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拿過茅盾文學獎的開國上将,資曆堪比元帥,官至副國級活到102歲

作者:咪蒙曆史

他是一位資曆相當老,戰功顯赫的戰将,曾是紅二方面軍的二當家,職位僅次于賀龍元帥,在八路軍的6位正副師長中,其他5位都是開國元帥,唯獨他是開國上将。由此可知,他的資曆之深,軍功之大。可以和元帥相奧美。

然而,他也是一位文學造詣極高的儒将,是我軍中唯一一個拿過沖突文學獎的開國将軍,并且還是一位活到了102歲的長壽将軍。建國後,他當過國防部副部長、軍政大學校長、軍事軍校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官至副國級,他的獨子也是武警少将。那麼他是誰?在他的戎馬一生中,又有哪些傳奇經曆呢?

拿過茅盾文學獎的開國上将,資曆堪比元帥,官至副國級活到102歲

蕭克,1907年7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嘉禾縣泮頭小街田村一個清貧的書香門第,祖上三代都是知識分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蕭克幼年時就進入私塾讀書,熟讀《四書》、《五經》,後又考入同善高小就讀,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這也為他以後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礎。

16歲時,蕭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嘉禾甲種簡習師範學校學習,畢業後,他決定投筆從戎,隻身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第五期學員,開始系統的軍事知識學習。畢業後,他參加了北伐戰争,随軍征戰江西、浙江等地,軍事指揮才能初展端倪。

1927年,蕭克出任國民革命軍葉挺部連政治指導員、連長等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蕭克投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鬥争的洪流之中。同年5月,在葉挺的影響下,他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也就是說,蕭克是在中國革命處于最低潮,白色恐怖籠罩中華大地的危難時刻,不畏生死加入共産黨的,這也充分展示了他英勇無畏的革命獻身精神。

随後,蕭克跟随葉挺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起義部隊南下途中,蕭克擔任71團4連連長。南昌起義部隊,在廣東潮汕的一次激戰中失利後,蕭克奉命返鄉,組織發展基層黨支部,拉起了一支農民武裝隊伍。

1928年,蕭克在嘉禾縣建立了共産黨南區支部,宜章遊擊隊,并擔任隊長。随後,他便率領宜章農民軍參加了朱老總和陳老總上司的湘南起義,并跟随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在井岡山與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期間,蕭克以其優秀的軍事才能,從最普通的軍官中嶄露頭角。

紅4軍進軍贛南、閩西時,蕭克擔任支隊長和縱隊參謀長,在甯都攻城戰中,他率部首先登上城牆,獲得大捷。後又改任紅4軍3縱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江西、湖南,很快就将此支部隊打造成了紅4軍的主力部隊之一。

之後,他擔任紅一方面軍獨立師師長,參與了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反圍剿作戰,立下了大功,被提拔為湘贛蘇區紅8軍軍長,率部北上破襲南浔鐵路。

拿過茅盾文學獎的開國上将,資曆堪比元帥,官至副國級活到102歲

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蕭克率領400餘人的隊伍,縱橫馳騁,曆時兩個月,行程1250餘公裡,在極其艱難的險境下,機智果斷,靈活指揮作戰,擊潰敵人6個團和許多的保安團,搗毀敵人無數碉堡和據點。後又回師湘贛蘇區,在沙市伏擊敵人一個旅,擊潰敵人4個團,并活捉敵旅長侯鵬飛。

1934年,蕭克出任紅6軍團的軍團長,奉命率部先遣西北,為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開辟通道,拉開了紅軍萬裡長征的序幕。

随後,他又率部從江西永新出發,途經湖南、廣西、貴州,在敵人近40個正規團的圍追堵截的險惡環境中,穿越敵境2500餘公裡,與賀老總所率紅2軍團會合,建立了湘贛川黔革命根據地,并參與指揮了國民黨的曆次反圍剿戰鬥。

在紅2軍團的配合下,蕭克率部設伏十萬坪,殲敵2000餘人。在陳家河遭遇戰中,殲敵一個旅,斃敵旅長李延齡。在桃子溪奔襲戰中,僅用2個小時,殲敵一個師部和一個旅部、一個山炮營和一個步兵團,活捉了敵師參謀長周植先。

