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遞業複蘇步伐加快

作者:中工網

來源:經濟日報

原标題:快遞業複蘇步伐加快

網購商品遲遲不發貨、已經發貨的快件被退回……4月份以來,受吉林、山西、上海等多地疫情影響,快遞業發展有所放緩,部分分撥中心和營業網點暫時停運,多地出現不同程度網絡中斷。

快遞業複蘇步伐加快

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一小區的居民從智能快遞車上取貨。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攝

從資料上看,影響更直覺。國家郵政局近日釋出的4月份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4月份,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241.3,環比下降3.9%。其中,快遞發展規模指數為286.5,環比下降11.8%。從分項名額看,快遞業務量同比下降11.9%,快遞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0.1%。

快遞物流關系百姓生産生活,關系國民經濟發展。專家表示,随着國家郵政局和各省(區、市)行業保通保暢工作機制的建立,停運的分撥中心和封停的網點逐漸恢複,行業運作穩步回升,快遞業複蘇有望加快。

行業複蘇迹象顯現

不久前,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先後釋出了兩批複工複産“白名單”快遞物流企業,分撥中心和網點的營運正逐漸恢複。

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局長馮力虎介紹,目前,已有20個主要分撥進行中心恢複了營運,涵蓋郵政企業、國内主要品牌快遞公司、跨境寄遞企業和外資公司。據統計,5月18日全行業攬收郵件快件業務量為253萬件,投遞業務量為214萬件,已恢複到平時日均水準的五分之一左右。預計到6月中旬左右,行業攬收水準将恢複到平時日均水準的70%左右。

“随着疫情逐漸平穩,我們的攬件和派件量也在慢慢恢複。”中通快遞上海奉賢東部網點負責人吳強說。

目前,江蘇、山東、河北、福建、浙江等地的攬收量和投遞量均有明顯上漲。全國停運分撥中心和郵件快件積壓數均大幅度下降,各地累計辦理郵政快遞車輛通行證已超過15.3萬張。在吉林長春,自4月24日起,主要品牌快遞分撥中心陸續複工,中國郵政、順豐、中通、極兔等快遞企業基本全面恢複營運。

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自4月24日以來,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回升明顯,已基本恢複至日均3億件左右。從分項名額來看,4月份,消費者快遞服務滿意度78.3分,同比下降0.7分。

“受疫情影響,快遞這種全程全網聯合作業的組織模式受到直接沖擊。”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分析說,近期,多地出現管控封控,快遞服務從幹線運輸到末端的收投均出現被動阻斷的局面。同時,從場地、人員到每一個快件,嚴格消殺、靜置等防疫環節成常态。多種因素交織,使得快件攬收、派發的時效均有所下滑,展現到資料上,就是相應名額的下降。

快遞物流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撐。本輪疫情發生以來,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的配送量大幅增加。以北京市為例,目前全市郵件快件日均攬收量近600萬件,投遞量約1000萬件,日均收寄量、投遞量均比疫情反彈前增長100萬件。

“最後100米”配送有新招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徐茂君告訴記者,結合廣大消費者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對果蔬等生鮮産品的需求,北京郵政依托農産品基地建設,采取“平台服務+産地直發+同城配送”模式,直接對接農産品生産基地,利用郵樂優鮮、郵政菜單、郵樂地方館等線上平台,持續為首都市民提供蔬菜水果訂購配送服務。同時,積極組織外省份郵政基地的農産品和知名品牌的批銷大單品,確定産品貨源充足、品質有保障。

如何将快件商品及時送達消費者手中備受關注。4月9日,北京市酒仙橋街道二街坊4号樓1單元被劃定為管控區。京東物流緊急在封控區外設立臨時站點,用短程接駁的方式将居民訂單以路區為最小機關,配送至封控社群,再由快遞小哥送貨上門。除配送物資外,快遞小哥還兼具志願者身份,為社群居民提供核酸檢測登記、秩序維護、運送生活垃圾等志願服務。

“通過這種‘短程接駁+志願服務’的末端服務創新模式,快遞小哥深入封控社群内部,為居民生活物資提供‘最後100米’配送,在有效保障隔離期間居民生活物品供應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封控社群内的物資配送效率。”京東物流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酒仙橋模式”已經在北京朝陽區雙井街道、勁松街道農光裡社群、建外街道光輝裡小區等多個封控社群内成功複制。

專家表示,“平台服務+産地直發+同城配送”模式、“酒仙橋模式”等新模式的衍生,是街道、社群與企業的聯合發力,也是一種由“數字+實體企業”摸索出來的線下抗疫新模式,不僅滿足了百姓生活所需,也暢通了從小區門口到居民家中的“最後100米”物資配送,讓配送流程更高效安全。

行業發展趨勢不改

快遞行業的正常運轉,是整個社會面實作複工複産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但受疫情影響,大陸快遞物流行業所受到的短期沖擊仍在持續。不少地方的消費者表示,最近快遞特别慢,有的甚至直接告知不能收發貨。

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快遞行業複工複産涉及鍊條長,受上遊平台、幹線運輸和末端網點恢複情況不一等多重因素影響,行業複工複産仍存在一些難點。比如,部分地區一線複勞工員仍在逐漸到崗中,人手不足,派件、攬收面臨不小挑戰;個别區域因疫情管控更新,無法進行最後一公裡配送,需要庫存區存儲配送滞留的貨物,導緻末端網點有較大壓力。

業内人士介紹,假設消費者網購的商品顯示已攬件,這說明收件位址附近的網點是正常運作的。因為隻有收件地的網點正常運作,“三段碼”才可以開,這意味着發件網點才能把快遞的運單打出來。至于收件人能不能成功簽收,還要看快件在運輸、中轉、配送等環節是否不受疫情影響。

“快遞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關鍵産業,已成為保障市場主體穩定供應及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循環作用發揮的生力軍,快遞發展受阻将對生産生活産生重大影響。”趙國君分析說,受疫情影響,快遞業生産凸顯了發展中産業鍊地位被動、服務體系融入性不強等掣肘問題,要抓住發展機遇,必須從頂層思維做出改變。

具體來看,快遞企業應從産業鍊上遊進行全面修複、補充與開發,摒棄同質化競争;各級各類部門要築牢防疫屏障,形成屏障保護下的科學發展;同時帶動應急預案的全面更新,為行業未來發展儲備各類突發事件處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應創新思維,以先進技術建設新型作業模式,使行業發展再上新台階。(記者 吉蕾蕾)

責任編輯: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