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文解泌」2022 ASCO | 泌尿惡性良性腫瘤研究速遞—替雷利珠單抗大放異彩

作者:醫脈通惡性良性腫瘤科
「說文解泌」2022 ASCO | 泌尿惡性良性腫瘤研究速遞—替雷利珠單抗大放異彩

前言

2022年美國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會(ASCO)年會将于美國當地時間2022年6月3日至7日在芝加哥以“線上線下”形式盛大召開,各項成果璀璨奪目,且多項中國研究也納入其中。在此,篩選出15項泌尿惡性良性腫瘤領域值得關注的藥物最新摘要及臨床進展。希望本次大會能夠為癌症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

專家簡介

範晉海教授

  • 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博士後
  •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惡性良性腫瘤學組委員
  •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
  • 中國惡性良性腫瘤臨床學會CSCO尿路上皮惡性良性腫瘤專委會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惡性良性腫瘤專委會微創學組委員
  • 陝西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委員
  • 陝西省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委
  • 西安市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 陝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亞洲泌尿外科雜志》與《現代泌尿外科雜志》青年編委
  • 科研成果:
  •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
  • 國内外著名惡性良性腫瘤研究期刊,如《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發表40餘篇論文
  • 參編歐洲泌尿外科學會出版的膀胱癌專著一部,參編參譯其他著作及教材4部

吳開傑教授

  •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泌尿外科
  • 副主任醫師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通路學者
  • 美國癌症學會(AACR)會員
  • 歐洲泌尿外科學會(EAU)會員
  • 美國基礎泌尿外科學會(SBUR)會員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審專家
  •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泌尿外科學專委會青年委員
  • 陝西省性學會青委會副主委
  • 陝西省醫師協會泌尿分會委員
  • 陝西省抗癌協會外科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 陝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

2022 ASCO UC/RCC領域

替雷利珠單抗大放異彩

1、【Poster Session-Abstract #4580】Interim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of tislelizumab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as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T2-T4aN0M0 MIBC(ChiCTR2000037670)(Tianxin Lin, Jian Huang, et al).

BGB-A317-2002 IIT:替雷利珠單抗聯合GC新輔助治療cT2-T4aN0M0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多中心臨床研究中期分析結果

該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開放标簽、單臂、II期臨床研究,納入可耐受順鉑治療的cT2-T4aN0M0的MIBC患者。符合入組标準的患者給予:第一天(D1),替雷利珠單抗200mg;D2,順鉑70mg/m2;D1和D8,吉西他濱1000mg/m2;Q3w,共4個周期新輔助方案進行治療。最後一次治療後6周内,患者進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C)。主要研究終點為病理完全緩解(pCR,pT0N0M0);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病理降期率(≤pT1N0M0)、EFS(無事件生存期)、OS(總生存期)和安全性。截至2021年10月,共入組23例患者,18例患者完成新輔助治療,8例患者PD-L1陽性,其中17例接受RC手術,1例拒絕手術。截至2022年2月14日,17例可評估患者中(12例cT2、3例cT3、2例cT4a),10例(58.8%,95%CI 32.9%-81.6%)患者獲得pCR,13例(76.5%,95%CI 50.1%-93.2%)患者獲得病理降期。PD-L1陽性和PD-L1陰性患者pCR率(62.5% vs. 55.6%)和降期率(75.0% vs. 77.8%)無統計學差異。常見AE包括:血液學毒性(94.4%)、惡心(72.2%)、嘔吐(61.1%)食欲下降(55.6%)、疲勞(27.8%)瘙癢(22.2)和ALT/AST升高(22.2%)。≥3級的新輔助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分為别中性粒細胞減少(n=6)、血小闆減少(n=4)、貧血(n=2)和淋巴細胞計數下降(n=1)。中期結果分析表明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吉西他濱和順鉑在MIBC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抗惡性良性腫瘤活性,患者pCR率高且耐受良好。

2、【Oral Abstract Session-Abstract #4507】TRUCE-02: An open label, single-arm, phase II study of tislelizumab combined with nab-paclitaxel for high-risk non-muscle-invas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rcinoma( NCT04730232)(HaiTao Wang,Hailong Hu,et al).

