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取代許家印财富的人

作者:逆風1513

十幾年前,當大部分人還沒有聽說過新能源的時候,王傳福就開始研發新能源汽車,呂向陽也開始投資了锂輝石礦。随後,在很多人都還懵懵懂懂時,呂向陽又投資了電子墨水、智慧教育、太空能源、太赫茲技術……這些都是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東西。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澍野

· · ·

2022年,一個神秘男人以1250億身家,成為廣州新首富,财富是許家印的2倍。一夜暴富後,他被稱為“中國巴菲特”。

其實,他卻比巴菲特更早入手比亞迪。巴菲特投資比亞迪耗時14年,隻賺了30多倍。

他投資比亞迪27年,用250萬換回1000億,整整擴大4萬倍,這還不算他減持套現的股份。

這個神秘的廣州首富,就是融捷集團的老闆、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的表哥——呂向陽。

▲呂向陽站C位 圖檔來源:網絡

呂向陽是王傳福的“天降貴人”,也是比亞迪的幕後推手。要不是他當年借錢給“窮親戚”王傳福創業,或許就沒有現在的比亞迪。除此之外,他還悄悄布局了龐大的“資本帝國”,許多領域都是你想都不敢想的.......

1.

/ 借給“窮親戚”250萬,

成就千億富豪 /

其實,上世紀90年代,呂向陽能攢下250萬,也是相當不容易。因為他是白手起家,家裡本是一窮二白。

1962年,呂向陽出生在安徽省無為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尚未成年就辍學打工。16歲時,他得到了在中國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的機會。他刻苦鑽研,一幹就是15年,逐漸從一群普通員工中脫穎而出,不到30歲就被提升為銀行行長。

直到1993年,在時代創業浪潮的鼓舞下,31歲的呂向陽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辭去“金飯碗”,南下廣東創業,他“想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最初,呂向陽從事房地産、紡織品等傳統行業經營,憑借精明的頭腦和極其廣泛的人脈,成功收獲人生第一桶金。

▲呂向陽 圖檔來源:網絡

1995年,呂向陽創辦了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從此玩起了更加詭谲變幻的資本遊戲。

同一時期,王傳福聽說,充電電池的最大供應國日本要停止生産,覺得這個産業大有可為。于是,他決定從國有機關離職,建立一家電池企業,進軍當時正方興未艾的手機電池市場。

但一個現實問題無法繞過:創業資金從哪裡來?

為此,王傳福焦頭爛額,他既拉不到啟動資金,又無法貸到很多錢,嘗到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尴尬。

走投無路之時,他跑去找表哥呂向陽“求救”。呂向陽義氣得很,他大手一揮,借給表弟250萬,于是就成了王傳福的“天降貴人”。

▲年輕時的王傳福(左)、呂向陽(中) 圖檔來源:網絡

後來,呂向陽曾向媒體透露,“幾乎就是本着對王傳福的信任和了解,我才投資比亞迪。”

當然,王傳福也沒虧待表哥,不僅讓呂向陽做第二大股東,還捧他做比亞迪的副董事長,算他是公司創始人之一。

别看錢的問題解決了,但彼時兩人都背負着極大的壓力。250萬在當時可不是小數目,呂向陽也是費了老大勁賺來的。

而王傳福也很争氣,比亞迪之後的發展,其實遠遠超過了呂向陽的想象。

2002年7月,比亞迪在港交所主機闆上市,僅兩個月就一度上漲超70%,風頭超越同期上市的李嘉誠長江生命科技。一舉完成高達16億港元的募集資金,創下了當時54隻H股最高發行價紀錄。

那一年,王傳福和呂向陽這對表兄弟,首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内地富豪榜,分别以1.52億美元和1.45億美元的資産名列41位和48位。

2003年,王傳福已把比亞迪做成了國内第一、全球第二大手機電池制造商,成為“電池大王”,随後又進軍汽車業,成為新能源車的行業翹楚。

▲王傳福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呂向陽也繼續跟着表弟“喝湯吃肉”,并且他充分信任王傳福,不參加比亞迪日常決策,隻有要做出重大投資時才會過問。

2008年,“股神”巴菲特以2.3億美元購入比亞迪10%的股份。比亞迪也成為巴菲特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公司。

