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和李園的恩怨,楚國繼承人怎麼來的?

作者:文史重讀

大家好,我是讀者。關注我,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文化曆史世界。

這一講,我們把視線轉向楚國,就在秦國發生嫪毐之變的同時,楚國也出了一樁大事。

事情的原委還要追溯到若幹年前,史料來自《史記·春申君列傳》。

話說楚考烈王在位已經有些年頭了,一直沒能生出兒子,這可把春申君急壞了。繼承人問題關乎國本,隻要稍有差池,就難免天翻地覆。按說國君就算真有隐疾,喪失了生育功能,也不是沒有解決之道,隻要從親戚當中找個孩子過繼過來就可以了。這種安排,上到天子,下到平民,一概通用。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的意思是繼承人,但不限于親生兒子,過繼過來的孩子一樣可以是“後”,完全具備傳承香火的正當性。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和李園的恩怨,楚國繼承人怎麼來的?

但問題是,在醫療水準并不發達的古代,很難斷定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永遠喪失了生育功能,就算青年和中年時期一直沒生出來,也難保不會老來得子。人之常情,家業總想傳給親生骨血,不想落到親戚手裡。是以我們才會在曆史上不斷看到一種“皇帝不急急太監”的現象——大臣們三番五次催促國君過繼一個繼承人,但是國君總是一拖再拖。

楚考烈王也不例外,春申君一開始的解決方案也算很正常:挑選那些看上去很有生育能力的女人進獻給楚考烈王,多挑多選,就算去賭小機率也總該賭赢。但可惜天不遂人願,無論春申君多努力,考烈王也沒生出兒子。

趙國人李園有一個美女妹妹,李園很想把妹妹獻給楚考烈王,又擔心妹妹入宮之後,一樣無法生育,而隻要生不出兒子,遲早都會失寵。

女人的青春稍縱即逝,怎麼才能抓緊時間,用妹妹的美色換取最大的利益呢?這是擺在李園面前的沉重課題。李園開動腦筋,設了一個局,第一步是自己去當春申君的門客,這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沒過多久,李園請假回家,故意耽擱了時間,沒有按期回來。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和李園的恩怨,楚國繼承人怎麼來的?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李園請假這件事,應該是現存史料當中關于請假的第一條記載。前邊講過,宋朝人高承寫過一部《事物紀原》,顧名思義,内容是考證各種事物的來曆,這部書追溯請假的來曆,就追溯到李園這裡。

李園遲歸之後,自然需要拜見春申君,春申君也自然會問李園遲歸的原因。這應該隻是交際上的套路而已,春申君有幾千名門客,哪會在意某個門客請假超期了呢。但李園等的就是這句場面話,回答說:“齊王派使者來提親,想聘我的妹妹,我陪使者飲酒,這才耽擱了歸期。”

這句話不動聲色地給出暗示:李園的妹妹一定是個絕色美女。

春申君當即就動心了,問李園說:“聘禮送到了嗎?”

李園答道:“還沒有呢。”

春申君問道:“可以讓我見見你妹妹嗎?”

李園答道:“可以。”

這裡又需要解釋一下了。李園還沒有收下聘禮,說明這個婚事還沒定,僅僅處在意向性階段,這就給了春申君橫刀奪愛的機會。嚴格來說這并不合乎禮數,但時代已經進入戰國末期了,禮崩樂壞才是常态。春申君提出要見見李園的妹妹,這尤其不合禮數。司馬光大概嫌這個細節過于不成體統,是以删節掉了,直接說春申君把李園的妹妹收歸己有,很快就讓她有了身孕。

當事情進展到這一步,我們最自然的想法會是:李園果然給妹妹找到了最好的選擇,與其把她嫁給楚考烈王,将來大機率生不出孩子,不如嫁給楚國二号人物春申君。結局很好,這麼快就懷孕了。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和李園的恩怨,楚國繼承人怎麼來的?

