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作者:兵家曆史

“于細微處見精神,于細微處也見品德。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在中國共産黨的發展曆程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具有高尚品格的黨員,他們的存在不斷促進了黨的進步和發展。

“許光達是一面明鏡,共産黨人自身的明鏡。”這是毛主席在提到這位開國大将時作出的評價。短短兩句,便道出了許光達高潔的黨性。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軍銜等級從大元帥到列兵,共設有6等19級,将官的授銜典禮在國務院内舉行,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其中,排在十大将最後一位的便是許光達,他也曾因資曆淺而引起争議,此外,許光達在得知自己位列十大将之列時,也不止一次地向上申請降銜,最終,毛主席一錘定音,許光達被定為大将。

許光達身上的質疑聲一直伴随着他,就連他的骨灰安置問題都曾引起了争議,最終,還是由毛主席親自下達批示,許光達的骨灰才最終定了去處。

曆史已經證明,許光達的大将身份實至名歸,無論是在戰争時期,還是和平時期,許光達對新中國所做出的貢獻絕對擔得起這個軍銜。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求知若渴,軍事造詣和政治水準深受毛主席賞識

1908年11月19日,許光達出生在湖南的一個貧苦農村家庭,1921年,順利考入長沙師範學校,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是進步分子,1925年,大學畢業後,許光達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春,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炮兵專業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還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次年,許光達進入國民革命軍,在第四炮兵營擔任見習排長。

随着1927年國共兩黨合作徹底破裂,許光達接上級指令緊急趕赴南昌,準備參加南昌起義,然而,就在他到達南昌時,起義部隊已經撤離,許光達随即日夜兼程,終于與部隊會合,10月初,在三河壩的戰鬥中被炮彈炸傷,與部隊失去聯系。

1928年,身體逐漸好轉的許光達一邊尋找黨組織,一邊輾轉各地參加戰鬥,他曾在河北清河縣擔任警察局長期間,利用職權便利,釋放了若幹名政治犯,還計劃策反警衛隊,改編成遊擊隊。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1929年5月,許光達終于在安徽蕪湖找到了黨組織,9月,他被派往洪湖蘇區,開展軍事鬥争。

1931年5月,許光達率軍參加馬良坪戰役,并在戰鬥中與主力部隊失去聯系,面對國民黨軍猛烈的圍剿攻勢,許光達當機立斷,指令軍隊攀懸崖突破國民黨的封鎖線,在深山老林中硬生生拖了國民黨軍2個多月,後與紅軍主力會合。

1932年,國民黨軍對紅軍發起第四次反圍剿行動,瓦廟集戰役中,紅軍在極端劣勢的情況下英勇作戰,與國民黨軍展開殊死搏鬥,雙方損失慘重,這場戰役也被稱為是湘鄂西蘇區史上最輝煌也是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許光達也在這場戰鬥中身受重傷,子彈就在距離心髒的十公分處,由于當時的醫療條件差,醫生在連續三次開刀後都未能取出子彈,之後,許光達等人被送往蘇聯接受治療,病好後,許光達留在蘇聯,并進入莫斯科國際列甯學院學習,開始了長達5年的留蘇學習生活。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留學期間,許光達整天泡在圖書館裡,接觸國際先進的武器裝備知識,他認真記錄下書中的圖檔和文字注解,并在抄錄過程中批注下自己的見解,也正是在蘇聯這五年的學習生活中,許光達對裝甲兵有了更透徹、更深入的了解。他在蘇聯抄錄下的這些文字材料在後來果然派上了用場。

許光達是極少數沒參加過長征同時又是為數不多的擁有黃埔軍校和留學蘇聯雙重經曆的将領。

1937年,在王稼祥等人的安排下,許光達終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中國,其實,在1936年時,許光達就曾提出過回國的申請,但遭到了王明的拒絕。

1938年,許光達抵達革命聖地延安,在中央軍委招待所的窯洞裡,包括他在内的一批留蘇回國的幹部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許光達也是湖南人,在他剛進入大學讀書期間,便對毛主席的大名如雷貫耳,從那時起,他便常常拜讀毛主席的文章,他也是《湘江評論》的忠實讀者。

這次,他終于見到了敬仰已久的毛主席,還進行了面對面交流,這讓他十分激動。毛主席本人也很重視這批剛剛留學歸來的人才,向他們仔細詢問留學情況,聽完他們的彙報後,毛主席也深刻體會到他們在外留學的辛苦和努力,并對他們回國參加抗日表示歡迎和敬佩。