1935年,蕭克率部從湖南桑植出發,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在長征途中,他與賀老總等人一起,率部聲東擊西,橫渡沣水沅江,直插湘中,突破敵人的包圍圈,挺進黔東,開辟了黔畢蘇區。

在将軍山戰役中,蕭克指揮若定,堅守陣地7天7夜,打擊了敵人的進攻。後又參與指揮了烏蒙山千裡回旋戰,宣威場外反擊戰,普渡河遭遇戰,以及六甲阻擊戰,展現了超凡的軍事指揮才能。

紅二方面軍成立後,賀老總出任總指揮,而蕭克擔任副總指揮,地位僅次于賀龍元帥。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他又兼任紅四方面軍31軍軍長,并當選為中革軍事委員會委員,率部爬雪山過草地,為儲存紅軍力量,和實作紅1、紅2、紅4方面軍勝利會師,作出了重大貢獻。

全面抗戰爆發後,蕭克擔任八路軍120師師長,與賀老總一起揮師東渡黃河,出兵山西,建立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參與指揮了忻口戰役,組織指揮了收複河西、保德、偏西等7個縣城的戰役。

後又出任冀熱察挺進司令員、政委兼軍政委員會書記,提出了“鞏固平西抗日根據地,堅持冀東遊擊戰争,發展平北新的遊擊根據地”的方針,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拿過茅盾文學獎的開國上将,資曆堪比元帥,官至副國級活到102歲

随後,蕭克率部反擊了敵人的“十路圍攻”,曆經14天的激戰,殲滅日僞軍800餘人,擊落敵機一架。在粉碎日軍的大“掃蕩”中,他率部作戰數百次,殲敵5500餘人,鞏固了平西根據地,開辟了平北根據地,發展了冀東根據地,并向熱河南部、遼甯西部地區發展,形成冀熱察遼邊大塊革命根據地,為後來東北的解放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2年,蕭克擔任晉察軍區副司令員,與聶帥一起發展壯大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指揮當地軍民粉碎了日僞軍的多次大掃蕩,總結推廣了冀中地區的地雷戰、道地戰等遊擊戰争的戰略戰術,為抗日戰争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日戰争勝利後,蕭克參與創辦了華北軍政大學,并擔任副校長。後又調任第四野戰軍兼華總軍區參謀長,率部南下,橫渡長江,進軍中原,聯絡民主人士,組織策劃河南張轸起義,以及湖南程潛、陳明仁起義,為武漢的順利解放,和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之後,他又馬不停蹄地率領第四野戰軍千裡迢迢、席卷中南、西南,先後進行了6次大規模的戰役,殲滅了中南地區白崇禧和餘漢謀諸部,共43萬餘人,解放了湘、鄂、贛、粵、桂等省和海南島,消滅了國民黨軍在大陸上的殘存主力。

建國後,蕭克擔任軍委軍事訓練部部長,在組建軍訓部的同時,着重抓了籌建軍事院校。他還擔任過國防部副部長,軍政大學校長、軍事院校院長和政委、中央軍委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常委等職務,官至副國級。

1955年,蕭克被授予了開國上将軍銜,很多人都說他的軍銜低了,可他一點也不在意,仍然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工作。你要知道,在八路軍的6位師長中,其他5位都是開國元帥軍銜,而且他還是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無論從資曆和戰功方面考慮,他都可以授予元帥軍銜。

蕭克不僅槍杆子過硬,筆杆子也很棒,是一位大文學家,他以自己的親身革命經曆,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浴血羅霄》,獲得了1988年的沖突文學獎,他是唯一一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開國将軍。

除此之外,蕭克将軍還組織了上百餘位專家學者,經過8年的艱辛付出,編寫了一部史無前例的文化著作《中華文化通志》,為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虎父無犬子”,在蕭克将軍的言傳身教下,蕭克的獨子蕭新華也成就非凡,畢業于北大,獲得了武警少将軍銜。

2008年,蕭克将軍病逝于北京,享年102歲。蕭克将軍戎馬一生,波瀾壯闊、險象環生,功勳卓著,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将軍。他不僅軍事指揮才能超凡,文學天賦極高,而且很會修心養性,活到了102歲高齡,是一位妥妥的長壽将軍了。

拿過茅盾文學獎的開國上将,資曆堪比元帥,官至副國級活到102歲

蕭克将軍為中國革命的事業和祖國的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他的一生堪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真實寫照,高風亮節,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