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代中的人口争奪戰

作者:半島網

摘要:人口作為一項重要的戰争資源,似乎總是在分裂割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漢末三國時期為例,諸侯混戰,各方勢力緻力于争奪地盤的同時,對“人”的争奪也是一大焦點。本文中所說的“人”主要是指普通百姓。而戰亂伴随着疾疫、饑荒等又造成人口銳減,對此,王粲曾這樣形容,“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是以緊缺的人口使得人口争奪的重要性甚至在某些時候大于城池、土地的争奪。

關鍵詞:戰争 人口争奪 漢末三國

一、人口資源的重要性

《荀子·王霸》中講到:“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百姓對國家的興亡起很大作用。有充足的人口才可能有出力耕種的資源,獲得糧食,促進經濟繁榮,有足夠的财政收入。此外,人口也是一項重要的兵源,有他們的支援,拼死作戰,能夠增強軍事力量,鞏固國防,使國家更加強大。如果統治者能得到百姓們的稱贊,赢得民心,則有利于社會安定,維護統治,促進社會發展。在戰争時代,人口資源尤為重要,從東漢末年的大分裂,到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再到清朝晚期的新疆問題,無不展現了人口資源的重要性。

二、人口争奪的展現與影響——以漢末三國時代為例

1.展現

(1)邊界人口的争奪

通過翻閱三國曆史,筆者發現關于人口的争奪最明顯的就是對于敵對軍事勢力所轄地盤交界處的人口的争奪。在曹操與劉備對峙漢中準備撤離之時,曹操聽從了張既的建議,“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1]。後來被曹操留下的杜襲“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邺者八萬餘口”[2]。可以說,劉備得到的漢中,已近乎是空城了,與周群先前的預測“當得其地,不得其民”[3]相一緻。由此可見,在人口匮乏的戰亂年代,人的價值寶貴,曹操雖然放棄了漢中這片土地,但是堅持帶走那裡的百姓。

在淮南,曹操也有意通過強制政策遷徙百姓。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實作就地補給,“征令内移”[4],最後卻造成了“江、淮間十餘萬衆,皆走驚吳”[5],“江西遂虛”[6]。不得不說,這一次的人口争奪大戰給了曹操一次打擊,也增強了東吳的實力。

蜀國諸葛亮、姜維在北伐的過程中也有過類似的人口争奪。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失街亭撤退時,并非毫無收獲,“亮拔西縣千餘家,還于漢中”[7]便展現了這一點。所謂“拔”,就是強遷魏國人口入蜀,以促進人口增殖。作為諸葛亮北伐的後繼者,姜維也曾在與魏國交戰時“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8]。

(2)民心的争奪

除了兩軍對峙下的強行移民,還有對于民心的“軟”争奪。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劉備了。《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比到當陽,衆十餘萬,辎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衆,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9]。劉備正是以他這種仁義、愛民赢得了廣大民心,“得人死力”。

此外,劉馥對于合肥民心的争奪也是十分成功的。合肥之前隻是一座破敗的空城。劉馥受命建造這座空城,《三國志·魏書·劉馥傳》中記載:“數年中恩華大行,百姓樂其政,流民越江山而歸者以萬數。”[10]劉馥的仁政,使民心所向,進而聚集了大量人口,合肥也由此成為了曹操與孫權的必争之地。

(3)屯田

屯田同樣也是人口資源争奪的一種方式。面對隻有東漢鼎盛時期十分之一人口的困境[11],曹操率先實行屯田制,分為軍屯和民屯。特别是民屯,這與漢武帝時的邊塞軍士屯田有所不同,曹操招募流民,把當時大量荒廢了的土地分給他們耕種,國家向他們征收租稅。這些屯田民雖不用承擔兵役、勞役,但依然會被強制參加各種勞動[12]。是以,筆者以為,通過屯田将流民聚集起來也是一種人口争奪的方式。這種做法後來也被吳、蜀兩國效仿。

