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代兒童穿越到宋代會無聊嗎?想多了,當時遊戲不僅健康,更益智

作者:浩然文史
現代兒童穿越到宋代會無聊嗎?想多了,當時遊戲不僅健康,更益智

象棋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随着手機、電腦的普及,現代兒童把玩手機、玩電腦作為娛樂已很常見,有些父母也習慣拿手機、電腦哄孩子。現如今的兒童在物質上并不缺乏,但在娛樂方面其實是很枯燥的,千篇一律,離開了手機、電腦,很多孩子大概都不會玩了。有個笑話就說把今天的孩子送到古代,孩子都得無聊死。按照這一說法,仿佛古代的孩子沒有遊戲,整天悶着,無所事事呢?實際上可不然,古代供孩子玩的遊戲很多,他們每天和小夥伴玩的不亦樂乎。宋代是古代社會的大發展階段,兒童遊戲門類齊全,種類衆多,規則明确,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有趣的宋代兒童遊戲吧。

一、益智棋牌

下棋博弈是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就存在的遊戲。至宋代,各種博弈遊戲已經定型。所謂博是指博戲,用骰子進行遊戲;弈則專指象棋。後來博弈逐漸合用,成了棋牌遊戲的統稱。下面重點介紹象棋。

按照《太平禦覽》所說,北周武帝宇文邕發明了象棋,但當時的象棋和今天的玩法完全不同。北周時期的象棋玩法極其複雜,其規則融合了十二種玄學,包括天文、地理、陰陽、四時、算數、律呂、八卦、忠孝之義、君臣之義、文武之辯、禮像、考行等,這根本就不是小孩或一般人能玩的。公元762年,一個叫岑順的唐代人聲稱得到了神谕:“天馬斜飛度三疆,上将橫行擊四方。辎車直人無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他據此改革象棋,簡化象棋步驟、規則,象棋才在社會上逐漸普及開來。

現代兒童穿越到宋代會無聊嗎?想多了,當時遊戲不僅健康,更益智

宇文邕

至北宋後期,象棋的規則已經變成九橫十縱三十二子的模式,有了今天象棋的樣子。宋代皇帝都愛下象棋,因為偶像效應,是以象棋更加普及。到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象棋專賣店,南宋的劉鎮專門寫過《八歲女善棋》詩,贊許這個農村道邊玩樂的八歲女童“慧黠過男子”。

二、體育競技

宋代競技性質的體育活動很多,有的活動量并不算大,也很适合兒童玩樂。投壺遊戲早在周代就存在,《禮記》将其命名為“投壺之禮”。主人将箭矢一支一支地遞給客人,讓客人投壺,以顯示對客人的尊重和親密。投壺所用的壺也有講究,壺的口徑為1.5寸,壺頸為7寸,壺腹為5寸。投擲時,人要離壺2.5尺。

經曆秦漢魏晉隋唐的發展,投壺這個遊戲因容易掌握規則,是以仍經久不衰。到宋代,司馬光寫有《投壺新格》一書,為投壺制定了新規則,規定:壺分壺口和壺耳,壺口徑長3寸,壺頸長1寸,壺高1尺,内裝小豆以穩定壺身,人離壺要由兩箭半遠,每人12支長2.4寸的箭,依次投擲。如果12支全進,獲勝;不然,則重複投擲,最先進12支箭的人,勝。司馬光在《新格》中大贊投壺是治心的良方,宋代投壺受到廣大孩童追捧。在電視劇《知否》中,兒童時期的盛明蘭擅長投壺并非是空穴來風。

