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作者:鳳凰WEEKLY

文 / 徐亦凡

編輯 / 漆菲

為慶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70周年而舉辦的白金禧年活動,于當地時間6月5日迎來最後一天,也是重頭戲的一天。

最為盛大的慶典巡遊(Platinum Jubilee Pageant)在這天展開,它結合了街頭藝術、戲劇、音樂、嘉年華等活動,旨在慶祝女王在位期間的奉獻。

英國人期待,慶典巡遊後能看到女王出現在白金漢宮陽台,以此作為這個美妙假期的開心收尾。他們最終沒有失望——伊麗莎白二世率領查爾斯王子夫婦和威廉王子一家登上陽台。群眾聚集在白金漢宮外,不斷歡呼,和王室成員一同唱着《天佑女王》。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慶典最後一天,女王再次現身白金漢宮陽台招手

伊麗莎白二世發聲明表示感謝,對人們的支援“深感謙卑且深為感動”。她說,慶典期間所展示出來的善意、歡樂與親情讓她備受鼓舞,希望這種新的團結感能夠“在未來的很多年裡持續展現”。她也呼應了登基時許下的承諾,表示将在家人的支援下繼續承擔作為英國君主的職責。

雖然當天倫敦秉承了其壞天氣“傳統”,天空很是陰沉,但沒影響人們的興緻。不少人早早穿上雨衣,聚集在白金漢宮附近,等待下午的巡遊。伊麗莎白二世加冕時所乘坐的黃金馬車也再度現身,隻不過這一次英國君主沒有坐在上面,馬車窗戶上以投影展示女王在1953年加冕時的場景。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6月5日的慶典活動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黃金馬車上投射了女王本人的全息影像

慶典期間,英國各地舉行了超過85000場午餐會派對,數百萬英國人在街頭參與午宴,或進行野餐和燒烤。女王居住的溫莎城堡外,更有488張桌子組成了長達2.6英裡的“長桌”,人們共同享用盛宴。王室成員們也現身各地,凱特王妃帶着三個孩子做了紙杯蛋糕,帶去了威爾士卡迪夫的街頭慶典。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人們在溫莎城堡外擺上長長的桌子共進午宴

女王三度亮相陽台

作為白金禧年慶典主角,96歲高齡的伊麗莎白二世沒能在四天的舉國狂歡中頻繁露面。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慶典首日進行了閱兵(拍攝:Kiki)

因為行動不便,伊麗莎白二世今年極為罕見地缺席各種公共活動。慶典期間,她沒能親自參與閱兵,而是讓查爾斯王儲和安妮公主代勞;同樣地,她也沒出席第二日的感恩儀式,作為賽馬的狂熱愛好者,她甚至沒到現場觀摩慶典第三日的賽馬會。

但在慶典首日,伊麗莎白二世依然按慣例出現在了白金漢宮的陽台上——她戴着淡藍色帽子,身着同色外套,看起來精神狀态尚佳。在陽台上,她接受了閱兵時的軍隊敬禮。閱兵後王室成員觀看飛行表演時,她再度現身,還與威廉的小兒子路易王子聊天互動。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慶典首日,女王兩度現身陽台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4歲的路易王子憑實力搶鏡

當晚,伊麗莎白二世堅持在溫莎城堡主持了亮燈儀式,這是禧年慶典的慣例。她身穿綠色外套,佩戴着白金禧年特制胸針——這枚胸針由象征英國四地的花卉和鈴蘭組成,鈴蘭是女王加冕時的手抱花。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女王在溫莎城堡的庭院點燈

在溫莎城堡的庭院中,伊麗莎白二世按下象征英聯邦的球形按鈕,與此同時,英國以及英聯邦國家的3500個地點點亮了燈光。

雪莉(Sheryl)、朱莉(Julie)和曼迪(Mandy)是來自威爾士的三姐妹,在人潮擁擠的白金漢宮,她們見到了女王和其他王室成員。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來自威爾士的雪莉三姐妹(拍攝:Kiki)

三姐妹告訴“全球報姐”,她們是6月1日抵達倫敦的,早早考察過地形,為慶典首日能占到最佳觀賞位做好準備。次日早上八點半,她們到達了現場。據說,不少人提前一兩天就在白金漢宮周圍搭起了帳篷。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前往白金漢宮的道路上擠滿了人(拍攝:Kiki)

雪莉之前的工作與皇家鑄币廠相關,過去常常參加王室的慶典活動,比如2016年女王九十大壽露天午宴。她們三姐妹還參加過戴安娜王妃的葬禮以及威廉王子的婚禮,一家人對白金漢宮周圍很是熟悉。