但問題是,春申君顯然身體健康,愛好女色,即便李園的妹妹給春申君生了兒子,這個兒子也隻可能是春申君若幹兒子當中的一個,存在感不強,更不會有繼承資格。物以稀為貴,兒子也不例外。那麼最缺兒子的人是誰呢?當然是楚考烈王。

李園唆使妹妹給春申君吹枕邊風,話是這麼說的:

“楚王這麼重視您,對您比對兄弟還親。如今您做楚國總理已經20多年了,楚王還是沒有兒子,等楚王百年之後,隻能由兄弟繼位,到時候人家當然要倚重自己的故舊,您就不可能繼續受寵了。再說,您執政這麼久,對楚王的兄弟沒少有得罪之處,将來人家秋後算賬,您就要大禍臨頭了。不如這樣,我懷孕不久,别人都不知道,我跟您在一起的時間也很短,如果您把我獻給楚王,我一定會得到楚王的寵幸。老天保佑的話,讓我生下男孩,将來就是您的親生骨肉繼位為王,楚國都将是您一個人的。”

這番話雖然無情,卻很在理,春申君深以為然,于是把李園的妹妹送出府邸,另行安置,然後引薦給楚考烈王。後來的發展完全符合預期:李園的妹妹不但受寵,還真的生了兒子,這棵來之不易的獨苗理所當然被立為太子。接下來,太子的親生母親也不出意外地被立為王後,李園也因為妹妹的緣故飛黃騰達起來。

這種局面發展下去,本該是血濃于水,歲月靜好。春申君一定會用心輔佐太子,那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楚考烈王也會把全部的愛都給太子,反正那時候既沒有血型鑒定,又沒有基因鑒定,李園兄妹當然守口如瓶,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裡仔細關照太子,和春申君形成高度的默契。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和李園的恩怨,楚國繼承人怎麼來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李園竟然很擔心春申君洩密,是以秘密蓄養死士,準備殺他滅口。這是整件事最不合理的地方,春申君恐怕是所有人當中保密動機最強的一個,為什麼要懷疑他呢?李園兄妹當然也會謹言慎行,但如果3位當事人都能保守秘密的話,如此機密的事情到底是怎麼洩露出來的呢?

也許這隻是捕風捉影的陰謀論,也許李園妹妹曾經是春申君的女人這件事總會有些知情人,事情在傳播的過程當中被不斷地添枝加葉,以至于引起李園的恐慌,相信隻要殺掉春申君就可以死無對證。又或者随着楚考烈王的病重,李園決定除掉春申君,那麼等到太子繼位,自己就能夠以國舅身份獨攬楚國大權。

李園這點心思竟然沒能藏得住,這是又一個很離奇的地方。等到楚考烈王病重,建議楚國遷都的那位朱英又出現了,對春申君說了一番怪話,原文是這樣的:“有無望之福,亦有無望之禍。今君處無望之世,事無望之主,安可以無無望之人乎!”

所謂無望,意思是沒料到卻忽然發生,“望”是“盼望”的“望”。《周易》六十四卦當中有一卦叫無妄,“妄想”的“妄”,給我們留下了“無妄之災”這個成語。從字面上其實很難了解什麼是“無妄之災”,但借助朱英這番話,我們就能知道“無妄之災”的“妄”應當就是“盼望”的“望”的通假,是以朱熹就是拿朱英的話來解讀《周易》無妄卦的。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和李園的恩怨,楚國繼承人怎麼來的?

朱英的意思是,人生充滿偶然,禍福難料,春申君身處動蕩的時局,前途捉摸不定,必須出現一名意想不到的人才能幫他走出困境,逢兇化吉。

讓我們把當下局面梳理一下:楚考烈王病危,年幼的太子即将繼位,春申君的心情大概很像早些時候的呂不韋吧。春申君的政治根基可比呂不韋深厚太多了,一旦太子繼位,他以先王股肱老臣的身份在楚國簡直可以呼風喚雨,那時候就算秘密暴露也不妨事了,甚至有利。李園也沒必要再擔心春申君會洩密了,孤兒寡母反而需要仰仗春申君的關照,一家四口完全可以甜甜蜜蜜地生活下去。

終于熬死了楚考烈王這個死鬼,太後和春申君甚至可以像秦國太後和呂不韋那樣舊情複燃。那麼,朱英又何必危言聳聽呢?春申君又會不會被朱英的言辭打動呢?

事情竟然向着“無望之禍”的方向發展下去了。

我們下一講再談。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