TRUCE-02: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紫杉醇用于高危非肌層浸潤型膀胱癌(NMIBC)的一項開放标簽,單臂,II期臨床研究

膀胱内多發或侵襲面積較大的NMIBC很難經過TURBT完全進行切除,該類患者既往臨床治療中一般建議進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C)。TRUCE-02是一項開放标簽,單臂,II期臨床研究,旨在研究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療高危非肌層浸潤型膀胱癌(NMIB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主要研究終點為完全緩解率(CR)。該研究共納入54例患者,其中42例患者完成3-4個周期治療并達到主要終點;23例患者達到CR(56%);ORR為(60%);33例(78.6%)患者仍未接受膀胱根治術;3/4級AE事件發生率<2%,資料表明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對于高危NMIBC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生物标志物研究結果顯示,在該研究中,PDL1的表達與療效無明顯相關性,部分基因突變可能對預後具有潛在影響。

3、【Poster Session-Abstract #4589】:Phase II clinical study of tislelizumab combined with nab-paclitaxel (TRUCE-01) for muscle-invas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rcinoma: bladder preservation subgroup(NCT04730219)(Yuanjie Niu, Hailong Hu, et al).

TRUCE-01: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在肌層浸潤型膀胱癌(MIBC)患者保膀胱亞組資料分析

目前TMT依然是公認的保膀胱治療政策,包括:最大化的TURBT手術聯合放療及化療,其中化療依然是以順鉑為基礎的方案。而相當比例患者無法耐受順鉑,是以臨床需求無法完全滿足。TRUCE-01是一項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最大限度TURBT或根治性手術前接受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入組患者為單純或混合型膀胱癌(T2-T4aNxM0),治療開始時給予替雷利珠單抗200mg IV,day1;白蛋白紫杉醇200mg IV,day2,Q3W,共計3個周期治療。本次公布資料為保膀胱亞組分析結果。自2020年7月-2021年11月,共有47例患者完成至少2個周期治療,其中22例(47%)接受cTURBT,16例(34%)接受根治性手術,9例(19%)患者拒絕手術。保膀胱亞組中,13例CR患者及9例PR患者接受了cTURBT手術,病理結果顯示:17例pT0,1例pTa,3例pT1和1例pTis。中位藥物治療周期數為9(6-11)。共發生3起3/4級不良反應,包括:1例3級皮疹、1例3級胃穿孔及1例4級急性腎功能衰竭;1-2級不良事件包括:脫發(86%),疲勞(77%),皮疹(41%),食欲下降(41%),高血壓(36%),發熱(18%),肌酐升高(14%)。中位随訪時間357(438-291)天,期間3例複發,1例死亡,1年無複發生存率為82%。研究結果表明,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保膀胱治療中具有可接收的安全性。在接受上述方案新輔助治療後出現CR或PR的患者是潛在的保膀胱治療人群。

2022 ASCO UC/RCC領域

重點研究大事記——NMIBC

NMIBC

4、【Oral Abstract Session-Abstract #4508】: Final clinical results of pivotal trial of IL-15RαFc superagonist N-803 with BCG in BCG-unresponsive CIS and Papillary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NCT03022825)(Karim Chamie, et al).

IL-15RαFc超激動劑N-803聯合BCG用于BCG無應答的CIS及乳頭狀非肌層浸潤型膀胱癌(NMIBC)

對于BCG無應答的非肌層浸潤型膀胱癌(NMIBC)患者的後續治療,目前可選擇方案有限。N-803(Anktiva)是一種IL-15免疫刺激蛋白受體(IL-15RαFc)的突變體,能夠促進自然殺傷細胞(NK)和CD8+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既往Ib期研究中顯示,對于未經BCG灌注治療的NMIBC患者表現出較好的療效。QUILT 3.032是一項開放标簽,三隊列,多中心研究,旨在觀察BCG聯合N-803膀胱灌注治療在BCG無應答的高危NMIBC患者中的療效。其中對列A(CIS)的主要研究終點為CIS在任何時間出現完全緩解的比例(CR);隊列B(乳頭狀癌)的主要研究重點為12個月的無病生存率(DFS)。研究共入組160例患者,2年膀胱癌特異性生存率為99%;隊列A(CIS)中,71%中位反應持續時間超過24.1個月;隊列B(乳頭狀癌)中,18個月的無病生存率為53%;所有患者中,2年随訪期内,超過90%患者避免膀胱切除。1-2級AE事件包括:排尿困難(22%),尿急(19%),血尿(18%),疲勞(16%)等,未發現4-5級AE事件。研究表明,對于BCG無應答的NMIBC患者,N-803+BCG膀胱灌注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較其他膀胱内及系統性治療方案具有一定優勢。

MIBC保膀胱

5、【Poster Session-Abstract #4588】: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tezolizumab concurrent with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An interim analysis of the ATEZOBLADDERPRESERVE phase II trial (SOGUG-2017-A-IEC(VEJ)-4)(NCT04186013)(Sergio Vazquez-Estevez, et al).

