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作者:Darwish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接前文德意志步槍發展曆史,本系列主要介紹德意志帝國的手槍曆史發展和設計沿革。

衆所周知,德國的步槍體系屬于現代步槍的幾個起源之一,但對于手槍的發展,因勃朗甯在手槍現代化上的強大助力,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美國頭上。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但在實際的曆史中真相并非如此,美國充其量隻能算是現代手槍在發展中的一個推手,其餘國家對于手槍體系的推進也是不可忽視的,德國就是這其中之一。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于18世紀時,普魯士出于對騎兵運用的強化而率先推出的短款燧發步槍,以及其後出于對這種武器的了解和運用而将這項技術推向的正式軍隊制式化,便是現代手槍真正的最早起源,因這次武器制式化的推進,手槍才從一種補充成為了近代軍用熱武器的主流之一。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是以實質上,本篇要介紹到的德系手槍,也是現代手槍幾條發展由來路線的根源之一,因而本篇将着重介紹德意志手槍起勢和至體系成型的這一完整過程,還原這條從未被明确的現代手槍發展之路。

起源丨騎兵改革和手槍制式化

德意志人的現代手槍體系起源,相較于正常的現代國家較有不同。

它雖然不是最早設計出短身管手槍的國度,但卻是最早讓這種武器實作大規模進入軍隊,并與實際軍事體制進行融合的國家。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在其餘各國尚以馬刀作為主要馬上武器,或以小編隊和半回旋執行間歇性手槍戰術的時候,德意志人就已經以大型馬上牆陣組合短管的燧發手槍,打造出了一套騎兵軍大量配置手槍的作戰體系配置。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因而,德國的手槍體系相對其餘從排發步兵因散兵化和狹小空間自衛等目的發展而來的手槍體系而言是有較大差別的,這同時也拉長了德系手槍的起點。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在後續的發展中,德國因吸納了其餘手槍的應用理念,這才形成了後來德意志帝國在一戰和二戰時的完整版德系手槍體系。

而這一切的開始,則都需要從18世紀的30年代這個時間點說起。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在普魯士的時代,前系列中曾提到過的士兵王,我之前曾言明他改造了普魯士的騎兵制度,這種改造主要包括将“龍騎和骠騎”等功能騎兵組合傳統的胸甲騎兵,形成整體化的騎兵軍,這同時也擴大了普魯士在正面馬上部隊的量級。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普魯士重騎兵和法國騎兵的對抗

這樣的調整,在當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功能騎兵的作戰形式轉向,骠騎和胸甲騎兵這種傳統騎兵固然無需調整,但龍騎兵這種以往配置長款火槍的機動步兵,便不再具備了新制度下的作戰能力。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種問題,最終是通過兩種方式解決的,一是騎兵訓練的整體合理化,二則是武器裝備的替換。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前者,旨在統一提高所有騎兵部隊的騎術,再達成執行騎兵大軍團統一作戰的普魯士馬牆沖陣戰術;而後者,則是基于這種軍事制度為龍騎兵所研究的對應适配武器。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之中的火器設計名為“波茨坦龍騎1731型燧發手槍”,其本身并不具備什麼特殊的設計,僅為同時期波茨坦步槍的縮短版本,屬于同樣的“燧發前裝鋼鐵木銅混合材質”的正常時代設計。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但是,其在配合腓特烈大帝轄下設計出的馬牆沖陣體系後,普魯士的騎兵在接敵和突入敵陣時,便仍然能保持住馬牆陣的“牆式隊形”之特性,這使得普魯士的騎兵具備了大面積的機動齊射火力之能。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種能力,在普魯士通過對波茨坦步槍進行簡單截斷設計後得到的龍騎1731型身上,能夠得到很好的配合,後者所具備的輕量、便攜和操作便利等特性,完全适配于普魯士騎兵的新作戰職能,因而在腓特烈時代得到了最早的制式化。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一點和同屬現代手槍發源地之一的美國不同,彼時的美國燧發手槍走了追求精度和其他特性的單槍強化路線,而普系手槍更類似于明朝對火铳的運用,以陣械的相輔相成達成互補,發揮軍隊的最大戰力,這使普魯士騎兵在腓特烈大帝時代打下了赫赫聲名,甚至還帶出了英國龍騎手槍團這樣的模仿者。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英國第八手槍騎兵

不過,同樣也因為戰陣和武器的結合,這種組合也使得普魯士這個最早大規模應用手槍的國家,在武器本身的疊代上陷入了長久的停滞,如同明朝在火铳融合戰陣後的發展一樣,普魯士手槍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内再也沒有絲毫精進。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分散态騎兵

