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作者:曆史有點冷

“你要跟孔融學習,要懂得謙讓!”想必這句話很多中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說過。

“孔融讓梨”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下來的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甚至可以這樣說,大部分的中國父母都曾經以孔融讓梨的故事來教育過自己的子女要學會“謙讓”。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但是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孔融讓梨”這個被無數中國家庭傳唱的故事,流傳到了國外卻成為了他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經典”,為何到了外國人的口中就成為了作秀呢?

“孔融讓梨”淪為反面教材?

一個被中國譽為“謙讓”經典的故事,為何到了美國就成為了反面教材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美國是怎樣解讀孔融讓梨一事的!

事實上,“孔融讓梨”的故事在美國的教材總共有兩種解讀方式,但是不管以怎樣的角度去解讀,美國人對于孔融讓梨一事都是十分不認同的。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首先,美國人認為,孔融四歲讓梨,說明他是一個非常有心計的孩子。孔融通過把大梨讓給哥哥姐姐一事,成功地擷取了父母以及客人的贊賞和關注。小小年紀就知道采用一些手段去獲得父母的關注,說明孔融讓梨的目的并不是那樣單純。

美國人認為,孔融讓梨的故事實際上是在講述一個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做法,這種做法不管怎樣去看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其次,關于孔融讓梨一事,美國教材還有另外一種解讀方式。美國人認為孔融之是以選擇小梨,主要是因為他根本不敢去選擇大梨。由此可見孔融平時在家裡的家庭地位并不算高,父母對于他也不是特别的關注,哥哥姐姐甚至可能經常地欺負他。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如果孔融沒有選擇将大梨讓出去,而是選擇“占為己有”,那麼等到事後,哥哥姐姐很有可能會欺負他。

甚至往更嚴重的方面去想,孔融如果不讓梨,以後他将很難在這個家庭生存下去。是以在美國人看來,孔融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看人臉色委曲求全,那麼他長大之後很有可能也會成為一個膽小懦弱,喜歡去迎合别人的人。對于這種膽小懦弱的性格,美國的家庭是不允許并且不會接納這種孩子的存在的。

總而言之,上面的兩種分析恰恰代表了美國人對于孔融讓梨一事的兩種看法,将手中的大梨讓給其他人的孔融,不是弱小就是心機。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與中國傳統教育理念恰恰相反的是,美國的大部分家庭會鼓勵孩子去勇敢地選擇大梨而不是小梨。他們覺得培養孩子勇敢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有利于養成他以後勇敢的性格。是以對于大多數的美國人來說,孔融讓梨一事顯然與他們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不得不說,美國人對于孔融讓梨一事的分析可謂是強詞奪理,對于這種違背美國傳統教育理念的故事,美國人将它作為反面教材當然也不足為奇。

但是對于深受這種傳統文化熏陶的中國人來說,孔融讓梨一事真的像美國人口中描述的那樣“不堪”嗎?美國人将孔融讓梨一事作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那麼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中國也需要效仿美國的做法,不再向自己的孩子傳輸“錯誤”的教育理念呢?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事實上,美國将孔融讓梨一事當做反面教材的事情一出來,立馬引起了中國的網民對于孔融讓梨一事的熱議。關于孔融讓梨一事是對是錯?網友們也是展開了一番精彩且激烈的讨論。

大緻讨論的陣營分為兩派,“認同美國教育理念”以及“堅持中國傳統”的人分别都發表了自己對于孔融讓梨一事的看法。

有人認為孔融讓梨完全是作秀是心機的表現,而另一部分人認為孔融讓梨的時候隻有四歲,四歲的孩子哪裡有什麼心機,作為中國人就應該将中國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那麼,孔融讓梨到底是作秀還是美德呢?孔融讓梨一事真的完全是反面教材,并不值得中國人拿來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分析一下。

“讓梨”是作秀還是心機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不贊成孔融讓梨的那一部分人。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多少都會受到一些西方文化的熏陶,更多的見識以及不同教育觀念的影響導緻了他們對于孔融讓梨一事有了自己的看法。

這部分人大多覺得,作為一個四歲的孩子孔融的内心應該是十分單純的,按照一個四歲孩子的正常思路來分析,孩子肯定是會去選擇大梨的。可是孔融偏偏去選擇了小梨,正說明了孔融是一個十分有心機的人。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關于這個觀點,網友們甚至還搬出了孔融後半生的結局作為證明。實際上,孔融長大之後的變化确實讓人大跌眼鏡。

最後,孔融被曹操以“不忠不孝”、“诽謗朝廷”的理由殺害,死後竟然連願意給他收屍的人都沒有。

孔融最後的結局與他之前因為讓梨被贊揚的故事,聽起來的确有很大的反差。曆史上對于孔融這個人的評價的确也并不是太好,尤其是從他所做的一些事情上也能夠看出,真實的“孔融”或許并沒有想象的那麼完美。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正是有了孔融下半生的結局作為鋪墊,那些本來就不認可孔融讓梨一事的人,就更加有理可依了,他們認為孔融悲慘的結局恰恰證明了他是一個非常有心機喜歡作秀的人。

其次,那些贊同孔融讓梨一事的人,他們認為孔融讓梨能夠作為代表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被流傳下來,一定是有據可依的。三字經裡有一句話說過“人之初,性本善”,四歲的小孔融可能連善惡都分不清,哪裡知道利用讓梨的行為去“作秀”呢?

