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那些事兒(第一回)

作者:古今聊

第一回 外戚窦家把持朝政 少年和帝命懸一線

漢朝的天下是劉邦打出來的。

劉邦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兄弟四個,大哥、二哥和四弟都很本分,靠種田過日子,唯獨老三劉邦壓根兒就不幹農活兒,整天在外面晃蕩。 但劉邦情商很高,豁朗大度,不斤斤計較,遇事不慌,善于判斷,反應靈活,處理事情一碗水端平,說過的話從不食言,天生就有當上司的範兒,因而結交的一幫朋友,都死心塌地跟着他。

有人說,劉邦就一混混兒。這話不妥,因為他雖然遊手好閑, 卻不為害鄉裡,不打架鬥毆,不惹是生非。

劉邦在三四十歲時,時來運轉,走了一回官運兒,他被沛縣(今 江蘇省徐州市)縣令看好,有意提拔他,任命他為泗水亭亭長,試用期為三個月。

那時方圓十裡為一亭,十亭為一鄉。亭長管轄的範圍相當于現在的一個村兒,亭長配有兩名佐官, 一名叫亭父,一名叫求盜,還配有五名士兵。這樣看來,亭長這職位相就當于現在的村長兼警察局派出所所長了。

劉邦上任不久,竟然半夜私自将幾名罪犯放跑了。到底是什麼原因放跑的,至今還是個迷。這樣一來,他不僅亭長位子保不住了,還成了沛縣通緝要犯。沒辦法,劉邦隻好躲到山裡。

劉邦在山裡躲了幾年後,打聽到天下已經大亂,有不少人扯旗造反了。他覺得長期東躲西藏不是個事兒,反正活得不自在,不如反了算了,成者王侯敗者賊,即使弄砸了被砍頭也隻有碗大個疤,就索性下山在家鄉拉隊伍造反。

劉邦太有才了,僅用六七年時間,就滅了秦朝,打敗項羽,一統天下,成為漢朝開國皇帝。

漢朝天下經過了西漢210多年和東漢 190多年,漢朝江山總共 411 年。

漢朝是什麼時候開始衰敗走向滅亡,後來又改朝換代成為魏蜀吳三國的呢?

這事兒還得從東漢時的漢和帝劉肇繼位說起。

劉肇是漢章帝劉炟第四個兒子。

劉炟18歲登基繼位。 77 年,沘陽公主的兩個女兒窦氏姐妹、舞陰長公主的夫家侄女梁氏姐妹同時被選入宮,與早在劉炟做皇太子時就已經入宮的馬太後表外甥女宋氏姐妹一起成為章帝初年後宮中的六名貴人。

窦氏姐妹在衆多嫔妃中出類拔萃,不僅容貌好看,還知書達理,舉止端莊穩重得體,深得馬太後喜歡和漢章帝寵愛。

78 年3月2日,漢章帝立窦氏為皇後 ,封窦氏的妹妹為貴人。漢明帝時,窦氏的祖父窦穆因為犯罪被治罪,父親窦勳也受到誅連。

窦穆是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省鹹陽市)人,東漢軍閥、 大司空窦融的兒子,娶了内黃公主,得到朝廷重用,做官做到城門校尉。這個官相當于現在首都衛戍區司令。

窦穆常常與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來往,給郡縣主要負責人打招呼幹擾政事,說白了,就是狐假虎威通過幫人辦事撈錢。 因為他的兒子窦嘉被封為安豐侯,為了讓姻戚們都占據原來的六安國,就假傳陰太後诏書,叫六安侯劉盱把原配妻子休了,讓自己的女兒直接嫁給劉盱。

被劉盱抛棄的妻子娘家人将此事上告朝廷,漢明帝大怒,豈有此理?膽大包天! 就将窦穆的官職撤了,凡窦家為郎吏的都一律免職,攜帶家屬回鄉下老家,隻窦融一人留在京師。

窦穆等人走到函谷關時,漢明帝又下诏将他們全部追回。

沒過幾天,窦融去世,窦穆借辦理喪事之機,大肆斂财,收了很多金銀财寶。

漢明帝知道後,認為窦穆品行不端,就派一個谒者監視他及其家人。谒者是朝廷掌管晉見的近侍,就是皇帝上班時,站在皇帝左右的人。漢明帝叮囑這谒者,把窦穆一家看好了,有什麼情況就及時彙報。

一天,漢明帝把這個谒者叫來,問窦穆最近表現如何,韓纡說窦穆父子自從失勢,幾次口出怨言。漢明帝認為窦穆不能官複原職,也不可委予其他重任了,就下诏令窦穆帶家屬回老家, 他兒子窦勳因為是沘陽公主丈夫而留在京師。後來窦穆由于賄賂小吏,被逮捕歸案,他和兒子窦宣都死在平陵獄中。

