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尼路

說到紅極一時的國貨名牌,不少人腦海中都會浮現中黃渤在《瘋狂的石頭》裡那句經典的“牌子,班尼路。” 郭敬明曾經的小說裡也彰顯着它的地位:“我念初二了。我有了第一雙LINING的運動鞋。我開始覺得佐丹奴和班尼路是名牌的衣服。” 如今,它卻因一則罰款消息再度回歸大衆視野。讓不少80後發出一聲感歎:當初的 “牌子” 班尼路,到底怎麼了?
涉嫌生産、銷售不符合國家标準童裝
2022年3月23日,根據北京市大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的《檢驗檢測報告》線索,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廣州友誼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依法進行檢查。
經查,發現當事人在經營過程中涉嫌生産、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國家标準的童裝牛仔裙,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品質法》相關規定,遂于2022年3月25日立案調查。
經查明:2020年12月17日,當事人在市場采購并貼牌生産童裝牛仔裙7件,成本為62元/件,成本金額共計434元。随後當事人将上述童裝牛仔裙銷售給客戶,銷售價格為149.5元/件,共銷售7件,銷售金額共計1046.5元。
經遠東正大檢驗集團有限公司檢驗,上述童裝牛仔裙耐濕摩擦色牢度項目不符合GB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産品安全技術規範》B類标準,依據《2021年北京市大興區嬰幼兒及兒童服裝類産品品質監督抽查實施細則》,檢驗結論為不合格。
當事人生産、銷售上述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國家标準的童裝牛仔裙,貨值金額為1046.5元,違法所得612.5元。
當事人生産、銷售上述童裝牛仔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品質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構成生産、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财産安全的國家标準的産品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品質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生産、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國家标準的産品,并對當事人作出以下行政處罰:一、罰款2000元;二、沒收違法所得612.5元。
紅極一時的“初代”奢侈品牌
班尼路曾經是家喻戶曉的老品牌,初創于意大利。20世紀80年代,班尼路開始在香港經營,當時被譯為“賓奴”。1992年德永佳集團取得了BALENO商标所有權,并創立“廣州友誼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1996年,德永佳集團正式收購BALENO品牌,創立班尼路集團有限公司為控股公司。自此,班尼路開啟了國内休閑服裝的先河。
自創立以來,班尼路可謂是紅極一時,劉德華,王菲和黃曉明紛紛為其代言。2003年進入内地市場後,班尼路主打年輕路線,将目标人群定位在18歲—40歲人士,以男、女、中性的休閑服裝為主,加上一定的營銷路線,在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
在鼎盛時期,中國大陸有4044家商店。除了準确的定位,班尼路的成功還依賴于管道的優勢,一是與當地的國營商業企業合作成立合營公司,二是用特許經營的方式發展加盟連鎖店。
但随着國際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本土市場湧現大批時尚品牌、網際網路電商崛起,班尼路的危機悄然來臨。
國産服裝品牌的共同困境
随着消費更新,消費群體也在從80後一代,轉向更加注重時尚潮流的90後、00後。
令人惋惜的是,面對變化,班尼路選擇的是故步自封,不作為,不行動。過分相信自己原有的品牌戰略,從産品到店面再到企業文化都保持了最初的狀态。顯然這是一次戰略決策的失敗。當李甯都開始走向國際,走進時裝周時,班尼路的産品還是那幾款“經典”的款式,缺乏創新,跟不上潮流。店鋪裡面的陳列也是缺乏新意,給人的是擁擠,蕭條的感受。
随着服裝行業的發展,以優衣庫、H&M、ZARA、GAP為代表的國外快時尚品牌從2006年開始在國内加速擴張。這些快時尚品牌款式豐富,注重價性比,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在一二級城市快速向三級城市擴張,搶占了大量消費者。
而國産休閑品牌面臨大量進軍中國市場的國際快時尚産品與網際網路環境下,業績都大幅下滑,班尼路也未能幸免。2010年到2015年,班尼路遭遇了關店潮,6年裡關店約3000家,全國門店隻剩1000多家。
随着班尼路庫存壓力加大,無奈之下,隻能通過打折處理的方式快速回籠資金,但沒想想到,這一政策讓班尼路陷入了更尴尬的境地。因為全國範圍的長期的低價促銷,班尼路逐漸在國人心中形成了廉價、土的形象,其品牌價值也越來越低。
改革重生 拓展領域
面對如此尴尬的境況,班尼路痛定思痛,開始大舉改革。首先在設計風格上,班尼路颠覆了以前的産品設計,變得更加時尚和年輕。此外,更多的技術已經融入到面料中,力求穿着舒适。
為了扭轉本地和低檔的街頭小店的品牌形象,班尼路開始向一線和二線城市進攻,通過在主流商業圈推出新的形象店來提升品牌形象。自2020年5月開始,班尼路每月幾乎都會有1至2家新店開業,有時還會多達4至5家。不僅如此,班尼路還大舉進軍童裝市場。經過努力,終于在2019年,班尼路營收首次達到了30億。
雖然班尼路做了很多的改變,但“重生”之路也是充滿着重重阻礙的。資料顯示,班尼路母公司利潤雖恢複上漲,但日子依舊不好過。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團近日公布最新财報,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2018/2019财年,德永佳收入82.1億港元,同比減少3.76%。
在此前的2016/2017、2017/2018财季,該集團利潤分别下跌了54.4%和36.5%。雖然營業收入依舊下滑,但與前兩财季相比,德永佳集團的利潤獲得了正向增長。2022财年,德永佳集團營業收入41.72億港元,同比增長22.45%,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38億港元,同比下降1.14%。其中,便服及飾物零售及分銷收入隻占公司總業務的10% 不到。顯然,班尼路已經不是集團的主力收入了。
在外部快時尚品牌的沖擊下,國産品品牌生存壓力逐漸縮小是目前中國無法避免的行業現狀。如何在快時尚衰敗的趨勢下在市場上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如何應對需求越來越多元化的消費者,是未來班尼路要思考的問題。
拓展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品質法》第十三條規定: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财産安全的工業産品,必須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财産安全的國家标準、行業标準;未制定國家标準、行業标準的,必須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财産安全的要求。禁止生産、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财産安全的标準和要求的工業産品。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品質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生産、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财産安全的國家标準、行業标準的産品的,責令停止生産、銷售,沒收違法生産、銷售的産品,并處違法生産、銷售産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産品,下同)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