如今,比亞迪憑借超7000億的市值,成為國内最大、全球第三大的汽車公司,被許多人視為“車中茅台”。巴菲特投資了比亞迪14年,賺了30多倍。

目前,呂向陽個人仍是比亞迪第三大股東。截至2021年底,呂向陽持有比亞迪A股股份2.39億股,持股比例達8.36%。

▲比亞迪十大股東(截至2021年底)圖檔來源:同花順

按照比亞迪2021年12月31日收盤價268.12元測算,呂向陽個人持有比亞迪的市值已達641億元。

同時,呂向陽與其妻子張長虹共同控制的融捷集團,還是比亞迪第五大股東,共持有1.55億股股份,持股比例達5.33%。融捷集團持有比亞迪的市值達416億元。

也就是說,呂向陽直接和間接掌控的比亞迪13.68%股份,市值超過1000億元。

從250萬到1000億元,整整擴大了4萬倍!這還不算他減持套現的股份。

不過,更“神”的還在後面......

2.

/ 巧施财技力挽狂瀾,拯救“融捷系”/

我們之前說過,呂老闆建立了融捷集團,并以此為平台展開了大手筆的資本運作。

2014、2018年,呂向陽盯上了上市公司,先後拿下路翔股份、樂金健康的控制權,并更名為融捷股份、融捷健康,打造自己的“融捷系”。

但要“改造”它們絕非易事,陳年痼疾、行業限制等因素,使得它們陷入連年虧損的境地,一度遭遇瀕臨退市的險境。

一堆爛攤子擺在這,呂向陽能扭轉乾坤嗎?

先看路翔股份,它原本以瀝青為主業,後來切換進入锂資源賽道。呂向陽接手後,便開始着手轉型锂電。他先後通過收購和設立融達锂業、長和華锂和東莞德瑞等,涉足锂輝石礦開采和加工、锂鹽加工和锂電裝置制造領域。

不過,那時锂電行業發展平平,最初轉型後的融捷股份,經營持續疲弱,收入多年維持低位。

2018年-2019年,融捷股份分别實作歸屬淨利潤約為-704萬元、-3.26億元。由于連續兩年淨利虧損,融捷股份也在2020年4月被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成為*ST融捷。

面臨被摘牌之際,呂向陽請來老弟王傳福當“救兵”。

2019年,锂電池和新能源整車頭部企業比亞迪,成為融捷股份锂電裝置子公司——東莞德瑞的戰略股東。

比亞迪入股後,融捷股份通過競标,一舉獲得比亞迪大量的锂電裝置訂單。

2020年,融捷股份成功扭虧為盈,淨利潤2104萬元,避免了退市的境遇。

這還不算什麼,融捷股份來年剛剛“摘帽”,就上演了“大逆襲”戲碼。

前不久,公司最新業績出爐,2021年,融捷股份實作營業收入9.21億元,同比大增136.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829萬元,同比增加224.49%。

2022年一季度,融捷股份業績更是“爆表”,淨利潤2.5億元,暴漲近140倍。股民紛紛表示太“燃”了。那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玄機呢?

原來,這是一場锂資源價格飙漲所帶來的“狂歡”。近一年,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銷量一路水漲船高,碳酸锂作為新能源電池的原材料,下遊市場需求旺盛,锂資源價格迎來“爆炸式增長”。

自2021年初到2022年初,碳酸锂的價格從5萬/噸一路上漲至50萬/噸。一年10倍的漲幅,令人歎為觀止。

而呂向陽早就提前布局了,融捷股份規劃産能250萬噸/年的二期康定融捷锂業锂礦精選項目,建成投産後可形成47萬噸锂精礦産能,配合已有的105萬噸采礦産能,預計每年可以産出約20萬噸锂精礦。

▲圖檔來源:融捷股份2021年年報

近一年來,融捷股份的股價也一路狂飙突進,從2021年4月的44.4元,一度攀升至193.9元的高位,區間漲幅近337%,呂老闆自然也是賺翻了。

在呂向陽的精妙财技下,同樣被救出虧損泥潭的,還有融捷健康。

2018年,在呂向陽、張長虹夫婦入主後,伴随着前期收購資産的不達标,融捷健康開始不斷進行商譽減值,導緻公司接連虧損。

2018-2020年,融捷健康三連虧,淨利潤分别約為-7.82億元、-7.16億元、-6573萬元。

但就在2021年,融捷健康通過“瘦身”成功扭虧為盈,公司處置了虧損企業參股公司的股權,同時主營業務收入也有所增加,最終實作淨利潤約為2420萬元。

2022年一季度,融捷健康淨利潤約為516.3萬元,公司在呂向陽的運作下走向正軌。而這隻是“融捷系”的冰山一角......

