這個問題,但我們通過可查到的隻言片語,有迹可循得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也許是巧合,看張靜章的創業史,讓我想到了紅塔集團、褚橙創始人褚時健,桂林西瓜霜潤喉片創始人鄒節明。這兩個人在自己的事業生涯上都能做到了善始善終,他們都在幹事創業的道路上奮戰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也是這一輩老創業家的共有特征,創業就是自己的生命。

他們擁有大量的财富可以舒舒服服的頤養天年,但卻選擇了常人都認為受苦受累的活法,用創造更多的價值來诠釋生命的意義。

要做世界第一

如果非要用武俠小說裡某個人物來形容張靜章的話,我認為是笑傲江湖裡的任我行,他那種唯我獨尊、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和行事風格,非要與天下英雄比出個天下第一才肯罷休。

海天集團張靜章創業史:在實幹面前,任何的投機取巧都是渣

海天集團創始人張靜章

海天集團的前身隻是一個鄉鎮小農機廠。1966年成立之初,該廠占地面積僅有30㎡,資産隻有4台老舊機床和100元資金,經濟效益很差,連養活勞工都難。

1970年,年僅33歲的張靜章被任命為該廠的廠長,他靠着勤奮和魄力,着手精簡業務範圍,迅速讓農機廠脫困,解決了勞工的溫飽問題。

剛站穩腳跟的農機廠,在張靜章的帶領下又開始謀求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他偶然看到從上海出差回來的女文書穿着時尚的塑膠涼鞋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發現女文書腳上穿的涼鞋比農民們穿的草鞋強多了,既耐磨又舒服,過幾年肯定會普及。

他經過調查,生産出這種涼鞋的機器叫做注塑機,涼鞋的普及是未來幾年的趨勢,注塑機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于是他組織人員到全國各大會展上參觀研究注塑機的各個零部件,着手研發生産注塑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3年,他帶領的團隊試制成功第一台注塑機,農機廠當年就實作産值突破百萬元。

此後,張靜章全力專注于注塑機的生産和銷售,注冊“海天”商标,将産品銷往國外。

1994年,海天集團完成改制成為民營企業,海天集團注塑機産量排名全國第一,成為行業上司者。

海天集團在張靜章的帶領下從未停止創新的步伐,不斷适應時代新要求。2002年建立海天精工,2006年建立海天驅動,2016年建立海天金屬,2017年建立海天智聯,如今的海天集團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制造型跨國公司,産品遍銷130多個國家。

用張靜章自己的話說“我們要做世界第一”。

海天集團張靜章創業史:在實幹面前,任何的投機取巧都是渣

海天集團廠房

從不做自己不熟悉的行業

現在的創業者能夠像張靜章一樣沉下心來,做自己當初規劃要做的事情的人太少了,大多數人面對誘惑還是免不了忘記了初心。

容易讓人忘記初心和夢想的,就是眼前利益的誘惑,即時的滿足感讓他們完全喪失免疫力,無法自拔。

2000年是房地産行業前景大好的時期。2020年以前,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排名前十的富豪,他們大多是在2000年這個時間段進軍房地産行業發家的。

正是在2000年這個時間段,張靜章的制造事業正處于起步期,曾經有人勸他做房地産,說這個發得快。然而他回答說,他不會去做自己不熟悉的行業。

他的這個回答顯示了他内心非常堅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好什麼。

對比現在很多創業者,什麼行業火就做什麼,忘了當初信誓旦旦說要在啥啥啥行業闖出一片天地的雄心壯志。創業途中見到房地産、金融行業個個都拿得盆滿缽滿,就把創業的家當全部壓上,等終行業收緊,精明如李嘉誠,果斷如王健林之外,能夠成功逃頂的沒有幾個。

殊不知,半路出家的和尚是幹不過修行多年、法力無邊的主持的。

這樣的浮躁行為隻會讓你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走狗屎運一時半會發家了,隻會讓利益沖昏了頭腦,讓你越陷越深。

即便沉浮不定,很多人也不舍得抽身離開這個能刺激他的神經的行業。要知道一個賭徒是不會安分幹事創業的,因為細水長流或長期回報已經無法讓他感到刺激了,他要的是即時的快感。

張靜章這樣的掌舵人,頭腦清醒,踏實穩重,海天集團在他的引領下必定能比别人走得遠。

在實幹與專注面前,任何的投機取巧都是渣。

不能忘本,世界上最可怕的聲音是量米桶剮蹭米缸底的聲音

一個人對貧窮的感觸和了解決定了他和貧窮之間的距離,了解越透,感觸越深,離貧窮越遠。

經曆過磨難貧窮的人,才會刻苦銘心,才有掙脫的動力。

張靜章從小窮苦出身,他對貧窮的了解比别人更深刻得多。

當被記者問到世界上最可怕的聲音是什麼的時候,張靜章沉思片刻後回答說,不是鬼哭狼嚎,而是量米桶剮蹭米缸底的聲音,那是貧窮和饑餓。

是以,他不想再重複那樣的日子,也看不得别人受窮。

海天集團張靜章創業史:在實幹面前,任何的投機取巧都是渣

海天慈善基金會成立

他對員工非常關愛,在他看來,海天集團有兩個上帝,一個是客戶,另一個是員工。他說企業是員工的,要共同富裕。

經曆過貧窮饑餓折磨,曾經掙紮在餓死邊緣的人,如有朝一日得以翻身。其原因要麼是得到了貴人相助,要麼是自己的才華正好趕上一個好時代。

張靜章認為自己成功的原因屬于後者,歸功于改革開放的好政策。

寫到最後,我認為支撐着85歲高齡的張靜章依然奮鬥在一線的,應該是他那種實幹不忘本、争強好勝、專注熱愛制造業的品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