阿替利珠單抗聯合放療在肌層浸潤型膀胱癌(MIBC)患者治療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對于臨床評估為不可耐受或患者拒絕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的患者,綜合保膀胱是目前可選的治療方案。有研究表明,免疫治療與放療具有潛在協同抗惡性良性腫瘤活性。SOGUG-2017-A-IEC(VEJ)-4研究為一項開放标簽,多中心II期臨床研究,入組人群為cT2-T4aN0M0不可耐受或拒絕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的MIBC患者,給予阿替利珠單抗(ATZ)1200mg IV,Q3W,共6劑次;治療第一天起給予外照射放射治療(EBRT)2Gy/day,30次,共計60Gy,6周内完成。主要觀察終點為病理完全緩解率(pCR),本次釋出為中期分析資料。該研究自2019年9月-2021年11月,共入組39例患者,其中可評估患者26例,22例患者至少接受過1次ATZ治療,可進行安全性評價;14例患者(其中T2a 71.4%,T2b 14.3%,T3a 7.1%,T3b 7.1%)可進行病理學評估。結果顯示:截至本次統計時,所有14例可做病理評估患者均達到pCR。91%的患者至少發生過1次AE事件(其中無力11例,腹瀉9例,尿路感染4例),7例(32%)患者中,共發生9起嚴重不良事件9(SAE)(包括:細菌血症,COVID-19感染,LVEF抑制,不明原因發熱,肝毒性,腎衰竭,直腸出血,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相關敗血症),6例(27%)患者因AE終止治療,未出現AE相關性死亡事件。17例患者截至發稿時仍存活。該中期資料表明,ATZ聯合EBRT治療不可根治的MIBC患者顯示出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研究最終結果将對生存率及安全性等資料進行更新。

MIUC圍手術期治療

6、【Poster Discussion Session-Abstract #4515】: Perioperative chemoimmunotherapy with durvalumab for operable muscle-invasive urothelial carcinoma (MIUC): Primary analysis of the single arm phase II trial SAKK 06/17(NCT03406650)(Richard Cathomas, et al).

SAKK 06/17:德瓦魯單抗聯合化療在可手術的肌層浸潤型尿路上皮癌(MIUC)圍手術期治療中的單臂,II期臨床研究

SAKK 06/17是一項開放标簽,單臂,II期臨床研究,入組人群為cT2-T4aN0-1的可手術MIUC患者,新輔助階段給予:GC化療,4個周期,Q3w;德瓦魯單抗1500mg,4個周期,Q3w;輔助階段給予:德瓦魯單抗1500mg,Q4w,總計10個周期或者最多40周治療。主要研究重點為新輔助開始後2年的無事件生存(EFS)率,相關事件包括:疾病進展、轉移、手術後局部複發及任何原因的死亡等;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病理緩解率、R0切除後無複發生存期(RFS)、總生存期(OS)及安全性。自2018年7月-2019年9月,共入組61例患者,中位随訪時間28.1個月,58例患者為膀胱癌或上尿路/尿道癌,其中53例患者接受手術,52例(98%)達到R0切除,48例(91%)患者接受德瓦魯單抗輔助治療,32例(67%)患者完成全部治療。32例(18例為ypT0,14例為ypT1/a/is)患者術後病理<ypT2 ypN0;2年EFS為76.1%(單邊90%CI:67.6%;95%CI,62.3%-85.3%),ypT1/a/is患者的EFS為92.9%,ypT0的EFS為100%;R0切除後2年RFS(N=52)為83.5%(95%CI,69.6%-91.4%);FAS人群2年OS率為87.3%(95%CI:73.8%-94.1%)。1-4級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别為:14%、35%、19%和7%。研究表明,經過上述治療後,2年EFS、RFS、OS均較高,特别對于新輔助降期至<ypT2的患者。

7、【Poster Discussion Session-Abstract #4517】: Avelumab as the basis of neoadjuvant regimen in platinum-eligible and -ineligible patients with nonmetastatic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AURA (Oncodistinct-004) trial(NCT03674424)(Nieves Martinez Chanza, et al).

