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希望的田野上 | 涓涓流水彙成江河

文 | 宋懿

在我的辦公室裡,挂着一幅中國畫。尺幅不大,約有5個平方尺。她看起來并不靓麗,隻有黑、白、黃三色。她描畫的對象不是名山大川、珍禽異獸,她甚至不是畫家本人的真迹,隻是一幅複制品。但她對我來說有着十分獨特的意義和緣分,她伴随我的金融職業生涯和業餘學藝之路,如草蛇灰線般的在過去的時空裡時隐時現,綿延至今。

在這幅畫的右上角空白處,豎着題寫三行文字,最右行是“涓涓流水彙成江河”,中間是“庚午年新秋應”,左邊是“山東省工商銀行之命寫此啟後”,并在“寫此”和“啟後”兩字左側钤蓋兩枚印章“魏”“啟後”。這是一位名叫魏啟後的畫家在庚午年(1990年)初秋,根據中國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的命題創作的作品。那麼魏啟後是誰?他又為什麼應山東省工商銀行之命題而作畫呢?

在希望的田野上 | 涓涓流水彙成江河

(魏啟後先生(左)與啟功先生合影 )

提起魏啟後先生,在全國書畫屆和山東省金融界可是一位鼎鼎大名的“大家”。他1920年生于山東濟南市,早年就讀于北京輔仁大學中文系,課餘兼習書畫,受教于溥心畬、溥雪齋、啟功諸先生,受宜良多。後從事金融工作,公餘之暇多與書畫界交遊,廣結墨緣,以書畫自娛。山水竹石法宋元文人畫而自有新意。書學二王初唐及北宋諸家,真書多隸意,草書多章草法,行書近米元章。

1981年、1989年兩次訪日并舉辦書畫展覽,獲日本白扇書道會最高特别獎。作品在國内外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均有收藏。魏啟後先生曾任中國書協理事、創作評審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書協名譽主席、山東畫院顧問。

他的書畫藝術不僅赢得季羨林、啟功、歐陽中石、沈鵬等前輩大家的推重,同時赢得了千千萬萬書畫愛好者的尊崇。魏老一生不以書畫為業,卻獲得了更大的藝術自由,規範嚴謹的金融事業和浪漫從心的藝術表達在他這裡達到了完美的平衡。魏啟後先生1980年在中國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離休,2009年12月9日因病在濟南去世,享年90歲。他在世時常說:“我不是‘職業畫家’,我是屬于金融屆的”。德高望重名滿天下的老人家,每當提到他曾經工作過的機關,總是那樣一種拳拳深情。

作為一名供職于山東省工商銀行的後輩,我對魏啟後老前輩的這幅畫非常感興趣,查閱了很多檔案資料,努力追尋其背後的時代背景和印記:1984年12月24日,人工兩行分設,山東省工商銀行正式成立,承接了原來由人民銀行辦理的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其中儲蓄業務開辦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儲蓄三大儲蓄業務品種。

之後,在鞏固發展傳統業務品種基礎上大力創新儲蓄業務品種,陸續開辦了定活兩便儲蓄、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有獎儲蓄、保值儲蓄、儲蓄存款異地托收、儲蓄存款異地通存通兌、儲蓄旅行支票、個人彙款、定額彙票、個人支票、工資轉存、代發工資等一大批新品種、新業務。同時确立了存款立行的戰略和“存款第一”的基本方針,堅持“行長抓、全行辦、言必及存”,采取增加儲蓄網點,發展儲蓄聯辦代辦,實行儲蓄承包責任制,創新産品和業務品種,推行優質服務,實施網點電子化建設等措施,全行上下奮力組織存款,多管道籌集資金,并大規模開展了儲蓄業務宣傳。

特别是1986年2月15日,省行在濟南珍珠泉禮堂舉行“有獎儲蓄活動”盛大開獎儀式,當場中得電視機、電冰箱等當時屬于“幾大件”獎品的客戶喜笑顔開、奔走相告,氣氛很是熱烈。時任山東省副省長張敬焘先生也到會祝賀,鼓勵這一“新生事物”。

