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家揭秘中國·紅河蝴蝶谷:“天時地利人和”造就全球罕見生态景觀

作者:上觀新聞

新華網昆明5月31日電(劉奕)六月将至,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馬鞍底鄉,一場壯觀罕見的生态景觀正在形成。當地蝴蝶谷中,預計将有上億隻蝴蝶寶寶即将羽化成蝶,一年一度的蝴蝶大爆發即将開始。

紅河蝴蝶大爆發景觀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和世界其他地區蝴蝶大爆發景觀相比有何差別?未來将怎樣做好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新華網采訪多位科學家,一起揭秘中國·紅河蝴蝶谷罕見生态奇觀的形成原因,共同為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出謀劃策。

科學家揭秘中國·紅河蝴蝶谷:“天時地利人和”造就全球罕見生态景觀

人蝶共舞(資料圖)。新華網發(高飛 攝)

“世界珍稀生态景觀就在雲南。”

——周成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高原林業研究所副研究員,生态學博士,長期從事鱗翅目蝶類生物學及繁育利用技術研究,合著有《中國觀賞蝴蝶》《枯葉蛱蝶》等書。

“紅河蝴蝶谷蝴蝶數量巨大,不遜墨西哥和中國台灣的斑蝶越冬地,多數年份僅白袖箭環蝶數量就可達1億隻以上。”據周成理介紹,紅河蝴蝶谷當地蝴蝶物種的數量很大,幾乎所有蝶種均為本地蝶種,遠超墨西哥和中國台灣的同類景觀。紅河蝴蝶谷為夏季蝴蝶谷,繁殖期蝴蝶活動頻繁、活動範圍大,景觀效果更好,而其他兩處為越冬聚集地,越冬蝴蝶僅在少數晴朗天氣活動,其餘時間靜息,景觀效果較差。

除了集中在5至6月間大量羽化的白袖箭環蝶,紅河蝴蝶谷内常年還能見到鳳蝶科、粉蝶科、斑蝶科、蛱蝶科、環蝶科等其他蝶種。墨西哥米卻肯州蝴蝶谷中幾乎清一色為君主斑蝶,中國台灣地區的紫斑蝶越冬地以紫斑蝶為主,混雜有少量虎斑蝶、青斑蝶等其他斑蝶。

周成理認為,因其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和本土蝴蝶資源,紅河蝴蝶谷蝴蝶景觀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虎斑蝶、紫斑蝶、白帶鋸蛱蝶、紅鋸蛱蝶等近百個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當地蝶種,可以通過人為方式提升種群數量。這些蝶種之間大多沒有生态位競争,通過補植寄主植物、蜜源植物,優化生境要素配置,可延長谷内蝴蝶群集景觀至全年。

紅河蝴蝶谷内目前主要着眼宣傳較多的是白袖箭環蝶,一年發生一代,成蟲集中發生期僅1個月或略長,使得紅河蝴蝶谷仍然屬于季節性的蝴蝶景觀。

科學家揭秘中國·紅河蝴蝶谷:“天時地利人和”造就全球罕見生态景觀

蝴蝶谷标水岩瀑布(資料圖)。新華網發(高飛 攝)

“紅河蝴蝶谷生物多樣性條件極其罕見。”

——周雪松,西南林業大學動植物保護專家,中國·紅河蝴蝶谷首批發現者和研究者之一,長期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參與過數十個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地的科學考察、規劃工作。

在《保護生物學》一書中,給生物多樣性所下的定義為:“生物及其環境形成的生态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态過程的綜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它們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複雜的生态系統。”這在馬鞍底鄉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西南林業大學動植物保護專家周雪松表示,紅河蝴蝶谷滿足生物多樣性的四個特征,儲存着完整的季風常綠闊葉林等多種植被類型,有着适合于蝶類生存的基礎生态環境,使蝶類的物種資源非常豐富。

周雪松所說的生物多樣性四個特征,分别是“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态環境多樣性”及“景觀多樣性”,這也是形成該地區蝴蝶種類繁多、聚集爆發的重要原因。

