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走失,電梯直達
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來源:不老的榕樹
作者:不老的榕樹
馬裡烏波爾到底有多少守軍?
堅守了83天之後,馬裡烏波爾鋼鐵廠的守軍已經全部離開。
有意思的是,這幾天俄羅斯媒體一直在報數,已經報到了2500多人,據報道,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也跟普京彙報說了這個數字。可是問題來了:
在場監督的國際紅十字會代表稱隻登記到“數百人”。
我覺得,專業而中立的國際紅十字會代表沒有理由隐瞞人數。想來符合邏輯的原因隻有兩個:
1,面子問題。如果承認:真的隻有幾百人在号稱世界軍力第二的俄軍的重重包圍下抵抗了83天、一度拖住了俄羅斯侵略兵力的5%以上,紹伊古的位置恐怕要不保,普京的面子也不大好看;
2,借這次國際介入的機會,可以多交換一些戰俘。畢竟烏軍俘虜的俄軍戰俘要多得多。
其實馬裡烏波爾鋼鐵廠的守軍到底有多少人,烏克蘭方面從來沒說過,8000人、2500人什麼的,都是紹伊古說的。我覺得,在這些英雄們回到親人身邊之前,烏克蘭對具體數字暫時保持沉默,是非常理智的。
對了,馬裡烏波爾鋼鐵廠守軍的最高指揮官是最後一個走出鋼鐵廠的,他是中校。找來找去,傳說了幾個月的“大魚”根本就不存在。也許是他?
歐元還是盧布?
昨天5月21日,是俄羅斯規定所謂的隻能用盧布買油氣的第一天。波蘭、保加利亞和芬蘭等國,幹淨利落直接就不買了。不過也有的歐洲國家繼續買,“一半國家屈從俄羅斯,開始用盧布買油氣”的報道一時熱門。
其實是這麼回事:
戰争前,歐洲國家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當然是付歐元:買方拿到氣,俄羅斯拿到歐元。開戰、制裁之後,俄羅斯提出必須“盧布換天然氣",本來想的是通過此舉,逼迫歐盟國家去國際金融市場買盧布,這樣,可以使盧布繼續發揮國際結算貨币之一的作用,進而事實上打破歐洲的制裁。
但是歐洲表示,這樣真不買了。
俄羅斯特别需要繼續出口油氣,這點後面會細說。就隻好讓步說,大家可以在歐元賬戶之外,在俄氣銀行再開設一個“盧布賬戶”。這樣,歐盟買家還是付歐元到歐元賬戶,然後由俄氣銀行幫你兌換成盧布,放進該盧布賬戶,再完成天然氣交易。
于是,俄羅斯的廠商看起來是在"“盧布換天然氣”,而歐盟買家付出的依然是歐元。不過顯然,這歐元兌換成盧布的整個操作都是在俄羅斯境内、用俄羅斯自己的盧布頭寸、而不是歐盟國家在國際上買入的盧布。
也就是說,俄羅斯收下歐元,之後把自己左口袋的盧布,換到叫“盧布賬戶”的右口袋,然後說:行,算你們用盧布結算了。
顯而易見,對歐洲買家來說,這個過家家似的遊戲和戰前使用歐元買油氣根本沒有什麼差别,盧布也根本沒有增加一分錢的國際流動性。
更要命的是,因為金融服務、貿易領域的各種制裁,其實俄羅斯手裡的外彙除了還馬上要到期的國債這個坑,就是馬上送還當時買了俄羅斯國債的歐洲國家,其實根本沒法使用來幹别的。而且,現在俄羅斯根本無法再發行外彙國債了。
盧布匯率大漲?
