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盟對俄“禁油令”推遲,危機解除了嗎?“禁令”之下,誰最受傷?油價何去何從?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每經記者:李孟林 每經實習記者:鄭雨航 每經編輯:蘭素英

歐盟對俄“禁油令”推遲,危機解除了嗎?“禁令”之下,誰最受傷?油價何去何從?

圖檔來源:攝圖網-501522339

幾十年來,源源不斷的原油從俄羅斯這片寒冷的土地流入德國奧得河畔工業城市施韋特的一家巨型煉油廠,為數千名勞工提供了就業機會,也為首都柏林的市民帶來可靠的燃油以及溫暖的冬天。

但近日,歐盟開始推動對俄羅斯石油進口實施禁運,試圖以此進一步“懲罰”并制裁俄羅斯。對俄羅斯石油依賴度非常高的德國也一再強調禁運俄羅斯石油“箭在弦上”。

不過據央視網,當地時間5月2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在即将于本月底舉行的歐盟特别峰會上,各方不太可能在對俄石油禁運問題上找到解決方案。

“總體來說,歐洲占了俄羅斯60%的石油出口份額,若歐盟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後,俄羅斯原油的出口量可能減少,國際油價會繼續升高,這對全球的經濟體和石油消費國都是不利的,” 原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全球石油主管,現英國牛津能源研究所進階研究員Adi Imsirovic在電郵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匈牙利是目前唯一反對俄羅斯石油禁運計劃的成員國。央視新聞稱,匈牙利總理5月25日重申歐盟對俄制裁前須先解決匈牙利能源供應問題。

目前,全球閑置石油産能已不足2%。如若歐盟真的對俄發出“禁油令”,受傷的會是誰?全球油價又會有何表現?

歐盟的“分裂”

歐盟正在尋求擴大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禁運來自俄羅斯的石油。

不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5月24日在瑞士達沃斯論壇表示,她認為在歐盟峰會上不會做出禁止俄羅斯石油的決定。一位發言人表示,協定可能在幾天内達成,但也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按計劃,歐盟将于本月30日至31日舉行特别峰會,聚焦烏克蘭、防務、能源和安全等議題。

不過馮德萊恩也指出,歐盟委員會正和成員國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石油禁運是第六輪制裁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歐洲迄今針對俄羅斯采取的最嚴厲措施之一。

當地時間5月24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宣布,匈牙利将從25日零時起進入戰時緊急狀态。他同時重申,歐盟對俄制裁前須先解決匈牙利能源供應問題。

其實,自歐盟5月4日首次推出該提案以來,匈牙利就表示出了非常大的擔憂,該國政府的國際發言人佐爾坦•科瓦奇(Zoltán Kovács)在社交媒體上稱:“我們沒有看到任何關于目前提案的過渡計劃或保證,以及如何保證匈牙利的能源安全。”位于法國的歐洲電視新聞(Euronews)此前報道也稱,匈牙利政府認為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進一步制裁是一道“紅線”。

Euronews還了解到,除匈牙利明确反對外,意大利、希臘和奧地利也曾在歐盟提案磋商期間強調,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調整其能源供應鍊,而希臘、馬耳他、塞普勒斯、比利時和荷蘭也指出這份提案将給當地航運業帶來經濟損失。斯洛伐克則希望用一年的時間逐漸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進口,而不是直接“一刀切”。

而作為俄羅斯石油的主要消費國之一,德國曾是反對限制俄羅斯石油進口的國家之一,但近日其立場發生了轉變。按照德新社的說法,德國就對俄石油禁運轉變立場,原因在于其最近成功找到了替代石油供應方。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甚至在接受德國一新聞頻道采訪時稱,“如果歐盟委員會主席說我們排除匈牙利,在26個國家同意下那樣做(實施俄羅斯石油禁運),我将支援這條道路,但我還沒有從歐盟那裡聽到這個消息。”

恐陷入“兩敗俱傷”

對于歐盟成員國的“分裂”狀況,原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全球石油主管,現英國牛津能源研究所進階研究員Adi Imsirovic在電郵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現在歐盟内部情況看,很難完全禁止俄羅斯原油。歐盟的這些決定需要成員國的全票通過才能實施。”

馮德萊恩也曾稱,“整個歐洲對俄羅斯原油禁止并不容易,一些成員國嚴重依賴俄羅斯石油。”根據歐盟統計局的報告,2020年到2021年,俄羅斯都是歐洲最大的石油供應國。資料顯示,歐盟進口石油中有24.8%來自俄羅斯,2020年這一數字為25.7%。

即便在俄烏沖突情況下,歐盟在化石燃料問題上仍然十分依賴俄羅斯。位于赫爾辛基的非營利性智庫CREA最近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沖突爆發後的兩個月内,俄羅斯共出口了價值約660億美元的化石燃料,歐盟占這一貿易額的71%。

歐盟對俄“禁油令”推遲,危機解除了嗎?“禁令”之下,誰最受傷?油價何去何從?