最終,這款燧發時代唯一因制式化而被視為現代手槍的設計,因馬牆陣被不斷強大的火炮所克制,在武器單體性能的逐漸落後下走向了落寞,這便是德系手槍的起源。

成型丨理念結合下的體系成型

這之後,以戰術适配手槍達成高效率作戰的騎兵戰術已然失去了效果,不過基于當時對短款武器配合騎兵單體适配性的普遍認可,普魯士對于手槍的發展也轉向了法美那樣的槍械本體提高。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對于槍械本身提升到柯爾特轉輪設計

反之,因歐美的資訊流通,普魯士對于騎兵和燧發手槍的結合運用也早已被各國所複刻,雙方對于手槍的認知首次形成了統一,歐美正式進入了“手槍騎兵時代”。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美國手槍騎士

這個時期内,各國對于手槍體系的發展主要是提高手槍的射擊效率,因為這可以取締此前騎兵作戰一直存在需攜帶多把單發手槍執行連續作戰的現象,普魯士王國在這一階段内的成果有“Dreyse擊針式單發手槍和Dreyse擊針式轉輪手槍”。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前者,是德萊塞步槍設計者德萊塞爵士在研發步槍的同時研發的一款手槍,在設計原理上近似于M1841型,是一款後裝填的擊針式手槍。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款武器身上,德萊塞采用了類似拉動式槍機的設計,這種結構可以很輕易地看出是德萊塞步槍直拉式槍機的縮小化版本。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其依靠槍械後方的一個圓柱小型槍機和标志性的滑動軌道進行配合,槍機便可用向後滑動的動作,帶動内部的彈簧和阻擋,推動平移擊式發針進行壓縮蓄力,最後與扳機組内部結構進行契合,維持蓄力達成待擊發的狀态,此後再将槍機外殼推回原位,就給了蓄力的擊發針留下了一個運動行程,這時扣動扳機,擊針就會沿行程被釋放,進而沖擊發射藥達成射擊動作。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樣的内部原理構造,配合右側一根可打開槍膛上方孔洞的杠杆式把手,便可在簡單動作達成待擊狀态的同時,在槍身近後方的位置更快裝藥和裝彈,實作後裝擊發射擊。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種槍械設計,在陸上作戰時相對燧發手槍顯然要更有效率得多,但在主要職能的馬上作戰中,相比原先就幾乎不會進行戰鬥中裝填的燧發手槍騎兵而言,并沒有半點的價值提升,是以這款武器最終沒有被普魯士所采用。

補全這種騎兵火器缺乏功能的是後者的設計,名為Dreyse kufahl轉輪手槍。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款武器由英格蘭的GL.Kufahl設計,是德國第一款能夠自行生産的多發手槍,雖然單次裝填在沒有彎折開膛功能和藥/彈分裝的條件下甚至會更加困難,但單次可預存六發的設計相比此前需攜帶多把單發手槍的操作顯然要高明的多,是以它被普魯士的騎兵正式采用,成為了第一款的制式轉輪手槍。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單從設計上來看,這款武器其實相較德萊塞爵士的設計差別并不大,差别點主要在兩個部分,一為槍機的改動,二為彈巢設計的加入。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前者的差異,在于兩者槍機的合理化和簡易化上,新的庫法赫手槍雖同為後拉擊針式槍機,但沒有德萊塞手槍那樣多次動作實作待擊發狀态的設計,也沒有其不規則涵蓋多種小設計的形态,整體被融合在了一個圓柱槍機體内部,隻需通過後拉槍機,即可實作擊針蓄力和卡扣扳機,進而實作待擊狀态,操作相對德萊塞手槍更加簡易合理。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組合後者借鑒自柯爾特1835型,運用原本便是空置區域彈膛後方位置新增的成熟彈巢設計,加上因采用槍機設計而具備的雙動能力,便隻需要做一定的彈巢自轉和氣缸自動鎖定的機構,即可完成手槍的快速多次發射。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理論上來說,這種設計本身也并不具備多少的特殊性,隻是将德萊塞步槍和柯爾特手槍的成熟設計相融合,因而他并非是當時市面上最好的轉輪手槍。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不過,因為扣壓事件讓普魯士與柯爾特公司的交惡,以及歐洲各國在此時對轉輪手槍技術的研發和保密,這種直接擷取生産權限的武器确實是當時普魯士可以抉擇條件下的最好選擇。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普魯士繳獲裝備海軍的3000支柯爾特1851

于是自此時開始,這款武器便成為了普魯士王國末期的最後一款制式手槍,主要裝備于普魯士騎兵作為主流武器,并以馬刀和拉栓卡賓槍此類的武器輔助使用,在60年代末期總計有超過上萬的産量。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不過,這種較大的裝備量級還并非是這款武器的主要價值,它在普魯士被應用的真正意義在于确定了騎兵和轉輪的組合體系。