尤其是在黨和紅軍的抗戰進入到最艱苦的時刻,他們的加入無疑鼓舞了中國堅決抗戰的信心,同時,黨中央也對他們寄予厚望。

優秀的學習履曆讓許光達成為了當時延安少有的軍事人才,1938年初,許光達在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從事教育工作,他從蘇聯帶回來的軍事資料也成為了寶貴的軍事教材。在抗日軍政大學期間,他認真執行毛主席制定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政幹部,與此同時,他自己也在不斷學習進步,在這一期間,他發表了多篇軍事學術論文,受到黨内外人士的一緻認可。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許光達在學習軍事理論知識的細緻入微上令人十分敬佩,翻看他從蘇聯帶回來的那些學習筆記,上面一筆一劃的字迹,似乎一下子便将人拉回到了那個場景中:坐在圖書館中,埋頭苦讀,奮筆疾書,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識的身影,在戰火紛飛、救亡圖存的年代,無數進步分子懷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使命感,令人動容。

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每次戰鬥中得到驗證

許光達除了有豐富的軍事理論,優于常人的學識經曆外,在用兵打仗方面的謹慎認真和靈活機動同樣讓人歎服。

早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戰争時期,許光達就曾在戰鬥中展現出了自己英勇無畏的精神。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1942年,許光達深入抗日一線,任晉綏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上司軍民同日軍開展遊擊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挫敗了日軍企圖“掃蕩”和“蠶食”革命根據地的陰謀。

解放戰争期間,許光達擔任雁門軍區副司令員,奉命參加綏遠戰役,之後,他率軍轉戰晉綏解放區,保衛了解放區的安全。

1947年8月,許光達率領西北野戰軍進入陝北,先後指揮了一系列作戰,并取得勝利,17日淩晨,許光達臨危受命、晝夜兼程,趕往烏龍鋪、曹莊一帶,保衛正處于危險漩渦的中央機關,19日,許光達率軍在位于烏龍鋪和沙家店之間的當川寺阻擊國民黨軍,并拖住奔赴沙家店的國民黨援軍,使得僅僅相距30多裡地的國民黨兩部始終不能會合,在許光達的指揮下,不僅成功掩護中央機關安全轉移,取得了沙家店戰役的勝利,更一舉扭轉了陝北的戰場形勢,這次作戰也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一緻稱贊。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同年10月1日,許光達繼續指揮部隊攻占延川、延長。4日至6日,耗時兩天便完成了對清澗城内國民黨軍的包圍和外圍據點的清剿,10日晚至11日拂曉,城東和城北協同作戰,同時發動攻擊,解放軍迅速突入城區,國民黨軍8000餘人被殲,俘虜了包括國民黨整編第76師中将師長廖昂在内的6600多人,這次幹淨利落的戰鬥,凸顯了許光達的軍事指揮才能,充分驗證了其将豐富的軍事理論和實際情況完美結合的能力,創下西北野戰軍連續攻堅作戰成功的範例。

1948年2月24日,許光達參加宜(川)瓦(子街)戰役,這次戰役中,許光達再次發揮自己靈活的戰略戰術,采用圍城打援的政策,一方面,下令一部分軍隊包圍宜川,同時,又指揮一個旅的兵力埋伏在瓦子街南北兩側,配合主力作戰,圍殲趕來支援的國民黨軍隊,全殲援軍後,攻城部隊吹響沖鋒号,對宜川城發起總攻。3月3日,不到半月時間,瓦宜大捷共殲敵3萬餘人,極大削弱了國民黨軍的實力,還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毛主席高度評價了此次戰役,稱“此戰後,西北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值得一提的是,宜瓦戰役中,許光達“輕傷不下火線”,是帶傷指揮戰鬥并取得勝利的。

1949年2月到8月,許光達馬不停蹄,接連參加陝中戰役、扶郿戰役、蘭州戰役等,蘭州戰役的勝利打通了去往新疆的道路,周恩來稱贊他“功不可沒”。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許光達戎馬一生,文武出彩,不僅有專業的軍事知識儲備,還有領軍作戰的豐富經驗,為中華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拒絕外交工作,領命籌建裝甲兵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開始着重加強各個領域的建設,尤其是國防力量建設,裝甲部隊作為陸軍中最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上司的高度重視,是以,在選擇裝甲兵的司令員人選上慎之又慎。

毛主席在紙上列下了一連串的解放軍将領名字,但是沒能看到自己滿意的名字,直到許光達三個字突然閃現在他的腦海中時,毛主席當即便決定了裝甲兵司令員的人員非許光達莫屬。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許光達不僅有黃埔軍校的學習經曆,還有赴蘇聯系統學習裝甲部隊知識的經曆,從專業角度看,沒有第二個人能比得過他。況且,在蘇聯的五年時間裡,他曾系統學習了汽車、坦克部隊的駕駛和作戰指揮等一系列相關的裝甲部隊軍事知識,這些都是他組建新中國裝甲兵的重要财富。