3.

/ “中國巴菲特”的投資經/

最近,呂向陽又“赢麻了”,再一次驗證了“中國巴菲特”的眼光。

2022年5月,融捷健康拟以總價2.12億元,轉讓參股公司中盛溯源15.58%的股權。

而根據此前披露的公告,融捷健康在2021年8月27日支付完全部價款,用1.1億元拿下中盛溯源15.58%的股權。

這也意味着,一買一賣之間,融捷健康豪賺1.02億元,賺了近一倍。其實,這并非偶然事件。

随着資本逐漸膨脹,呂向陽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投資理念,并确立了三大主要投資方向:地産、工業和金融,并建立起龐大的“資本帝國”。

呂向陽早早入局房地産,經曆了行業的“暴利時代”。在開發地産項目時,他最為看重的是現金流的穩定。

他布局了上海打浦路271弄面積逾20萬平方米的東泰花園項目、總建築面積達4.05萬平方米的全江景高層商用住宅樓項目、深圳國際機場聯合開發的建材市場——深圳美萬嘉國際裝飾材料城……

2001年,當投資者們還搞不清什麼是锂電時,呂向陽就以超前的眼光進軍锂離子電池材料領域,投資成立融達電源材料有限公司。2005年,他又轉戰礦業,在四川甘孜州投資了1.1億元成立融達锂業,開發呷基卡锂輝石礦。

▲呂向陽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布局金融領域時,呂向陽覺得,準入門檻高的銀行或者券商風險太大,資産業務是他更為理想的選擇。因而,融捷集團在投融資管理服務行業廣泛開展了信用擔保、客戶理财、項目運作、風險投資、資産經營等業務,并同多家金融機建構立了合作關系。

在大健康行業,呂向陽拿下融捷健康,主要生産銷售三溫暖裝置、空氣淨化産品、健身器材等相關産品,通過一系列收購,逐漸轉變為産供銷健康服務為一體的國内大健康行業整合平台。

據說,早在2014年左右,呂向陽就曾向媒體透露:“我現在有世界上第二大的锂礦,第二大的電池生産廠,在廣州和南沙有锂、钴的深加工基地。這些看似分散的投資一旦能互相支援,形成産業鍊,就能産生巨大的效益。”

融捷集團官網顯示,目前公司成員機構達到24家,産業涉及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新能源新材料與環保材料、锂電池裝備、微電子與柔性顯示材料、數字化教育、金融投資與保險、資本運作等,已經成為一家多元化經營的跨國企業。

其中,融捷集團投資了5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比亞迪、比亞迪電子、融捷股份、融捷健康以及華訊方舟。

如今,呂向陽執掌融捷集團20多年來,所投資企業的市值超過9000億元、資産規模超過3000億元、營業收入超過3500億元。

2022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融捷集團董事長呂向陽以1250億身家,位列廣州第一,是許家印的兩倍。

▲圖檔來源:網絡

多年來,王傳福頂着“電池大王”的稱号,帶領着比亞迪一路高歌猛進。呂向陽則隐匿于其背後,提供資金支援,并擷取巨額回報。

兩人的搭配也被外界認為是,實作了實業與資本的雙赢。如果要問,他們成功的訣竅是什麼?

我們可以看到,十幾年前,當大部分人還沒有聽說過新能源的時候,王傳福就開始研發新能源汽車,呂向陽也開始投資了锂輝石礦。

随後,在很多人都還懵懵懂懂時,呂向陽又投資了電子墨水、智慧教育、太空能源、太赫茲技術……這些都是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東西。

▲王傳福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另外,對呂向陽來說,他的成功還源于借給“窮親戚”250萬!不過,這也是大多數人學不來的。

參考資料:

《2017廣東年度風雲徽商榜之“風雲人物”:呂向陽》,廣東省安徽商會

《大股東身兼比亞迪創始人,融捷10億缺口為何隻募3億?》,新浪财經

《呂向陽:最神秘的徽商富豪》,《徽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