現在盧布的匯率無論是多少都已經完全沒有實際意義:盧布隻能在俄羅斯的左口袋右口袋之間倒騰着自己玩,根本失去了國際流動性,是以其匯率是俄羅斯自娛自樂說了算,可以愛多少是多少。
什麼叫失去流動性?舉個例子:在俄羅斯,你用歐元換盧布沒問題,不過要按照俄羅斯說的匯率換。然後想把盧布換回歐元?對不起,管制的,不行。你說我吃點虧去國際市場換吧,對不起,大家不收盧布,什麼匯率都不收,因為用盧布啥也買不了,買了也沒法交貨。
有網友說,一個月前聽說黑市是1美元可以換500盧布,現在出1000盧布換1美元也還無人問津。這應該才是盧布目前的真實狀況。
如果俄羅斯真的如某些自媒體說的那麼霸氣,完全可以像當年阿拉伯世界玩石油禁運那樣幹脆禁運,凍死歐洲。可惜,如果那樣做,俄羅斯自己會先餓死。因為:
油氣是俄羅斯的命,大家都不買會要他命
俄羅斯财政收入的45%來自油氣,這部分收入如果減少,那直接要了命。
據國際能源機構(IEA),今年4月,即便有的亞洲國家擴大了俄羅斯油氣的進口,俄羅斯每天淨減少了100萬桶石油的出口,這個減少量5月份将升至每日160萬桶,6月份升至200萬桶,7月份以後将升至300萬桶。這将對俄羅斯經濟帶來沉重打擊。
中國等亞洲國家确實擴大了油氣的進口,但是并沒有扭轉上述局面。看上圖就知道,俄羅斯的油氣分布很不均勻,主力都在歐洲地區,遠東地區其實隻是個零頭,是以,即便油氣管道和其他物流方式全部滿負荷,也增加不了多少了。而俄羅斯在歐洲地區的油氣并不會自己插翅膀飛來,再修管道,要穿越地質和氣候條件惡劣的西伯利亞,且得三年五載了。走海路?現在被北約堵得死死的。
更要命的是,這才是開始。歐洲目前決定在今年底削減俄羅斯的油氣進口至少三分之二,明年就基本上把俄羅斯油氣“清零”了。這樣,俄羅斯接近一半的财政收入馬上真的要喝西北風了。
從資料的反應來說,各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是一季度末開始的,是以,對俄羅斯經濟的沉重打擊從二季度開始就會顯現。
本來俄羅斯經濟還行,但是自從侵略了克裡米亞、遭遇各種制裁以後,整個走出了一個“頭肩頂”形态,正在邁向長期的“低迷的市場”,如圖:
即便在戰前,俄羅斯的經濟總量到了中國也最多排第三:在廣東、江蘇之後。目前的各種制裁下,預計今年還要萎縮至少12%以上,就要排第四或者第五了,低于廣東、江蘇、山東,大概跟浙江差不多,是美國經濟總量的6.5%,人均GDP則會跌到100名上下,跟赤道幾内亞差不多。
而且這還是開始,明年還要跌。
你設想一下,一個與浙江省規模相當的經濟體要養活一支号稱世界第二的軍隊、維護6000多個核彈頭,還要和能制造航母(别忘記中國的第一艘航母的船體就來自烏克蘭)、軍援管夠的烏克蘭打仗,同時外貿出口幾乎全部被卡死,關鍵原材料進口全部中斷,能撐多久?
歐洲的油氣怎麼辦?
歐洲油氣依賴俄羅斯的程度下降很快。比如昨天,芬蘭等國就幹脆一點都不用了,德國的依賴度也從2月的55%飛快下降到30%左右,年底可能剩下不到20%。整個歐洲的依存度從戰前的差不多30%下降到年底的10%,明年更是說了要将俄羅斯油氣基本上清零。
歐洲油氣怎麼來?三個管道。
第一,美國增援。你可能不知道:美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天然氣淨出口國,僅次于沙特。
第二,也是最快的:歐洲自己,如北海油田增産。
如圖,北海油田分布在幾個國家。挪威占到的面積不多,但開采比較早比較積極,是以一直是歐洲油氣僅次于俄羅斯的第二大來源。今年他們已經火速增産了30%,還在玩命兒增産。芬蘭斷了俄羅斯的氣影響不大,就是因為挪威馬上就給接上了。
看圖還知道,德國、荷蘭、丹麥,尤其是油氣出口大國英國,增産保供的潛力很大。他們過去比較重視環保,開采方面很保守,認為既然俄羅斯的便宜就先買俄羅斯的好喽,現在情況不同了。
第三,中東。比如,德國和卡達昨天剛剛完成協定,卡達将向德國提供油氣,替代俄羅斯的油氣。雖然卡達明年才能接上,如前述,正好接上德國剩餘的還要從俄羅斯進口的那些。
當然還有發展歐洲本來就很拿手的新能源。過去,因為各種極左環保主義如綠黨之類的搗亂,這個程序事實上受阻,比如德國自廢武功停止核能。現在,德國已經暫緩了這個程序。可以預計,其他國家的新能源也将擺脫過去的束縛重新開機飛速發展。