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作者:Vogue服飾與美容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時值戛納影展75周年,在這個華語長片缺席的年份中,中國年輕導演力量正在崛起,閃耀戛納,一連斬獲多個獎項。

陳劍瑩執導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榈獎——華語短片是以連續兩年摘得該獎;黃樹立短片作品《當我望向你的時候》獲得戛納酷兒棕榈最佳短片;中國導演李家和的《地兒》獲得電影基石單元二等獎;同時入圍的還有多部短片作品,導演畢贛的《破碎太陽之心》入圍短片競賽單元,李映彤《風筝》入圍基石單元,塗琳作品《口腔潰瘍》入圍戛納影評人周單元。與此同時,導演郭容非正在制作的長片新作《紅姐》戛納電影節基石單元駐地計劃中獲獎。

VOGUE深度專訪三位導演陳劍瑩、黃樹立、李家和,從作品的生成到個體對電影的了解,在收獲喜悅的當下與作為創作者的他們聊聊成長的過去與即将到來的未來。

短片短小精悍,收放自如,如同試金石,鋒芒畢露。

對于年輕的導演們而言,關于電影的叙事,才剛剛開始,娓娓道來。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第75屆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在萬衆期待的頒獎典禮上,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女導演陳劍瑩創作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斬獲短片金棕榈,這也是繼去年唐藝《天下烏鴉》後,第二次由華人女導演捧起戛納短片最高榮譽。雖然今年華語長片缺席戛納各個單元,但新生代影人充滿時代感的創作紛紛獲獎,受到業界和觀衆的好評,讓關注中國電影創作的人們倍感欣慰。

《海邊升起一座懸崖》是一部迷離詩意的作品,帶有女性溫柔而細膩的筆觸。片中,隕石撞擊地球,災難一觸即發。江邊的小鎮随時都有可能被倒灌的海水吞沒,居民們在危險到來的前夜紛紛準備撤離。沉默寡言的念念卻決心在離開之前,好好地與兒時的夥伴告别。她騎着電動車,在城市裡穿梭。彌漫在藍色霧霭中的家鄉,已經不是記憶中的樣子,她努力地在廢墟和不安中尋找一絲過去的痕迹。現實仿佛在夢境中一般漸行漸遠,念念在這裡完成了她的最後一次對城市和過去的體認。是在災難即将來臨的時刻,我們作為人類究竟能夠抓住些什麼?關于他人和城市的記憶的片段,遇到過的人,發生過的故事,被遺忘的地點……在記憶和夢境邊界遊蕩的不真實感,和取景地宜賓的城市氣質相得益彰,惹人浮想聯翩。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年輕的導演陳劍瑩來自東北,從履曆上來看,她是不折不扣的“别人家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被鼓勵去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以,就讀于省重點學校的她,除了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之外,還能以聰明、堅韌的方式去發展自己其他的愛好,這其中就包括電影。15歲的時候,她就攢了團隊拍攝了人生中的第一支短片。盡管初出茅廬,也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她竟然在編導之外,自主完成了影片的融資和發行,笑稱自己拍的第一部作品就沒有虧錢。而這種細緻全面的工作方式,讓她在日後的學習、工作中受益良多。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大學時,作為學霸的她已然放棄了芝加哥大學金融系的錄取,隻身飛到紐約大學追尋自己的導演夢。她坦言,缜密和自律是自己最大的優點。求學期間,她跑遍全球,在世界各個角落體驗不同的生活。為了不讓自己手生,她更是努力抓住每一次拍片工作的機會。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海邊升起的一座懸崖》誕生于疫情時期,陳劍瑩說習慣了奔波的她突然發現自己進入了一種停滞、受困的狀态,原本已經完成融資的長片項目,也因為旅行禁令無法赴紐約取景,她隻能不停地坐在家裡寫劇本。好在,之前談定的投資公司在得知了她的短片計劃後,願意繼續支援她的創作,于是有了如今的這部金棕榈作品。陳劍瑩是勤勉的創作者,影片于去年9月完成劇本,12月開機,拍攝了5天。今年3月份完成剪輯和後期,5月份就入圍了戛納電影節斬獲大獎,也是天道酬勤的最好結果。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在忙碌的電影節行程中,陳劍瑩保持着高速運轉的工作狀态,密集的社交中,她依舊早起,隔着時差和各地的合作方開會商讨接下來的項目。在她身上,我們能夠瞥見新生代創作者具有的活力和眼界,但更重要的,是擁有了良好資源後,依然願意一個一個腳印前行的态度。

以下是Vogue Film在戛納電影節現場,

對陳劍瑩導演進行的專訪。

/海邊升起一座金棕榈/

Vogue Film:恭喜劍瑩,恭喜《海邊升起一座懸崖》斬獲戛納短片金棕榈!得知自己獲獎,是什麼心情,獲獎了之後又做了些什麼?