十分湊巧的是,周總理正在為新政府的各個職位上的人選四處挑選合适的人時,也看中了許光達,但不一樣的是,周總理計劃抽調他去外交部工作,因為他曾有五年留蘇經曆,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十分熟悉,學識淵博,能說一口非常熟練的俄語,很适合外交工作。

1949年底,許光達跟随彭德懷一起抵達北京,在中南海負責協助起草政府工作報告,這時,周總理向朱德總司令和彭老總提出了想要調許光達到外交部工作的想法。

聽到要把這個“好苗子”移到外交部去,朱德和彭德懷臉上不約而同地露出了為難的表情,不過,兩人也沒有“打官腔”,而是實事求是向周總理論述了許光達在部隊裡能幹的事以及他在部隊中的重要性。周總理仔細聽完後,也同意兩位老總的高見,認為許光達留在部隊能為解放軍正軌化、機械化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不過,盡管周總理同意了許光達繼續留在部隊的想法,但他也仍然征求了許光達的個人意見,在得知許光達也願意留在部隊的想法後,周總理這才徹底放下了抽調他進外交部的想法。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1950年4月,毛主席親自點兵點将,讓許光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許光達立下軍令狀,隻要沒有去見馬克思,就會一直為裝甲兵事業而奮鬥!

于是,他随即奉命開始了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的各項工作,籌備過程中,許光達高度負責,事無巨細,一一過問,他還提出了“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兵”的觀點,開始着手研究中國新型國産坦克,組建一支屬于中國自己的年輕又強大的裝甲兵部隊。

當時,剛剛建國,手中隻有從敵軍手中繳獲的幾輛破破爛爛的坦克,國内關于建造、設計坦克的資料更是少得可憐,許光達先是辦學校,培養人才,然後再建立坦克修理廠和訓練基地,并争取蘇聯的支援,從蘇聯低價獲得了坦克,還有技術人員來華指導。

需要插一句的是,1959年,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專家回國,資料和技術随之而去,許光達迎難而上繼續研制,經過全軍上下努力,終于研制出了我軍第一代T-59式主戰坦克,毛主席看到這一成果後,曾大贊他立下大功。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為保衛國家安全,毛主席作出抗美援朝的偉大戰略決策,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應北韓請求,入朝作戰,1951年1月,由于戰場形勢的發展和美軍強大的機械化部隊作戰,許光達親自深入抗美援朝戰場一線,開展實地調查,為後續中國的坦克部隊入朝作戰摸清情況,回國後,中國坦克部隊就入朝作戰,在戰火中磨練作戰水準,并在後續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時,根據許光達對黨和軍隊建設作出的卓越貢獻,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大将軍銜,許光達卻堅定認為自己貢獻微薄,資曆還夠不上大将軍銜,與一些資曆深厚的上将相比,自愧不如,應該把大将軍銜授予更有資曆、功勞更大的同志。

除了曾當面對賀龍提出降銜的要求外,他還多次給毛主席寫信,請求降為上将軍銜。不過,他的請求始終沒有得到毛主席的準許,最終,許光達懷着謙虛的心接受了大将軍銜。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毛主席曾感歎說:“五百年前,大将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後,大将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1965年,中國取消軍銜制,改行國家行政級别,按照規定,許光達被評為行政四級,這時,他又主動提出降級,在他的多次請求下,組織上決定尊重他的意願,改為行政五級,他也成為了十位開國大将中唯一一個低于行政四級的人。

1969年,許光達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他的骨灰安置問題卻引起了争議,周總理向毛主席報告了許光達去世的消息和有關争議問題。

聽到消息的毛主席痛心不已,當即拿起筆批複了20個字:許光達同志的骨灰盒,應該放在它應該放的地方。短短20字,解決了有關遺體安放的争議,許光達的骨灰被安置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69年許光達逝世,骨灰安置起争議,毛主席批示:放在它該放的地方

結語

許光達是中國的“裝甲兵之父”,在他的指揮下,中國的裝甲兵部隊日漸壯大起來,成長為解放軍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幹力量,他是新中國裝甲兵事業的創始者。此外,許光達還十分重視軍事學術研究,他主持編寫了中國裝甲兵的第一本教材,撰寫了多篇有關裝甲兵發展的重要學術論文,提出了“機械化是陸軍發展的必然趨勢”等極具先進眼光的觀點,中國裝甲部隊有了他的上司,才少走了很多彎路。

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國才擁有了越來越多先進的裝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