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民初,北洋時期,你認為哪位大總統當得最好?袁大頭?

作者:故事摘

北洋時期的曆史,情勢最為錯雜紛繁,非深知内情者,不能得其真相。譬如彼時有人在報紙上做打油詩曰:“懷芝步步學曹锟,光遠遙遙接李純”,其中既提到了北洋時期的四個軍閥(張懷芝、曹锟、陳光遠、李純),而又蘊含了不止一個典故。

先說上一句“懷芝步步學曹锟”。山東督軍張懷芝常與人說:“曹三爺是我長兄,他走一步,我随一步;他跑一步,我亦跑一步”。這話直白卻也不假,譬如民國六年(1917年)張勳率辮子軍逼黎元洪大總統出走時,黎派人運動曹锟擁護,曹锟發電至總統府,張懷芝也跟着發電支援;爾後曹锟受段祺瑞運動,宣言否認,張也跟着宣言否認。後來,曹锟當了直隸督軍,張懷芝也要去當山東督軍,說是“要跟曹三爺走也”。

不過,張懷芝做參謀總長的時候,不識字而好弄文,某日下一指令:“派某人到參謀部”,卻把“派”字寫成了“抓”字,結果所派之人,被抓到參謀部等候發落,鬧出一個大笑話。北洋元老王士珍得知後,莞爾笑道:“懷芝事事學曹仲山,仲山不亂動筆,自為藏拙;懷芝獨對此事,未曾學得到家。”

下一句“光遠遙遙接李純”,說的是江西督軍陳光遠與江蘇督軍李純之關系。民國二年,南方原民軍五都督舉兵抗袁,李純以第六鎮師長鎮壓有功而坐鎮江西,陳光遠時為旅長。袁世凱的洪憲帝制被推翻後,黎元洪續為大總統,馮國璋為副總統,後來黎元洪被張勳逼走,馮國璋便在北洋派的擁戴下入京代理大總統。馮國璋在入京前,将親信李純安排繼任自己的江蘇督軍之位,而李純遺下的江西督軍之職則由陳光遠接任。陳光遠無大作為,事事随李純主張。李純死後,陳光遠徬徨無所适從,不久便被其部下取而代之。

當然,北洋時期的人物遠不止這四位,隻需稍微捋一遍,赫赫有名者便不下二三十位。作為民國初年的最重要的團體,這裡有必要說說這北洋派的淵源。時人吳虬曾在《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潰》一書中稱,清廷在鴉片戰争後與洋人約定五口通商,直隸總督兼為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兼為南洋通商大臣,“北洋、南洋”最初的來源由此而起并衍生出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北洋醫院之類的名目,當時有滑稽家戲稱,“東洋、西洋”,“南洋、北洋”,中國之“兩洋”與外國之“兩洋”遙遙相對,正好囊括了整個世界。

但這裡說的“北洋”,與民國史上所稱的“北洋系”卻是有差別的。但凡說到“北洋系”,必然要從袁世凱在清末時的“小站練兵”說起。小站原名新農鎮,距天津約60餘裡,原本是荒涼之地,最初由淮軍周盛傳所部“盛字營”屯墾于此,其間鑿川引水,經營了近20年。甲午戰争爆發後,“盛字營”北上作戰潰敗,營制不再,此地便成了廢壘。後來,這裡又有一支新部隊開拔進來,這便是長蘆鹽運使胡燏棻編練的“定武軍”。“定武軍”成立不久,胡燏棻改調盧漢鐵路督辦,袁世凱由此接手并将“定武軍”改名為建立陸軍,這即是曆史上著名的“小站練兵”,也是北洋系之濫觞。

說起“小站”,原本不是地名,隻因大沽至天津的鐵路修通後,新農鎮成為其中的一個小站,而新軍隊伍入駐開始,通過鐵路來往的軍事及商貿活動與日俱增,小鎮也日漸繁華,以至于後來人們忘記了“新農鎮”的名字,而習慣性地稱之為“小站”。時至今日,當地人對當年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壯觀場面仍舊耳熟能詳:茫茫曠野,炮聲隆隆,手持新式槍械的大兵們在陣地上一字排開,年青的軍官們縱馬馳騁……

在這個原本毫不起眼的地方,走出了清末民初諸多重要的軍政人物,史家也習慣性地冠以“北洋系”之名。除首領袁世凱外,當年的小站舊人幾乎囊括了後來北洋軍閥中的所有重要人物,如“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後來擔任各省督軍或巡閱使的李純、曹锟、吳佩孚、王占元、陳光遠、段芝貴、倪嗣沖、陸建章、張懷芝、張敬堯、田中玉、盧永祥、齊燮元、孫傳芳等等。就連鬧複辟的張勳,也曾一度投身小站,而小兵出身的馮玉祥,還有孫嶽等革命黨,當年也都是袁世凱部隊的出身。除了一幹武人之外,袁世凱還在日後的升遷中籠絡了一批文臣,如徐世昌、朱家寶、周自齊、梁士诒、曹汝霖、陸宗輿、王揖唐等,這些人也随着北洋系的勢力消長而浮沉,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顯赫一時。

庚子年後,袁世凱接替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以其為領頭羊的“北洋派”由此逐漸成型。即便是1916年袁世凱稱帝敗亡後,北洋系仍舊作為一個有形的勢力長期存在。譬如北洋元老王士珍在受邀調和各派沖突時,經常用的一句話便是“我北洋團體”,而盤踞湖北近十年的督軍王占元也常在大庭廣衆之中自稱“我們北洋派”如何如何。殊不知,派系原本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私人黨援之名,武人無識,竟然引以為榮。

跟随袁世凱的大多是武人出身,袁世凱亦常戲言:“到底是不識字的人靠得住。”但從後來的事實來看,也未必。在袁世凱稱帝之時,北洋派已經是各抱私心,搖擺不定,最終演化成逼宮之勢。袁世凱以為不識字的人可靠,但不識字的人其實也靠不住。

袁世凱死後,北洋派更是分崩離析,各自為政,由此也導緻了中國近現代史上一段最為複雜的時期,各位大佬如同走馬燈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其間又有軍閥、政客、文人等不同品種,這些人派中有系,系中有派,朝秦暮楚,時聚時散,由此也衍生出各種野史趣聞,可謂是笑料百出,層出不窮。本書作為北洋時期的野史集合,其作用還不僅僅是茶餘飯後供消遣的談資,更重要的是,它從側面反映了這段時期的複雜曆史,甚至揭示了部分的曆史真相。

是為序。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請各位看官點贊、分享、收藏,作者定時更新。

關注作者,首頁有其他相關精彩文章。

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