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見,平頭哥”,“再見,阿裡巴巴”

作者:半導體觀察

最近,和平頭哥的朋友聊天,了解到平頭哥極大可能将獨立經營。因為還沒有官宣,這裡說的是可能。

我聽到這個消息,盡管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有些吃驚。

平頭哥是一個典型的網際網路企業跨界進入晶片企業的案例,起步非常早。

網際網路是建立在現在通信基礎設施之上的應用層。原本和晶片這種更底層的硬體關系不大。因為全民對高科技,基礎科技的重視,網際網路企業也開始涉足晶片産業。

不滿足隻做應用,而是做更底層的科技。這份追求是值得贊賞的。

BAT, 無論是老bat還是新bat,都已經全面涉足晶片,而阿裡無疑是最早發力的。

網際網路公司做晶片,有其優勢。因為需要大量的伺服器,那麼可以研發伺服器晶片自用。另外,還可以針對于自己的應用算法,做出有針對性的優化,做出差異化,同時解決應用層面的問題,好處多多。

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隻針對于自己的應用進行優化,那麼這些晶片也将很難出售給第三方,賣出去攤薄成本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晶片屬于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先進工藝動辄一次流片費用動辄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美元成本,而一次5nm項目,甚至高達3億人民币。即便付出如此高的費用,也沒有人保證你一定能成功。

2019年,小米澎湃S2流片6次失敗,每次成本數千萬。現實直接讓準備把晶片做成沙子價格的雷軍打消了其瘋狂的念頭。

除了流片費用,還有高昂的專利授權費,EDA工具使用費用。

以前,用人成本占企業整體成本比例不大。現在,這已經是個人均幾十萬年薪,百萬年薪比例非常高的行業。

去年中旬,平頭哥還在搶人大戰中拔得頭籌,應屆生中率先給出50萬年薪引起廣泛讨論。如此高的用人成本即便對于财大氣粗的阿裡巴巴也絕對不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阿裡的薪資構成中還包括大量的股票,而阿裡的股票相對于高點已經跌去了三分之二。拿股票作為工資和拿真金白銀發工資,對于企業來說成本可不一樣。

晶片要想盈利,必須要有一定的量,來攤薄晶片的成本。如果量小,高昂的研發費用,流片成本平攤到每顆晶片上就會讓晶片太貴,沒有市場競争力。

高通,聯發科,英特爾,AMD,英偉達這些晶片公司,面向的是全球市場,幾乎所有的手機公司,電腦公司都是他們的客戶。依靠這樣的量,才讓他們有足夠的競争力和利潤來維持晶片晶片研發上的高額投入。

蘋果的手機,電腦以前也是買晶片來組裝,現在則采用自家的晶片。因為不對外銷售,出貨量有限。是以,你會發現,蘋果的手機,電腦采用自家晶片後,反而越買越貴。

蘋果是一個特例,因為他的客戶已經不在于成本效益。是以蘋果在晶片上的高投入是有人樂意來買單的。而能做到蘋果這樣的品牌力量的公司,世界上真沒幾家。

國内海思在被美國下黑手之前也非常不錯,它靠的是華為的龐大的硬體業務,才能夠将成本攤薄。

阿裡本身主營業務是電商。盡管有雲業務,也在硬體上有所着力,但是和華為的硬體規模相比還是距離遙遠。阿裡本身的需求不足以支撐平頭哥的發展。

是以,對于一個晶片企業來說,研發出很牛逼的晶片,值得驕傲,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有沒有一款能夠走量,賺錢的晶片。對于平頭哥這樣志向遠大的企業,僅僅一兩款走量晶片都不足以支撐其雄心。

平頭哥對外進行cpu授權呢?顯然更不靠譜。很好了解,靠ip授權最牛的企業是arm,但是arm聲名遠揚的時候,規模也并不大。要達到arm當年的影響力,平頭哥也才算是剛剛起步。

目前為止,平頭哥還沒有發展出足夠強大的競争力。公司一旦獨立經營,意味着阿裡不再為平頭哥打錢。平頭哥能不能迅速找到增長點?這是個問題。

平頭哥這兩年擴張很快。但是我們知道,凡是經過迅速擴張的公司很難沒有派系之争。

大量招人,每個人背景不同。而背景類似的人容易形成一個小團體。如果處理不好,很多公司會死于派系争鬥。

平頭哥内部原有中天微團隊,以及後來做GPU的A團隊。據說兩者互相獨立,内部資源上有競争關系,不知道最近磨合得如何。

内部不和的現象在迅速擴張的公司非常常見。OPPO 投資數百億搞手機晶片。内部大量來自高通,MTK, 展銳的派系。很多人離開其實和派系鬥争中失敗有一定關系。

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文化,互相也不服,都認為自己的而合理,那最後隻能較量較量才知道。

文人相輕,工程師稍微好點,但是高層就不一定了。如果你覺得沒有辦公室政治,隻能說明層次還不夠。

順帶說一句,如果跳槽并且身居高位的話,如果你覺得對ceo或者董事長信心不足,那最好好好評估,自己能不能坐着住這個位子。不要被表面的風光所吸引。

到了一定層次的人,去一家新公司任職,最關心的不應該是薪水,而是對于公司最高層的信心和信任。蔡崇信降薪跟随馬雲是個典型,你可能覺得他有遠見,其實到了這個層級的人,都不會太看中薪水。是以,不是蔡崇信有遠見,而是馬雲給了他這個機會。給很高的薪水,很高的職位,如果老闆不能足夠用人不疑,你會發現其實是進了個大坑。

有一家深圳的公司,高薪招人帶團隊做晶片,通過獵頭找到我的朋友,說年薪200萬,還有股票,結果我朋友直接拒了。他表示主要和這家公司的高層不熟,我肅然起敬。

即使和ceo是朋友,但是也要考慮到,去了以後自己能不能承擔得起這份責任,自己的重要性夠不夠。如果承擔的責任可有可無,可替代性強,就不要指望拿到很高的股權和薪水。

這裡扯得有點遠了。

回到平頭哥。據說現在内部有不少人離開。對于獨立後信心不足。原本大家看的是阿裡巴巴的名氣。盡管近期顯露一些頹勢,但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

不過平頭哥一旦獨立,那不就成了中天微了嗎?如何盡快打磨團隊競争力,如何打造有競争力并且能夠持續成功的産品,是平頭哥斷奶後所要面臨的陣痛。

對于阿裡巴巴,不用再為平頭哥輸血,财務壓力将會下降。晶片無論多麼時髦,終究對于某些公司來說,隻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的東西。當面臨困難的時候,及時止損雖然痛,但是是明智的。

晶片供需拐點很快到來,是繼續燒錢自研晶片,還是會貨比三家,采購市面上更有競争力的産品,阿裡似乎做出了選擇。

平頭哥離開阿裡,如果斷奶成功,也可能打開一番新天地,走得更遠。

與之類似的還有鴻蒙系統,隻有離開了華為的開源鴻蒙,才可能讓衆廠商放心使用。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生态。

最後,希望國産的晶片和系統以及生态能夠盡快發展壯大。

聲明:首發自公衆号“白話IC”。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