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作者:影中紀實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周恩來總理

前言

1997年,中國銀行在一次例行的内部審計中,發現了周總理的一筆神秘巨額存款!

資訊顯示,這筆錢是在1967年7月8日存入的中國銀行,總金額為1.2萬英鎊,根據當時的匯率來算,這筆錢折合成人民币。

相當于82309元的巨額财産,在那個時候的新中國,這筆錢無疑是一筆巨額存款。

而當時存錢的資訊,正是以周恩來總理的名義存入中國銀行的。

可要知道,周總理當時每月的工資不過400元,妻子鄧穎超月工資也不超過350元。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周恩來與鄧穎超

夫妻二人平時就過着極其節儉的日子,兩人一生兩袖清風。

掙的錢要不是幫助困難的老百姓,要不就是當做黨費,所有人都相信。

這不是周總理的存款!

那麼這件事的真相究竟是什麼?這筆錢從何而來?

随後相關從業人員緊急開始調查,可随着真相的浮出水面,一段感人淚下的故事,緩緩展現在衆人眼前!

01.真相下的時代背景

這件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1940年9月,這時的英國倫敦正在被德國轟炸,原本繁榮熱鬧的城市,瞬間被哭聲、慘叫聲所替代。

可以說從德國轟炸倫敦的第一天開始,倫敦就被一片黑暗所籠罩。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同時在戰争的背景下,英國的經濟水準也急速下滑,諸多公司是以倒閉,失業的人越來越多。

而此時一位名叫多利的英國女孩,也因戰争就此工作。

沒有了工作的她,為了在那個戰争的年代活下去,隻能在炮彈的籠罩下,四處面試尋找工作。

一天她帶着履歷,去到自己原來公司大樓的中國銀行倫敦分行應聘。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這個時期的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在中國金融圈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當時中國負責海外業務的公司非常之少,而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卻是其中之一。

它不僅負責英國本土的業務,還管轄着整個歐洲與非洲大陸的銀行業務。

多利非常想入職這份工作,巧合的是,中國銀行倫敦分行這時也非常急缺人手。

因為他們負責的業務太廣了,每項業務也十分繁瑣,是以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多利,很順利地就被錄取。

她在入職之後,立即就着手負責櫃台的出納和其他金融業務,其中就包括給中國海員發放工資和彙款。

可每次看到這些中國海員,多利心裡總産生出同情之心。

這是為何呢?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原來,這些海員大多都是國民黨俱樂部裡的人,他們隻身在英國,好的沒學會,一些惡習倒是滿身都是。

吃、喝、嫖、賭樣樣不落下,大部分人都将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花在了這上面,而多利看着中國海員把剛領到的工資就随意揮霍。

既氣憤又同情,要知道此時的中國也正在遭受着侵略之痛,這些海員的家人多利完全是感同身受,此刻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家人的關心,還有金錢的支撐!

是以善良的多利在發工資時,經常會勸說中國船員不要再揮霍金錢,想想自己的家人。

如果他們能将自己賺的錢給家人寄回去,多利願意在自己的職權内,盡最大程度地減免彙款的手續費。

多利這樣的勸說往往沒有換來好的态度,她聽到最多的一句就是: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關你屁事)

但也有一些人聽從了多利的勸說,他們戒掉了不良嗜好,除了僅有的生活費,把剩下的全都彙給了家人。

多利也履行着自己的職責,她盡着最大的努力,幫助那些遠在海外的中國船員。

每當多利看到那些因為自己的勸說而迷途知返的人,她都會露出幸福的微笑,同時心裡也很有成就感。

就這樣一直持續到1944年,這時中國的抗日戰争迎來了最為關鍵的時刻。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而多利在這一年卻為了中國,自身招惹上了大禍!