陳劍瑩 :謝謝!拿到金棕榈後,馬不停蹄去參加了戛納的新聞釋出會和晚宴。之後和朋友在戛納的街頭散步,好多人都來祝賀我,和我合影,一直走到淩晨三點。能夠受到戛納的認可,我真的非常激動,好像在夢裡一樣。當然昨天也一直不停地在回複來自國内的祝賀,一宿沒睡,因為今天早上七點還要開劇本會,以及做好幾個臨時的采訪。

昨天戛納晚宴上,大家都來和我交流自己的看片感受。短片的評委說,他們覺得我的作品在整個短片競賽中很突出,是以一緻決定把這個獎給我。從業人員也紛紛上來恭喜我,其實他們前一天就知道結果了,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之前參加活動的時候,我一點都沒從他們身上看出來可能獲獎的蛛絲馬迹。有一個制片人和我說,他看完片後非常感動,在影片中找到了一種平和安靜的感覺,也覺得影片特别能夠捕捉到疫情當下人們心中細微的波動。我很開心自己的這種浪漫主義能夠打動其他文化背景的觀衆。

Vogue Film :是如何走上電影這條道路的?

陳劍瑩:我來自于東北,18歲之前都生活在哈爾濱。高中我上的是省重點哈爾濱三中,按部就班地做着普普通通的學生。說起和電影的緣分,其實我從小就一直很喜歡看電影。因為喜歡,我在15歲的時候就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當時什麼都沒有多想,寫了一個故事,拿着DV,找來了錢,和幾個朋友就拍了。拍了之後覺得自己特别喜歡做這件事兒,一口氣在上大學之前一共拍了三部短片。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Vogue Film:15歲拍的第一部短片就找來了投資?

陳劍瑩:對(笑),說是投資也好,贊助也罷,這些錢讓我們能夠把自己的短片拍完。當時我寫了一個有關初戀的故事,在我的母校哈三中取景,學校的場地免費借給我們用。為了支付另一些拍攝成本,我首先想到了中國移動,因為移動有針對學生的話費套餐,我想他們可能會對我們的故事感興趣。營業網點門店的人告訴我,舌尖事情他們無法做主,需要我和總部溝通,但是總部在郊區,我們坐了很長時間的車才到那裡,到了之後就直沖市場部。我開門見山地和他們介紹了電影項目,希望能夠合作。當時非常順利,他們同意給我們2萬塊錢進行拍攝,這已經能夠覆寫我們所有的成本,後來我們還找了一些補習機構,從他們那裡要到了一些資金。

Vogue Film:真的很被你的行動力所折服,一部短片就把創作層面和制片層面的工作都捋了一遍。

陳劍瑩:這個過程中還學習到挺多東西的。當時我們還對這部短片進行了發行。片子拍完之後,我們去數位大樓的工廠裡刻了DVD,我找會平面的朋友幫片子設計了包裝,就去各個學校擺攤,吃午飯休息的時候在食堂門口賣,還真有不少人來買。最後真要說的話,這部短片不僅沒虧本,還賺了錢。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Vogue Film:作為一個15歲的高中生,剛剛接觸拍電影就有這樣的制片、發行意識,真的很不簡單。

陳劍瑩:其實當時我做的事情是從最簡單的邏輯出發的。我想拍片,那麼我要需要以下幾樣東西:故事、裝置、演員。故事我能寫,自己家裡的DV被征用為拍攝裝置,演員靠論壇發帖招募。片子拍完了,要怎麼回本呢,那就賣碟呗。除此之外,其實我們還印了很多明信片,作為周邊賣,也很受歡迎。我們家沒有人做這個,這一切全憑自己摸索。

Vogue Film:高中之後,就去了紐約大學學電影。當時是如何做出這個決定的?