在全行大力發展儲蓄的火熱形式下,書畫藝術作為良好的宣傳媒介,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85年3月,省行在省農展館舉辦“全國儲蓄書畫展”。1990年4月,舉辦“全省儲蓄書畫展”,營造了濃厚的氛圍。全行圍繞儲蓄增收工作的多措并舉和群策群力轉化成為了儲蓄存款增長的強勁活力,全行儲蓄存款實作了連年大幅度增長,1988年餘額過百億元,1991年餘額突破200億元。魏老這幅畫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涓涓流水”象征着全行上下奮力組織存款,多管道籌集資金的生動局面,“彙成江河”則表現出儲蓄存款連年增長,強勁态勢盛況喜人。

徜徉于漫漫曆史長河,可以發現,金融與書畫幾度交相 輝映,結下了不解之緣。翻開近現代諸多書畫名家的人生履曆,總能找到他們與舊時銀行、錢莊之間有着或深或淺的緣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書畫作為一種為廣大群衆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也被銀行廣為采用,一批遐迩聞名的書畫大師應邀揮毫潑墨,将儲蓄利國利民的主題演繹的鮮活而深入人心,魏老無疑就是其中的身體力行者。

在希望的田野上 | 涓涓流水彙成江河

(魏啟後先生1990 年為山東分行作畫《涓涓流水彙成江河 》)

讓我們來靜靜的欣賞下這幅畫吧!曾見過很多類似題材的畫,多數采用傳統中國畫“散點透視法”取景——崇山峻嶺中深藏的汩汩泉水形成涓涓小溪蜿蜒而下,形成美妙的曲線,順勢流入到山下大江大河中。有的還畫出了江河奔騰向前彙入遠方的浩瀚大海,海上波濤洶湧,天上一輪紅日蓬勃直上、光芒四射,畫面着實磅礴大氣。然而,魏老卻一反這種常态化思維創作模式,采用了類似西洋美術中的“焦點透視法”取景,将創作對象聚焦到近處的幾處景物上,采用“三段式”構圖,前有高低錯落的兩棵小樹,中間是一方平靜如鑒的水塘,後面是錯落起伏的坡石。坡石輪廓線的高度恰好在整幅畫面的“黃金分割線”上,坡石後面的大片空白是水、是煙、還是天?留給人無限的想象。

其實,這種畫法在魏老崇尚的元人繪畫中是大量存在的,如“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代表作品之一《六君子圖》就是這樣的格局,雖然沒有大山大河大江大海縱橫捭阖的氣勢,但平遠的景緻給人甯谧安然、飄然出塵的感受。

從用墨用色看,這幅畫僅使用了水墨和赭石色,樸實無華。但就在水墨淋漓、墨迹洇染中竟然出現了奇妙的透明感,墨分五色使黑色調不單調,自然的分出了樹的層次。樹幹的“粗線”與樹葉的“細面”、坡石橫向的“塊面”與細流的縱向“細線”都形成鮮明對比。在靜谧的畫面中,從涓涓流水線條曼妙的律動中,讓人分明聽到了叮咚悅耳的音符,感受到了時間的緩緩流逝,讓一幅畫頓時由“靜”而“動”了起來,真有白石老人為一張山溪蝌蚪圖題名“蛙聲十裡出山泉”的詩情妙意,讓人百讀不厭。

說來,我與這幅畫還是頗有緣分的。我們的初次相遇是2005年,那時我剛到省工商銀行工作。座落于經四路310号濟南老商埠核心區的銀工大廈,樓内觸目可及的魏老書畫,讓我這個業餘書畫愛好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感悟到魏老的藝術魅力,也讓我迅速成為一個道地的“魏迷”。休閑時間我流連書店畫廊,搜集一切與魏老有關的圖文資料。特别喜歡逛離機關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園,因為這裡有濟南最大的舊書市場,能淘到很多“寶貝”。