現代兒童穿越到宋代會無聊嗎?想多了,當時遊戲不僅健康,更益智

投壺

宋代球類遊戲可謂舉不勝數,現就宋代最普及的兩項遊戲蹴鞠、捶丸作介紹。

蹴鞠和今天的足球十分相似,傳說乃是黃帝所造。至戰國時期,為了訓練士兵,蹴鞠得到推廣并很快在民間發展成了娛樂活動。《史記》中說蘇秦到齊國臨淄就見到不少“蹋鞠者”。宋代蹴鞠更加流行,宋太祖規定每年三月皇帝要和大臣一同蹴鞠,以密切君臣關系。宋代還出現了專門表演蹴鞠的勾欄,社會各階層皆以蹴鞠為樂。宋代兒童也很喜歡蹴鞠。在傳世的宋代瓷枕上,就刻繪着一個身穿長袖的小男孩正在蹴鞠的畫面。在宋代蘇漢臣《長春百子圖》中,也有兒童蹴鞠的場景。圖中兩個兒童正在踢蹴鞠,另外兩個兒童看的津津有味。

現代兒童穿越到宋代會無聊嗎?想多了,當時遊戲不僅健康,更益智

蘇漢臣《長春百子圖》(局部)

捶丸,是中國式的高爾夫。關于捶丸何時出現,已經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宋代捶丸已經普及。捶丸的規則和高爾夫極其相似,用球棍擊打放在地上的球,讓球進洞即可。捶丸在宋代已經成了全社會的玩具。不僅貴族愛玩,就連一般人家的孩童也愛玩。現存于北京故宮的宋代畫作《蕉蔭擊球圖》就展現了兩個平民家小孩玩捶丸的情景。

現代兒童穿越到宋代會無聊嗎?想多了,當時遊戲不僅健康,更益智

《蕉蔭擊球圖》

三、節氣應景遊戲

節日的樂趣除了賞美景、吃美食外,必不可少的當然還有遊戲,端午節鬥草就是其中之一。端午鬥草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宗懔的《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荊楚人并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原本是在端午節的時候,人們結伴采草後将艾草插于門楣,以避免疫病,後來采草就成了遊戲鬥草。到宋代時,這項遊戲已很普及。

宋代的鬥草分文鬥、武鬥。所謂文鬥就是報草名,按照采集草的種類,說出草名,要求對仗工整、采草種類多,這文鬥既比見識又比知識,是少女喜愛的遊戲。宋代晏殊《破陣子》雲:“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赢。”描繪的就是少女參加鬥草遊戲。而武鬥,就是甚至今天還能在國小生中看到的遊戲,兩個孩子選取自己采集的草,用草葉或草根向交後互相拉扯,草不斷的一方勝。範成大有詩雲“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可知宋代兒童是很喜歡玩這種遊戲的。

現代兒童穿越到宋代會無聊嗎?想多了,當時遊戲不僅健康,更益智

鬥草

宋代端午節還有一些與水相關的遊戲。南方水網衆多,南人善水,“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沒矣”。到了南宋,政權和經濟重心都完成南移,以水為中心的遊戲樣式更多。端午節賽龍舟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南宋時期龍舟競速更加激烈,且不分貴賤都以觀看龍舟為樂,“此日又有龍舟可觀,都人不論貧富,傾城而出”。除了看龍舟,更有少年賽龍舟,賽泳、弄潮、垂釣、打水仗等也都是适合孩子娛樂的水中遊戲。

放鞭炮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活動,人們認為爆竹的聲音可以驅逐鬼祟,所謂“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宋代在除夕也有放鞭炮的習俗。王安石《元日》詩雲:“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兒童對放鞭炮更是情有獨鐘。《武林舊事》就提到除夕時的西湖邊有大量少年放爆竹。

現代兒童穿越到宋代會無聊嗎?想多了,當時遊戲不僅健康,更益智

爆竹

文史君說:

宋代已經形成了多種多樣、門類齊全,适合孩童的遊戲。這些遊戲并非幼稚的象征,而是反映了宋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宋代商品經濟高度發展,民間好享樂,為了滿足市民娛樂所需就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遊戲,這些遊戲有很多就很适合兒童玩樂或欣賞,比之現代的兒童遊戲,有些也更加健康。

參考文獻

1、王其慧:《從宋代風俗畫中看兒童遊戲的多樣性》,《體育文史》1991年第12期。

2、王永平:《遊戲、競技與娛樂——中古社會生活透析》,中華書局,2010年。

3、郝婷婷:《宋代兒童遊戲研究》,遼甯大學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曆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衆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