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國爆發猴痘,意味着什麼?

作者:光明網

近日,英國、美國、西班牙等多國報告發現猴痘病例。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随着監測範圍的擴大,不排除未來發現更多病例。

猴痘是一種人獸共患病。1958年,歐洲科學家從實驗室的猴子體内分離出猴痘病毒。該病毒與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等同屬正痘病毒科,臨床表現也與天花類似。

雖因猴子得名,但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是松鼠、兔子等齧齒類動物。自20世紀70年代首次證明人感染猴痘病毒後,這種病毒主要在非洲傳播,直到2003年美國出現猴痘疫情。此次多國出現病例,反映出猴痘病毒正在擴大其地理傳播範圍,不斷增強傳播能力。

截至目前,大陸未報告發現猴痘病例,也沒有報告在動物宿主上發現猴痘病毒。由于大陸嚴禁入境攜帶除貓狗外的所有動物,是以通過動物傳入的可能性不大,但仍需加強動物檢驗檢疫及入境人員監測。

01

猴痘具備天花“烈性”的可能性極小

5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召開技術咨詢小組會議,讨論有關猴痘的應對政策。據悉,全球目前約有80名猴痘确診病例以及50名疑似病例。世衛組織表示,随着監測範圍的擴大,可能會發現更多病例。

“提及猴痘病毒,大部分人可能比較陌生。”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重要人獸共患病毒病跨種感染與傳播機制”首席科學家譚文傑說,事實上,它與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等同屬正痘病毒屬,這些病毒在抗原性、生物學特性、形态、結構等方面十分相似。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也與天花存在相似點。比如,感染者初期為全身性紅斑或皮疹,随後發展為軀幹部、臉部、手掌和腳掌的丘疹,丘疹再發展成為囊疤,形成膿疤并結痂,通常皮疹出現10天後結痂脫落。

雖有諸多相似之處,但譚文傑指出,在臨床緻病性及感染傳播特性方面,它們并不相同,這意味猴痘成為天花那樣的烈性傳染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首先,從傳播途徑看,猴痘傳播主要是人類被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動物咬傷,或接觸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動物的體液、分泌物和血液,人際傳播則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屬于有限人傳人。而天花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是以,猴痘在人際傳播的“效率”遠低于天花。其次,雖然感染後的症狀類似,但猴痘的症狀明顯輕于天花,部分猴痘感染者全身性紅斑或皮疹并不明顯,呈局部或自限性。

“但也不能放松警惕。”譚文傑強調,人類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隻要人群中天花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水準,既能阻斷病毒傳播,也能消滅其生存空間,使其無處遁形,這也是人類能夠通過接種疫苗消滅天花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齧齒類動物及很多野生動物都是猴痘病毒的宿主,點多、面廣,防控難度大,加之猴痘病毒不斷變異(目前分為西非進化支和中非進化支,前者病死率約為1%,後者則可達10%),是以決不可輕視。

02

外防輸入是重點

那麼,對猴痘有何應對之策呢?

譚文傑表示,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原則是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黃金法則”。目前,大陸已建立了多種可用于猴痘早期診斷的基因檢測技術,比如熒光定量實時聚合酶鍊式反應檢測技術,可在3小時内對痘病毒做出早期篩查診斷,結合新一代測序方法,不僅可在24小時内鑒别樣品是否為猴痘病毒或其他痘病毒(如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等),而且可對猴痘病毒的來源與傳播鍊進行分子溯源。“中國疾控中心已制訂了《猴痘疫情應急處置技術方案》,儲備了猴痘分子檢測試劑并對各省市疾控專業人員開展了猴痘核酸PCR檢測教育訓練。”譚文傑說。

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的相似性可形成交叉免疫,在實踐中,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的預防有效率達到了75%~85%,是以,對于高感染風險人群或疫情輸入地區人群,研判風險後可适時依需進行應急接種。據外媒報道,西班牙等國已購買了數千支天花疫苗。“大陸長期進行天花疫苗的應急儲備,可随時提供上百萬支天花疫苗應急接種。”譚文傑說。

此外,目前治療猴痘尚無特效藥,主要為抗正常病毒藥物治療結合對症支援治療,患者需注意補充水分和營養。此外要加強護理,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膚清潔,可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性感染。

