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1年鄧小平會面金庸,暢談正歡時鄧小平直言道:你我有1個共同點

作者:南書房

1981年,中央保衛部門的從業人員在審查将要與鄧小平會面的金庸時犯了難。

原來,從業人員們在審查過程中發現,金庸身上有兩件令他們頗為頭疼的事情,不适宜與中央上司會面,否則恐怕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

而他們圍繞于此也産生了不同的意見。

“考慮到萬一出現問題,影響會不太好,我建議從大局出發,懇請小平同志拒絕這次會面請求。”

“可是,小平同志先前也明确說了想見見這位大作家。”

最終,從業人員還是決定如實将這一情況上報,由鄧小平裁決。

然而,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鄧小平在稍加思索後,以一句“不用管它”力排衆議,一手促成了與金庸的這次會面。

81年鄧小平會面金庸,暢談正歡時鄧小平直言道:你我有1個共同點

一、神交已往的兩人

1959年,金庸在香港建立《明報》,從此開始一邊連載自己的武俠小說,一邊釋出獨立的社評言論。

六七十年代“特殊”期間,金庸在《明報》上公開抨擊當時的種種亂象,并為受到迫害的鄧小平等人打抱不平。

1976年春,鄧小平因“四五運動”而被撤銷一切職務。

此時,金庸再次在社評中支援鄧小平,還預測其不久就會重掌權力。

1977年,第三次複出的鄧小平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主張,得到了向來關注百姓生活的金庸的極力擁護。

後來,金庸更是在香港公開支援和宣傳鄧小平所主張的改革開放政策。

金庸為此高度評價了鄧小平:“他是個有魄力和遠見的人,令人佩服。真正的英雄,并不取決于他打下多少江山,而要看他是否能為百姓帶來幸福。”

後來,還感慨說:“幾十年了,我最想見的上司人就是鄧小平。我一直佩服他剛強不屈的風骨和性格。”

81年鄧小平會面金庸,暢談正歡時鄧小平直言道:你我有1個共同點

反觀鄧小平這邊,其實也對素未謀面的金庸充滿了好感。

金庸在《明報》所發表的社論,鄧小平是知道的,也很感激金庸在香港對他的聲援。

值得一提的是,鄧小平還是目前有據可查的在内地最早閱讀金庸小說的人。

由于金庸經常釋出關于内地的時論社評,批判内地的一些政策,是以金庸的小說在大陸長期屬于“禁書”。

1973年2月,鄧小平自江西回京後,曾托人秘密從境外買到一套金庸小說全集以打發時間。然而,當鄧小平在閱讀了金庸的小說後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一名“金庸粉”。因為,他從書中看出了金庸濃厚的家國和人文情懷。

鄧小平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射雕英雄傳》,十分喜歡郭靖這一人物形象,其“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價值觀令他産生了深深的認同與共鳴。

是以,後來鄧小平在與金庸會面後不久,就宣布“開禁”,允許金庸小說在内地流動和出版。

而金庸也給鄧小平專門寄了一套明河出版社的精裝版《金庸小說全集》作為紀念。

81年鄧小平會面金庸,暢談正歡時鄧小平直言道:你我有1個共同點

二、邀請金庸通路内地

1981年,随着十一屆六中全會的召開,黨和國家的工作走上正軌,工作重心也逐漸調整到經濟建設上來。

這一時期,向港澳台以及海外華人傳遞内地的工作資訊便成了一項重要任務。

至于對外的傳話人選,鄧小平選中了金庸。

一來,金庸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底,在華人世界有一定的影響力。

二來,金庸多年敢于公開批判兩岸三地的時弊,在華人世界享有正直獨立的聲譽。

再者,金庸有着強烈的愛國心,十分關注統一問題。他為此曾感歎道:“能夠親眼看到一個統一的中國政府,實在是我畢生最大的願望!”

是以,鄧小平代表黨和國家正式邀請金庸通路内地。

接到邀請後,金庸在欣喜之餘又提出了一個請求:“能否在通路内地期間去北京拜訪鄧小平先生?”

此話正合鄧小平的心意,于是,他親自在報告上批示:“願意見見查先生。”

81年鄧小平會面金庸,暢談正歡時鄧小平直言道:你我有1個共同點

然而,當保衛部門的從業人員按會見程式對金庸進行審查時,卻發現了他有兩件事情會影響到這次會面。随後他們上報給鄧小平,并建議拒絕這次會面。

第一件事有關金庸的個人感情問題。

金庸在白手起家時,全靠妻子朱玫陪他一同艱難走過來。

在金庸最困難的時候,朱玫甚至不惜變賣自己的首飾來支援丈夫的事業。

可以說,朱玫就是金庸的賢内助。

但是,在1976年,金庸在酒吧中卻意外愛上了小他29歲的林樂怡,而後堅持要與朱玫離婚。作為香港的知名人物,這種婚内“出軌”,背叛患難妻子的行為自然鬧得滿城風雨。一時間,包括金庸四個子女在内的衆多香港人都對金庸展開了聲讨。