那是一個初夏的下午,下班後我又來到這裡,金色的夕陽把整個公園照得格外通透,微風拂來,鮮綠的樹葉落在地上的斑斑光影在輕快的舞動變幻,空氣中彌漫着花草和泥土的香氣。走進舊書市場,在迎門的書攤上我一眼便看到了一本8開本的書畫冊,近前仔細觀看——咖啡金色的封面,啟功先生題寫的書名,啊!這不就是我正在苦苦尋找的《魏啟後書畫集》嗎?!她靜靜的躺在那裡,身上略帶塵土,仿佛一個離家遊玩很久累壞了的孩子,在等待家人帶她回家。我毫不猶豫的付錢買下,掏出紙巾反複擦拭幹淨封面,一溜煙兒似的回到宿舍,飯也顧不得吃便仔細品讀起來。

這本書畫集是山東美術出版社于1992年6月出版的,參與編輯的機關還有中國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分會和山東畫院。書前是三篇序言,分别為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沈鵬先生的《酒無人勸》,省行首任行長宋修義先生的《直如朱絲繩 清如玉壺冰》,時任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鄒振亞先生的《不激不厲 風規自遠》。全書收錄作品共67幅,其中書法44幅 ,繪畫23幅,基本涵蓋了魏啟後先生80-90年代的精品力作。在繪畫部分有兩幅省行命題畫,其中就有《涓涓流水彙成江河》(收錄在第56頁)。因為題寫了省行上款,是以在衆多作品中給我印象頗深。

經當年同魏老共事過的老同僚回憶,1990年省行舉辦全省儲蓄書畫展,《涓涓流水彙成江河》正是魏老應省行之命而作。當時共有三幅命題畫,另外兩幅分别名為《生機盎然》(收錄在本書畫集63頁)和《年年有餘》(未收錄本書畫集)。據說,為出版書畫集魏老親自精心挑選作品,委托行内一名同僚與出版社接洽制版事宜。這位同僚非常認真盡職,在作品完成制版後,立即将所有作品的原件都歸還給了魏老。他說:“這些作品是經我手從魏老家拿出來的,必須由我送回去,一張也不能少!”受人之托而重然諾,一言既出而重于泰山,當年人的古道熱腸讓今天的我們由衷欽佩。

在希望的田野上 | 涓涓流水彙成江河

(魏啟後先生題辭)

我與這幅畫的第二次相遇是在2012年8月24日。那天,省行曆程館開館儀式在銀工大廈9樓隆重舉行,我也有幸作為員工代表第一時間參觀了曆程館。曆程館籌建曆時3年,真實記錄了山東省工商銀行28年輝煌奮進的曆史,展示了曆代山東工行人孜孜以求、拼搏奉獻的精神。曆程館遵循曆史發展脈絡,按照時間順序布展,占地面積500平方,展出面積1500餘平方。陳列各類古錢币、老票據、金融資料、金融機具、老物件等實物1200餘件、展示圖檔1000餘幅、圖表97個,是全行行史教育基地、傳承文化視窗和宣傳交流平台,也是山東省金融界第一家銀行曆程館。

在曆程館密集的圖檔陳列區裡,設計者專門為魏老開辟出一整個版面,介紹這位屬于全行驕傲的金融書畫大家生平和藝術成就,并配以兩幅代表性作品的噴繪複制品。一幅書法作品,是魏老于2009年初為山東省工商銀行成立25周年紀念日題寫的“風景這邊獨好”六個行草書大字。一幅繪畫作品,就是這幅《涓涓流水彙成江河》。她們作為展現山東省工商銀行經營發展曆程的珍貴史料,把曆史告訴未來,激勵全行員工續寫工商銀行改革發展的新篇章。每次駐足伫立在她面前,我仿佛可以聽到她的娓娓訴說,感受到她的親和溫度,久久不願離去。

不久後,我們在網絡上又相遇了。那時網際網路日益發達,也為我對魏老藝術的“發燒”和“淘寶”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在洋芋、優酷等網站上,可以搜到很多著名書畫家當場揮毫潑墨的短視訊。從一些魏老在經五路太和裡“晉元齋”裡題字作畫的視訊中,我竟然看到老人家身後的牆上,竟然懸挂的就是這幅《涓涓流水彙成江河》!從魏老對藝術的取舍角度來看,他“獨持己見 一意孤行”的沉浸在“晉字元畫”的高妙境界裡,為了保持高度的欣賞水準,就像他在自作詩中寫的那樣,“朝餐懷素苦筍,夕服大令鴨丸。四壁鐘張羲獻,夢裡米家畫船”。在四壁滿是鐘張羲獻、元人名畫的書房裡,“不太和諧”的懸挂着一幅多年前自己的作品,可見老人家對她是多麼的偏愛啊!

