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見證大國實力!英日搶中企非洲項目如何慘被打臉?給全非洲以警示

大家好,我是老斯基。

這些年來,中國以對外援助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幫助了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既賺了錢的同時,還為大陸在國際上增添了許多國際聲望。

美國擔心長此以往下去,會影響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于是想了很多辦法,抹黑中國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方式,有說什麼“債務危機”的,有說什麼“現代殖民”的等等,不一而足。

但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也不傻,不管美西方再怎麼說,中國援助他們修建鐵路,港口,水電站等設施後,日子越來越好了,這是誰也否認不了的事實。

美國人一看抹黑造謠的辦法不管用,有些專家們,便提出所謂“用中國的方式打敗中國”。

他們覺得,中國可以幫第三世界國家,援建基礎設施賺錢,美西方國家自然也可以。而且美西方技術上比中國先進,資本上比中國充足,隻要照搬中國的方式,就能以絕對力量,碾壓中國。

當然,想要用“中國的辦法,擊敗中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美西方國家也需要試手,而2013年,中國和坦尚尼亞之間的巴加莫約港項目,就曾被英日企業盯上。

簡單來說,就是當時中國和坦尚尼亞政府合作,準備援助坦尚尼亞建設一座港口,叫“巴加莫約港”。結果消息傳出去之後,英國和日本覺得有利可圖,于是聯合起來,找到坦尚尼亞政府,一邊大肆抹黑中國,一邊提出更優惠的條件,表示“中國人可以的,我們也可以,而且還能做的更好”。

當時的坦尚尼亞政府,眼紅英日企業提出的條件,竟然答應了英日企業的建議,爽約了與中國已經簽訂的建設協定,把巴加莫約港的開發計劃,轉給了英國和日本。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兩年之後。英國和日本就主動放棄了這座港口的建設開發,隻留下一地的爛攤子,等着坦尚尼亞來收拾。

那麼,為何英日企業有着政府背後的支援,卻還是沒能拿下巴加莫約港的開發建設呢?這背後隐藏的,美西方“用中國的方法擊敗中國”的思想,為何會一敗塗地?

見證大國實力!英日搶中企非洲項目如何慘被打臉?給全非洲以警示

一、英日聯合“撬”牆角

在搞清楚英日企業聯合撬單,最終為何會失敗之前,有必要說一下,坦尚尼亞這個國家,和巴加莫約港的戰略位置。

坦尚尼亞,一度被稱為“非洲小中國”,其軍隊建設,完全是在大陸教育訓練支援下完成的,也是中國最早在非洲支援的國家之一。

6、70年代援建的坦贊鐵路,至今是中非友誼的一大見證。中國對坦尚尼亞的援助多,坦尚尼亞在國際舞台上,也沒少支援中國。

當年新中國入常的時候,坦尚尼亞表現得比我們自己還積極,主動出面向非洲其它國家,力呈中國重返聯合國,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非洲的好處,很是争取了幾張選票。

總而言之一句話,從曆史上來看,中坦是具有傳統友誼的友好國家,彼此之間信任很深,按理不應該被英國和日本輕易挑撥離間成功的。

但進入21世紀以後,情況稍稍有些變化了。第一是中國經過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以前中國窮的時候,我們支援坦尚尼亞建設一條鐵路,坦尚尼亞就很感謝了。現在中國富了,坦尚尼亞就總想要更多。

然而不管是從大陸的利益,還是中坦兩國長期交往的次元來看,一味地給坦尚尼亞錢,是無法可持續發展的。

見證大國實力!英日搶中企非洲項目如何慘被打臉?給全非洲以警示

是以,大陸堅持在合作開發巴加莫約港的過程之中,坦尚尼亞可以不出錢,但要把這座港口的營運權,抵押給大陸99年,以償還援助建設這座港口的巨額資金。什麼時候錢還清了,坦尚尼亞再想把港口收回去,或者租給别人營運,也可以。