02.相愛與正義

按照年份來算,多利已經在中行倫敦分行工作了4年,這期間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多利都備受同僚和上司的好評。

可在1944年冬天,她卻因為正義闖了大禍。

我們剛才也說了,此時的中國的抗日戰争迎來了最關鍵時刻,但多年的戰争已經讓中國的經濟千瘡百孔。

是以國民政府和紅十字會,都在世界各地設立了募捐箱,他們想讓華人華僑,在自身能力範圍之内,為國内的和平以及難民提供幫助。

當時中國銀行倫敦分行也設立了募捐箱,據多利回憶,他們在最顯眼的位置擺放了兩個。

一個是國民黨政府設立的,另一個則是紅十字會設立的。

本來這是一個好事,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些救國家于水火的錢,也敢有人盜取!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當募捐箱設立之後,每天都有愛國人士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為祖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政府和人民也是以籌集到了大量善款,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腐敗的國民黨居然将目光盯在了募捐箱之上。

多利偶然發現,管理募捐箱的國民政府官員居然中飽私囊。

他通過募捐箱大肆斂财,明面上打着慈善的口号,實際上則經常盜取募捐箱裡的善款。

善良的多利看到這一幕後十分着急,她不忍中國的救命錢,流入這個貪婪的人手中,于是她擅自下了一個決定!

每當銀行開門,她就偷偷地将國民黨政府的募捐箱藏在櫃台底下,這樣所有捐錢的人,就會把錢投放到紅十字會的箱子中。

而當銀行快關門時,多利才将櫃台下的國民黨募捐箱拿出來。

這種方法沒多久就被國民黨官員發現,氣急敗壞的他,直接以私藏政府募捐箱的罪名,扣到了多利頭上。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多莉

這個腐敗的國民黨官員,為了之後的财路不被影響,他堅決要求銀行的上司開除多利!

雖然銀行的上司與同僚心裡都明白,多利的本意不是這樣,但他們不想冒着得罪國民黨官員的風險,來挽留多利這一個外國員工!

是以銀行經理就同意了開除多利,然而就在這時,一位年輕的中國員工為了正義站了出來!

他不僅當着多人的面,控訴國民黨官員A錢的種種行為,還将多利的真實意圖講給大家,這感動了在場的衆人。

随後一位位銀行的員工依次站出來,隻為保證多利不被開除。

聰明的銀行經理看在這個場景,順勢撤回了開除多利的決定,然而這件事也造就了一對新人的結合!

男主角正是最初為多利發聲的人,他名叫劉本昆,畢業于清華大學,他原本是在上海的中國銀行工作。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劉本昆

由于工作能力優秀,1943年被派到倫敦分行。

來到這裡之後,他每天心系祖國安危,但劉本昆也知道,自己沒有什麼本事,隻能每天努力工作,為國家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也正是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途中,他發現了心地善良的多利,每次看到多利勸說中國海員把工資寄回家時,劉本昆心裡就被觸動一次。

是以當多利被冤枉時,劉本昆沒有袖手旁觀,也正是這次挺身而出,讓他與多利開始相知相愛!

此事發生之後,多利非常感謝劉本昆,同時兩人志同道合的思想,再加上都是年輕人,自然而然捅破了那層窗戶紙,兩人成為了戀人!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來到1949年,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劉本昆與多利在倫敦舉行了婚禮。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根據當時劉本昆家裡的習俗,女子婚後要跟随丈夫家姓,于是多利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劉道蕊”。

婚後兩人的生活非常幸福,雖然他們從小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來自不同的國家,種族也不同,但劉道蕊與劉本昆卻相處地非常融洽。

然而兩人除了是恩愛的夫妻,他們還是志同道合熱愛中國的勇士!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03.劉本昆夫婦奮力保護國有資産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此時國内百廢待興,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最要緊事情之一,就是讓新政府盡快接管國内的金融機構,穩定國内經濟。

此事由周總理親自主持,而中國銀行總部,則率先成立了總管理處。

随後他們通知中國銀行的各個海外分行,要求立即當機國民黨政府的相關财産,等待新政府的安排。

然而這一切看似簡單,可真是情況卻極為複雜。

就拿在倫敦的中國銀行分行來說,據原本中國銀行職員湯秉昆回憶:

“那時候有兩派,一派是歸屬北京的,另一派則是歸屬台灣的,很多是無法直接決定的,鬥争的都很激烈。”

而倫敦支行的銀行行長,就隸屬于中國台灣派。

當時他們銀行掌握着大量外彙,可這個行長看待新中國始終帶着有色眼鏡。

是以當總行的指令下來,要求當機所有資金時,中行倫敦分行的行長卻不願接受這個決定,反而他想要将所有的外彙存款偷偷轉移到台灣。

為了掩人耳目,行長首先找了個理由,将大部分銀行職員遣散回家,隻留下10名銀行職員,而此時的劉本昆也是其中之一。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他深知這件事的重要性,這件事一旦發生,無疑對于新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是以在這危機之刻,一場保衛國有資産的鬥争開始了!

