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作者:放開那曆史

1955年9月27日,國務院于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内,舉行了盛大的授勳儀式,這次授勳儀式,是為了表彰獎勵那些為新中國建設出過力的将領們。

獲得授銜的英雄們,或多或少都為國家作出過卓越的貢獻,或者是工作資曆深厚,才能得此殊榮。

不過有一個人情況比較特殊,這個人曾經參加指揮過多場戰役,幾度在戰争中負傷,險些喪命,就連授銜儀式舉行前夕,毛主席還去看望過他。

但就在此前,毛主席卻将他的名字,從原本的授銜名單中劃去,而這個為黨為民辛苦半輩子的人,最終沒能獲得授銜。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授銜儀式老舊照片)

這個人是誰?為什麼授銜儀式前,毛主席要将他的名額從名單中剔除?難道這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隐情?

【為黨辛勞大半生,最終卻未獲授銜】

這個人叫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在湖北黃安縣出生。

由于生在一個條件貧瘠的家庭,他從小就明白家中條件艱苦,是以,在讀書學習方面,李先念十分刻苦用功。

青年時期的李先念,無意中接觸到了革命思想,那時候的他意識到了自己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于是便積極投身到黨的工作中。

1926年10月,他參加了農民運動,次年,黃麻起義于黃安縣爆發,他義無反顧,投身于起義活動中,并在此期間擔任高橋鄉蘇維埃主席職務。

出于對黨的熱情和忠誠,即便黃麻起義最終失敗,李先念也不改初心,沒有是以氣餒和動搖,而是堅持跟敵人打遊擊戰。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李先念舊照)

1927年12月,李先念正式加入共産黨,此後他始終貫徹着革命精神,一直積極進取,任勞任怨,積極參與黨的工作。

1929年底,李先念轉到地方工作,1931年,他宣揚共産主義理論,三百多個有志青年被他的熱血打動,選擇追随共産黨的步伐。

随後,李先念帶領他們加入了紅四方面軍,而他本人也從地方轉到部隊工作,并擔任紅四方面軍第十一師三十三團的政治委員,那一年,他才22歲。

1932年10月,出于戰略原因,紅四方面軍需要從鄂豫皖根據地轉移陣地,他臨危不懼,指揮革命軍突破包圍,為大部隊成功開路。

但在随後的戰鬥中,他不幸遭遇意外,身負重傷,身體幾乎已經無法活動,隻能躺在擔架上,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盡管身體狀況已經如此糟糕,他也不願意放下手頭上指揮作戰的工作。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由于工作勤勞踏實,又忠心有能力,在同年12月,李先念被組織任命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會員。

李先念一直在戰争和鬥争中成長,參與了這一場場危及性命的戰役,他的軍事素養和指揮能力也獲得了質的提升。

在此後的戰鬥中,他依舊義無反顧、沖鋒陷陣,空山壩決戰、強渡嘉陵江戰役,每一場戰役他都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和堅定的勇氣,這些戰役在他的領兵指揮下,都取得了圓滿勝利。

正是在強渡嘉陵江一戰後,他第一次有機會見到了毛主席,也正是這一次見面過後,毛主席就在心裡記住了這個有才之人。

1935年6月,李先念所帶領的指揮部隊,和紅一方面軍順利會師,他将總結的現今戰局形勢,和紅四方面軍的情報,逐一報告給毛主席。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青年時期的李先念)

此前毛主席就聽過李先念的英勇事迹,如今見他談吐不凡、心思奇巧,便更加肯定這個人有見地、有潛力。

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揚和鼓勵,李先念更加身先士卒,在此後的戰役中散發光彩,發揮着自己的熱量。

随後的多年時間裡,李先念任西路軍指揮,參加了抗日戰争,侏儒山戰役、桐柏戰役等戰争都有他的身影,解放戰争時,他又指揮了中原突圍戰役。

這些艱險戰役能取得最終勝利,李先念功不可沒。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李先念被任命為武漢市市長、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等職務。

