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富士康“敗走”印度,勞工加班遭罷工,50億的建廠夢還是破碎了

作者:小沐新媒體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的人口數量一直位居全球領先,雖然這些年的人口數量已經有所下跌,但是依然超過了一些西方國家。由于中國的人口數量衆多、勞動成本低廉,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展開布局,一些知名的外資企業甚至将其生産線、工廠等一一遷往中國,就像家喻戶曉的智能手機品牌——蘋果手機。

基于蘋果手機的品牌效應以及市場占有率,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并且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青睐。随着外資企業的不斷入駐,中國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一個制造大國。與此同時,由于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勞動成本、土地成本等各項成本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漲,是以一些外資企業為了節約成本選擇離開。

富士康“敗走”印度,勞工加班遭罷工,50億的建廠夢還是破碎了

畢竟對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目的都是為了賺錢,為了實作公司的長遠發展。于是,一些外資企業為了控制成本、維持公司的正常運作,開始把目光放在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就像越南市場、印度市場。蘋果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随着市場競争的日益激烈,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産手機品牌的不斷興起,蘋果公司的競争優勢逐漸減弱。

為了保證蘋果手機的銷量,蘋果公司開始将一些生産線遷至印度市場,似乎想要把印度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個消費大國。作為蘋果公司的禦用代工廠商,聽聞蘋果公司想在印度市場展開布局一事,富士康随即斥資50億元在印度市場建立新的工廠。

富士康之是以跟着蘋果公司在印度市場建廠,一是因為富士康的營收主要源自蘋果公司,如果沒有蘋果公司的訂單,可能富士康無法成為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二是因為印度市場的勞動成本低廉,平均勞動成本1000元極具吸引力,加上印度市場的發展潛力絲毫不輸當初的中國。是以,蘋果公司、富士康一緻認為印度市場有望成為第二個“中國”。

富士康“敗走”印度,勞工加班遭罷工,50億的建廠夢還是破碎了

進行了一番利弊權衡,富士康開始在印度市場建立第一個代工廠,并且招聘了大量各道工序的勞工。然而,随着iPhone 機型的投産,印度市場逐漸暴露了一些弊端。為了滿足蘋果公司對于産品産能的需求,富士康不得不要求勞工們加班。但是印度工廠的勞工不懂得吃苦耐勞,更不願意加班。

對于這一局面,富士康隻能擴大招聘規模,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勞動力成本。除了勞工們不願加班,印度市場的配套設施存在一定的缺陷,導緻富士康的發展深受打擊。基于配套設施建設的不完善,富士康總是面臨停電,導緻工廠的工作效率不斷下跌。加上一些零件需要通過中國進口,印度市場的交通不發達等等,導緻富士康的綜合成本呈現上漲趨勢。

随着各項成本的不斷上漲,富士康不可避免地面臨虧損。面對這一局面,富士康最終選擇敗走印度市場,這意味着富士康50億的建廠夢破碎。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富士康第一次選擇離開印度市場,類似這樣的經營危機已經不在少數。由于時間倉促,導緻工廠的各項名額無法達到名額,富士康工廠的印度勞工進行了吐槽。

富士康“敗走”印度,勞工加班遭罷工,50億的建廠夢還是破碎了

加上富士康要求勞工加班,導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被壓垮了。正是這樣,印度勞工們紛紛罷工,一些暴躁的勞工甚至砸了工廠的機器、裝置等。對于富士康而言,這一地域文化差異讓人無法預料,相比印度的勞動成本,中國的勞動成本貴了一些,但是中國勞工的工作效率較高、吃苦耐勞,穩定性一直位居全球第一。

不過,富士康選擇忽視中國市場,轉而選擇了勞動成本低廉的印度市場。基于富士康、蘋果公司在支付方面出現的糾紛,富士康斥資50億在印度市場建立工廠的計劃無法得到印度政府的準許,這一局面讓人十分遺憾。是以,富士康敗走印度市場之後,隻能重新回到中國市場展開布局。

畢竟2020年是5G智能手機的黃金發展階段,對于富士康而言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是“離開容易回來難”,當初大張旗鼓地跟随蘋果公司在印度市場建立工廠,現在因為勞工不願加班紛紛罷工敗走印度市場,并把目标放在中國市場。可能富士康重回大陸十分容易,但是想要實作長遠發展可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富士康“敗走”印度,勞工加班遭罷工,50億的建廠夢還是破碎了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比亞迪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代工廠商,随着比亞迪的不斷發展,富士康的市場佔有率将會逐漸減少,甚至失去一些訂單。一旦比亞迪搶走了富士康的訂單,富士康的營收就會呈現下降趨勢。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富士康曾是一家驕傲的公司,甚至認為中國市場離不開蘋果公司、富士康。

其實不然,就算蘋果公司、富士康選擇離開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的發展也不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可能一些與蘋果公司、富士康存在關聯的公司會面臨虧損,一些勞工會面臨失業,但是随着比亞迪、華為、小米等國産企業的不斷興起,就會彌補蘋果公司、富士康離開中國市場造成的這一“空缺”。

反之,50億建廠夢的破碎說明了蘋果公司、富士康還是離不開中國市場,并且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正是因為這一件事,富士康終于知道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雖然富士康已經成為重新發展中國市場的工廠,但是面臨的市場問題一直存在。如果沒有解決這一問題,富士康的地位将會一落千丈,甚至失去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的位置。

富士康“敗走”印度,勞工加班遭罷工,50億的建廠夢還是破碎了

與此同時,蘋果公司為了避免富士康“一家獨大”,開始将一些訂單交給一家與富士康一樣的代工企業,這家企業的創始人王來春曾是富士康的員工,它就是立訊精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蘋果公司逐漸擺脫對于富士康的依賴看出,仿佛有朝一日就會更換代工廠商。可以說,富士康選擇重回大陸市場是給自己一個實作長遠發展的機會。

加上中國是全球預防公共衛生事件最好的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準将會越來越好。對于富士康而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富士康想要恢複昔日的風光,機率基本為零。如果富士康想要實作長遠發展,需要不斷奮鬥,需要放下自身的驕傲,真誠地對待中國市場以及中國勞工。

富士康“敗走”印度,勞工加班遭罷工,50億的建廠夢還是破碎了

目前,富士康隻能依靠中國市場實作公司的正常運作,這說明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十分可觀。按照這一趨勢持續發展下去,中國市場未來有望出現第二個、甚至是第三個“比亞迪”,代工市場佔有率有望實作國産化。屆時就算蘋果公司、富士康以及其它外資企業選擇離開,中國的經濟發展也不會受到影響。

總結

本以為印度市場可以成為第二個“中國”,但是因為勞工不願加班,加上印度的一些零件需要通過中國進口,富士康終究還是敗走印度,這意味着富士康50億的建廠夢破碎了。為了維持公司的運作,富士康重回中國市場,但是随着比亞迪、立訊精密的崛起,富士康已經不可能恢複昔日的輝煌。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