其中劉本昆聯合了愛國且關系較好的4個人,他們偷偷商量如果才能阻止行長的計劃,同時他們還咨詢了當地的律師。

結果商讨出一個辦法,那就是他們五人以中國銀行的名義,在倫敦的彙豐銀行開立一個新的銀行賬戶。

如果想要使用這個賬戶,那麼必須讓這其中5人中的一個簽字才行。

就此,他們這個愛國小分隊成功守護了國家資産,而劉本昆也被總行任命為襄理。

也就是銀行的副經理,屬于管理人員,加上妻子也是銀行職員,在那個年代的倫敦發展得又非常快,是以兩人的生活漸漸也變得富饒起來。

他們在倫敦買了車買了房,日子過得很是舒服。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可偶然一次和國内好友的聊天中,劉本昆得知,現在的新中國急需人才。

一心愛國的劉本昆在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與自己的妻子商量,想要回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随後他向妻子劉道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将新中國如今的環境,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妻子。

如果是以前,劉本昆一定會直接買機票回國。

可現在不一樣了,他不是一個人,他要扛起整個家的責任。

從這些事來看,劉本昆不僅是熱愛祖國的一份子,同時他還是一個好丈夫。

幸運的是,劉道蕊也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妻子,她非常清楚如果和丈夫回國,他們将面臨的是什麼生活狀況。

但她尊重丈夫的選擇,同時劉道蕊也是一個熱愛中國的人,是以為新中國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她想看到的。

就這樣,劉道蕊答應了丈夫回國工作的請求。

看到妻子這麼懂事,劉本昆忍不住就往妻子額頭親了一下,接着緊緊将其抱在懷中。

正是他們兩人彼此深愛着對方,才能互相了解,才能相處得這麼和諧。

之後劉本昆給遠在中國的銀行上司寫了一份信,表明了自己想回國奉獻自己一份力量的想法。

可面對劉本昆的申請,總行上司卻一直沒有準許,這是為何呢?

原來,當時倫敦分行缺少像他這樣的人,國家在外的資産需要劉本昆來守護。

并且經曆了上次事件,倫敦分行需要重新招人讓工作走向正軌,是以總部暫時并不想讓他回國。

但總部向他保證,一旦倫敦這邊穩定,可以安排他立即回國。

劉本昆這邊一想也是,于是他這邊盡力讓倫敦分行恢複正常工作,同時積極尋找可替代自己的人。

然而在這期間,劉道蕊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決定!

那就是放棄了英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真真正正成為了一名中國公民。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那一年是1957年。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來到1967年,這一年在劉本昆的極力申請下,遠在中國的中行上司,終于同意了劉本昆回國工作的請求。

接到通知後的劉本昆,望着通知書雙手不停顫抖,他盼這一天已經非常久了,為了能夠盡快回國,劉本昆夫婦快速處理了他們在英國的所有固定資産。

其中就有一座他們攢了很久的錢,買的一座豪宅,如果找到合适的買家,這座豪宅不僅不賠錢,并且還能賺上一筆。

但為了能趕快回國,最終劉本昆将房子低價處理,僅賣了1.2萬英鎊。

而這一筆錢,正是周總理賬戶中的巨額存款。

可這明明是劉本昆夫婦的錢,為何會莫名其妙地跑到周恩來總理的賬戶中呢?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04.遊子歸國 支援國家經濟建設

劉本昆夫婦回國後,就職于中國銀行總部,薪資雖說遠不及英國多,但在當時的新中國,實屬于比較豐厚的。

兩人每個月的工資,完全夠日常的開銷,再加上劉本昆夫婦的平時也不怎麼花錢。

是以在英國的一些存款在他們手裡也沒處花。

同時在回到新中國之後,劉本昆夫婦看到彼時高速發展的中國,在很多領域都需要資金。

兩人在一番商量之後,決定将自己的賣房子的1.2萬英鎊捐給國家,這樣才能将錢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那麼這些錢究竟給誰,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呢?

