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玲玉:畫如圓鏡,照見真實 曼陀羅兒童繪畫溝通了人心

李玲玉:畫如圓鏡,照見真實 曼陀羅兒童繪畫溝通了人心
李玲玉:畫如圓鏡,照見真實 曼陀羅兒童繪畫溝通了人心

■在曼陀羅兒童繪畫活動中,某一七歲兒童的畫作。(畫作經受訪者授權同意在本文釋出,謝絕其他方面轉載)

李玲玉:畫如圓鏡,照見真實 曼陀羅兒童繪畫溝通了人心

■孩子把看到的,都“拍照”畫下來:中大,媽媽說的超級大校園裡,有高樓,有樹,有燈,有自己,湖裡有許多小魚,圍着漂亮的荷花。

李玲玉:畫如圓鏡,照見真實 曼陀羅兒童繪畫溝通了人心

簡介 李玲玉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曼陀羅繪畫分析師,廣東省心理咨詢與治療委員會委員,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咨詢研究中心外聘咨詢師,佛山人民電台特約嘉賓。

■收藏周刊記者 潘玮倩

藝術表達了人生,行為揭示了内心。畫畫,不僅能讓自己被自己所見,也能被衆生所見,進而改善了一切關系。這,不僅是成人的渴望,也是兒童的需求。

然而,兒童的技藝和表達力,能承載這樣的需求嗎?

能。比如使用“曼陀羅繪畫”。

近日,在2022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曼陀羅繪畫分析師李玲玉,在接受新快報收藏周刊專訪時,為我們介紹了這種表達和溝通的“工具”。

曼陀羅繪畫能整合内心

李玲玉介紹:“曼陀羅繪畫,是一種表達性、藝術性的心理咨詢方式,它由心理大師榮格所創。曼陀羅繪畫有‘塗色卡’和‘自由繪畫’兩種形式。‘塗色卡’形式,是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模闆,來進行塗鴉及創造。孩子在塗鴉、顔色選擇等的繪畫過程中,将情緒、情感等進行了表達(再由咨詢師進行下一步工作)。‘自由繪畫’形式,是定義主題或不限制主題的繪畫,讓兒童把想法、思想等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作為藝術表達性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曼陀羅繪畫可以通過象征的方式展現繪畫者的無意識沖突,并借助曼陀羅特有的整合功能,整合内心的沖突,獲得内在的和諧與穩定。”

記者了解到,人的精神或者人格,盡管還有待于成熟和發展,但它一開始就是一個整體,這種人格的組織原則是一個原型,榮格将其稱為“自性”,是一種展現心靈整合的原型——

榮格本人,通過繪畫曼陀羅,實作了心靈整合,獲得自愈。

那麼,對于孩子們而言,操作上又有何不同?

“小朋友沒辦法像成人一樣用言語(清晰、準确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繪畫的形式,造型、顔色、筆觸,則能很好傳遞他的内心。在兒童及青少年咨詢工作中,曼陀羅繪畫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梁。”李玲玉說。

《愉快的一天》,不同的期待

李玲玉援引了一則自由繪畫的曼陀羅藝術行為,來解釋這種溝通的可行性。定義主題的曼陀羅繪畫《愉快的一天》,要求家長和孩子各畫一幅畫,表達出他們印象中的“這一天”。“畫作出來後,我們‘看見’,家長和孩子的想法,真的有很大的差別。”

經受訪者同意,李玲玉向記者分享了家長的感受。他們帶着孩子,來到了中山大學校園,本意,是希望孩子認真看看巍峨的教學樓、白發蒼蒼的教授,并被“大樓和大師”所感染,進而奮發求學。

記者看到,孩子畫下了另一個世界:青青池塘、荷花綻放,這個鮮豔的視覺中心如同一個小星球,星球上,仿佛被萬有引力各方向所吸引住的校門、高樓,以它們本來面貌存在。畫面下方,一個敞開雙臂仰卧的孩子,以這種放松的姿勢,注解了他的情緒。

“孩子把他看到的,都以‘拍照’形式畫了下來。他說,他當時和媽媽一起在湖邊坐着,他非常喜歡這種共處的感覺。”

“那麼,在下一次的出遊中,家長就會更加傾向以孩子的視角去策劃形成,以期持續保持他對這種活動的興緻,達到更好的親子效果”,李玲玉說。

最後,她援引了陳燦銳、高豔紅所著《兒童曼陀羅繪畫分析理論與實踐》中的論點:繪畫是兒童的天性,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兒童沒有塗鴉的經曆。兒童心理症狀的顯著特點是他們難以用準确的語言來描述内心體驗。基于此,繪畫成為兒童表達内心世界的語言,而通過繪畫來認識兒童的内心世界,就具有獨特的優勢。

“語言,是最進階的表達,但也是最單一的表達。畫畫,能将孩子其他感官的話語整合表達。對于人與人而言,這是一面真實的鏡子,也是一種真心的連結。”

(本文圖檔由咨詢師提供,授權刊登,謝絕另行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