AURA (Oncodistinct-004):以阿維魯單抗為基礎的新輔助治療用于鉑耐受或不耐受MIBC患者的治療

AURA: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随機II期臨床研究,旨在研究以阿維魯單抗(Ave)為基礎的新輔助治療在T2-T4aN0M0的MIBC患者中的抗惡性良性腫瘤活性,根據患者是否可耐受順鉑分為兩個隊列。順鉑不耐受患者入組後以1:1比例分别接受紫杉醇+吉西他濱(PG)+Ave和Ave單藥治療。主要研究終點為pCR率(ypT0/isN0),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病理降期率和安全性。本研究共入組56例患者,PG+Ave組及Ave組各28例;其中5例患者未完成全部4個周期治療,原因包括:PG+Ave組不可耐受毒性(n=3)及Ave組中醫生/患者決定停藥(n=2);治療開始到手術時間:PG+Ave組為82(55-144)天,Ave組為67(38-89)天;常見得irAE包括:虛弱(15%),皮膚毒性(5%),肌痛/關節痛(5%),PG+Ave組出現2例3級irAE(肝炎及肺炎),1例停藥。結果顯示:Ave單藥具有較高得pCR率,方案中加入PG可能影響Ave療效。

8、【Poster Session-Abstract #4582】: Study EV-103 Cohort H: Antitumor activity of neoadjuvant treatment with enfortumab vedotin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who are cisplatin-ineligible(NCT03288545)(Daniel P. Petrylak, et al).

EV-103 Cohort H:EV單藥用于順鉑不耐受的MIBC新輔助治療抗惡性良性腫瘤活性研究

EV-103是一項Ib/II期臨床研究,H隊列入組cT2-T4aN0M0可手術的MIBC患者,入組患者不可耐受順鉑,ECOG評分0-2,術前給予為期3個周期的EV單藥新輔助治療,用藥方案為:每周期Day1及Day8給予EV 1.25mg/Kg,Q3w。主要研究終點為病理完全緩解率(pCRR;ypT0N0),次要終點包括:病理降期(pDS)率和安全性。本研究共入組22例患者,其中19例完成全部治療,21例患者實施RC+PLND,1例部分切。pCR率為36.4%,pDS率為50.0%。常見治療相關不良反應(TRAE)包括:疲勞(45.5%)、脫發(36.4%)、消化不良(36.4%);>3級TRAE發生率為18.2%;3名患者發生5級TRAE,分析與EV無關。結果顯示,EV作為新輔助治療藥物用于順鉑不耐受的MIBC患者具有較好的抗惡性良性腫瘤活性。

9、【Poster Session-Abstract #4585】: Results for patients with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 in the CheckMate 274 trial(NCT02632409)(Alfred Alfred Witjes, et al).

CheckMate 274:Nivo對比PBO在術後高危尿路上皮癌患者輔助治療療效的亞組分析結果

CheckMate274是一項III期、随機、雙盲臨床研究,旨在評估Nivo對比PBO在高危浸潤型尿路上皮癌(膀胱、輸尿管、腎盂)根治性術後輔助治療的療效。分層因素包括:是否接受含順鉑的新輔助治療及PD-L1表達。在至少11.0 個月的随訪期中,Nivo組較PBO組具有更好的無病生存期(DFS),該結果與PD-L1表達無相關性;兩組中,12個月DFS率分别為66%(Nivo組)和45%(PBO組);各亞組中,Nivo組DFS均優于PBO組;Nivo組較PBO組,非尿路複發生存期(NUTRFS)及無轉移生存期(DMFS)均有所改善。兩組中3-4級不良反應分别為17%(Nivo組)和6%(PBO組)。

晚期UC

10、【Oral Abstract Session - Abstract #LBA4504】: Cabozantinib (C) in combination with atezolizumab (A) in urothelial carcinoma (UC): Results from Cohorts 3, 4, 5 of the COSMIC-021 study(NCT03170960)(Sumanta K. Pal, et al).