随後他們就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總理,周恩來!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1967年6月,周恩來總理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的内容是這樣的:

“敬愛的周總理,我們今天通過銀行給您彙去 1.2 萬英鎊,這些錢是我們這些年來從工資内節省下來的。

我們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把這些陸續積累下來的錢交給國家,用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

但是由于我們還不很清楚,應該通過何人将這筆錢交給國家才穩妥可靠。

萬不得已,我們才将此事交您處理,因為我們相信您。”

在這封信中還夾雜了一張1.2萬英鎊的彙票,無疑這正是劉本昆夫婦寄去的。

而當周總理接到這筆捐款之後,立即對此做出了批示:

“個人存款名,國家不能收,要盡快查到捐款人,将錢退回去。”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可最終由于種種原因,捐款人一直沒有找到,因為在劉本昆夫婦寄信之初,根本就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住址等資訊。

他們就是害怕政府不要這筆捐款,是以盡管相關人員盡力去找,依然沒有找到寄信人。

在那個年代,1.2萬英鎊實屬一筆巨款,它要是按當時的匯率換算成人民币,價值高達82309元。

是以沒人敢決定這筆錢究竟放在哪。

這種情況下,周總理隻能将這1.2萬英鎊,暫時以個人的名義存到銀行,等哪一天找到這筆錢的主人,再将其還給他們。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可讓周總理沒想到的是,直到1976年他逝世,這筆錢的主人依舊沒有找到。

而在這期間,劉本昆夫婦一直過着勤儉節約的生活。

直到1997年,中國銀行在一次例行的内部審計中,發現了周總理的一筆神秘巨額存款!

經過查實,這筆錢正是劉本昆夫婦寄的。

而此時的他們已經退休了快10年,同時從1947年到1997年,銀行将這1.2萬英鎊換算成人民币,再加上30年的利息共計46.7萬元。

按照周總理之前的批示,将這筆錢退了回去。

可當中國銀行找到劉本昆夫婦時,他們卻拒絕了,劉本昆說,既然這錢都已經捐了出去,哪有收回的道理。

但從業人員極力勸說劉本昆夫婦收回這筆錢,因為此時的他們已經滿頭白發,劉本昆身體不好,經常需要住院治療。

兩人平日裡僅靠着終身俸勉強度日,現在正是用錢的時候。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可面對這樣的現狀,劉本昆夫婦卻堅持拒收這筆錢,而銀行的從業人員,則堅決要遵守周總理生前的批示,一定要把這筆錢還給它的主人。

就此雙方僵持不下,他們你來我往“交手”數次,可最終劉本昆夫婦還是拒絕收回這筆錢。

最終劉道蕊看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是以就提出一個建議:

“我提議以我丈夫的名義建立一個基金會,用來表彰銀行的優秀員工。 ”

就此,關于周恩來總理名下的這筆神秘存款,也終于告一段落!

誰都沒有想到,在這個故事的背後,居然隐藏着如此感人淚下的故事。

結尾

劉本昆和劉道蕊夫婦,早已将中國當做了自己的家,他們見證了中國幾十年的飛速成長。

除了他們,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長河中,有着無數道德高尚的愛國者,他們都為了民族前進的角度,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中國從一窮二白的農業國,發展到如今的世界強國,恰恰是劉本昆夫婦這樣千千萬萬的愛國者,用雙手鑄就而成的!

我們忘不了香港回歸之日,鮮豔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雄壯的國歌響徹神州大地,洗雪了百年恥辱。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我們忘不了戈壁灘上升起的磨菇雲,那是屬于中國的雲,它飄揚在祖國上空。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如今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以一定要繼承先烈的遺志,發揚中國的優良傳統,将信念一代一代永遠傳承下去。

周恩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巨額存款

往期精彩内容推薦:

揭露南韓财閥醜聞:父子“共享”同一女星,親兄弟為錢反目成仇

2004年任長霞葬禮,20萬百姓夾道送行,得知死因後衆人潸然淚下

2018年港大教授妻子失蹤後遇害,兒女卻替兇手求情,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