俄烏沖突以來,俄羅斯化石能源出口情況 圖檔來源:CREA報告

另外,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大宗商品分析庫Kpler的資料稱,今年2月到5月期間,意大利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量達45萬桶,觸及2013年以來最高水準,是俄烏沖突之前的四倍。

如若歐盟真的禁運俄羅斯石油,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目前,俄羅斯對歐洲的石油出口為全球第二大雙邊貿易流(能源流)。如果俄羅斯石油被歐盟禁止,俄羅斯或将以更大的折扣(30%或更多)賣給亞洲的買家。但這對于歐洲内陸的煉油廠來說則是非常大的打擊。” Adi Imsirovic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認為,屆時歐洲諸國可能隻能通過其他方式進口石油(例如從美國、西非進口)來代替俄羅斯石油。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能源研究中心教授Greg Upton則認為,無論是對歐盟的煉油廠,還是俄羅斯的石油生産商來說,這都是個“雙輸”的局面。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稱,雖然俄羅斯可以把原本銷售到歐洲的石油銷售到其他地方(比如中國和印度等亞洲國家),但供應鍊的調整會有額外的成本。這無疑對俄羅斯經濟也會産生負面影響。

另外,記者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歐洲獨立的研究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曾釋出過研究報告稱,歐洲内部的石油基礎設施和煉油廠如果使用與俄羅斯不同品質的原油,生産效率會降低。

油市何去何從?

雖然目前成員國尚未達成一緻,但歐盟對俄的石油禁令似乎已“箭在弦上”。今年3月和4月,美國和英國已經分别正式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

自歐盟計劃擴大對俄能源制裁以來,全球油品供應偏緊預期大幅升溫,油價也不斷走高。據美國汽車協會(AAA)資料,上周,全美50個州的汽油價格有史以來首次突破4美元關口。英國皇家汽車俱樂部(RAC)的資料則顯示,5月23日,英國加油站的平均汽油價格飙升至曆史新高。無鉛汽油價格周一觸及每升169.61便士。

“總體來說,歐洲占了俄羅斯60%的石油出口份額,若歐盟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後,俄羅斯原油的出口量可能減少,國際油價會繼續升高,這對全球的經濟體和石油消費國都是不利的,” Adi Imsirovic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除了對俄制裁,Greg Upton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全球經濟正在從新冠導緻的衰退中複蘇,也導緻全球油價走高。

“世界上隻有不到2%的閑置石油産能。新冠疫情下航空業的石油消費量比疫情前縮減了250萬桶/天。如果航空業開始複蘇,石油行業必将面臨重大問題,”沙特阿美CEO阿敏•納賽爾近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警告稱,“我們正在經曆一場石油産能危機。在疫情封鎖緩和後,全球石油需求恢複增長,産能危機将會更加嚴重。”

在這種緊張的情況下,其他産油國則被寄予了諸多期望,以填補俄羅斯留下的巨大原油缺口。

據新華社報道,OPEC成員國中,沙特産能最為富餘,合計每天250萬桶左右。為平抑油價,美國近期已反複要求沙特在OPEC與非OPEC主要産油國協定生産配額之外單獨增産,但沙特對此并沒有理會,因而也不大可能聽從歐盟的增産呼籲。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沙特在俄歐石油博弈中一直尋求中立立場。

Abdulaziz bin Salman親王于5月23日接受《金融時報》的采訪時表示沙特希望與OPEC+達成一項其中包括俄羅斯的協定,并支援俄羅斯在OPEC+中繼續發揮作用。他同時表示,OPEC+應将政治排除在外。不過,關于其最新的生産協定,親王表示,鑒于市場的不确定性,現在确定其具體情況還為時尚早。實際上,自2016年以來,沙特一直通過OPEC+與俄羅斯協調石油的産出配額。

針對OPEC成員國對俄羅斯的鼎力支援,Adi Imsirovic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評論稱,OPEC花了幾十年時間才讓俄羅斯加入,他們不願意放棄與全球三大産油國之一的俄羅斯之間的關系。

“在未來,如果有另一個導緻石油需求下降因素出現(例如氣候變化),OPEC希望俄羅斯這個巨大的産油國能夠站在他們這一邊。” Adi Imsirovic進一步解釋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