陳劍瑩:報考大學的時候,其實沒有太下定決心要走電影這條路。電影雖然是一個愛好,但我成長的環境其實裡這個行業很遠。我是理科生,在學校裡的成績也不錯,父母希望我學一個熱門專業,以後出來不愁工作。是以當時申請學校的時候,除了紐約大學一所報的是電影系,其他學校我報的都是金融及相關專業。當時選擇申報紐約大學,也是想搏一搏頂尖院校,如果進不了,那就繼續把電影當愛好。

最後芝加哥大學金融系的錄取通知先來了,家人非常高興,但我心裡還抱着一絲希望,想等紐約大學的結果。随後,紐大的錄取通知也來了,我也第一次面臨人生岔路的選擇。說實話,在此之前我從沒有好好思考過人生,都是按部就班地學習、考試、做好學生。當時我問自己,如果我沒有抓住這個學習電影的機會,将來會不會後悔。想來想去,我覺得日後我一定會後悔。于是,就毅然決然選擇去了紐約。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我的努力大過我的天賦/

Vogue Film :聽上去,學習又好,興趣愛好還廣泛,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陳劍瑩:與其這樣說,我倒覺得自己就是個非常努力的人,不管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上,我的努力大過天賦。學生時代,我不是那種看兩眼書考試就能得第一名的“學神”,我是真的非常用功,也很會利用時間。初高中的時候,我們通常有很多作業,其他同學都是回家寫,我比較擅長multi-tasking(笑),可以一邊聽課,一邊寫。到放學時,我就已經把所有的作業都做完了。那麼晚上的時間,我可以用來做社團活動,拓展自己其他能力。

我比較喜歡充實的生活,也是行動力很強的一個人,因為喜歡拍片,大學就如魚得水,一有拍片的機會就牢牢把握住,商業工作也會接。從大二開始我就可以用拍片賺的錢養活自己了,大三實作了經濟獨立,一直到現在。我覺得每一次拍攝都是幸運,能夠讓我得到練習的機會,我是一個作品比較多的人,學校作業、MV、廣告,大型劇組的工作我都從不放過。一般美國的假期有三個月,我通常隻休息半個月,其他時間,我不就是在巴黎接項目,就是在洛杉矶的劇組實習。有一年我利用假期,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了“博弈論和談判技巧”。

Vogue Films :為什麼會想到要去學這個?

陳劍瑩:我高中是理科生,等上了大學發現自己在學的都是文科的内容,理科思維漸漸不行了,想補補。我挺喜歡數學的,博弈論這門學問也用到很多數學的知識,特别對我的胃口。總而言之,我是一個為了追求一些東西,看一些世界,可以到處跑的人,我媽也經常說我把自己折騰得太狠了,有的時候會讓她很心疼。盡管在外人看來有些狼狽,拖着行李,買便宜的轉機機票,住小酒店,但我已經很習慣這種生活了。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Vogue Film :這樣豐沛的生活體驗,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反哺你的創作。

陳劍瑩:那是一定的。我特别喜歡看不同的東西,也許這是我作品裡視覺部分比較突出的原因。我從世界各地的文化中獲得靈感,去到各種地方體驗,對我來說是審美和感受力的培養。另外,我尤其喜歡詩歌、繪畫和建築。詩歌是文字營造出的畫面感,繪畫則個人直接的視覺沖擊,建築讓每一座城市的空間變得立體可感,它們都在某種程度上啟發了我的創作。

Vogue Film:紐約大學帶給你怎樣的教育,作為一個外來者,又是如何在北美的影視工業體系中學習和成長的?

陳劍瑩:我在紐大體驗到的教育非常符合我的預期。我特别喜歡動手,是以非常不希望僅僅學習電影理論,停留在紙面上。學校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實踐的機會。紐大的課程設定也非常全面,我們不僅僅要學導演、剪輯、聲音設計、美術、電影史,還有很多基礎教育,我輔修的是心理學和娛樂産業管理。這些知識都讓我很受益,因為我覺得導演不應該把自己放在一個上司者的位置上,ta必須能和各個部門用他們的語言去溝通,需要給到很清晰的指令。在我自己的作品裡,我設想出來的視覺方案和故事表達,都可以在良好溝通的基礎上,被很好地執行出來。

另外,對一個導演來說,練手非常重要,我是一個需要持續工作的人,不然就覺得會生疏。大學期間,我大大小小一共拍了二十餘部作品,其中包括四部正式的短片,還有MV、紀錄片等等。我希望通過這個方式,能夠讓自己對拍攝的流程保持熟悉的狀态,這樣,無論在什麼現場都會有很好的掌控力,不會慌。我可以很自豪地說,在我做的項目裡,不論是導演還是執行導演,都沒有遇到過超期的情況。我是一個有條理的人,會在拍攝前期做非常多的預案,這也是紐約大學教會我的道理之一。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Vogue Film:完成北美的學業後,當時又是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的?