盡管從威爾士遠道而來,三姐妹對伊麗莎白二世的熱情不遜于英格蘭人。她們對女王充滿愛戴之情,将其描述為“堅實的支柱,沉着穩定且體面尊貴,讓整個國家得以凝聚”。這番贊美不僅針對女王,在她們看來,其他王室成員也很接地氣,善于傾聽民意,沒什麼精英主義作派。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威爾士親王和卡米拉在白金漢宮舉辦的音樂會上

她們這幾日的行程滿滿。6月2日上午觀摩完閱兵儀式後,三姐妹晚上再度傳回這裡,觀看“生命之樹”點亮儀式,6月3日,她們前往聖保羅大教堂參觀感恩儀式,6月5日傳回家鄉參與當地組織的慶典活動。

6月3日的感恩儀式上,雖然伊麗莎白二世未能現身,但王室成員和許多政要都雲集于此。哈裡和梅根也出現在儀式上,這是二人退出王室後首次參加公開活動。不過據英媒稱,哈裡與哥哥威廉位置相隔甚遠,二人也沒有打招呼或交談。此外,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和另五位前首相都出席了感恩儀式。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哈裡和梅根在退出公職後首次亮相王室公開活動

對于像雪莉這樣的王室忠實粉絲來說,禧年慶典這樣的活動永遠激動人心。而作為閱兵儀式的參與者,見證重大時刻的參與感更為強烈。

慶典首日,北愛爾蘭人戴夫(Dave)在現場負責銷售慶典節目表,他是英國陸軍愛爾蘭衛隊的一員,入伍已經10年。就在5月底,戴夫還參與了閱兵式彩排。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戴夫在五月底參與了閱兵彩排,他也是首次參與禧年慶典(拍攝:Kiki)

戴夫告訴“全球報姐”,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女王禧年慶典,有生之年恐怕不會再見到這樣的活動了,“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而且今天的慶典非常精彩,再次凝聚了英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哪怕對王室不甚感冒,身處慶典現場,也很難不被周圍的氛圍感染。慶典首日,英國人的熱情從地鐵站就滿溢而出,從聖詹姆斯公園站到閱兵儀式的道路上,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人們手持英國國旗和包含女王形象的周邊,臉上塗抹米字旗,或是穿戴着有國旗元素的衣服和飾品。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慶典首日,在路邊揮舞着英國旗幟等待閱兵隊伍的觀衆(拍攝:Kiki)

皇家空軍表演開始後,飛機列隊低低地掠過上空,留下國旗配色的煙霧,人們齊聲歡呼,幾近蓋過飛機的轟鳴。

有人着迷有人冷眼

這場舉國狂歡不獨屬于英國人,為禧年慶典而心旌搖曳的外國人也不在少數。

53歲的希瑟伍德(Heatherwood)帶着一對兒女,飛越了大西洋來到英國。希瑟伍德居住在美國密歇根州的貝城(Bay City),對英國女王一直有着強烈好感。雖然她拄着拐,行動不便,卻依然為禧年慶典而來,打算待到6月中旬再離開。

她告訴“全球報姐”,自己打從小時候就很喜歡英國曆史,也很喜歡英國女王,她甚至感覺自己生錯了國家。“雖然我熱愛美國,但總覺得自己屬于英國這片土地。”

這是希瑟伍德第一次來到英國,當她走出機艙的時刻,整個人按捺不住激動哭了起來,“我感到非常幸福開心”。

澳洲人瑪麗莎(Marissa)在倫敦居住了将近20年,她同樣熱愛女王和英國王室。雖然生于澳洲,瑪麗莎的父親和祖輩們卻是英格蘭人,這讓她“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對王室的熱情。

瑪麗莎說,伊麗莎白二世就像英國的強力黏合劑,将整個國家團結到一起,在自己的崗位上嘔心瀝血,讓英國傳統得以延續,“雖然她沒有任何政治影響力,但有着獨屬于個人的軟實力”。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人群中有人舉着女王的照片(拍攝:Kiki)

直到現在,她還清楚地記得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的鑽禧慶典,當年來自全球的1000多艘船隻沿泰晤士河倫敦段進行了巡遊。2012年的倫敦可謂“雙喜臨門”——除了女王的登基周年慶典,還将舉辦奧運會。瑪麗莎向“全球報姐”回憶說,那一年倫敦的氣氛特别好,如今想起來都覺得很美好,她雖然沒能前往現場,但通過電視收看了慶典盛況。

今年為了參與白金禧年慶典,瑪麗莎特地空出了整個假期,“畢竟這是具有曆史性的時刻,我此生恐怕不會再見到這樣的盛典了”。瑪麗莎能到現場參與慶典,讓遠在澳洲的家人無比羨慕。作為英聯邦國家的一員,瑪麗莎專門強調,“英國女王也是我們澳洲的女王”。

