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包拯包青天的官究竟有多大?放在今天相當于啥級别?

作者:複雜說曆史
包拯包青天的官究竟有多大?放在今天相當于啥級别?

在後世對古代曆史的研究中,有這麼一種觀點:當官無非分三種,一種貪官,一種庸官,一種清官。這三種官員除了第二種不大受重視以外,民間比較關注的通常是清官和貪官。而另一個極端的群體就是清官了,普通人對于他們的了解,基本來自史書或者根據史書改編的藝術作品。

提起清官,人們可能會想到武朝的狄仁傑,明代的海瑞等等。可是還有一位也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清官,他因為斷案厲害被人成為“青天”,而且因為名聲太大,朝廷不得不數次為他加官進爵,他就是包拯。他的官到底有多大?又相當于今天的什麼級别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包拯包青天的官究竟有多大?放在今天相當于啥級别?

龍圖閣大學士

正如平劇裡唱道的那樣:“包龍圖打座在開封府”。這裡面的包是姓,而龍圖則是他的官位了。包拯被封為龍圖閣大學士,大學士容易了解,就是文史類的官員。一般負責史書編纂,文學記述等方面的工作。

和翰林是同一系統,屬于清貴的官職。而重點在前面的龍圖閣,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宋代特有的一個機構,主要是用來放置前朝君主生前東西的。品級不算高,大概是從三品,也就是處在二,三品之間。

包拯包青天的官究竟有多大?放在今天相當于啥級别?

比如宋代常常出現在史書中的兩閣,天章閣和龍圖閣。其中天章閣是用來放置宋太祖趙匡胤遺物的,而龍圖閣則是放置宋太宗趙光義遺物的。遺物的範圍以先祖手書,畫冊,诏令等物品為主,由于大多是文字相關的物品,是以管理和儲存方面需要的大多是文學素養較高的人材。作為在其中供職的人來說,他們每天的工作職責也相對簡單。大多以看書,寫字為主,算是一個機關閑職。

而這種明顯是閑職的工作崗位,明顯更适合于那些不求官場飛黃騰達的人們,這些人大多是上了年紀,升遷無望的人。發展到後來,這個官職漸漸演變成為一個榮譽職位,雖然成為龍圖閣學士,卻并不必每天去那裡閑坐看書,但是相關的俸祿還是照付的。這種挂名領錢卻不用上班的規矩,也造成了宋代官員收入虛高,财政入不敷出的曆史基調。

包拯包青天的官究竟有多大?放在今天相當于啥級别?

開封府尹

府尹算是一地長官,通常在地方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可是在京城裡面就不算什麼了。但這其中有一個例外,就是開封府。因為開封是大宋都城,是以開封府尹基本相當于現代的首都市長。

這個官職就很微妙了,從品級上講,它級别不高,可能在京城裡面更高品級的官員一抓一大把;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為涉及到京城甚至皇城的安全,是以一般做這個官的必定是皇帝信任的人。

包拯包青天的官究竟有多大?放在今天相當于啥級别?

其實作在提到的開封府尹,在當時并不是掌管開封府的唯一官職。在宋代的時候,首都長官包括開封府牧,開封府尹,開封府少尹,權知開封府事等官職。其中的前兩位都是從三品,但開封府牧一般由皇太子兼任,是以大多時間是個虛職。

自少尹以下,都不足四品,說話力度有限,一切以府尹為尊。既然開封府尹這麼重要,是以通常是由親王擔任,比如宋太宗趙光義在趙匡胤在位的時候就是開封府尹,包拯以臣子之身擔任,表現出仁宗皇帝對他的信任。

包拯包青天的官究竟有多大?放在今天相當于啥級别?

從龍圖閣大學士到開封府尹,這兩個官職無論是否虛職,但都是從三品。但是作為一個從三品的“小官”,哪裡來的底氣讓包拯可以參與朝中大事,和王爺分庭抗禮,甚至指出皇帝的過錯呢?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宋代的行政級别了解問題。

職低而權重

在宋代,官員制度常常涉及到一個三位一體的概念,也就是官,職,差遣的差別。在後世的包拯碑文上,詳細記述了他的官職和差遣:他官至谏議大夫,職稱是龍圖閣大學士,而差遣最終達到了樞密副史。這裡的官,是個虛銜,用來決定俸祿的級别;職位也不是主要職責,而是代表官員等級;隻有最後的差遣,才是一名官員的實際工作内容和職責範圍。

包拯包青天的官究竟有多大?放在今天相當于啥級别?

在成為樞密副史前,在包拯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他的差遣都是權知開封府,後升到開封府尹,是以他的大多數工作内容都跟開封府的日常财政,治安和行政有關。

甚至可以說,隻要是發生在開封府裡面的事情,除了特别重大的事情需要上報朝廷,大部分的事情包拯可以有專斷之權。這樣在京城裡除了皇族,其他居住在城裡的各級官員的大事小情,都繞不開包拯,自然權利不小。

而縱觀包拯的一生,雖然官不過三品,可是擔任過的大多是實打實的實權官。比如他曾任正八品的監察禦史,雖然官職低,可是行使的卻是監督百官的權利,哪怕比他官職高的地方官員也會對他以禮相待。

包拯包青天的官究竟有多大?放在今天相當于啥級别?

後來他又調到三司使,掌管錢糧,最終成為樞密副使,算是進入了國防部,主管天下兵馬和打仗錢糧排程等等。由此可見,雖然他的級别不高,但是因為所在位置的重要性,也讓他有了更多機會參與到朝廷最高決策中來。他的官場軌迹,反映出宋仁宗對于他的信任和重視。

結語

綜上所述,在皇權本位的體制下,無論是貪官或者清官的出現,都需要合适的土壤和環境。而決定好壞結果的,大多跟皇帝本身有關。正如史書中常說的一樣,昏君配佞臣,如果一個皇帝一意孤行,貪圖享樂,那麼他最偏愛的臣子成為權傾天下的大奸臣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這也是封建王朝自身局限的一種表現吧。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