陳劍瑩:2017、18年,學業接近尾聲,我當時并沒有完全想好。那時我寫了一個劇本,叫《記憶中的鹹水池》,項目入圍了青蔥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和FIRST的創投,我也就自然而然先回到了國内,遇到了一些感興趣的人,開始了找錢之路。與此同時,我遇到了一些前輩,有幸去《莫爾道嘎》做了執行導演,從頭跟到尾,也算捋了一遍國内院線電影的制作流程。後來,我又去了《我和我的祖國》做了執行導演,也就沒有太着急想後面的事。那個時候在美國也還有一些工作,18、19年來回飛了好幾次。2019年,我的長片找到了投資,回紐約籌備,都開始招募演員了,遇上了疫情,這個長片就被擱置了。從2020年開始,我的生活就似乎進入了一種停滞的狀态,除了一些小項目,沒有什麼作品出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寫劇本,電影、電視劇都寫。感覺這兩年經曆了一個小低谷,因為一直沒有拍片,對自己能力也漸漸産生了一些懷疑,害怕自己退步。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悲情的時代裡,

我仍舊有浪漫主義的向往/

Vogue Film:金棕榈短片《海邊》是一部視覺性非常強烈的影片,騎着機車在山城奔波的女人、鋪滿綠色植被的廢棄房屋、爺爺在天台上的茶館……都讓人目不暇接。那麼,創作這個劇本的時候,頭腦中出現的第一個意象是什麼?

陳劍瑩:我第一想到的,其實是影片的标題——海邊升起的一座懸崖,這個意象的靈感來自于波德萊爾的一首詩。你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懸崖怎麼可能“升起”,是以用在這裡給人一個很玄妙、超現實的感覺。這個畫面久久地停留在我的腦海裡,我就想把它給拍出來。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Vogue Film:宜賓的地貌、風情構成了影片中要的一部分,這座城市散發出來的迷離、孤獨的氣氛,和遠近建築構成的景觀,和故事想要表達的那種在末日來臨之際,個體不得不與自己的過去進行告别的氛圍特别搭。

陳劍瑩:宜賓是我之前想拍的那部長片的取景地之一,是以在《海邊》之前,我對這座城市就有很多的研究。宜賓是一座工業城市,又是長江源頭,被水包圍,人造景觀和自然景觀緊密地勾連在一起,很詩情畫意。西南人民特别具有煙火氣,這種狀态我也想把它捕捉下來。在中國電影裡,我們看到太多對于城市景觀寫實的描繪,說起“詩意缥缈”,大家往往想到的是歐洲電影中的城鎮、鄉村。于是,這次我想拍點不一樣的。

為了找到城市裡特别的地方,我們幾乎跑斷了腿。外聯制片帶我們去到他認為合适的地點,我們會以此為圓心,在附近方圓幾公裡的區域進行地毯式的搜尋。看到一座樓,不知道裡面有什麼,我們就走進去一探究竟。電影中最重要的場景,小少年長滿綠色植物的房間,其實差點被我們錯過。當時我們已經翻遍了那邊的四五棟樓了,就剩下一棟樓,看上去特别不起眼,我們勘了兩層,覺得都不太合适,沒有什麼美感,有點想放棄。但冥冥中似乎還是覺得應該完整的掃蕩一遍,是以還是往上走了,直到在天台上發現了這個房間,竟意外地符合我的想象。窮盡到最後一個角落,也終于收獲到了自己滿意的景。

找到合适的景後,我對美術也提了很多的要求。作為導演,我在開拍前會有一個非常完整的視覺方案,會給美術、置景找很多參考圖。非常幸運,我的美術和攝影能夠和我無縫對接,我們的審美品味相近,他們很能體會我想要的效果。這次整部影片使用35毫米膠片拍攝,雖然比數位拍攝耗時耗力,拍完了之後還要拿到美國去沖洗,但出來的懷舊質感我非常滿意。

Vogue Film:把劇情設定在隕石撞擊地球,災難即将來臨的時刻,這在華語電影中實在不怎麼常見。飄散在空中的廣播聲提醒着人們災難即将到來,而此時此刻主人公忙着尋找她過去的記憶,以便在離開前能夠和它們一一道别。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設定嗎?