6月2日晚,不論是霓虹燈、篝火還是燈塔,所有英聯邦國家都為伊麗莎白二世亮起燈光。同其他英聯邦國家上司人一道,澳洲新任總理阿爾巴尼斯點燃了紀念白金禧年的燈塔,向伊麗莎白二世表示敬意。

這位來自工黨的上司人贊美稱,伊麗莎白二世在澳洲代表着“持久、鼓舞人心的平靜和力量”。但同時,他也意有所指地說,“我們兩國之間的紐帶不再像她統治初期那樣,我們是平等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是朋友。”

慶典開始前兩天,這位新總理剛剛任命了該國首位“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assistant minister for the republic),加上阿爾巴尼斯本人一直是共和體制的信奉者,這再度點燃了在澳洲建立共和制的讨論。

至于加勒比國家,慶祝禧年盛典的氛圍更是冷淡,英國王室不再被視為神一樣的存在得到推崇,要求英國為奴隸制進行賠償的呼聲日漸高昂,越來越多的國家打算追随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走向共和制,不再讓英國君主擔任本國元首。

早在今年3月,威廉王子夫婦通路牙買加、貝裡斯和巴哈馬等加勒比國家時,就遭遇過抗議活動。牙買加人要求英國王室為多年前的奴隸貿易罪行道歉,并斥責稱,王室成員還生活在“通過犯罪收益得到的金玉滿堂的财富裡”。

加勒比群眾難以共情禧年慶典的狂歡氛圍,英國《衛報》援引一名牙買加奴隸制賠償活動支援者的話稱,“女王能給牙買加的最好禮物就是道歉……但這場典禮對君主制的高度宣傳反而是在提醒人們不要道歉”。

慶典将掙回12億英鎊?

無感于王室魅力的人,更關心這四天花了納稅人多少錢。

英國政府一早就承諾,要把這場盛典辦成“一代人隻有一次”的水準,“将最好的不列颠儀式輝煌和尖端的藝術與科技相結合”。想要實作這個宏大承諾,唯有砸錢。

根據英國政府去年3月的财政預算,财政大臣蘇納克為白金禧年慶典撥出的資金是2800萬英鎊。這其中,6月5日的慶典巡遊就耗資1500萬英鎊。不過大部分費用并不需要納稅人買單,而是由企業和個人捐助。此外,英國教育部還斥資1200萬英鎊向全國的國小生贈送一本書,内容是一個女孩聽曾祖母講述女王的故事。

相比過去的王室活動,本次政府撥款并不算高昂——60周年的鑽禧慶典花了上億英鎊(其中157萬英鎊來自納稅人),威廉與凱特大婚時花了約3000萬英鎊,哈裡與梅根的婚禮則用掉了3200萬英鎊。

直擊英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有生之年再難遇見”

6月5日的慶典全景

但2800萬英鎊的款項依然招緻批評,畢竟眼下英國經濟深受疫情打擊,而俄烏戰争的影響仍在不斷外溢,通脹讓生活成本節節攀升——這種時候,有必要花此巨款用于舉辦一場慶典嗎?

在王室支援者看來,政府掏的錢雖說出自群眾口袋,卻并不白花,禧年慶典同樣是入賬的好時機。一直以來,王室擁趸都将溫莎家族對經濟的貢獻作為支援君主立憲制的重要論據。

據美國《福布斯》雜志報道,疫情暴發前,王室每年為英國經濟貢獻了近18億英鎊,其中包括為旅遊業貢獻的5.5億英鎊;與此同時,英國納稅人2019年為王室支付了8220萬英鎊。

英國政府顯然也是這樣想的——去年3月的預算中,女王的白金禧年慶典支出所屬分類為“以投資為主導的複蘇”。

英國旅遊局預計,禧年周末或将帶來高達12億英鎊的收入,這大大抵銷了花費的金額。零售研究中心認為,消費者在為期四天的假期預計将花費4.08億英鎊,其中2.815億英鎊用于購買紀念品和禮品等。

這場盛典對于遊客的吸引力也很可觀,就像來自美國的希瑟伍德母女,從威爾士趕來的雪莉三姐妹,此次禧年慶典大約能吸引260萬國内外的遊客駐足倫敦。他們的消費對于當地的零售、餐飲、酒店和旅遊業而言,積極效應毋庸置疑。

經濟回報固然可喜,但在君主立憲制受到擁護的英國,女王禧年慶典的意義遠超于此。這不僅是有生之年難以再見的曆史,也如雪莉三姐妹所堅信的,這場活動是為所有人而辦,女王對于他們來說意味着一切,“是堅實的支柱,能讓整個國家得以凝聚”。

(感謝Kiki對本文提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