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矢志跟黨走,奮鬥煥青春——記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112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

作者:文彙網
矢志跟黨走,奮鬥煥青春——記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112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

“曆史和現實都證明,中國共産黨是始終保持青春特質的黨,是永遠值得青年人信賴和追随的黨。”“引導廣大青年在思想洗禮、在實踐鍛造中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在上海,有一位從1926年起就投身青年運動的傑出代表,他是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奉獻者和曆史見證人,是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他就是上海市人大原副主任兼秘書長、112歲的新四軍老戰士施平。

矢志跟黨走,奮鬥煥青春——記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112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

施平生于1911年,雲南省大姚縣人。他12歲開始,一邊讀書,一邊參加勞動。1926年考上了昆明成德中學,在他的表叔中共雲南省委組織部長趙祚傳的影響下,參加了黨上司的進步學生組織“青年努力會”,擔任宣傳隊長,開始進行革命活動。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他親眼看到雲南軍閥雲龍瘋狂地殺害共産黨人和進步人士,表叔趙祚傳和學校的一些師生被捕犧牲,心中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在昆明學生集會上控訴了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罪行。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他無法找到共産黨的組織,隻好四處漂泊,1931年9月考入浙江大學農學院。

“九· 一八”事變爆發後,浙江大學農學院學生率先沖破禁令,成立了“學生抗日會”,施平被推選為主席。愛國學生與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國民黨政府進行了堅決鬥争。1931年11月下旬,施平和學生會骨幹率領杭州各校學生代表約2000人,乘火車赴南京,包圍了國民黨中央大學禮堂,要求停止内戰,出兵抗日。蔣介石被迫出面接見學生代表,但拒不接受學生的要求,而且采取陰謀手段,收買學生會骨幹,瓦解學生運動。

矢志跟黨走,奮鬥煥青春——記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112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

由于國民政府堅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錯誤政策,導緻日寇的侵略擴張加劇。1932年初,日寇進攻上海,第19路軍奮起抵抗,國民黨政府接受各帝國主義國家犧牲中國、滿足日本的屈辱條件,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中國軍隊從上海撤防。3月,僞滿洲國成立,日寇步步向南進逼。1935年2月,日寇大舉入關。7月,國民黨政府與日寇簽署了出賣河北、察哈爾兩省大部分主權的“何梅協定”。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發了中國共産黨上司的學生抗日救亡運動,杭州市學生立即響應,掀起了大規模的愛國運動高潮。12月10日,施平被推選為浙江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11日,在杭州市萬名學生大會上,他擔任了大會臨時執行主席并發表主旨演講,又被選為杭州市學生聯合會主席。杭州的學生愛國運動堅持了40多天,震動全國。

1936年1月,蔣介石被迫到浙江大學與學生會負責人見面,進行威脅利誘。經過鬥争,蔣介石隻接受了學生驅逐不抗日的浙江大學校長郭任遠的要求,仍堅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錯誤國策。兩次與蔣介石面對面的鬥争,使施平和學生代表們對國民黨政府極度失望和憤怒。大家相約,一旦找到共産黨,即共同參加。1936年12月,杭州警察局以“共産黨嫌疑”為名,突然将施平逮捕入獄,因缺乏确鑿證據,經過獄中鬥争後獲釋。

1937年“七·七事變”前,施平幾次想方設法尋找機會去延安,未能成功。後來,經浙江大學農學院的好友介紹,到了武漢八路軍辦事處。1938年1月,施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實作了一個青年愛國知識分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飛躍。從那時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黨的偉大事業,經曆了種種嚴峻的生死考驗而未悔。施平的道路是當年無數青年知識分子在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決心跟着中國共産黨走的共同選擇。根據組織安排,他回到浙南地區開展抗日鬥争,擔任了中共雲和、慶元縣委書記。1941年他參加了新四軍,曾任中共蘇中一地委民運部長、南通縣委書記兼警衛團政委等職。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瘋狂進攻和殘酷暴行,施平和戰友們同仇敵忾,英勇殺敵。同時,努力為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添磚加瓦,随後又經曆了解放戰争血與火的考驗。在中國共産黨的英明上司和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的曆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施平感到歡欣鼓舞。

矢志跟黨走,奮鬥煥青春——記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112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

新中國成立後,施平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幾十年。1953年10月,組織上考慮他曾在浙江大學農學院求學多年,專業基礎知識紮實,同時又有黨政上司和青年工作的經曆,安排他擔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黨委書記。施平滿懷豪情,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型大學作貢獻。但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1960年因所謂的“右傾”錯誤,他受到了撤職處分(兩年後平反),“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了迫害,粉碎“四人幫”後平反。面對人生中的艱難曲折,施平經曆了反複的思想鬥争,由于長期在心中牢固确立的共産主義信念的支撐,使他始終堅信黨。1978年7月,施平擔任了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參加了撥亂反正鬥争,并為改革開放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1985年7月,施平離休後,擔任了上海市新四軍曆史研究會顧問,積極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培養青少年一代。他撰寫了《西子湖畔的鬥争》《我在雲和、慶雲參加革命鬥争的回憶》《憶南通縣的艱苦鬥争》《護送鄒韬奮紀實》以及紀念劉瑞龍、陳丕顯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革命回憶錄。同時,他撰寫了《論知識分子的曆史和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徑》等十幾篇學術論文。 2010年出版了70多萬字的《施平文集》。作為百歲老人,他豪邁地說:“我對自己標明的人生目标毫無遺憾,我實作了人生的最高價值,感到無比的幸福,我将堅持我的信念,為之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矢志跟黨走,奮鬥煥青春——記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112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

2011年,為紀念建黨90周年,施平發表文章指出:“我生于1911年,那時宣統皇帝還在。我這一生經過軍閥混戰時代,經過蔣介石統治時代,經過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經過解放以後的經濟建設,特别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建設,是以我敢說,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的黨是偉大、光榮、正确的黨!”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 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市新四軍曆史研究會百歲新四軍老戰士回信,贊揚了新四軍老戰士光榮的革命曆史貢獻和深厚的愛黨之情,要求“老同志們繼續發光發熱,結合自身革命經曆多講講中國共産黨的故事、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引導廣大黨員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仰、勇敢鬥争,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懈奮鬥。”新四軍老戰士們備受鼓舞和激勵。在接受媒體的采訪中,施平回憶了參加革命的經曆,歌頌黨的百年奮鬥的輝煌業績。作為一位具有84年黨齡的世紀老人,他熱切地為青少年寫下了“學黨史、聽黨話,作理想信念傳人”的青春寄語,衷心地期望青年一代,矢志不渝跟黨走,把自己的生命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接過老一輩革命者手中的接力棒,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

作者:劉蘇閩(上海市新四軍曆史研究會會長)

編輯:劉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