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作者:曆史有點冷

如果說在世界上哪一個國家能讓你有在中國的感覺,那麼毫無疑問是巴基斯坦。

中巴友誼可謂是源遠流長,溯其根源,便是1965年大陸出手相助,讓巴鐵免遭亡國之災。

印巴之間的恩怨也積累頗深,1965年,印度突然大舉向巴基斯坦出兵,措手不及的巴基斯坦被打得連連敗退,一度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印度敢于打破世界和平、不惜動用武力,他們有什麼陰謀呢?巴基斯坦為何會無緣無故遭此大劫呢?而我們又在這次沖突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印巴恩怨 由來已久

要想查清印巴之間沖突的緣由,便要先了解這兩個國家為什麼會彼此看不順眼。

早在殖民時期,兩國就已經有了摩擦。在二戰結束後,印度獨立的呼聲愈來愈烈,加上英國已無力再支撐如此巨大的殖民帝國,便打算順水推舟,宣布印度獨立。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印度獨立日儀式

但此時印度卻有兩個領袖——尼赫魯和真納,真納作為巴基斯坦人,在獨立戰争時也曾是尼赫魯的好兄弟,但當國家真正到了獨立這一步時,兩人卻出現了争執。

印度作為一個宗教大國,這裡三教九流頗多,而其中主要的則是印度教,但信奉伊斯蘭教的也大有人在。

信仰不同使得雙方沖突不斷,這種沖突也逐漸由言語更新為暴力,而為了避免流血事件的再次發生,雙方領袖便決定将教徒分開治理。

群眾渴望和平和自由已久,加上雙方教會均有此意,此時英國便提議建立兩個不同信仰的國家,如此一來國内的宗教沖突便可迎刃而解。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真納

這便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自身利益拟定出的惡臭的“蒙巴頓方案”。

雖說兩方教徒分開,但彼此之間還摻雜着一些對方的教徒,這樣組成的教會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暗地裡卻是波濤洶湧。

這種方案看似解決了宗教引發的沖突,卻将克什米爾地區的難題抛給了兩國。

而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問題,雙方為了得到這一重要的水源地,一次次的刀劍相向。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在經曆了第一次克什米爾戰争後,印度得到了克什米爾三分之二的土地,但他們并不滿足,總想伺機将剩下的土地一并奪回。

于是自1947年印巴分制後,兩國便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在之後的十幾年裡,雙方更是針尖對麥芒,引發沖突不斷。

在進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雙方的沖突再次更新,而印度不斷挑事,用的理由也越來越奇葩。

在1965年8月,印度竟“正大光明”得越過雙方的停火線,理由居然是為了鎮壓起義。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打着和平的幌子幹着破壞和平的勾當,仔細想想就知道印度這是沒事找事。

而印度因為有了美國作為後援,不管是在軍隊數量還是武器裝備上都對巴基斯坦展現出一種碾壓的态勢。

僅僅過了兩天,印度就将巴基斯坦的哨所據為己有,眼看吃虧的巴基斯坦猛烈反擊,打算越過印度的控制區,将失地收複回來。

此時的印度不怕巴基斯坦跟自己打,反而怕其當縮頭烏龜據守不出,而巴基斯坦這一反抗便正中印度下懷。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1965年9月6日,印度向巴方重地拉合爾派出大量武裝力量,第二次印巴戰争全面爆發。

由于印度此役是不宣而戰,巴方的軍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線的守軍更是被突如其來的炮火炸得連連敗退,一度退回到拉合爾運河附近。

這裡作為拉合爾地區的最後一道防線,是整個巴基斯坦最為重要的地方。一旦這裡失守,那麼之後便是一馬平川,滅國也成了時間早晚的問題。

軍隊數量上的巨大差距讓巴方進退兩難,正面對攻無疑于以卵擊石,而一味避戰便會把自己困成甕中之鼈。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印度不打算給巴基斯坦留任何思考的時間,他們很快就逼近拉合爾運河,巴基斯坦也到了生死攸關之際。

面對如此緊張的局勢,巴基斯坦會采取什麼樣的措施呢?面對着印度的步步緊逼,他們又能否守住這最後一道防線呢?