小小年紀的孔融就知道将大梨讓給自己的親人,恰恰反應了兒童内心最天真善良的一面。至于那些說孔融讓梨是作秀的人,完全是過分解讀了。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中國人之是以将孔融讓梨的事情作為教育孩子的典範流傳下來,更多的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學會尊老愛幼、恭謙禮讓的思想。畢竟儒家思想已經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

至于孔融最後的結局,很多人認為人後天的本性是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但是并不能證明他天生就是一個“壞人”。況且孔融的生活背景十分的特殊,戰亂年代本來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那個時候的人接受的教育以及環境的影響,并不像現在這樣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和教育理念。

簡單來說,我們不能用現在的标準去評判古人。畢竟生存在那個年代,哪裡又有什麼絕對的“好壞之分”?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其實,上面的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且這兩種觀點都應相應的依據去證明。是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去評判他們的對錯,不管選擇站在哪一方去評判孔融讓梨一事都是非常片面的、不理智的。

作為一個接受過新時代教育的年輕人,片面地看待問題不是一種理性的做法,不管是對于什麼事物都需要經過嚴謹的分析之後再作出結論。

那麼,既然這樣的話,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孔融讓梨一事呢?又或者說,以後在對于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我們到底要不要把孔融讓梨作為例子說給自己的孩子聽?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再往更深層次的地方想一想,中國的傳統教育理念随着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我們到底應不應該徹底否定傳統的教育理念呢?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重要性

通過中美兩國對于孔融一事不同的看法,進而引發了人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去留問題”得深思。

對于美國的教育理念,不能完全地否定但是也不能完全認同。就拿孔融讓梨這件事情來說,實際上就是中美文化的差異導緻了兩國人對于這件事情不同的看法。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首先,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一直都在倡導謙讓,不提倡個人主義而注重整個團隊的利益。是以在很多中國人的心中,個人與家庭或者個人與團隊,更多的時候是需要我們顧及整體。往更深次的層面去說,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去比較,這樣說起來可能會更好了解一點。

是以對于倡導以大局為重的中國人來說,懂得謙讓本就是十分珍貴的一種品質。中國的傳統美德在曆史的證明以及國人不斷地實踐當中,證明了“謙讓”确實是中華傳統的美德。對于這樣的美德,我們當然不能将它摒棄掉。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國的傳統文化畢竟已經傳承了幾千年,随着時代的發展進而暴露出一些缺點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對于那些不認可孔融讓梨一事的人們來說,他們反對的更多是孔融讓梨的做法,而不是反對“謙讓”這一做法。

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以及現代的一些教育特點,完全可以換種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

将中華傳統文化“改良更新”,摒棄其中的缺點,放大其中的優點才是将傳統文化發展下去的正确方式。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另外關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以前的家長更多的是采用說教的方式,比如給自己的孩子講述一些經典的故事讓自己的孩子去效仿。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聽起來确實有些荒謬。

是以關于教育方面,不能完全地照本宣科,事實也證明了這種方法産生的效果不是很明顯。随着現在家長的教育素質的提高,很多人認為家長更多的是應該去以身作則,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再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其次,對于倡導個人主義與自由平等的美國來說。“自由至上”可以說是每個美國人心中所追求的夢想,在美國人的思想觀念中,他們會覺得孔融讓梨一事是對于“自由平等”的一種束縛,是以美國人一時之間無法接受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但是,不接受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味地否定。通過美國教材對于孔融讓梨一事的分析,側面也反映了美國人看待事物比較極端。過度宣揚個人主義以及倡導自由,對于一個家庭乃至于一個國家的長期穩定與發展真的是“利大于弊”嗎?

總的來說,社會制度以及人們接受的文化以及思想的熏陶不同,才是導緻中美兩國人民對于孔融讓梨一事不同看法的根本原因。

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骨子裡流淌的思想文化以及傳統美德是不應該被丢棄的。畢竟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去看,“謙讓”并沒有什麼錯,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将它發揚光大。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尤其是對于現在很多接受西方教育影響的年輕人來說,一味地“崇洋媚外”是絕對不可取的,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我們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下去的希望。

我們需要做的是對其進行改良,找到更好的辦法将其發揚光大,而不是一味地站在西方的角度去抨擊、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

“孔融讓梨”一事不被美國人所接受一事,同時也提醒着我們。想要将中國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其改良,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争取讓中國文化成功的走向全世界。

“孔融讓梨”在美國國小為什麼成了反面教材?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

如今這個艱巨的任務已經落在了新時代年輕人的肩膀上,接下來的我們要用自己的實踐不斷地去驗證、改良,争取讓更多的人能夠接納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