那時候的新中國百事待興,他和王任重分析局勢,處理問題,推動了武漢的經濟建設。

此後,他又擔任了武漢市荊江分洪委員會主任,在他的上司下,武漢人民努力奮戰,用一年多的時間建造了荊江分洪工程。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現在的荊江分洪工程)

1954年,湖北特大洪水暴發,這座剛竣工沒多久的防洪水利工程,在抗洪方面就發揮了巨大作用。

不得不說,李先念這個人着實有真才實幹:文能治洪水,武能上戰場,既能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又能指揮戰局赢下戰役。

不論何舉,都是解救人民于危難之間的行為,李先念在曆史篇章上,書寫留下的輝煌功績,不容任何人質疑。

就是這樣一個為國家貢獻付出半輩子的人,在1955年卻沒能得到任何軍銜表彰。

那麼,功績如此顯赫的一個國家功臣,為什麼後來沒有得以授銜呢?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李先念舊照)

【面對獎勵主動拒絕,一生廉潔奉公】

實際上,李先念未能被授銜,和刻在他骨子裡的那份廉潔奉公有很大關系。

在國家發展穩定以後,他這個為國家辛勞了半輩子的功臣,按理說,也應該得到表彰,然後好好地歇一歇,享享福了。

可或許是因為他為組織奉獻了半生,已經習慣了勞碌和工作,當國家一次次把獎勵和機會擺在他面前時,他也表現得毫不在乎。

比如1954年5月,根據彼時黨中央的需求,需要一些有經驗有能力的人去中央工作。

此前,國務院副總理陳雲先生聽說過李先念這個人物,對他的事迹和人品都有所了解,出于信任和欣賞,他推薦了李先念擔任财務部部長。

毛主席和周總理對李先念十分信任,鑒于他過去的工作成就,二人都認可也同意了這次推舉。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工作中的李先念)

但面對大好機會,李先念卻婉拒了這次任職機會,聽聞此事後毛主席有點意外,讓人勸說之後,李先念才同意擔任财務部部長。

後來,雖然李先念擔任了國務院财務部部長的職務,但他從未借此斂财,平日生活方面也十分節儉,就連日常生活,李先念也不會動家裡的錢,家裡的開銷都是讓妻子打理。

除此之外,李先念骨子裡的廉潔,也展現在家風上——他明确要求,不允許子女們經商。

從李紫陽的回憶能夠得知,他們家一共有4個孩子,但4個孩子平時都見不到父親,因為父親一直都忙着工作,可即便再忙,父親對他們的要求也很嚴格。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李先念女兒李紫陽老年照)

李先念教育他們,很多不該做的事情,堅決不能做,小到生活習慣,大到對未來的規劃。

比如曾經有人勸說李紫陽去做生意,但她的父親知道此事後,告訴她要珍惜當下,如今的生活已經很富裕了,不需要再去經商。

隻不過,李先念家裡哪裡能算得上什麼大富大貴呢?無非是他本人崇尚儉樸節約、不慕名利罷了。

李先念對生活品質沒什麼要求,是以他的日常生活十分簡樸,也從不講究吃穿。

新中國剛成立那段時間,他每天的早飯就是饅頭稀飯,一天也就午飯能吃上一頓葷菜,慢慢地,這樣的習慣就一直在李先念的生活裡延續着。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就這樣,日複一日,李先念一直過着樸實節儉的日子。

直到1955年授銜,毛主席想起來這個素日裡廉潔低調、為黨奉獻了大半輩子的李先念,想着也該有他的名額。

但那時候的他已經離開了軍隊,沒有擔任軍職,是以毛主席便找到李先念,詢問他對授銜的看法,想知道在他心裡對軍銜表彰的預期是怎麼樣的。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李先念再次拒絕了這次授銜表彰獎勵,他告訴毛主席,自己隻想把工作做好,其他什麼名利地位的都不重要。

