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作者:天下十三洲獵奇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地球也曾經出現過“巨蟲時代”,在3億多年以前二疊紀和石炭紀,地球上生活着許多巨型昆蟲,其中的佼佼者就要數體長七十多厘米的巨型蜻蜓,目前已知存在過的體型最大的昆蟲就是這種昆蟲。

雖然巨型蜻蜓和科幻電影中的諸多恐龍相比,明顯要小很多,但想象一下,如果回到巨型蜻蜓生活的史前時代,被數以萬計的巨型蜻蜓成群結隊地追趕,會是多麼恐怖的情景。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但鮮有人知的是,今天地球上仍然生活着許多超級昆蟲,盡管它們的體型明顯要比巨型蜻蜓小很多,但是同樣令人驚詫不已。南美洲和中美洲生活着一種叫做白女巫蛾的昆蟲,它展開雙翼後長度可達31厘米左右。

許多生活在熱帶的蛾子、蜻蜓或蝴蝶的翼展也能達到20厘米左右。14年前,科學家在世界第三大島加裡曼丹島上發現了現存體長最長的昆蟲:昌式巨型竹節蟲。它的體長可以達到36厘米,當腿完全伸直後甚至可以超過半米。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當然翼展或者體長并不是衡量昆蟲大小的唯一因素,許多昆蟲學家認為重量才是衡量昆蟲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如今世界上最重的昆蟲要數南美洲雄性巨型甲蟲的幼蟲,它的重量可達到230克左右,相當于一隻喜鵲的體重。

這種昆蟲幼蟲生活在已經腐爛的樹木之中,在一生中最初的幾年都以腐殖質為食,直到最終成長為大獨角仙,令人詫異的是,它的幼蟲要比成蟲還要重幾十克,這是昆蟲生命周期差異性過大的因素所導緻的。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而如果隻考慮成蟲的體重,那麼全球最重的昆蟲應該是巨型螽斯,這種昆蟲生活于紐西蘭的數座小島上,最大體重可達72克左右。

那麼影響昆蟲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其實有許多因素都影響着昆蟲的體型大小,例如溫度、行為、氧氣濃度等。

一隻昆蟲的幼蟲可能面臨來自諸多天敵的捕食,但如果它們挨過幼蟲期,成蟲的個頭便有可能比捕食者更大,那麼它受到攻擊次數也将減少,進而有充足的時間進化生長。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環境因素也是決定昆蟲個頭大小的重要因素,在氧氣含量充足的石炭紀時期,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可達到31%左右,而如今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僅為20%,對昆蟲來說,氧氣是驅動高耗能飛行肌肉的“能源”。

昆蟲可以将氧氣導入遍布身體内部的分叉呼吸管,然後把氧氣輸送至每個細胞。随着昆蟲的體型越來越大,當重量增加的速度逐漸超過呼吸管表面積增加的速度,那麼便沒有足夠的呼吸管來為自己提供氧氣,這些昆蟲便進化為巨型昆蟲。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簡言之,空氣中的氧氣濃度越高,相同表面積的呼吸管所能供應的氧氣就越多,昆蟲的體型也就越大。

巨型昆蟲大都生活在熱帶地區,這是因為當地雨林茂盛,樹木吸收二氧化碳,而排出氧氣,是以氧氣濃度很高,且氧氣在高溫下更易擴散,是以巨型昆蟲多集中在熱帶地區。

那麼随着全球變暖趨勢的延續和環境的突變,科幻電影中的“巨蟲時代”還有可能會再次出現嗎?科學家認為,這種情況微乎其微。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科學家發現,在最早期演化的過程中,巨型蜻蜓俨然已經成為了當時天空中的頂級掠食者。在當時,龐大的體型可以幫助它們獵食中等體型的昆蟲,進而避開其他天敵的捕食,然而鳥類的出現,巨型蜻蜓的地位也變得岌岌可危。

體型龐大的巨型蜻蜓很難躲避鳥類的捕食,于是在選擇性壓力的因素下,巨型蜻蜓又不得已減小了自己的個頭。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科學家們預測,氧氣與昆蟲個體大小之間的關系也即将被打破,盡管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在不斷增加,但許多昆蟲的體型卻越來越小,這仍然是有待解決的謎題,未來是否還會出現巨蟲時代呢?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巨蟲來襲:蜻蜓比鳥大,體長超70cm,地球是否還會迎來巨蟲時代?

圖檔來自網絡,侵聯必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