柳暗花明又一村

都說饑不擇食,慌不擇路,巴基斯坦在如此危機關頭想到的竟然是美國。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雖然早在6年前兩國就曾簽訂過雙邊安全協定,但美國此時的态度卻十分冷淡。

巴方希望美國按照協定内容向自己提供軍事援助,但美國卻在這時擺出一份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按照美國的說法,協定中提到的軍事援助針對的是社會主義國家,巴基斯坦并不在這其中。

此外還對外宣稱自己在此次印巴沖突中持中立态度,并多次“譴責”雙方這場魯莽的戰争。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這樣一來巴基斯坦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折了,反觀印度卻早已笑開了花,他們不僅有美國提供過援助,就連蘇聯也給他們出售過大批軍火。

而巴基斯坦的軍備大多靠美國援助,美國此番做法擺明了是把他們往火坑裡推,可為什麼美國會突然反悔,将巴基斯坦置于窮途末路呢?

其實在印度剛獨立之時,美巴兩國關系還不錯。

但蘇聯對印度的頻繁支援,使得美國懼怕印度在雄起後會死心塌地地跟着蘇聯,如此一來自己在冷戰中的地位便會一落千丈。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尼赫魯和赫爾巴喬夫

于是美國便選擇“讨好”印度,相比于巴基斯坦,印度無疑更具有利用價值。

是以此次美國選擇袖手旁觀,一方面是向印度表明自己不與之為敵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節省下戰争帶來的巨大開銷。

眼看美國已經靠不住,巴基斯坦便開始向英法德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求助,法德不幫忙能夠了解,但英國此時冷漠的态度卻讓巴基斯坦猝不及防。

英國的說法同美國大差不差,而且他們一再表明不會出手傷害英聯邦同盟,就這樣,英國也将本該屬于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幹二淨。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國難當頭,眼見局勢愈發緊急,巴基斯坦隻好向周邊的小國發出求救信号。

但這些國家大多自身難保,能夠提供的援助相當有限,相比于印度此時過硬的軍事實力,這些幫助不過是杯水車薪。

面對部隊越來越大的傷亡率,加上巨大的資源消耗,本就不富裕的巴基斯坦已無力再将這場戰争支援下去。

此時幾乎所有的軍官都認為國家的命運到頭了,戰敗隻是時間的問題。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近乎絕望的巴基斯坦最後決定将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大陸為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幾經商讨後決定向巴方伸出援助之手,向他們提供一切所需的援助。

老實說一開始向大陸的求助,巴基斯坦也隻是抱着試試看的态度,但大陸如此大度的做法讓他們又驚又喜。

此時的我們與巴基斯坦并沒有太深的交情,在那麼多“盟友”選擇避而遠之之時,我們願意在此時提供幫助,這完全是他們意料之外的。

但當時的中國家境也并不寬裕,但既然保證過的事,就絕不輕易食言。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印度的野心世人皆知,他們在大陸邊境不斷的挑釁也讓我們時刻為此擔憂。

如果此時能給印度當頭一棒,那麼不僅解決了巴基斯坦危機,對于大陸的地緣政治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了解到巴基斯坦陷入資金困難時,大陸立刻撥出六千萬美元的無息貸款。

同時對巴方的第三個“五年計劃”提供了援助,這對于走在刀尖上的巴基斯坦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面對外交上所遭遇的困境,大陸也及時為他們聲援。

就在印巴沖突白熱化之時,大陸也對印度野蠻的做法做出了強烈譴責,同時支援巴基斯坦反擊印度的挑釁行為。

世界剛從二戰的後遺症中恢複過來,便又要重燃戰火,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來說,這都是不想看到的結果。

在世界各國都主張以武力解決問題時,大陸又是第一個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沖突的國家。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面對中國如此堅決的态度,印度又會有何表率呢?其他國家的态度又是否會是以而改變呢?

“神奇”一出 八方轟鳴

不得不說,中國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語,确實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國不但對印度發出了警告,同時也在做阿富汗的工作,讓他們不要過多幹涉巴基斯坦的問題。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正是有了大陸在國際上的種種交涉,也讓巴基斯坦終于不再是孤身一人。

在大陸的呼籲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客觀、理性地思考印巴問題。

有的國家轉變為中立态度,還有一些國家直接公開聲明支援巴基斯坦,而印度由一開始的仗勢欺人,逐漸變成了孤家寡人。

但印度背後畢竟還站着一個美國,他們不會是以善罷甘休。在聯合國安理會又一次拒絕了巴方的政治訴求後,蘇聯此時的态度也明顯開始偏向印度。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兩個超級大國的施壓也讓巴基斯坦又一次陷入兩難抉擇的境地中,有了美蘇撐腰,印度也逐漸狂妄起來,他們甚至認為大陸隻是裝個樣子,不會真正對他們出手。

