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作者:情報姬

前兩天,Steam上架了一款相當另類的遊戲。

這個遊戲叫做《6棟301房》。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之是以說它另類,是因為,它不僅是一個遊戲,更是一個“阿爾茨海默症模拟器”。

我們曾在許多影視作品中看見過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形象。他們大多仿佛記憶倒退回幼兒,有的認不出子女,有的一語不發,也有的仍然沉浸在回憶中。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不過無論在衆多虛構作品裡,我們得以認識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似乎大多數時候都僅是站在“旁觀者”的視角。

而這個由中國大學生團隊幀間工作室開發的遊戲《6棟301房》,則打破正常,試圖直接以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第一人稱視角,來講述一個不太一樣的故事。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所謂阿爾茨海默症,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癡呆症”。這是一種起病隐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而且迄今病因未明。由于阿爾茨海默症多發于65-70歲以後的人群,是以得名“老年癡呆”。

那麼,他們眼中的景色,在我們看來,會是怎樣的世界?究竟要用怎樣的遊戲形式,才能模拟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日常生活中種種恍惚又失認的症狀呢?

幀間工作室的給出的答案是:走迷宮。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開局,玩家需要插入鑰匙才能進入标題畫面)

《6棟301房》是一款“叙事解謎遊戲”。在流程中,遊戲分為左右兩個畫面同時進行,左邊展現的是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眼中的世界,而右邊則同步展現真實的世界。

像遊戲開局,一日之始,主角從床上醒來,睜眼所看到的天花闆,就被呈現為兩個截然不同的畫面。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相較于右邊現實世界中的頂燈、窗戶、櫥櫃等等複雜物件,左邊主角眼中的世界,僅由非常單純的幾何線條輪廓所構成。而左邊畫面正中心的圓點,則是需要玩家操控移動的“認知焦點”。

操控主角起床走出卧室,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這種安排所呈現的效果。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阿爾茨海默症的常見臨床症狀,就是失去了部分将視野中的内容直覺地轉化為可供認知的資訊的能力。而在遊戲中,這種認知障礙則被表現為:我們所看到的萬事萬物,都被抽象簡化成了輪廓與線條。

遊戲還使用視野框來模拟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日常的認知受限狀态,狹窄的視野讓玩家隻能認知到注意力焦點周圍的小範圍空間。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在患者的世界中,我們能在走迷宮的過程中找到各種和簡陋線條脫節的“花花草草”,這些花花草草則對應了右屏現實世界中可互動的物品。玩家就需要通過控制左側意識畫面中注意力焦點的移動,以控制右側現實畫面中視線焦點範圍移動,通過左邊的花的引導,來觀察現實空間的物品。

這些顯眼的“花”的加入,則展現了一種患者需要強刺激強引導的病态認知習慣。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花費半天力氣,才終于看到目前時間)

另外,身為患者,主角每天需要服三次藥。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服用藥物後,認知障礙症狀會得到一定的緩解,表現在遊戲中就是視野框範圍的擴大,友善玩家尋找下一朵“花”。

玩家需要做的,就是在這種堪稱頂級折磨的狹窄迷宮中穿梭,找藥,尋找下一個視野中的高亮物件。

是的,這個遊戲的所有“玩法”,幾乎就是走迷宮。可以說,沒有任何遊戲性可言。

然而這頂級折磨的“遊戲性”,似乎卻又異常真實地為我們展現了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眼中,那萬物失序的世界。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是的,老年癡呆枯燥且痛苦的病症,原本就與“遊戲性”這個詞背道而馳。幀間工作室并沒有借用太多花哨的創意與玩法設計來為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世界增添所謂的娛樂色彩,而是選擇了直覺且嚴肅的形式,為玩家展現了患者失序的認知世界。

而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注重“叙事”的解謎遊戲。遊戲在還原患者真實作狀的基礎上,還用了一連串故事連接配接起了走迷宮玩法。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在迷宮中,我們能找到不少帶有濃烈回憶氣息的物件。譬如,用了幾十年的英漢字典: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主人公年輕時的工卡: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桌上壓在玻璃闆下的獎狀: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某次考試的年級成績表: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從這些線索中我們能夠得知,遊戲的主角曾經是一位高中英語教師,也是一名班主任。而且,在她的認知中,“還有倆學生沒進前250,得想想辦法……”。她似乎并沒有注意到自己早已退休,而這份成績單也可能是數十年前的東西了。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她早在86年就帶了第一屆畢業班。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也早已離開校園。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每天,她似乎都沉浸在曾經給學生播錄音帶的早讀聲中,看着學生送來的賀卡,在僅有的清醒意識中回味着大半人生的點滴。每一段整潔的手寫字型,似乎都昭示着她的和藹與剛正。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于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退休英語教師的形象躍然紙上。

可惜,目前遊戲還是demo狀态,目前玩家隻能遊玩第一天的内容。這位老師背後發生過什麼故事,還得等開發組進一步更新。

除了這些内容外,遊戲中還有一些相當浪漫化且意識流的表達: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一些物品上,甚至會長出紅色百合花。這也許象征了紮根的記憶,也許是孤獨成朵的碎片,又或許是患者眼中獨特的情感留念。無論如何,這些浪漫的意象,似乎讓我們看到了無數為病所困的家庭燃起的一絲生命的希望。

幀間工作室說,他們想做的,是還原一種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真實作狀,希望讓更多的人用她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體驗遊戲中的她所代表的“他們”,記憶最後最真實的情感。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截止2020年,大陸已經有約1500萬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随着中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阿爾茨海默症人群規模和比例還會進一步增長。目前,大陸群衆對阿爾茨海默症認知普遍依然較低,它所帶來的的問題并不局限于病患本身的生理性創傷,還包括由于大衆缺乏對病症的認知而造成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治病固然重要,認識病,也很重要。

一群中國大學生,用遊戲還原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盡管目前遊戲完成度還不高,但這群大學生為少數群體發聲的熱情,也為遊戲這種藝術形式應當如何诠釋其承擔的社會責任,昭明了一個可貴的探索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