COSMIC-021:一項多中心Ib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卡博替尼聯合阿替利珠單抗在晚期實體瘤中的治療效果

本次釋出資料為COSMIC-021研究3組UC隊列(C3,C4,C5)結果,入組人群為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患者,ECOG評分0-1。其中C3(鉑不耐受)及C4(鉑耐受)為既往未經治療組;C5為之前接受ICI治療但未接受VEGFR-TKI治療組。符合入組标準患者給予:卡博替尼40mg PO QD;阿替利珠單抗1200mg IV,Q3w進行治療。主要研究終點為客觀緩解率(ORR),次要研究終點包括:安全性、DOR、PFS及OS等。本次分析治療獲益結果如下表。研究中,C3、C4、C5三組任何級别的TRAE包括:腹瀉(43%、33%、35%),惡心(27%,17%,26%),疲勞(27%、27%、48%)及食欲下降(33%、27%、39%);三組中,3/4級TRAE分别為63%、43%、45%。結果顯示,對于既往未經治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UC患者,卡博替尼聯合阿替利珠單抗具有潛在的治療效果;對于既往僅接受過ICI治療的患者,卡博替尼聯合阿替利珠單抗是一種具有潛力的二線治療選擇。

「說文解泌」2022 ASCO | 泌尿惡性良性腫瘤研究速遞—替雷利珠單抗大放異彩

晚期UC一線維持

11、【Poster Session-Abstract #4559】: Avelumab first-line (1L) maintenance for advanced urothelial carcinoma (aUC): Long-term outcomes from JAVELIN Bladder 100 in subgroups defined by response to 1L chemotherapy(NCT02603432)(Begona Perez-Valderrama, et al).

JAVELIN Bladder100:阿維魯單抗一線化療後無進展患者維持治療亞組長期随訪分析

截至2021年6月4日,JAVELIN Bladder 100研究中位随訪時間≥38個月,長期随訪結果顯示,阿維魯單抗聯合最佳支援治療組對比單純最佳治療組在各亞組(CR,PR及SD)中OS及PFS均持續延長,各亞組安全性表現一緻。

RCC圍手術期治療

12、【Poster Discussion Session-Abstract #4512】: Adjuvant pembrolizumab for postnephrectomy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Expanded efficacy analyses from KEYNOTE-564(NCT03142334)(Toni K. Choueiri, et al).

KEYNOTE-564:腎透明細胞癌(RCC)術後輔助帕博利珠單抗擴大分析

KEYNOTE-564是一項随機,雙盲,I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複發風險增加的局限性腎透明細胞癌(RCC)患者術後采用帕博利珠單抗維持治療對比安慰劑控制複發風險的效果。主要研究終點為無病生存期(DFS)。本次擴充性分析,對第一次接受後續治療或任何原因死亡時間(TFST)及第一次随機分組到下一次治療進展或任何原因死亡時間(PFS2)進行分析。截至2021年6月14日,中位随訪時間為30.1個月(20.8-47.5),所有患者中,67例(13.5%)接受帕博利珠單抗輔助治療患者及99例(19.9%)接受安慰劑治療患者接受了≥1線治療;帕博利珠單抗組共發生77起TFST事件,安慰劑組為110起;與安慰劑組相比,帕博利珠單抗組延緩了TFST(HR,0.67;95%CI,0.50-0.90;中位值未達到)。所有患者中,共發生108起PFS2事件,其中帕博利珠單抗組40起(8.1%;12起死亡事件及28起進展事件),安慰劑組68起(13.7%;14起死亡事件及54起進展事件),與安慰劑組相比,帕博利珠單抗組延緩了PFS2時間(HR,0.57;95%CI,0.39-0.85;中位值未達到)。結果進一步支援帕博利珠單抗用于RCC術後輔助治療可以使具有複發風險的局限性RCC患者獲益。

13、【Poster Discussion Session-Abstract #4535】: The prognostic role of nephrectomy in patients (p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RCC) treated with immuno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novel prognostic Meet-URO score: Subanalysis of the Meet-URO 15 study. ( Sara Elena Rebuzzi, et al).