窦勳和沘陽公主生育有兩個女兒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雙雙選妃入宮,後來一個成了漢章帝的皇後,一個成了漢章帝的貴人。四個兒子分别是窦憲、窦笃、窦景和窦瑰。

也是在 78 年,宋貴人生了兒子劉慶,章帝高興得不得了,79 年便立劉慶為太子。這年,梁貴人也生了兒子劉肇。

窦氏姐妹沒有生子,心裡十分妒忌宋貴人和梁貴人,多次在漢章帝面前說她們的壞話,久而久之,漢章帝便信以為真,使她們逐漸被漢章帝疏遠嫌棄。梁貴人和他姐姐都憂郁而死。

窦皇後親自撫養劉肇,把他看着自己的兒子。

81 年6月,窦皇後又誣陷诽謗宋貴人,宋貴人想不開自殺了。第二年,漢章帝就廢了皇太子劉慶,把他降為為清河王 ,立四歲的劉肇為皇太子。

窦氏當上皇後後,她的哥哥窦憲立馬被提拔為虎贲中郎将,上司漢朝的虎贲騎兵。虎贲中郎将相當于現在的中央警備團團長。她弟弟窦笃提升為黃門侍郎。起初漢朝黃門侍郎是太監擔任的,是侍郎的上司,後來 逐漸的侍郎開始由普通人擔任。黃門侍郎相當于現在的國家部委的主要負責人,侍郎相當于現在國家部委的副職。

窦憲仗着他姐姐是皇後,又仗着自己是虎贲中郎将,目中無人,為所欲為,連親王、公主都對他懼怕三分。 他用象征性的價錢,強買漢明帝女兒、漢章帝妹妹沁水公主的莊園,公主不敢拒絕,二話沒說就忍氣吞聲賣給了他。

有一次漢章帝路過這個莊園,詢問此事,窦憲不停地向左右使眼色,阻止他們對漢章帝說實話。

紙是包不住火的,沒過幾天, 章帝知道了事實真相後,把窦憲叫到殿前,劈頭蓋臉把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他這樣做跟秦朝奸臣趙高指鹿為馬沒有什麼兩樣,連寡人妹妹的東西都敢強奪,小民百姓還能活嗎?又警告他說:“不要以為你是我大舅子,你就可以欺上瞞下胡作非為,朝廷抛棄你窦憲就如同抛棄一隻腐爛了的臭老鼠一樣!”

窦憲驚出了一身冷汗,他姐姐窦皇 後也連忙向章帝求情,漢章帝這才饒了他。

88 年 4 月 9 日,漢章帝去世,享年三十二歲。從登基到病死前,執政 13 年。

按漢章帝遺诏,十歲的皇太子劉肇繼位,成為漢和帝,窦皇後為皇太後。

劉肇年幼,隻能由窦太後臨朝聽政,處理天大事。

窦太後把她的哥哥窦憲由虎贲中郎将提升為侍中,這個職位相當于現在的中央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秘書長,掌管朝廷機密,負責釋出诰命;讓弟弟窦笃接他哥哥窦憲的手,任虎贲中郎将,統領皇帝的侍衛部隊;弟弟窦景、窦環均任中常侍,這個職位相當于現在的中央或者國務院辦公廳主任,負責傳達诏令和統理文書。這樣,窦氏四兄弟便都占據了皇帝周圍的顯要地位,進而掌握了國家政權中樞。

窦憲見太尉鄧彪為人謙和禮讓,性格溫和, 便尊崇他,推舉他為太傅。太尉是漢代到元代朝廷官職名稱。 是中國古代中央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執掌天下軍政事務,統帥天下兵馬大權, 曆朝均為正一品。這一職位相當于現在的三軍總司令;太傅就是朝廷的輔佐大臣和帝王的老師。屯騎校尉桓郁,幾代都做皇帝的老師,性情恬退自守,窦憲也把他推薦上去,讓他在宮中給皇帝講授經書。

這樣一來,内外都有窦憲的人,沒有人能對他不利。

窦憲身居要職後,養了許多刺客定點清除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見、可能危害窦家的人。在漢明帝永平年間,窦憲的父親窦勳犯罪,韓纡審理此案,考實窦勳坐獄被誅。窦太後當政時,韓纡已死。窦憲就派刺客刺殺了韓纡的兒子,并帶回他的首級拿到窦勳墳上祭奠。

都鄉侯劉暢在給章帝吊喪期間,深得窦太後喜愛,被太後多次召見。窦憲知道後,怕劉暢分了他的權力,就派殺手暗殺了劉暢。事後竟誣陷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暗害了劉暢,并且安排人審問劉剛,試圖刑訊逼供,把劉剛作為替罪羊。