面對印度如此嚣張的做法,大陸擔心巴基斯坦會不堪重壓,為了幫他們度過此劫,毛主席拍闆決定調整對巴方的援助計劃,準備向巴基斯坦提供實打實的軍事援助。

建國初期國家根基尚且不穩,更何況我們剛經曆抗美援朝這樣的重大戰役,對于其他國家的援助,尤其是軍事層面,大陸不得不慎之又慎。

但君子一言驷馬難追,既然保證過的事,身為一個敢作敢當的大國便決不可食言。得了毛主席的批複後,大軍即刻開始調動,短短五天,便開到了錫金邊界。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在駐紮好軍隊後,9月17日,大陸向印度發出了一份義正嚴詞的警告:要求印度停止對巴基斯坦的入侵,并保證從此以後絕不再騷擾巴方。

在第一份公告發出後,印度方面果然搞起了小動作,大陸于5天後又發出了第二份通告:要求印度将入侵攻勢拆除,同時釋放被捕公民。

但印度依然我行我素,他們試圖就這麼拖下去,拖到中國熬不下去,不打算再插手此事為止。但這次他們太小瞧中國了,這一次,我們沒有再給他們任何機會。

大陸先是在西部邊境将印軍打退,随後又将被印度攻占的四個隘口奪了回來。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這一舉動不僅緩解了巴方的邊境危機,同時還将克什米爾問題順手解決了一部分。

此時的克什米爾被四股勢力控制着,其中便有阿富汗,大陸再次關頭忠告阿富汗,不要在這個敏感時期同巴基斯坦就克什米爾問題引起争端。

畢竟這其中魚龍混雜,他們小小的舉動,雖短時間内可能獲利,但難免會受到競争對手的仇視,進而引火燒身。

在反複權衡利弊後,阿富汗決定采納大陸的意見,同時放棄聲援印度,開始呼籲印巴問題的和平解決。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此時的印度可謂是樹倒猢狲散,見中國如此強硬的态度和對和平的誓死捍衛,不少曾經的“盟友”紛紛倒戈,就在印度開始猶豫之時,美國此刻也開始慌了。

美國此刻擔心其他國家會對印巴問題進行武裝幹涉,如果印度戰敗,那麼自己在南亞的辛苦布局便會一夜之間傾覆。

與此同時,大陸還将最先進的技術援助給了巴方,不僅向他們提供了戰機援助,還向他們提供了100門75式無後座炮,并配備了1萬餘發炮彈。

這兩項技術作為中國的“秘密武器”,在如此緊要的關頭,我們毫不保留地提供給了巴基斯坦,可見我們對這位盟友的重視程度,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拟的。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75式無後座炮

即使山高路遠,但大陸還是想盡了辦法将這些物資運往了巴基斯坦,得此“神奇”的巴基斯坦一舉扭轉此前的頹勢,将印軍死死按在邊境線附近。

印度本就對大陸十分忌憚,此戰一敗更是不敢再在邊境造次。

最終他們隻能重新考慮計劃,但美蘇見此情景也認為印度不再有利用價值,最終決定讓步,不再對其提供支援。

最後的堡壘轟然倒塌,印度從此以後沒了靠山,再這麼繼續耗下去虧的隻能是自己。

1965年印巴戰争,巴鐵近乎亡國,關鍵時刻毛主席出手輕松化解

于是他們便主動撤兵,将所有徘徊在邊境的軍隊撤回本國境内,第二次印巴戰争最終結束。

我們對巴基斯坦友好的态度,最終換來了一位忠誠的夥伴。

直至今天,巴基斯坦仍沒有忘記這個在深淵中曾經拉過自己一把的國家,即使我們孤身一人走在巴基斯坦的街道上,也會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汶川地震時為大陸捐盡帳篷,疫情初期清空倉庫給我們捐贈口罩。

而在巴基斯坦遭受新冠侵襲時,我們又以十倍數量回饋與他們,中巴友誼的故事甚至被寫進了巴基斯坦的教科書中。

朋友可能會很多,但真正值得交心的朋友卻寥寥無幾,對于大陸來說,巴基斯坦便是其中之一,中巴友誼不隻是說說這麼簡單,他必将被後世所傳頌,地久天長。

參考資料:

第二次印巴戰争 百度百科

“巴鐵”是怎樣煉成的?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