我相信,注重筆墨細節的魏老選擇的鐘張羲獻、元人名畫一定是上好的複制品,那麼這幅伴随主人日日夜夜的《涓涓流水彙成江河》,一定是魏老最得意的真迹吧!或許不僅因為這些吧?畫中題款“山東省工商銀行”字樣,是否也是老人家心裡的一個情節,一個關于“家”的情節。

我們的第四次相遇,是在位于英雄山下的濟南魏啟後書畫藝術館。因共同的話題與熱心傳播魏老藝術,我與館長李德生先生成為了朋友。我也成了藝術館的常客,經常到館中欣賞珍藏的魏老書畫精品。2017年12月,展覽館展出了一批魏老早年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魏啟後書畫集》收錄作品的原作,《涓涓流水彙成江河》赫然其中。流連在這些跨越近40年、紙張已經泛黃的珍品原作間,我深深為之震撼,感受到許多印刷品所表達不出來的神韻來。

看到我在仔細品讀,熱心的德生館長走上前來,與我交流起來。我對館長提起這幅畫,并談起了自己對魏老把她懸挂在身後有何深意的了解來。聽完我的一席話,哪知德生館長微微一笑,說出了一句讓我目瞪口呆的話來:“魏老懸挂在身後的,其實不是真迹原作,是一幅複制品啊。” 啊?在背景并不太清晰的視訊上,我竟然沒有看出來!當我還在發懵的時候,館長又向我訴說了一段關于這些展品遞藏的往事。

當年這些作品歸還給魏老後,就一直在老人家珍藏。1996年秋天,在一場大病痊愈後,魏老開始思索自己的百年後事,并留下一紙遺囑:“我空手來到這個世界上已經七十多年,它給了我許許多多。在我個人,今後除了飽暖再沒什麼需求了。隻有書畫、我畢生的收藏創作要全部還給這個世界,交給子女們去辦吧。盡量多寫些畫些,那才是空手而去。”

2009年魏老去世後不久,家人按照這一遺囑,将家藏的一批魏老書畫精品交由濟南魏啟後書畫藝術館保管,并通過定期舉辦主題展覽的方式,讓書畫愛好者們能夠欣賞到這些藝術珍品,讓魏老“全部還給這個世界”的心願真正得以實作。原來是這樣!一段并不如煙的往事更讓我對魏老,以及妥善安置這些藏品的所有人們肅然起敬。幾千年來,文脈的流傳,精神的延續,文明的傳承,也許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吧。

在希望的田野上 | 涓涓流水彙成江河

(魏啟後先生對本圖介紹影印件)

能夠得到這幅畫,得益于我們的第五次相遇。2019年,受德生館長邀請,我參與了紀念魏啟後先生誕辰100周年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啟後》大型畫冊編輯工作。畫冊出版後,又接續加入《魏啟後》期刊編委,為傳播魏老書畫藝術盡一份綿薄之力。在審閱《魏啟後》第一期時,我驚喜的在第34頁又看到了《涓涓流水彙成江河》,更令人意外的是在第35頁,竟然刊載了魏老用鋼筆寫在信紙上專門介紹這幅畫的文字的影印件!