這件事真相敗露後,窦太後十分震怒。劉暢是皇家血統,豈能想殺就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再加上窦憲暗殺流暢的事兒全國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殺窦憲難平天下民憤。窦太後一怒之下,撤了窦憲的職務,把他關押起來。

當時匈奴分南北兩部,南匈奴親漢,北匈奴反漢。正好南匈奴請求漢朝出兵讨伐北匈奴。

窦憲自知激怒了窦太後,雖然窦太後念姐弟之情也許不會把他處死,但自己政治生命将會就此結束。

坐以待斃,不如賭一把。于是窦憲就給漢和帝寫奏折,請求率兵攻打北匈奴,以贖死罪。

窦太後看到窦憲奏折後,正好也有意不殺窦憲,窦憲雖有死罪,但畢竟是自己的親弟弟。于是準奏。

朝廷便任命窦憲為車騎将軍,佩金印紫绶,比照司空規格配備屬員,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兵,及羌胡兵出塞進攻北匈奴。

這叫什麼事兒啊?一個死囚搖身一變竟然成了統兵十萬的将軍!

車騎将軍是中國古代的進階将軍官名。漢制,佩金印紫绶,位僅次于大将軍及骠騎将軍,而在衛将軍及前、後、左、右将軍之上,位次上卿,與三公級别差不多。統轄京師兵衛,負責宮庭保衛,是戰車部隊的統帥。漢時,車騎将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将軍官名。骠騎将軍,也佩金印紫绶,位同三公。武帝時期按照等級高低:第一為大将軍,第二為骠騎将軍,第三為車騎将軍,第四為衛将軍,再下就是前、後、左、右将軍以及雜号将軍。

第二年,窦憲與耿秉各率四千騎、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率萬騎從朔方雞鹿塞(今内蒙古磴口縣西北哈薩格峽谷口)出兵;南單于屯屠河率領萬餘騎從滿夷谷(今内蒙古固陽縣) 出兵;度遼将軍鄧鴻和邊境地區歸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騎、左賢王安國萬騎從翩陽塞(固陽縣境)出兵。三路大軍在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會師。

窦憲命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等率精兵一萬多,與北單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杭愛山)作戰,大破敵軍。敵衆潰散,單于逃走。窦憲帥軍追擊,直到私渠比鞮海(烏布蘇諾爾湖)。此役,共斬殺名王以下将士一萬三千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餘萬頭,來降者八十一部,二十多萬人。

窦憲一面派司馬吳汜、梁諷攜帶金帛追尋北單于,企圖招降他,一面班師回到要塞,駐紮五原。此時,北匈奴人心離散,吳汜、梁諷所到之處,宣明國威,前後有萬餘人歸降。

吳汜、梁諷等人在北海西北的西海追上了北單于,勸說他仿效當年呼韓邪單于歸漢的先例,以求保國安人。北單于喜悅,率領他的部下與梁諷一起回到私渠海。随後,派他的弟弟右溫禺疑王随梁諷到洛陽,向漢朝廷進貢,并留侍漢和帝。

窦憲見北匈奴單于沒有親去洛陽, 認為他尚乏誠意,便奏請朝廷遣歸右溫禺鞮王。準備再次征伐北匈奴。南單于送給窦憲一隻古鼎,能容五鬥,上面有 “仲山甫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的銘文。窦憲立即遣人送回洛陽,獻給朝廷。

