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作者:薇言淺談

曆史早已過去,今人要了解那一段往事,可以借助的事物并不多,文獻古籍和曆史遺迹是最常見的,以曆史故事為原型的藝術作品也較多地出現在人們面前,但是滾滾曆史長河中,發生的事情太多,每一件事就仿佛長河中的一滴水,沒入宏大的河流中很難留下痕迹,流傳下來的内容也隻是其中的一部分,何況文學作品的撰寫都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這樣就導緻後人在了解曆史時出現誤解或偏差,宋朝名将潘美其實并不是大奸大惡之人,但是後世很多人都以為他是一個奸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聊一聊這個問題。

潘美其人

潘美,字仲詢,是宋朝的開國名将。潘美年少時長得一表人才,風流倜傥,但他可不是空有外貌的紙老虎,潘美在很早之前就向他的鄉人王密表達過他建功立業的雄偉志向,而他确實也有這樣的能力。根據史書記載,潘美在跟随周世宗柴榮對抗北漢與遼國的聯合攻打時,使用堅壁清野的政策守住了城池,後來駐守永興,管理西部戰事。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潘美更是在多次征戰中顯現出更大的能力。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史書中提到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的關系向來親厚,趙匡胤即位後,十分信賴潘美,在多次親征過程中都對他委以重任。有一次,陝州主将袁彥打造兵器,這對一個皇帝來說,臣子私下打造兵器可不是什麼好事,難免會有謀反之心,宋太祖對此很是疑心,就派遣潘美前去監督處理這件事。深谙太祖真意的潘美并沒有殺了袁彥,而是勸誡他順服朝廷,而這也符合宋太祖的本意。由此可見,宋太祖與潘美之間的關系有多親厚,對彼此的真實想法也是了如指掌。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宋朝剛剛建立,人心浮動,政局不穩,宋太祖在平定一個地方後,往往會把安撫人心的工作交給潘美,在戰局結束後,平複百姓情緒,收服人心的善後工作十分重要,如果處理不當,百姓很可能會對朝廷有所不滿,地區說不一定會再掀戰火,而宋太祖把這項重要的工作交給潘美,可見他對潘美的看重與信賴。潘美作為宋太祖趙匡胤的重要助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攻滅南漢、平定嶺南、平定南唐、攻取太原……每場戰亂中都有潘美骁勇善戰、英勇矯健的身影,這樣一個英勇人物,為何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楊業之死

這一切的轉折點來自于一場戰争。雍熙三年,宋太宗準備北伐,派潘美等人率領軍隊攻打遼國,潘美一路殺敵,所向披靡,率兵攻下燕雲十六州中的四州,但由曹彬率領的另一隊人馬卻沒有潘美這麼順利,曹彬所帶領的軍隊出師不利,被遼國打敗,皇帝下诏令命衆人撤退并保護四州百姓遷徙于内地。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在保護寰、朔、雲、應四州百姓撤退的過程中,遼國軍隊率領十多萬人馬前來攻打北宋軍隊,并攻陷了寰州,一時之間,形勢變得異常緊迫。遼國軍隊剛剛攻打下寰州,士氣正旺盛,楊業也是考慮到這一點兒,提議軍隊以護送百姓撤退為主,暫且避戰,找準時機再回擊遼國。但是王侁等人卻反駁了楊業的建議,認為軍隊不該如此懦弱,而應該向前迎戰,面對駁斥,楊業據理力争;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他知道此時的時機對他們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正面迎敵也隻是白白損傷士兵的性命罷了,可他的建議還是沒有被采納,不僅如此,王侁還懷疑楊業有二心。楊業心裡清楚這場戰争是有去無回了,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懷着一顆熾熱的報國心,毅然決然出征作戰了。最終,楊業奮力作戰,戰死沙場。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楊業的死雖說和潘美沒有直接關系,但他作為上級沒有認清形勢,指揮有誤,自然也難辭其咎,楊業殉國後,潘美被削官三級。在楊業這件事情中,潘美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縱觀整件事情的發展過程,潘美怎麼着都算不上一個大奸人,他的确有指揮不當的過錯,但要把楊業之死的全部責任都歸咎到潘美身上也着實有些不恰當,偏偏後世的很多人都認為楊業的死就是潘美一手造成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曆史評說

楊業,一名繼業,有勇有謀,年少之時就奔赴戰場作戰,因表現勇猛骁勇,漸漸有了個“楊無敵”的綽号。楊業原本追随北漢世祖劉崇,後來歸順北宋朝廷。宋太宗十分賞識楊業,委以重任,楊業也不負所托,在雁門關之戰中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兵。楊業在遼軍中聲威非常大,很多遼中軍士看到楊業的旗号就避戰逃遁。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在百姓心中,遼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搶占他們的家園,讓他們的生活不得平靜,而令遼軍聞風喪膽的楊業則成了百姓心中的大英雄。當百姓聽聞這樣一位骁勇善戰的英雄不幸殒身沙場之後,他們的内心是悲憤的,在百姓心中,楊業是為了保護家國平安而死,一位保家衛國的将領理應受到人們的紀念。于是有了以楊業為原型的很多藝術作品,例如《楊家将》《楊家府演義》等。而這些作品也是潘美形象被醜化的開始。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楊家将》中塑造了骁勇忠誠的将領形象,戲劇中的楊家将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其中的反派人物潘仁美勾結外敵,十足十的奸臣,令人唾棄。潘仁美便是以潘美為原型的。客觀看待曆史,我們知道潘美在楊業之死中并沒有直接責任,曹彬不識大局、目光短淺,王侁愚鈍無知、看不清形勢,他們兩個人的罪責可比潘美大多了,當然,在當時受到的處罰也比潘美嚴重,王侁更是直接被發配充軍。但是,在後世中,潘美卻承受了最多的怒火和誤解。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文學作品中總免不了正反派之分,為了增強戲劇沖突,創作者總是會誇大一些情節,進行藝術化處理,使整個故事更加生動感人。楊業作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總得有一個反面人物來襯托他,與楊業之死有關的潘美便成了這個反面人物的原型。而單純的事實并不能還原到戲劇中,戲劇需要沖突和曲折,現實總是過于平淡,是以創作者就把潘美塑造出大奸大惡之人,處處跟楊家作對,以增強戲劇的複雜性。戲劇和演義是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對百姓的影響是很大的。《楊家将》這樣的故事被百姓接受并流傳于世,受戲劇内容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潘美是個大奸臣,潘美奸臣的形象也是以被人誤解,至今還有人認為他是個無惡不作、陷害忠臣的大壞人呢!

潘美作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惡,為什麼會被後世醜化成奸臣呢

結語:客觀上看,潘美作為北宋開國名将,戰功赫赫,為國家也作出了許多貢獻,但卻被後代文學作品影響,被人誤解謾罵至今,我們在評判曆史人物時,要搜集更全面的資料,不能被人牽着鼻子走,對曆史人物要有自己的見解,對此,你又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