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裡蘭卡之後,拉美會是世界債務危機的第二塊多米諾骨牌?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嚴若玮 步少華

近日,斯裡蘭卡政府正式宣布暫時中止償還外債,510億美元外債處于違約狀态。斯央行資料顯示,截至3月底,斯外匯存底已不足20億美元,遠低于今年應償還的70億美元。斯經濟在新冠疫情中遭受較大沖擊,俄烏沖突和美聯儲加息又加速其“爆雷”,使其陷入1948年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與此同時,其他新興國家經濟壓力也在不斷加劇。3月以來,土耳其、埃及、突尼西亞等國通脹高企,匯率暴跌,面臨債務違約。4月初,黎巴嫩宣布其央行和中央政府破産。

拉美國家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有資料顯示,截至4月中旬,秘魯美元債券已成為僅次于斯裡蘭卡的全球表現第二差的債券,今年内已跌逾10%。哥倫比亞、阿根廷、厄瓜多、烏拉圭等衆多地區國家的外債負債率均已突破50%,遠超20%的國際安全線水準。貝裡斯、格瑞那達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世界銀行列入債務問題嚴峻、甚至可能無力償還外債的國家。薩爾瓦多、多米尼加和哥斯達黎加等國的外債比重也在持續增加。在此背景下,人們不禁猜測,斯裡蘭卡式債務危機是否有可能會很快在拉美普遍上演?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斯裡蘭卡債務危機是内外因互相疊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内部來看,内戰、恐襲和政府規劃失誤等内因使其外債問題長期累積,難以改善,逐漸成為斯發展曆程中的“頑疾”。從外部來看,疫情使得斯旅遊、僑彙、茶葉和服裝出口等支柱産業慘遭打擊,國家外匯存底告急;俄烏沖突又進一步打擊了斯能源進口,加劇物資短缺局面,迅速推高通脹;近期美聯儲加息更是令斯外彙市場幾近崩潰,外債不堪重負。

雖然原因看似千頭萬緒,但歸結起來看,斯裡蘭卡危機的最直接動因還是源于該國經濟體系過度外向,風險敞口大,再加上政府不重視外匯存底的管理與積累,以至于在危機發生時無法及時構築起有效的“防火牆”。上述特點在廣大開發中國家比較普遍。這無疑增加了斯裡蘭卡式危機在其他國家被複刻的可能性。

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局多米諾骨牌遊戲中誰會是倒掉的第二塊。作為世界傳統的高債務風險地區之一,拉美自然難逃被波及的可能。與斯裡蘭卡類似,拉美的經濟體系也具有高度的外向型特征。地區各國高度依賴具有比較優勢的大宗商品出口,經濟獨立性、政府控制力差,世界經濟發生任何風吹草動都極易對其造成影響。近年來,随着疫情、供應鍊中斷、俄烏沖突和美聯儲加息等諸多外部風險因素不斷聚集,拉美國家的風險敞口正不斷打開:疫情導緻财政惡化、供應鍊危機,俄烏沖突推高通脹水準,美元加息造成本币貶值及資本外流,無疑都對拉美近年來本已高企的債務水準施加了更大的壓力。有資料顯示,拉美地區的整體公共債務水準已從2019年的68.9%升至2020年的79.3%,地區平均外債負債率在2021年甚至已觸及51.8%高位,名列開發中國家前茅。地區債務水準繼續走高已成為未來“肉眼可見”的大機率事件。

然而高債務水準并非就一定會和債務危機劃等号。需要看到的是,與斯裡蘭卡等近期經濟發展出現較嚴重動蕩的開發中國家相比,拉美國家的情況要稍顯樂觀。

一方面,拉美多國資源禀賦強,政府财政狀況較為穩健。對于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等大宗商品出口國而言,俄烏沖突後的糧食、能源、有色金屬價格上漲反而利好其外貿出口,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沖通脹帶來的經濟壓力。相對充足的外匯存底也制造了較為安全的緩沖空間。例如秘魯美元債券雖表現低迷,但外匯存底占GDP比重仍超30%,儲備總量在南美僅次于巴西。

另一方面,阿根廷、厄瓜多、蘇利南、巴貝多等債務水準“名列前茅”的國家近年來剛剛與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協商進行了債務重組,短期内重複違約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也許是看到了拉美國家所具備的上述“優勢”,國際資本近期非但沒有大規模逃離,反而卻出現了向本地區反向流入的情況。國際金融協會(IIF)近期即表示,3月份約有108億美元的金融投資流入拉美國家,這是近一年未見的龐大月度現金流。

不過盡管如此,仍不能完全排除債務問題在部分拉美國家“爆雷”的可能性。與南美洲資源型大國相比,中美洲加勒比地區的小微型開發中國家經濟規模小,結構單一,脆弱性強,發生債務問題的風險更高。其中,薩爾瓦多就因近期經濟金融狀況惡化,被外界猜測極有可能成為拉美第一個發生債務問題的國家。

近來,薩債務水準持續攀升,其外債負債率已達近80%,短期債務與外匯存底比值更是突破75%高位。在此背景下,薩政府仍拿出大量外彙投資比特币,引發了國際金融機構的嚴厲質疑與批評。比如信貸評級機構惠譽就于今年2月将薩“長期外币發行人評級”降為“CCC”垃圾級。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認為,拉美,尤其是拉美大國在短期内爆發斯裡蘭卡式債務危機的風險總體上仍處于可控範圍,但個别中美洲加勒比小國“踩雷”的風險則不能完全排除。在本輪全球債務壓力測試中,拉美或将有望取得及格以上成績。

(嚴若玮、步少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拉美所)

責任編輯:朱鄭勇 圖檔編輯:朱偉輝

校對:劉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