89 年9月,朝廷派人持節到五原,宣讀漢和帝诏書,任命窦憲為大将軍,封他為武陽侯,食邑二萬戶。

漢和帝當時隻有十一歲,他沒有這個本事做這樣大的人事任命決定。很顯然,給窦憲升官封侯都是窦太後所為。

窦憲堅決辭去封爵。至于為什麼拒絕接受封侯,隻有窦憲自己心裡清楚。

大将軍的官位在三公之下,按太尉标準設定官屬,相當于現在的戰時三軍總司令。誰也沒想到,背負兩條人命且謀殺皇族的殺人犯窦憲,竟然在一年左右時間裡權傾朝廷。

公卿們心知肚明,朝廷就窦皇後說了算,他們紛紛迎和窦家,奏請朝廷,要求窦憲應該位在三公之上,太傅之下。

窦憲班師回京後,朝廷大開倉府,犒勞賞賜将士,随窦憲出征的各郡二千石長官的子弟,都升任太子舍人。

當時,窦憲弟弟窦笃已經由虎贲中郎将提升為衛尉,位列九卿之首,窦景、窦瑰也由中常侍提升為侍中。于是,兄弟四人大修宅第,争競豪奢,窮極工巧。

尚書仆射郅壽認為朝廷府藏空虛,軍旅未休,百姓苦不堪言,就當廷斥責窦憲兄弟不應該大興土木修豪宅,上朝的文武百官無不為郅壽言辭色變。

窦憲真想不到郅壽會如此大膽地與自己作對,恨不得當庭喝其血啖其肉。為了除掉這個眼中釘,窦憲以莫須有罪名,誣陷郅壽,将他打入大獄,并勸誘年幼的漢和帝立即下诏處死他。

侍禦史何敞據理力争,郅壽才得以免死。朝廷将郅壽貶到幾千裡之外的合浦。合浦就是今廣西壯族自治州北海市。為了保全家人的性命,郅壽最終選擇了自殺。

90 年6月,朝廷下诏再次封窦氏四兄弟侯爵。

窦家其他三兄弟都欣然接受,然而窦憲再次拒不受封。兩次拒絕封侯,難不成想封王?

同年7月,朝廷令窦憲率兵鎮守涼州,鄧疊任其副将。涼州就是今甘肅秦安縣。

這時,北匈奴單于因為漢王朝把他的弟弟送回來了,就又安排儲王等人到居延塞見窦憲,請求向漢稱臣,并想入京朝見漢和帝。儲王就是準備在國王死後繼承王位的人,一般是國王的兒子。

窦憲上表請示後, 派班固、梁諷前往迎接北單于,并打算和北單于與班固、梁諷一同進京。

哪知道恰在此時南單于上書朝廷,建議乘機消滅北單于,然後,南北匈奴合并歸漢。

朝廷認為南單于的方案可行,于是,下令南單于率兵進攻北匈奴。一場激戰後,南匈奴大敗北匈奴,北單于身受重傷落荒而逃。

那時沒有手機,通信很不友善。班固等人走到私渠海,才知道北單于向北逃竄下落不明,這才轉頭傳回。私渠海就是現在蒙古國南部。

窦憲認為北單于已是奄奄一息,想乘機将其徹底消滅。91 年,派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一帶大破北匈奴,斬首五千餘級,北單于乘亂逃脫,不知去向,北匈奴國從此宣告滅亡,南北匈奴合一歸順漢朝。

窦憲平定匈奴,威名大盛。于是以耿夔、任尚為爪牙,以鄧疊、郭璜為心腹,把持朝政,占據要職。一時間,刺史、守令等官員多出自窦家親信。

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和窦憲關系密切,放縱家人胡作非為。尚書仆射樂恢彈劾王調、李阜。窦憲的弟弟夏陽候窦瑰想要登門拜訪樂恢,樂恢謝絕了他,不與他交往。

樂恢妻子常常勸谏樂恢說:"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災禍的說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論來招緻别人的怨恨呢?"

樂恢歎了一口氣,說:"我怎麼能夠容忍朝廷中那些屍位素餐的人呢?"

不久,樂恢又上書漢明帝,勸谏說:"我聽說衆多帝王的過失,都是由于權利下移造成的。國舅們不應該幹預王室的政務,以此顯示天下是個人的天下。政治有了過失,如果不加補救,其結果不可預測。當今應該做的,帝王應以大義為重,斷絕這種聯系,國舅應以謙遜為主自我反思。"

樂恢的上書沒有得到朝廷回複。原因很簡單,漢和帝壓根兒就沒有看到他的奏折。

樂恢由于自己的主張沒有能夠施行,于是稱病回鄉。窦憲趁此機會,要求各州郡對樂恢進行逼迫、威脅。樂恢最後走投無路,喝砒霜自殺了。

短短幾年,窦笃已經進位為特進,窦景提升為執金吾,窦瑰提升為光祿卿。特進地位僅次于三公;執金吾,古代保衛京城的官員;光祿卿為九卿之一,漢初沿置,為皇帝左右親近的進階官職。它的下屬官有負責議論的大夫、負責賓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供奉宮廷、等待受職的諸郎以及期門、羽林等禁衛軍。

窦家為維護專權,安插了大量黨羽,是以朝廷上下多有附臣與親信。窦憲的叔父窦霸為城門校尉,窦褒為将作大匠, 窦嘉為少尉,任侍中、将、大夫、郎吏等職的,還有十餘人。

窦憲以為有大功于漢,野心膨脹,愈加跋扈恣肆。有一次,漢和帝劉肇在長安召見窦憲,朝臣甚至稱窦憲為“萬歲”。

當時,在窦憲的女婿郭舉身邊有一個小團體,有穰侯鄧疊、步兵校尉鄧磊、郭舉的父親郭璜等人。郭舉深得窦太後寵愛,經常出入宮廷,他們便利用這個便利密謀找機會除掉少年和帝劉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