對此,金庸本人卻對輿論不以為意,反而帶着林樂怡高調地出入港島各種場合。

婚外出軌,又是老夫少妻,這種事情連香港輿論都無法接受,更别說在當時還很保守的内地。

加上當時金庸還要帶着林樂怡一起出席與鄧小平的會面,這勢必會損害國家和上司人的形象和聲譽。

81年鄧小平會面金庸,暢談正歡時鄧小平直言道:你我有1個共同點

第二件事是金庸在意識形态和立場上有問題。

金庸在《明報》上除了支援鄧小平之外,其實還發表過不少關于大陸的過激言論。

由于父親查樞卿于1951年在内地的“鎮反”中被冤殺,是以,金庸對黨的意識形态并不認同。以至于金庸這些言論在當時的華人圈子産生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此外,金庸于1973年時曾赴台通路。當時蔣介石身體不适,便讓兒子蔣經國親自去接見。

蔣經國在與金庸的會談中探讨了許多政治問題,其中自然少不了尤為敏感的兩岸統一問題。

會後,金庸還來到了台灣對内地的前沿陣地金門島,參觀了島上的防護工事和守島軍民。

回到香港之後,金庸在《明報》上發表了自己訪台的所見所聞及感觸,其中更是贊揚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蔣家父子。

是以,從業人員這邊一時拿不定金庸的政治立場,唯恐金庸在結束會面後,回港再發表一些不當言論,給黨和國家造成一些不良影響。

81年鄧小平會面金庸,暢談正歡時鄧小平直言道:你我有1個共同點

聽到這些彙報後,鄧小平同志略加思索,就直言道:“不用管它。關于查先生的個人感情問題,那是人家的私事。至于政治上的東西,那是查先生的個人自由。而他回香港後會不會發表不當言論也不需要有過多的顧慮,我們行得正、坐得直,相信他一定會正确評價我們。”

就這樣,鄧小平力主促成了這次會面。

三、人民大會堂内的暢談

1981年7月18日上午,鄧小平早早就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的門口做好了迎接金庸的準備。

一見到金庸,鄧小平立即熱情地迎了過去,說:“查先生,久仰了。你的小說我讀過,說起來我還算你的忠實讀者呢!”

金庸在與鄧小平握手後,說:“我也對您仰慕已久了,今天能相見,我感到很榮幸。”

随後,金庸将随行的家人一一介紹給鄧小平,鄧小平也一同緻意。

寒暄過後,兩人便進入了福建廳,坐下來坦誠地交談,談話的内容涉及到不少尖銳的問題。

金庸先談起了黨内外職務變動一事:“鄧先生,以您的功績當上主席本是唾手可得之事,但您卻甘居副主席之位。這般不看重個人名位的事,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曆史上都少見,令人敬佩。”

81年鄧小平會面金庸,暢談正歡時鄧小平直言道:你我有1個共同點

鄧小平聽後微微一笑,說:“名嘛,我已經有了,不需要更多的了。況且我年紀大了,現在每天隻能工作8小時。如果當了主席,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時間長了會壞事的。”

随後,鄧小平又談到了《明報》的社評:“你的社評我看了,大部分同意,小部分不同意。我知道你有很多地方很難與我黨保持一緻,但我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愛國,都希望中國統一和強大,這一基本原則是完全一緻的。”

金庸點了點頭,對此表示認同,然後說:“我覺得在國家統一這件事上,内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是最基本的因素。”

鄧小平回道:“經濟建設确實最重要,是國家統一和強盛的根本,是以目前的經濟政策還需要調整。”

兩人讨論的話題很廣泛,甚至還談到了中美關系。

談話最後,鄧小平提起了金庸父親查樞卿當年的事情,希望金庸能向前看。

金庸此時也放下了心結,感慨道:“人死不能複生,算了吧!當年情況複雜,我父親的命運是時代的悲劇。”

81年鄧小平會面金庸,暢談正歡時鄧小平直言道:你我有1個共同點

會面結束的當晚,央視播放了鄧小平與金庸會談的新聞,在海内外轟動一時。

那一天的暢談,鄧小平的談吐和風采深深地折服了金庸。

而回港後的金庸自願成為了鄧小平的堅定支援者,向港澳台以及海外傳遞大陸的聲音。

1995年,心系祖國統一的金庸被任命為香港特别行政區籌委會委員,并于兩年後親眼見證了香港回歸的全過程。

可惜的是,當時鄧小平已經逝世。

在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金庸心中無限懷念鄧小平,懷念那天兩人的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