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躍偉

00:42
你的家鄉有恐龍化石嗎?
恐龍化石包括恐龍足迹化石、骨化石、恐龍蛋化石。
1月12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嚴立達告訴 www.thepaper.cn,截至2020年底,除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以及港澳台外,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有26個省級行政區都發現了恐龍化石。
12日,闫訊獲悉,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結束了"無恐龍"的曆史。
團隊拍了一張照片
化石是恐龍的足迹,是恐龍生活在福建的證據。這些化石位于福建省龍岩市、福建省尚杭縣,聯合團隊在野外恐龍資源的第二天就有了重要發現,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最多樣化、儲存最完好的晚白垩紀恐龍足迹群,足迹面積達1600平方米,對于研究山西約8000萬年前的晚白垩紀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12日10時,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福州召開了福州市龍岩發現恐龍腳印的新聞釋出會。
1600平方米恐龍足迹點
"上行恐龍足迹集團的發現,是福建恐龍化石發現的良好開端,我相信未來福建可能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不僅是恐龍腳印,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12日上午,國家古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光說。
據介紹,目前,該團隊已在泥粉砂岩或粉砂泥岩水準面上清理了240多處恐龍腳印,包括食草蜥腳、大、中、小鳥腳、食肉大三趾動物腳、雙趾爪龍、小動物腳等至少八種誘餌(恐龍)。
這是中國首次發現大爪龍,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爪龍腳印。
該團隊正在研究恐龍腳印
恐龍化石遺址占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輸出時代早于贛州、江西省、廣東河源等地的恐龍化石遺址,其多樣性遠高于黑龍江嘉音、安徽黃山、廣東南雄、雲南楚雄、四川朝歌、浙江東陽等晚白垩紀足迹的地方。
這些腳印化石的特征非常明顯,反映了恐龍的行走速度等行為資訊。腳印儲存着豐富的沉積結構和折痕,泥裂縫,昆蟲痕迹和其他化石的遺迹,這些化石顯示了恐龍在旱季(如飲用水和進食)在湖泊(湖岸或湖灘)岸邊的生活。其中,食肉動物腳型為三趾型,爪痕非常鋒利;爪龍的動物腳型是雙趾型,蜥腳腳印由前後腳印組成,像大圓坑,一些後腳印和大約三個粗壯的爪痕;
據介紹,在上行發現的恐龍足迹化石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及其遺骸,福建省的恐龍研究是一個裡程碑,從此,結束了福建省"無恐龍"的曆史,研究了古環境、古代地理、古生态學以及大約8000萬年前白垩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進化。
鴨嘴龍腳印
文物局牽頭在福建建立恐龍調查項目,次日有重大發現
沒有人預料到在探險後的第二天就能找到恐龍生活在福建的證據。
據介紹,福建位于江西東部,地理上相連,江西的紅層已經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和少量的骨化石。由于燕山運動,福建省東部被大量火山岩覆寫,但山西和閩北僅有少量的晚白垩紀紅層,在大量斷裂帶之間散布和斷裂。
2020年9月,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相關上司對應亮石材自然博物館進行指導工作,了解福建與恐龍資源的關系,訓示福建省既然确實有發現恐龍的希望,就要盡力而為。在福建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在福建省文物局的帶領下,福建省自然史營亮石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在福建設立恐龍探險項目。
鴨嘴龍腳印步
2020年11月6日,福建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對福建省西部地區進行了聯合考察,第一站是山西省龍岩市上杭縣。出發前,考察隊查閱了福建省的大量地質資料,并結合衛星地圖,劃定了若幹預設的研究區域。
7日上午,考察隊勘察了商行縣周圍的紅層,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下午,探險隊在縣城周邊逐漸擷取了一些線索。7日16時許,隊員缪勝水開車在龍鄉大道實驗中學一側發現一片光秃秃的山坡,大面積的砂岩層非常搶眼。
下車後,福建省英亮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執行主任阮高成先爬上斜坡,發現斜坡上有一些散落的泥裂、漣漪和蟲迹,并号召在斜坡下的人進行調查。這時,麗達帶着學生隊走下斜坡,觀察了坍塌岩石上的一些昆蟲,驚訝于這些地質遺迹的美麗。在這一點上,每個人都知道這裡的迹象表明恐龍腳印更有可能發生。
大爪龍腳印
他一上山,就看到一個儲存完好的、清晰的三趾腳印,腳印末端有非常明顯的爪痕,一定是動物留下的,"恐龍腳印!這一定是恐龍的足迹!"。
很快,研究小組在周圍的岩石上發現了更多的恐龍腳印。2020年11月8日,經過化石的進一步清理,逐漸發現了十個、幾十個、上百個腳印,進而為上行恐龍腳印的偉大發現打開了大門。
團隊向杭州縣報告發現情況後,引起了當地市縣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立即采取了設定圍欄、安裝監控裝置、聘請保安人員守衛、開展應急保護等一系列應急保護措施。
12月15-17日,國家古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立霞,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光,國家古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李大慶, 陪同人員有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檔案副廳長蘇軍、福建省英亮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執行主任阮高成等陪同。到達足迹現場進行檢查和識别。
經過調查鑒定,專家一緻認為: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迹面積約為1600平方米,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儲存最完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白垩紀晚期恐龍足迹群。
恐龍腳印非常密集
福建能找到其他恐龍化石嗎?
這是否意味着可以在周圍找到恐龍骨骼的化石?
彭光說,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很大,從地質資料來看,福建恐龍在中世代地層中暴露出來的仍然非常廣泛,特别是與江西、廣東相鄰的西部地區的一些盆地,如上杭、連城、武平、宜平、永安等,表面表面多是恐龍那個時代的陸地沉積地層, 它們與江西省、廣東江源等地發現的恐龍骨骼和恐龍蛋化石的沉積環境相似。
彭光介紹,恐龍腳印化石是恐龍在活着行走時行走在柔軟的淤泥地上留下的痕迹被儲存下來并形成的化石,稱為化石的遺骸。恐龍的骨化石是恐龍死後,它們的身體本身很快被沉積物掩埋,肌肉、内髒等軟體通常會腐爛,但它們的骨骼、牙齒、甲闆等堅硬部位會殘留形成化石,被稱為固體化石。恐龍腳印和恐龍骨化石是不同性質的恐龍,不同的埋藏環境形成的,是以,一般來說,在相對較小的範圍内相同的形成,恐龍腳印和恐龍骨化石不會同時出現,但如果在較大的區域(如上行盆地),不同的沉積環境,不同的地質年齡形成, 兩者都有可能找到。衆所周知,由于恐龍生活在這個地區,它們可能在死後被儲存為化石,就像其他恐龍化石産區一樣,如四川,雲南,新疆,内蒙古,山東,江西和廣東。
負責編輯: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