(4)少數民族遷移與同化

因為人口短缺,各軍閥勢力還關注到了少數民族。在對待烏丸、鮮卑等少數民族時,曹操首先派兵讨伐,但同時也通過懷柔政策進行安撫,将少數民族遷往内地,并編入軍隊,接受漢化教育[13]。相似的還有諸葛亮南征,“攻心攻城,心戰兵戰”[14],收服了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短缺問題最為嚴重的蜀國,更是從各族中挑選壯丁編入蜀軍。吳國的領地中本就多有少數民族居住,稱為“山越”,他們在與平地漢民抗争的過程中逐漸同化,吳國也将這些少數民族遷到平原地區屯田,或征作士兵。在吳的人口中,山越人占據約半數。

2.人口争奪對漢末三國及後世的影響

(1)軍事與國防

通過強制性移民,既可以補充己方兵力與國防,又能夠破壞對手的軍事企圖。比如曹操的漢中移民,鞏固了自身的防禦,也讓劉備面對本地兵源不足的苦惱。這甚至一直影響到諸葛亮北伐,多次因糧草不足的問題而被迫撤兵,而導緻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漢中人口缺失、糧食産量少和運糧的人力不足[15]。對此,諸葛亮強制遷移隴西百姓千餘戶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漢中的人口缺乏問題,盡管如此依然存在人口不足這一大軟肋。又如合肥充足的人力可轉化為兵源,也是使得孫權久攻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吳國能夠在三國之列,大規模的人口掠奪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2)經濟與财政

在經濟與财政方面,人口争奪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繁榮,增加政府稅收,擴大财政收入。比如劉馥在合肥首先有了人口聚集,才進一步發展經濟,實作“官民有畜”[16],并且強大的經濟實力為築城、鞏固國防提供了支援。此外,如屯田制,既增添了農耕的勞動力,恢複了農業生産,又能夠增加稅收。然而,在人口争奪的過程中同樣也免不了大量的開支加重财政負擔。

(3)文化與社會

因争奪人口而引起的人口流動促進了民族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但是以北方少數民族為例,大量内遷使少數民族人口比重不斷增加,影響了社會安定,這也為後來西晉的滅亡以及五胡亂華埋下了隐患[17]。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在一定程度上為隋唐時期的文化繁榮創造了可能,促進文化多元化以及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此外,屯田制一方面将那些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百姓集中起來,得以生存,穩定了社會秩序;另一方面,随着戰亂結束,租稅升高,屯田民不滿,土地公有亦觸及到了地主豪族利益,社會沖突逐漸激化,但這為起源于北魏的均田制提供了借鑒[18]。

三、結語

在漢末三國時期,連年戰亂,在各方軍事勢力征戰的過程中,似乎都伴随着各種形式的人口争奪,它可以影響戰鬥力和防禦能力,在經濟與财政、文化與社會方面發揮作用,并對後世産生了一些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在當代戰争中,雖然具體形式有所改變,但在海外征兵、設定人道主義走廊等方面依然有所展現,而且受全球化的影響,局部沖突所帶來的影響波及範圍更大,在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時,人口流動與難民問題确是始終存在的。

王晨歌(貴州大學旅遊管理專業)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第三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2]陳壽.三國志:第四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3]陳壽.三國志:第六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4]陳壽.三國志:第七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5]陳壽.三國志:第三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6]陳壽.三國志:第七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7]陳壽.三國志:第六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8]陳壽.三國志:第六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9]陳壽.三國志:第五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10]陳壽.三國志:第三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11]陳壽.三國志:第二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12]金京文.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13]金京文.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14]呂思勉.三國史話[M].北京:中華書局,2014.

[15]于天宇.移民政策在漢中軍事争奪戰中的演進[J].吉首大學學報,2020, 41(4): 140-145.

[16]陳壽.三國志:第三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17]金京文.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18]金京文.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觀點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半島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