毛主席明白李先念的性子,知道他這麼多年一直不慕名利,也不願意再一次“勉強”他,于是乎李先念便從軍銜名單中被“剔除”了。

是以,1955年授銜時并無李先念的名額。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李先念老年照)

【厥功至偉,授銜大将上将當之無愧】

由于授銜時,李先念身無軍職,又自願放棄了授銜,是以很多人不自覺地就忽略了這個革命英雄。

真要問,李先念應該獲得什麼軍銜的話?按照開國大将的标準,如果授銜,李先念毫無疑問必是大将,即便不能位至大将,也該是個上将。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不同意了:很多人認為,中原突圍戰中,正是由于李先念指揮上司出現失誤,才導緻我軍損失較重,最終的勝利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甚至有人覺得這樣的勝利不算勝利。

更甚者還有人拿李先念将軍和粟裕大将作對比,認為如果是“軍神”粟裕領兵指揮作戰,傷亡最起碼折半。

是以,有人認為李先念的功勞不至于讓他獲授大将和上将軍銜,頂多是個中将。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中原突圍戰模拟圖)

其實,針對李先念在戰争中的失誤,我們應該理性客觀地看待。

談起中原突圍戰,客觀來講,李先念确實沒有做到最好,但也不能忽略了最終的勝利果實。

李先念在晚年回憶起這段經曆時,表示“要正确評價中原突圍”,對于中原突圍戰中出現的失誤和責任,他從來不曾回避。

雖然,在此次戰役中我軍犧牲數萬人,但從蔣介石的日記中可以看出,中原突圍一戰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影響不可忽視:李先念上司的部隊有效牽制了國軍兵力,最終影響了國軍的戰略部署,為勝利争取了條件。

是以,我們要肯定李先念在中原突圍戰役中發揮的作用,不能因為一個人的一次過失,就抹殺其所有功勞,而影響李先念的一生,對國家和黨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除了中原突圍戰外,黃麻起義、土地革命、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每場戰役都有李先念的身影,按照這樣的經曆,他的條件完全符合開國大将的标準。

而對于有人将粟裕與李先念将軍作對比,這一點實屬沒必要。

拿一名革命英雄的拼死付出,和另一名革命英雄的戰績作比較,這是對曆史和先烈們的不尊重。

我們不應該拿粟裕大将和李先念将軍作比較,因為曆史沒有假設,二者都是無雙國士,都是我們應該銘記的英雄。

是以,念其一生功勳顯赫,李先念授銜大将或者上将,是完全有資格的。

當然,還是那句話,曆史沒有假設,李先念最終自願放棄了授銜,是以最後也沒有成為開國大将,這一點無法改變。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李先念舊照)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李先念沒能獲評軍銜,跟他的資曆、職務,以及在戰争中的失誤沒有任何關系,隻是因為當時他離開了軍隊,加之自願放棄,才沒能獲得軍銜。

即便如此,李先念後來也獲得了極高的成就,他晚年被當選為國家主席,位列政治局常委,擔任正國級職務,同時還獲得了“36個軍事家之一”的榮耀身份。

1992年6月21日,為國家付出了一生心血和汗水的李先念,于北京病逝,享年83歲。

結語:

李先念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多場戰役都是憑借着他的指揮才能,最終才得以扭轉戰局。

他這一生奉行簡樸,以至于放棄了不少原屬于他的榮譽和獎勵,但他的個性就是如此,不求名利,隻求能為黨群組織多出一份力。

李先念官至國家主席,戰功不亞于十大元帥,為何1955年未獲授銜?

(毛主席和李先念見面)

雖然1955年李先念沒有獲得任何軍銜,但後來跻身“36位軍事家”之一,後又被選為國家主席,官至正國級,足以證明他這一生輝煌的功績。

民族英雄,千古流芳,李先念這位革命英雄的名字,會永遠留在那些老一輩人的心裡,也會永遠被國家和人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