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衛君發了多期
“舌尖上的推文”
是誰還沒看?ð
點選下方連結可回顧↓

ð【提醒】吃貨注意!路邊常見的這些東西千萬别吃,有毒!
ð¥【養生】夏季“第一瓜”:消暑、降脂……好吃又便宜,錯過太可惜
ð
【無西瓜,不夏天】一年吃掉16000000000個西瓜,挑瓜大法送上!這種西瓜别吃→
ð¥£【養生】趕緊收藏!超超超配的中藥CP,有愛又健康~
ðµ【全民營養周】考考你:得閑飲茶,點飲先健康?
ð¦
【蝦蝦大笑】啤酒小龍蝦,夏日樂開花!“蝦黃”能吃嗎?體内有寄生蟲?醫生一聽急了...
民以食為天
腸粉、河粉、米粉……
從早餐到宵夜
廣東人都無法抵擋
“嗦粉”的誘惑ð
今天
廣衛君又來關心
關于“吃”的那點學問了
廣東省近日持續降雨,天氣濕熱,是椰毒假單胞菌的活躍期。為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5月23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釋出消費提醒,河粉、腸粉(卷粉)、涼皮等濕米粉以及泡發的銀耳、木耳等食品,在高溫潮濕天氣下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産生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風險增大。
濕米粉保存期限一般為24小時
超過保存期限請勿食用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選購濕米粉等食品時要選擇正規管道。要認真閱讀産品标簽,留意産品感官性狀和保存期限。
在選購河粉、腸粉(卷粉)、涼皮等濕米粉時,尤其是散裝銷售的,要根據産品原包裝上的生産日期、保存期限、儲存條件等資訊,現場檢視銷售的産品是否符合包裝标示要求,明晰所購産品的生産廠家、生産日期、保存期限等關鍵要素。
濕米粉應低溫儲存,且要在其保存期限内食用完。
食用濕米粉、木耳等
謹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濕米粉保存期限一般為24小時,但由于現在的濕米粉生産工藝變化,超過保存期限的濕米粉感官性狀仍然正常,且不會有發酸發臭等變質性狀,會給人造成可以繼續銷售或食用的錯覺,然而這類濕米粉卻可能已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進而産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後引發中毒的風險将大大增加。
是以無論是食品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應該按照保存期限銷售或食用濕米粉,對于過期食品要堅決予以廢棄處理。
同時,椰毒假單胞菌也可能在泡發木耳、銀耳上繁殖,進而産生米酵菌酸毒素。
是以,食用泡發木耳、銀耳等菌類前應檢查其感官性狀,發現受潮變質的不應食用;泡發木耳、銀耳等菌類時間不宜過長,泡發後應及時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銀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别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鮮木耳。
發生疑似中毒應盡快催吐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少數為1至2天。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适、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
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
如果發生疑似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盡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并及時送醫院救治,對症治療。
揭陽曾有11人吃粿條後
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症狀,1人搶救無效死亡
2020年7月28日,揭陽市惠來縣神泉鎮發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當天中午,神泉鎮11位顧客在“石頭腸粉店”食用河粉(俗稱“粿條”)後,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5人送醫治療,其中1人經全力搶救、醫治無效去世,2人病情較重,2人病情穩定,另有6人因症狀較輕,在居住地治療觀察,病情穩定。
該批河粉(粿條)生産廠家為汕頭市潮陽區群利食品廠,惠來縣将相關情況向潮陽區市場監管局通報并商請查處後,該食品廠已于2020年8月1日被查封。
黑龍江雞西曾有9人食用“酸湯子”
全部死亡
2020年10月19日中午,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最後一名傷者,經多日救治無效,不幸去世。至此,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據了解,2020年10月5日早上,該家庭成員親屬共12人參加了聚餐,家裡長輩9人全部食用了酸湯子,3個年輕人因不喜歡這種口味沒有食用。中午,9位食用了酸湯子的長輩陸續出現身體不适,并送往醫院治療搶救。10月10日,經搶救無效造成7人陸續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數升至8人。19日,最後一名傷者離世。
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一種粗面條,當地稱之為酸湯子。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釋出的消息,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采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産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提問(舉起手)
這是啥病菌啊?
好像很危險的樣子......
跟廣衛君一同了解↓
01 什麼是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
椰毒假單胞菌是大陸學者于1977年發現的一種高緻死性食源性緻病菌。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面亞種會産生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米酵菌酸,食入該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動物中毒,嚴重者可緻死亡。米酵菌酸是一種小分子脂肪酸,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産生損害。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100%。
02 哪些食物易引起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引起的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食品因天氣炎熱、潮濕,貯存不當而變質。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為發酵玉米面制品、變質銀耳及其他變質澱粉類(糯米、小米、高粱和馬鈴薯粉等)制品。大陸近幾年發生的中毒事件看,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湯圓和以糯米泡制後做成的吊漿粑、河粉等食品為主,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
03 如何預防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
⭕選擇正規管道購買上述食品。在選購河粉、米粉(線)尤其是散裝稱重的濕河粉、米粉(線)時,要确認産品生産日期、保存期限;在選購木耳、銀耳或其他谷類發酵制品、薯類制品時,建議選擇具備正規資質的食品經營者進行購買。
⭕注意貯存時間并及時食用。濕米粉、銀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儲存不當受到污染産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熱烹制也無法消除,食用後仍可引起中毒。是以,濕米粉要冷藏儲存且應在當天食用完。泡發木耳、銀耳前應檢查其感官性狀,發現已受潮變質的不應食用;泡發木耳、銀耳時間不宜過長,泡發後應及時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銀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随意采食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别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鮮木耳。
⭕制備發酵面米食品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要保證食物無異味産生,一旦發現粉紅、綠、黃綠、黑等各色黴斑,就不能繼續食用。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幹成粉;貯藏要注意通風、防潮、防塵。
注意食品安全!
轉發,提醒家裡人!
來源:廣東省市場監管局、中國品質新聞網、廣州日報、人民網科普、央視新聞、羊城晚報、佛山疾控
編輯:溫嘉林
責編:陳廣泰
你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