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貼着“兒童”标簽的食品未必更健康

作者:光明網

事實上,目前大陸并未設定專門的“兒童食品”分類。所謂的兒童食品到底是營銷手段,還是真的有利于孩子健康?

健康功效缺乏科學證據支撐

兒童是已滿36個月但不滿15歲的孩子,大陸《〈食品營養強化劑标準〉(GB14880-2012)問答》第二十九條對兒童這樣定義。《2022兒童食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84.8%的家長傾向于給孩子購買标有“兒童”字樣的食品。

記者來到北京某大型超市發現,冰櫃内放着兒童水餃,貨架上擺着兒童牛奶等标有“兒童”字樣的食品,這些商品的外包裝色彩鮮豔,上面還有各種卡通圖案,同時印着“全程無添加”“營養”“成長”等字樣。還有些商品的外包裝廣告語辨別“暗示”其目标消費人群就是兒童,某乳酸菌飲品的宣傳語是“小嘴吃得香”,另一款酸奶飲品外包裝寫着“揉揉小肚子”。

在電商平台上,這類标有“兒童”字樣的食品,售賣種類更豐富,賣得也更火爆。記者在某電商平台看到,最受歡迎的該類食品的月銷量、評論量均超過10萬。“精選原料”“不添加香精、香料、防腐劑”“高鈣、無糖、非油炸”等字樣,在這類商品的标題、詳情頁或外包裝中随處可見。

這些外形設計好看、食材原料“優質”、有“健康功效”的食品,價格也比同類食品更高。例如,某品牌300克裝的兒童水餃,一包價格為22.5元,但同品牌450克裝的普通水餃售價僅為13.8元。

“總體來說,現在市售針對兒童的食品,其賣點是比普通成人食品‘更适合孩子’。”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營養師阮光鋒表示,但絕大多數這類食品宣稱的“健康功效”并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作為支撐,家長們不要過分迷信它的功效。

未必比成人食品更營養安全

多位業内專家指出,目前大陸并未設定專門的“兒童食品”分類,沒有專門針對這類食品的法律法規與食品安全國家标準。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主任鐘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市場情況來看,所謂的兒童食品是針對兒童營銷的食品,其銷售火爆表明兒童市場的溢價高。

“不僅是大陸,世界各國都沒有建立所謂兒童食品的标準。”阮光鋒解釋,從營養需求來講,3歲以後孩子可以吃的食品與普通成年人的食品是基本一樣的,隻要注意飲食搭配就可以;大陸國家标準對大于3歲的兒童食用的食品也沒有特殊規定,可以将其視為普通食品進行生産與管理。

事實上,隻有嬰幼兒食品與成人食品有所差別、标準不同,這主要是因為不滿3歲的嬰幼兒生理機能,尤其是消化機能尚處于逐漸完善階段。

既然沒有所謂的兒童食品标準,這類食品又是依據怎樣的标準體系來生産加工的?與成人食品有何差別?

阮光鋒表示,所謂的兒童食品與成人食品并無本質差別,未必更營養、安全、健康。

以主打“少鹽”“無添加”“高蛋白”的兒童醬油為例,其和普通醬油的成分相差不大,均為水、小麥、食用鹽等,而兩種醬油的價格卻相差近一倍。有商場導購員表示,兒童醬油和普通醬油沒什麼差別。

阮光鋒解釋,從營養上看,兒童醬油作為調味品每日食用量一般也就幾克,其中所含的蛋白質、氨基酸對營養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是以并不會更有營養。真想補充蛋白質,雞蛋、瘦肉比醬油靠譜得多。

對于兒童醬油的“少鹽”标簽,阮光鋒表示,不同的兒童醬油含鹽量高低不等,有的并不低于普通醬油。此外,有些家長在使用含鹽量低的兒童醬油時,因覺得鹹度不夠,就會加量來讓飯菜更有滋味,導緻鹽的攝入量并未降低。“兒童應清淡飲食,用醬油等調料增進兒童食欲并不可取,不用或少用醬油是最好的。”他說。

在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夏群英看來,目前市面上所謂的兒童食品都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普通的食材經過科學合理的搭配制作出來,完全能夠滿足孩子健康成長所需。比起花大價錢給孩子購買這類食品,家長不如了解一下到底怎樣才能讓他們吃得更健康。

要學會看标簽判斷食品優劣

阮光鋒建議,家長千萬别“盲選”所謂的兒童食品。不要盲目相信産品宣傳,被眼花缭亂的“功效”迷花了眼,更不要以價格論食品優劣。因為一些所謂的兒童食品其成分不僅與普通食品沒有差別,甚至可能有害兒童健康。

為了吸引兒童和父母,市售絕大多數所謂的兒童食品都會在風味和口感上大做文章,這樣反而會給兒童帶來健康隐患。例如,增加甜味是吸引孩子最簡單有效的手段,這就要大量使用糖,孩子多吃就會增加肥胖和齲齒的風險。酥脆是孩子們更喜歡的口感,這就需要增加脂肪的使用量,進而增加了孩子肥胖的風險。

其實,為孩子挑選食品也有方法,關鍵要看食品标簽。阮光鋒強調,家長們要學會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了解食物真正的營養價值,幫助孩子挑選合适的食品。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月欣也建議,人們要了解各類食物的營養特點,挑選新鮮的、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學會通過比較食品營養标簽,選購更健康的食品”。

食品标簽是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号及一切說明物,标示了配料、生産日期、保存期限、營養成分表等。阮光鋒說,食品标簽揭示了食品的本質及其營養情況。比如配料表,會寫清楚食品到底用了什麼原料;再如營養成分表,會寫清楚食品的營養價值。“是以隻要會看食品标簽,你就能挑選出适合孩子的食物。你要是看透了這個本質,就沒有必要去選購所謂的兒童食品了。”他說。

比如,給孩子買牛奶,如果營養成分表中蛋白質含量低于1%,說明它隻是一種乳飲料,并不營養。兒童醬油的含鹽量可能稍微少一點,但現在市場上也有低鈉的普通醬油可供選擇。有的家長擔心孩子長胖,如果你會看食品标簽,可以選擇少糖或者不含糖的飲料。

最後,專家們為讀者送上了幾個為孩子選購食品的溫馨提示。

首先,所謂兒童食品宣稱的“零添加”多是不靠譜的,在現代食品工業環境中,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幾乎沒有。大陸制定了《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2760-2014)》,在這個标準中列出了所有被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所有被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隻要合理使用都是安全的。

其次,“食物多樣,合理搭配”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核心原則,基本沒有一種食物能滿足人體所需的能量及全部營養素,隻有通過合理搭配才能滿足營養需求。

再次,作為家長,真正該做的是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比如參考《中國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來安排孩子的每日飲食;同時教孩子選購健康的食物,而非迷戀一些隻會在口味、外包裝上做文章的食品。(唐芳)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