“‘物種多樣性’在馬鞍底鄉其實很好解釋,在馬鞍底的蝴蝶有數百種,這就是‘物種多樣性’的典型代表。其次,蝴蝶在自然分化、物種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品種,這展現了‘遺傳多樣性’。”據周雪松介紹,除了生物本身的進化外,馬鞍底地區的地形條件不容忽視。

“山谷地區氣候悶熱,再加上暖濕氣流遇到高山形成大量降雨,馬鞍底這樣的濕熱氣候,是最适宜蝴蝶繁衍孵化的。我們一般将它叫作‘水熱條件’比較好,這是紅河蝴蝶谷的優勢。”從河谷地帶到當地五台山主峰,海拔高差将近3000米,這樣的高差就形成了涵蓋熱帶、溫帶甚至寒帶的豐富植被類型,也造就了生态環境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這給食性單一的蝴蝶物種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馬鞍底鄉因蝴蝶谷的存在而聞名世界,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發展關系,那麼當地政府就更有保護好蝴蝶谷的必要性。”保護蝴蝶同時更要注意到蝴蝶栖息地的生态保護工作,在強調素質教育的當下,馬鞍底鄉獨特罕見的生物多樣性環境是開辟國家性遊學基地的良好條件。

科學家揭秘中國·紅河蝴蝶谷:“天時地利人和”造就全球罕見生态景觀

蝶舞翩翩(資料圖)。新華網發(高飛 攝)

“讓蝴蝶景觀成為當地生态價值的展現。”

——胡劭骥,博士,雲南大學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态安全研究,相關科研成果為蝶類多樣性保育、管理提供了決策依據。

在胡劭骥看來,形成紅河蝴蝶谷生物奇觀的原因有很多,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如果沒有人為因素的幹擾,動植物能夠生長得更好嗎?這個問題其實值得深究。“适合蝴蝶的環境,并不意味着完全沒有人為幹擾因素,其實有的蝴蝶也很喜歡有點人為因素幹擾的地方,完全沒有了人類活動的元素,可能它還無法生存。”胡劭骥認為,一種蝴蝶的生存與否,與它的寄主植物息息相關,隻要食物充足資源豐富,那麼蝴蝶就能夠繁衍下去。蝴蝶很多的寄主植物在無人為幹涉的環境中競争力較弱,無法長期生存,是以也造成了蝴蝶種群規模受到很大限制。以馬鞍底鄉為例,适度的人類活動促進了竹林在當地維持着一定的規模,這就為以竹子為食的箭環蝶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條件,該種類蝴蝶的繁殖量就一直維持在一個高位上。

而正因為寡食性的特點,蝴蝶對自然環境的變化極為敏感,是大自然生物鍊中重要的一環,在大衆的很多自然教育中也把蝴蝶作為一個典型案例進行宣傳。

除了良好的繁衍條件外,紅河蝴蝶谷能夠集中産生大規模羽化現象的原因還離不開地形。

“山谷的地形中間有一條河流穿過,竹林都在谷底集中生長,這樣的地形對蝴蝶來說,就容易造成聚集。”胡劭骥打了個比方,假如1.5億隻箭環蝶廣泛地分布在廣大區域,那麼也不會經常被人類觀察到,而如今上億隻蝴蝶集中在山谷狹小區域集中孵化羽化,帶給人的視覺效果将是無比震撼的。

胡劭骥建議,未來應該不斷加大對紅河蝴蝶谷的科研力度,用基礎科研工作來揭示當地更深層次的物種需求,隻有搞清楚了蝴蝶真正需要什麼,才能切實做好蝴蝶相關保護工作。

“蝴蝶保育的理念是需要慢慢形成的,将生态價值轉換成當地居民生活生産的一部分,才能實作對生态環境的可持續保護。”胡劭骥認為,馬鞍底鄉是雲南省甚至中國蝴蝶栖息地的一個代表,在其背後反映出來的其他蝴蝶繁育點,同樣值得大家關注。“讓蝴蝶景觀成為當地生态價值的展現,才能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完)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李林蔚

來源:作者: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