但坦尚尼亞呢,就想盡可能地減少租賃的時間,同時讓中國的投資更大一點,坦尚尼亞政府也能從中賺到一點錢。

如果沒有英日等國的從中挑釁,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在商言商的角度,坦尚尼亞想要實作自己國家利益最大化,可以了解。隻要雙方通過談判,達成一個互相都能接受的方案,就好了。

畢竟親兄弟還明算賬呢,人與人交往都難免磕磕碰碰,更别提兩個國家之間。

隻是當這其中插入了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時候,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美國先是利用“千年挑戰計劃”的名義,答應援助坦尚尼亞5億美元,支援坦尚尼亞進行基礎建設。

到中坦巴加莫約港合作開發的時候,美國又提出,坦尚尼亞不能跟中國合作,否則之前答應的那5億美元援助,就不給了。

與此同時,英國和日本的企業,還找上坦尚尼亞政府,說自己可以提供比中國更好的方案,更優惠的條件,幫助坦尚尼亞建設這座港口。

一邊是5億美元的誘餌,一邊是英國和日本所謂的“優惠條件”,再加上2010年以後,美國在全球推動顔色革命,類似坦尚尼亞這種與中國關系較好的非洲國家,本身也是美國“民主滲透”的重要目标,是以當時坦尚尼亞政壇上,頗有一些人受到西方的影響。時任坦尚尼亞總統的馬古富力,就是這些人之一。

以上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就促使了坦尚尼亞毀約,放棄了與中國的合作,轉而去尋求跟英日企業合作。

見證大國實力!英日搶中企非洲項目如何慘被打臉?給全非洲以警示

二、為何是巴加莫約港

美西方國家,想要破壞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這沒啥奇怪的。但這些年來,大陸在非洲援建了那麼多基礎設施項目,為何偏偏非洲的巴加莫約港,成為英日企業聯合“撬單”的目标呢?

這就得從巴加莫約港的地理位置說起了。簡單來說,巴加莫約港位于非洲東海岸的中線位置,向北是索馬裡,吉布地,向南是南非,好望角;向西是整個非洲大陸,向東是印度洋。

如果把整個非洲,當成一個國家的話,那麼巴加莫約港,完全可以當成是中國的上海。它向北可以參與到紅海的石油貿易,向南可以輻射中歐之間遙遠的貿易航線。同時還兼具充當整個非洲大陸,參與印度洋貿易出海口的作用。

總而言之一句話,巴加莫約港的戰略位置,決定了如果這座港口,能夠建設并營運起來,是可以極大地帶動坦尚尼亞,乃至整個非洲和其它地區的貿易的。負責這座港口建設和營運的公司,也能夠從其中賺到錢。

前文咱們說了,英日企業之是以聯合“撬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嘗試用“中國的辦法擊敗中國”這個政策,能不能行得通。

而中國在非洲,乃至廣大第三世界投資基礎建設的方法,之是以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核心的一點就是,這些援助項目,都不是完全無償的。

被援助的國家,固然從其中獲得了利益。但中國也在這些基礎建設項目中,賺了錢。真正實作了雙赢。

過去這些年來,歐美為了維持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其實也沒少往非洲投錢。隻不過這種投資援助,大部分是以直接給錢,或者給糧食的方式完成的。

其結果是,往往錢花出去了,但并沒有赢得非洲國家的民心。因為這些錢大部分進入了政客的手中,很少能惠及非洲民生,不具備可持續性。

這麼“白撒了多年的币”,美西方也意識到了,純粹靠給錢的方式,維持自己的影響力,是不現實的。畢竟全世界那麼多國家,要是都用給錢的方式拉攏,就算把這些發達國家拆散了論斤賣,也堅持不了多久。

是以,他們實際上想學習中國這種,通過援助第三世界國家基礎建設,實作雙赢的援助方式。即所謂的“用中國的方法,打敗中國”。

但這種項目合作,以前西方沒做過,最開始嘗試,當然要選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來試水。

巴加莫約港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入西方國家眼簾的。前文說了,這個地方戰略位置突出,隻要港口建設起來,那幾乎就是非洲的“上海”,不說是能賺大錢,至少不會虧。

再加上坦尚尼亞也算是大陸傳統友好國家了,要是能挑撥中坦之間關系産生裂痕,那麼以同樣的方式,挑撥其它非洲國家跟中國鬧翻,就不算什麼難事了。

這些原因疊加在一起,共同促使了英日企業,選擇“撬單”巴加莫約港的選擇。

那麼,為何他們最後卻失敗了呢?