魏老說道:“這幅“幽澗寒泉圖”,魏老是根據自己在通往佛峪的山路上雨後的速寫稿結合回憶畫成的。這裡是一道長長的山溝,雨過天晴,遍山的山水像是無數山泉潺潺流下,就構成了這幅‘涓涓流水彙成江河’的儲蓄宣傳畫。從畫面的角度看,是一幅頗有深度的速寫加淡彩的寫生畫,從國畫角度看很有倪雲林、黃子久、柯九思的畫意。”茅塞頓開!原來這幅畫還有另外的名字,取景在哪裡,為何而畫,從中西方繪畫角度如何了解,魏老為我們解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特别是在提到自己時,老人家開玩笑似的順從大家的口氣稱呼自己為“魏老”,讓人直接感受到他一貫的幽默和灑脫,不禁會心一笑。

完成審閱,到魏啟後書畫藝術館向德生館長交稿。交談間突然看到德生館長身後的榻上,正中央擺放着《涓涓流水彙成江河》的原大複制品。她制作精良,頗有榮寶齋木闆水印畫的效果。鑲在精緻的紅木框裡,更顯美觀大氣。我感到即使把她于真迹放在一起,也讓人一時間難分伯仲。細心的德生館長看到我的目光在畫上久久停留,還沒等我開口,直接說道:“你是工行人,魏老這幅畫為工行而作,她跟你有緣,我把她送給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除了起身深深的作揖道謝,我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從此,《涓涓流水彙成江河》走進了省工商銀行,來到了我的辦公室,開始與我相對朝夕。身為一名年青的工行人,曆經19年的職業生涯,每當看到她我都會思緒萬千,不斷品讀出新的意味來。這幅畫從創作至今已經過去了32年,歲月流轉,時代變遷,工商銀行作為最後一家從人民銀行體系中分離出來的國有銀行,從國有專業銀行到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再到國際公衆持股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39年不平凡路,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中國到世界的不斷成長的光輝曆程。作為中國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一個縮影,作為大陸銀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個代表,工商銀行曆史記載的不僅是一家銀行成長發展的軌迹,更是一部中國銀行業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而當年的“儲蓄”也早已改變了舊日的模樣。随着科技的高速發展帶來的客戶需求多樣化、個性化,工商銀行不斷因時 而變、因勢而變,始終追求着卓越。如今的個人金融負債産品品類更加繁多,給了客戶更多的選擇,客戶可以不用到銀行網點,隻要登陸網上銀行動動手指就能辦理好個人存取業務,友善快捷又安全。

如果願意光臨我們的網點,寬敞整潔的廳堂、先進智能的自助機具和專業素質過硬、服務水準一流的從業人員必定會帶給客戶更加貼心的優質服務體驗。而當年多少還要靠運氣才能抽到的“有獎儲蓄”,現在則變身為常年發行的各類增值産品和開展的客戶優惠讓利活動,不斷讓客戶得到實實在在的保值增值服務。金融為民、便民、利民、惠民,成為了如今工商銀行個人金融服務的鮮明時代主題。

但是我想,“涓涓流水彙成江河”這個主題是永遠不會過時的。無論是個人金融條線業務還是其他專業條線,員工都始終是工商銀行蓬勃發展、基業長青的最寶貴财富。每位辛勤工作在不同崗位上的幹部員工,都是一股涓涓的細流,都以“奮鬥+落實”的昂揚姿态彙入到工行集體大家庭的滔滔江河中,這條江河奔流不息,彙入到金融大潮和時代變革的海洋中,在流金歲月裡激蕩澎湃,譜寫着新的篇章。

如果魏啟後老前輩能夠看到這一切,他一定會由衷的感到欣慰吧!他也一定沒有想到,這幅令他非常得意的畫作跨越了整整32年,從書畫集上、從書齋牆上、從網際網路上、從紀念館裡一路走來,最終以“下真迹一等”複制品的方式又回到了山東省工商銀行,回到了他職業生涯為之奮鬥了一生的地方。她就靜靜的懸挂牆上,像一位心中藏滿故事的慈祥老人,微笑着看着工行的後輩們,與我們又朝夕相伴了。

在希望的田野上 | 涓涓流水彙成江河
作者簡介:宋懿

,現就職于中國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現為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商銀行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金融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創作内容多為自撰詩詞,部分詩詞作品收錄于《文學高地》、《銀海放歌》文集。部分散文作品收錄于 《金融文壇》《行家》。

壹點号山東金融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