Meet-URO 15研究亞組分析:評估腎切除術(PN)對于既往接受過免疫治療的mRCC患者預後的影響。

Meet-URO 15是一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研究回顧性分析了571例既往接受過納武單抗治療的mRCC患者。研究對入組患者進行了腎切除術(PN)對總生存期(OS)結果的單因素分析及包括IMCD評分、治療線數、中心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比率(NLR)及是否存在骨轉移在内的多因素分析。然後評估PN與Meet-URO預後組的相關性。分析患者中88%(503/571)接受了PN治療,與未接受PN治療的患者相比,死亡風險降低(HR = 0.44; 95% CI: 0.32-0.60; p< 0.001);多因素分析中,接受PN治療的患者同樣降低死亡風險(HR = 0.69; 95% CI: 0.49-0.97; p= 0.032)。通過Meet-URO評分對資料進行分析顯示,PN對于接受過免疫治療的mRCC患者具有良好的預後影響,但該影響可能僅限于具有低風險因素的患者。

晚期RCC

14、【Oral Abstract Session - Abstract #LBA4501】: Association between depth of response (DepOR) and clinical outcomes: exploratory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aRCC) in CheckMate 9ER(NCT03141177)(Cristina Suarez, et al).

CheckMate 9ER探索性分析:評估既往未經治療的晚期腎透明細胞癌(aRCC)患者接受納武單抗聯合卡博替尼治療後緩解深度(DepOR)與臨床結局之間的相關性。

CheckMate 9ER既往資料顯示,在32.9個月的中位随訪期内,未經治療的aRCC患者接受納武單抗聯合卡博替尼相較舒尼替尼單藥,其客觀反應率(ORR)及完全反應率(CR)均具有明顯優勢。本次分析研究是基于随機化分組後6個月的治療結果,通過RECIST v1.1進行評估,對不同DepOR亞組進行生存及安全性分析。分析結果顯示,N+C治療組與SUN相比具有更深的藥物反應性;與SUN相比,N+C組中更深的藥物反應性與12個月PFS率具有相關性;在兩組中,更深的藥物反應性均與OS具有相關性。兩組中均為發現DepOR亞組與TRAE具有相關性。

15、【Poster Discussion Session-Abstract #4513】:Pembrolizumab (pembro) plus axitinib (axi) versus sunitinib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 Analysis of progression after first subsequent therapy in KEYNOTE-426(NCT02853331)(Thomas Powles, et al).

KEYNOTE-426:帕博利珠單抗聯合阿昔替尼對比舒尼替尼晚期ccRCC一線治療首次後續治療進展分析

KEYNOTE-426是一項随機、開放标簽、III期臨床研究,對比Pembro+Axi對比Sun在晚期ccRCC一線治療中的療效。本次分析為首次随機配置設定的患者及MIDC風險類别亞組PFS2結果。中位随訪時間為42.8(35.6-50.6)個月,入組患者中47.2%(204/432)Pembro+Axi組的患者及65.5%(281/429)Sun組的患者接受>1線的後續治療。統計結果顯示,在這項探索性研究中,一線采用Penbro+Axi組治療患者PFS2長于Sun組,IMDC亞組統計結果與總人群保持一緻。

參考文獻: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search?query=*&q=*&sortBy=AbstractBrowse&filters=%7B%22meetingTypeName%22:%5B%7B%22key%22:%22ASCO%20Annual%20Meeting%22%7D%5D,%22meetingYear%22:%5B%7B%22key%22:2022%7D%5D,%22presentationType%22:%5B%7B%22key%22:%22Abstract%20Presentation%22%7D,%7B%22key%22:%22Poster%22%7D,%7B%22key%22:%22Abstract%22%7D%5D%7D&size=50&intcmp=js_ascoorg_am_abstracts_site_meeting-carousel_042722__am-web-visitors__view-titles_aware_image-text_

聲明:本材料著作權歸屬本平台和/或第三方所有,未經相關權利人授權同意,不得擅自轉載、修改、複制或以其他形式使用。通路者可以在遵守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将本平台釋出的内容用于個人學習或研究。第三方平台轉載應當事先獲得相關權利人同意并注明出處來源。

本材料目的在于傳遞醫藥前沿資訊、研究進展和科學資訊交流,非廣告用途,亦不構成對任何藥物的商業推廣或對診療方案的推薦。本材料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内容可能含有未在中國準許的臨床适應症,處方請參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準許的藥品說明書。

排版:XY

執行: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