這種多發高效的便攜武器在當時成為了對騎兵作戰的主流武器思想,雖然新興的卡賓槍因效率提升和更遠射程占據了部分騎兵部隊中的武器份額,但在機槍還沒有面世徹底消滅掉騎兵近身作戰職能的時間點,這種武器相對轉輪手槍在近點的高效率還是有所不如的。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攜帶卡賓槍的波蘭騎兵

發展丨帝國轉輪和半自動時代

源于此,在德意志進入帝國的初期,最先在手槍領域上統一化的選擇便是轉輪手槍的制式化。

這次抉擇,引動了德意志帝國多項對轉輪手槍的設計,最終定型了帝國轉輪1879型手槍,形成了德意志帝國第一個長達十數年的制式轉輪手槍時代。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1914德騎-手槍和步槍搭配

這個時期競争的武器主要包括有“勒福瑟1858型、薩克森1873型、毛瑟C78型和Dreyse Reichs 1879 型”這幾款轉輪手槍。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前兩者為公國時代的遺存,分别來自于巴伐利亞和薩克森公國,出于對區域軍工的削弱,這兩者和步槍系列中的區域步槍一樣最快被淘汰,真正展開競争的主要是後兩款型号。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後兩款武器,分别為毛瑟公司和JP Sauer & Sohn公司設計,最終由後者得到了“帝國轉輪的稱号。”

其實以武器單體的設計來看,被淘汰的毛瑟Z字型反而是設計更優秀的那一款,不過這槍械犯了毛瑟武器多次被德國軍隊所不接受的核心問題,那便是設計的過于複雜。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與普通認知中的德造高精不同,德國人其實在制造上的“高精”說法,并非是來源于對複雜性和功能性的追求,而是來源于對簡單可靠設計的盡善盡美。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我們再來看這款毛瑟手槍,其采用了彎折開膛設計、三層保險設計、彈巢推杆設計和彈巢軌道配合底部杠杆轉膛的設計。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雖然能更快退彈/裝彈/維護、擁有更安全的射擊狀态、快速形成V字開膛形态和擁有可靠的轉膛動作,但是在槍械的制造技術上,複雜程度就被加深了許多,這一點通過彈巢溝壑頻頻的軌道也可以看出。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是以,該武器雖然是德意志首次應用美式那樣簡單的擊錘彎折式轉輪設計,但在對比以往成熟槍機和銷軸固定彈巢設計的生産能力時,甚至是遠遠不如的,這使這款槍械最終因生産困難而被德軍所摒棄。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對比之下,同樣限定在金屬定裝彈需求下Dreyse Reichs 1879型轉輪手槍。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在采用了更簡單的擊錘設計的同時,沒有應用彎折式的開膛設計和密集錯雜的轉膛軌道,而是采用了銷軸式的彈巢鎖定,這使槍械沒有了毛瑟系手槍身上帶有的彈巢生産和槍身生産困難,以及連接配接頂彈巢伸縮杆的把手設計,整槍的生産工藝更簡單,結構也更可靠。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此外,在彈巢後方的閉氣蓋還能達成彈巢防異物侵入的效果,打開後以定制彈對其裝填也相當快速,是以該槍雖然不具備前者在許多功能上的成就,但單以快速覆寫全國達成的制式化,這種生産更便利、結構可靠耐用,在性能上也未落後多少的武器顯然是更加合适的選擇。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源于此,這款武器在70年代末被帝國陸軍選用,成為了第一款帝國制式手槍,主要裝備于德國的騎兵。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在後續,還有一款名為1883型的改進版本,主要用于新融入軍隊體系當中的軍官自衛概念,整體做了一定的縮小,這兩款武器一直服役到新世紀初期的一戰前夕退役。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不過實際上,因為武器的可靠、易用和壽命等優勢,在一戰和二戰中仍有大量還在服役,不過彼時因機槍和沖鋒槍的崛起,這種武器已經徹底的淪為了輔助型槍械。