“大陸未報告發現猴痘病例,也沒有報告在動物宿主發現該病毒。目前的重點是外防輸入。”譚文傑說。美國2003年暴發猴痘後,為防止疫情輸入,原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出通知,對來自疫區的人員進行嚴格檢疫,對可疑猴痘病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禁止來自疫區的可能傳播猴痘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入境;對來自疫區的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行李要實施嚴格的檢疫查驗、衛生監督和必要的除鼠處理。

進入大陸國境的旅客隻允許攜帶貓和狗這兩種伴侶動物且一名旅客隻能攜帶一隻,嚴禁進口松鼠、兔子等齧齒類動物。是以,猴痘由入境旅客攜帶的動物傳入的可能性不大。但國境口岸檢疫人員不能是以放松,要對來自猴痘疫區的人員、動物、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郵包進行嚴格的檢疫。

專家表示,大陸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猴痘監測體系,利用國境口岸檢驗檢疫系統疫情資訊網絡體系,密切關注國外疫情動态,及時向各口岸檢驗檢疫機構通報美國猴痘疫情,以便及時制定應急控制措施。各地檢驗檢疫部門還應與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共同建立針對猴痘進行預防、排查、轉運、診斷、救助和治療的防控體系,全面做好猴痘防治工作。

03

猴痘從非洲到美國

人類在20世紀70年代才在非洲中西部的國家首次證明和報道了人感染猴痘的病例。此後,猴痘主要分布在非洲熱帶雨林地區,在這些疫區存在着猴痘病毒宿主。薩伊、賴比瑞亞、喀麥隆等國都曾報告過相關疫情,且全年均有發病,以7—8月為高峰。“該病毒在非洲造成的危害較重,也與當地營養狀況低下相關,加之非洲地區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持續升高,而猴痘病毒對免疫缺陷個體的危害更大。”譚文傑說。

自出現人感染猴痘的病例以來,非洲地區發生了多次流行,特别是1996年2月至1997年10月,剛果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疫情,确診病例達511人。

2003年的春天,情況有所改變。猴痘在美國暴發,這意味着猴痘病毒首次登陸西半球,亦是非洲大陸之外首次報告猴痘病例。彼時,美國共确診了47名人感染猴痘的病例,主因就是進口動物感染。流調最終追溯到一家寵物店,從加納進口的800隻小哺乳動物中有1隻甘比亞巨鼠、2隻條紋松鼠和3隻榛睡鼠感染猴痘病毒,并且傳染給被共同飼養的草原土撥鼠而導緻人的感染,進而引發疫情。

04

警惕痘病毒新動向

多位專家表示,透過此次事件,痘病毒的新動向值得警惕。

痘病毒為了成功感染宿主,通過大量釋放感染性病毒粒子以限制宿主免疫系統的識别和損害,進而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病毒感染宿主的範圍及緻病力,這種機制在其他病毒上是很少見的,有其獨特性。目前猴痘、羊痘等在國外普遍流行、危害嚴重,同時近年來也出現了流行病學和臨床症狀不同尋常的自然流行病毒株。原來認為具有嚴格宿主特異性的病原已被發現有宿主譜廣泛化的現象,并且證明多種齧齒類動物是其儲存宿主。原來認為痘病毒在所有病毒中是病原核酸最保守的,現發現已有整合其他病毒核酸的重組病毒株,如高緻病性禽痘病毒。

相關專家表示,自宣布消滅天花以來,全球已停止天花免疫接種30多年,其後出生的人群都缺乏相應的免疫力,屬于易感群體。即使已接種過牛痘疫苗的人群,免疫力也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天花的根除,很多國家放松和忽視了對包括天花在内的痘病毒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一旦天花或其他感染人的痘病毒病暴發或出現生物恐怖主義威脅,後果将不堪設想。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近年來加強了對痘病毒的基礎研究與防治新産品的研發投入,并準許了幾種猴痘(或天花)的新型疫苗與抗病毒藥物上市應用。大陸也應高度重視,科學布局,加強對人獸共患痘病毒病的基礎研究、技術儲備及國際合作,主動監測,提前預警,防患于未然。

轉自:健康報

來源: 河南教育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