陳劍瑩:我在疫情間創作的這個故事,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人的生活都不那麼如意了。在這個狀态中,我發現自己好像更想抓住以前自己不那麼在意的東西,那些細小的、美好的東西。在一個悲情的時代裡,我仍舊有一些浪漫主義的向往。《海邊》的整個創作都伴随着這樣一種情感狀态。

然而,如果用“疫情”作為背景,我覺得又有點太實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可能來自疾病、自然災害或者戰争,我想用一個比較泛的隐喻來指代這些威脅,同時因為想要在宜賓拍,是以想把“水”的元素融進去,于是就有了隕石撞地球,即将引起海嘯這麼一個超現實的線索。但你看過片子就知道,《海邊》不是一部科幻片,片中的末日,也是我所謂的“薛定谔的末日”,它并沒有在影片裡被真正地呈現出來,而隻是提供一種一種感覺,一種飄散在空氣裡的隐隐的不安,由此讓人們的心理狀态産生變化。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Vogue Film:其實影片的主題是人們面對告别時的憂郁心境。

陳劍瑩:是。對于告别,我自己其實也深有感觸,因為我經常四處奔波,是以嘗嘗面臨和一個地方的朋友暫時或永久性地作别。後來逐漸意識到,每個人隻能陪你走一段路。但每一次告别,都會激起我很多的情感,讓我重新審視當時所沒有捕捉到的感受。影片中超現實的設定,其實也是劇情的需要,讓離别成為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Vogue Film:能聊聊和主角姚安娜的合作嗎?看中了她身上的什麼氣質,又如何評價她這次的表現?

陳劍瑩:選角的時候,我就想找新人演員。之前在其他項目做casting的時候,我發現國内演員普遍配合度比較低,經紀公司會提各種要求,想要提前見個面都很費勁,有的甚至來試鏡還要問你收錢。我又是一個前期會做特别多準備工作的人,是以需要演員有很高的配合度和靈活性。

片中的女主角,她其實是一個安靜的觀察者,她帶領觀衆去洞察記憶深處那種波瀾不驚的美好。我希望演員本身不要特别外放,不要特别清晰。她需要在影片中成長,和觀衆一起去找尋翻湧的情感。是以這個演員可以稍微内向一點,但性格上必須非常有力量。

我和安娜正好是同一個公司的,就很自然地和她聊。當時就覺得她很合适,我們經常在家中讨論劇本,我在和她溝通的過程中,也最大程度地打開自己,好讓我們兩個人對彼此的生命體驗有更多的認識,因為說到底,導演和演員的溝通,還是人與人的溝通。片中的女主台詞很少,但她是有很多話藏在心裡,沒有說出口。于是我就讓姚安娜給片中的小少年寫信,讓她設想,主角想要對他傾訴什麼,用這種方式來揣摩人物的内心,到了現場的時候,其實演員心裡都已經有底了,她仿佛真的和小少年認識了很久,有很多情感的連接配接。姚安娜對拍攝也是非常配合,和配角彩排、前期體驗生活都參與得很深入,我們工作得很愉快。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Vogue Film :《海邊》展現了非常細膩的女性觸覺,溫和中不乏敏銳,沉默中充滿力量。作為新生代的女性導演,如何看待女性創作者在行業中的生存狀況?

陳劍瑩:我對中國女性電影人的創作相對比較樂觀,近年來也在大銀幕上看到好幾部出自女導演之手的優秀作品。雖然現在大家可能還在等待一部更大體量的女性作品誕生,但我是充滿希望的,因為我看到身邊的人都在非常勤勉地找投資,不停地在改劇本,彼此支援,從來沒有放棄。對于青年導演而言,最近大環境的确不是那麼好,找錢也變得越來越困難,是以我也想說,我們在國内外取得的一些成績,是希望能夠證明自己,也是希望得到資方和制片方更多的支援。我們對于這個時代的感受和想要表達的東西是有價值的,你們要相信我們,多給我們機會吧!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
戛納新生力量 | 95後女導演陳劍瑩斬獲短片金棕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