替代它的武器是德系手槍中聲名赫赫的盧格手槍,與它同台競争的槍械則為我們熟悉的毛瑟C96型,兩者誕生自德軍對便攜槍械突破六發容量的招标計劃,是德意志最早的兩款半自動手槍。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其中,毛瑟C96型手槍是毛瑟公司設計師費德勒兄弟私下開發的一款半自動手槍。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在它的身上,設計者做的調整主要包括有兩點點,一為對供彈系統的設計,二為對自動原理的注入。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前者,指的是C96型使用的盒式彈倉和橋夾裝彈的設計,這種先在步槍上應用對供彈處下方空間進行開發的設計,也将更大的彈藥容量從步槍身上帶到了手槍身上,讓毛瑟C96型手槍從轉輪的6發彈容突破到了10-20發的彈容。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至于後者,則指的是C96對槍機設計、自動原理和閉鎖設計的融入,在這款武器身上,首次應用了楔式閉鎖和平移擊針式槍機的設計。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些,使得這款武器可以運用後座的力,在槍機和等長擊針通過後拉一次實作蓄力和卡扣後,通過擊發待擊的擊錘,便可實作彈藥上膛後的擊發,此時再依靠足夠的後傳力,便能使卡住底把雙突起楔型閉鎖的槍機脫離限制向後運動,進而推倒擊錘後由槍機凹槽回位陷入底把凸起達成閉鎖狀态。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樣的設計融入,使手槍成為一種半自動武器,具備比單動轉輪快的和與雙動手槍相近的射擊流程,組合更大的彈容後,這種武器相較正在服役的帝國轉輪,整體能力是要更優秀許多的。

此外,該槍械還設計有空倉挂機和外接槍托的設計,這使得C96型的裝填更加便利、可控性更加優秀。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綜合這些,可以看出這款手槍是一把相較現役武器更強大許多的型号。但是因為和毛瑟C78型相差無幾的生産造價和生産工藝高要求的原因,以及一些上抛殼空間小造成卡殼此類的故障性缺陷,這款武器在和公司合作參與的德軍半自動手槍計劃中,最終沒能獲得德軍的親睐(戰時的臨時購買本文不計入)。

而擊敗這款武器獲得德軍認可的槍械,則是近代德武在世界範圍内都聲名頗大的盧格型手槍。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種盧格手槍,全稱名為Luger P-08型手槍,意為在1908年被德國定為陸軍制式武器的盧格手槍,這樣一看貌似這款武器是靠近一戰時的設計,但實則不然,這款槍械早在新世紀前便已設計成型。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它最初被叫做C-93型手槍,是雨果.博查特在1893年的設計,但在彼時博查特犯了和費德勒一樣的錯誤,便是将槍械設計的過于精密複雜和臃腫,這使得對其銷售和遞交制式化的DWN公司生産和售賣困難,最終交由盧格設計師進行簡化和合理化後,才有了目前普遍認知中盧格手槍的正式形态。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款武器,主要衍生出了三個變體,分别是00型盧格、06型盧格和08型盧格,這分别是對瑞士軍隊制式、德國海軍制式和德國陸軍制式手槍投标勝利後産生的型号,實際上幾者差異并不算大。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我們認知中的盧格手槍,一般指的是盧格P-08型手槍。

這款型号,相較對手毛瑟C96而言,主要的優勢在于極緻簡化、結構合理化、低造價和功能維持上。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可以看到,P-08型在槍機上首次采用了一種較奇葩的肘節式結構,這種設計以将平行槍機折疊為倒V字型達成裝彈抛殼和開膛閉鎖的目的,在複雜性上相較正常平移式槍機要增加了許多,但對上部進行折疊的槍機動作,規避了手槍槍機不斷向後随動可能造成的安全性問題,這就屬于合理化設計的一種。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其次,将彈藥以匣為組配合斜型移位到供彈口下方的握把空間,也屬于的一種合理化設計,利用了槍械閑置的空間。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這加之,盧格手槍在槍身設計中做的尺寸小型化和弧面化設計,也讓槍械的品質變得更輕,這帶來的另一種優勢便是造價降低。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然而,這種造價僅為35馬克的手槍,卻以肘節式結構和隐藏空間彈藥的大容量設計,而取得了與毛瑟手槍相差不大的作戰能力,甚至具備更好的便攜性和可靠性。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源于這些因素的影響,這款武器毫無疑問的擊敗了C96型手槍,成為德意志帝國時期最廣泛的軍隊裝備,在一戰和二戰時的海陸空、騎兵部隊和軍官團中,都是最常見的德系手槍配置之一。

「世界輕武器」——普魯士至德二帝國的手槍發展曆史與設計解析

此外,源于德國陸軍受到C96影響下令在P-08身上配置的槍托凹槽和彈鼓配置,盧格的LP-08型版本也可執行沖鋒手槍的職能,這樣的武器配置,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德國沖鋒槍概念的起源。

本篇完結——本系列待續

到此,德國手槍的上半篇告一段落,這部分内容并不涵蓋所有,例如海軍柯爾特、07型和15型此類不重要的設計都沒有列入,如果感興趣可自行查閱,下期更新魏瑪、二戰和西德的手槍,盡請期待!

感謝觀看,如果喜歡可以點贊支援一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