見證大國實力!英日搶中企非洲項目如何慘被打臉?給全非洲以警示

三、資本為王的弊端

僅僅兩年過後,2015到2016年期間,英日企業就跟坦尚尼亞政府鬧翻了,最後直接放棄了該項目,隻留給坦尚尼亞滿地的狼藉。

坦尚尼亞如何想且不提,美西方國家耗費了如此多的功夫,精心選擇了巴加莫約港這個“穩賺不賠”的項目,為何最終卻主動放棄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實在不賺錢。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英日企業答應以更優惠的條件,幫助坦尚尼亞建設巴加莫約港,最核心的原因是,他們沒打算建立這座港口,而是要在舊有的港口基礎上,改造更新。

這麼一來當然能節省很多成本,隻是從港口的使用層面來看,原本的巴加莫約港,還是奴隸貿易時期,西方殖民者建立的。這麼一座老化嚴重,設施陳舊的港口,你就算全部給它貼上一層琉璃瓦,外表弄得再好看,本質上還是不能承擔現代港口的作用的。

這就好比上海固然地理位置重要,但如果非要在明朝的基礎上,翻新一下上海城市,然後用于現代的港口貿易,顯然是不堪其用的。

坦尚尼亞政府也不傻,自然不能讓英日企業這麼糊弄過去,于是希望他們能按照中國的方案,徹底地重建立設一座港口。

可這麼一來,成本就太大了,英日企業為了搶單,本來就給坦尚尼亞政府,答應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優惠條件,這要是再把成本無限增加,什麼時候能賺回利潤?

于是,英日和坦尚尼亞之間的合作,從一開始就陷入了扯皮中。

另一方面,巴加莫約港建設出來之後,最重要的盈利管道,其實就是充當非洲大陸與印度洋貿易線之間的出海口。

你要用出海口賺錢,就必須得聯通内陸。同樣以“上海”為例,要是沒有長三角,沒有整個大陸的腹心之地作為根基,上海就算地理位置再重要,也不會有生意的。

是以,巴加莫約港要真正發展起來,就需要打通跟非洲内陸之間的貿易線。這其中必然會牽扯到很多個非洲國家,如果沒有政府在其中牽線搭橋,發揮影響力,根本無法實作。

而美西方國家的政府呢,又不具備這個能力。是以就算英日企業把港口建設起來了,還是賺不到錢。

作為資本主義國家,跟随資本的指揮棒而動,幾乎是他們刻在骨子裡的習慣了。而資本是要逐利的,當發現巴加莫約港,在他們自己手中,根本無法盈利的時候,不管這些國家的政府如何逼迫,他們的企業和資本,卻都不願意再投資了。

是以,最終隻能選擇放棄。

見證大國實力!英日搶中企非洲項目如何慘被打臉?給全非洲以警示

四、結語

中國有句俗話,叫“看人挑水不吃力”。

美西方國家隻看見這些年,中國借助着對外援助基礎建設的方式,既賺了錢,又擴大的國際影響力。但他們沒看到的是,中國工業體系完善,産能大,人力成本低,再加上國家從幾十年前,自己還一窮二白的時候,就勒緊褲腰帶,廣泛的援助第三世界國家。

如此,才有了現在中國和其它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相得益彰。如果這其中僅僅是資本和技術的緣故,那麼西方早就去做了,何必等到現在呢?

另外,“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靠着照搬其它國家的發展路徑,成為世界強國的。如果在學習别人的同時,不能跟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那麼最終必然功敗垂成,徒惹人恥笑,這一點也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